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黃巢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古代皇帝們?yōu)榱遂柟袒蕶啵S持自己的統(tǒng)治,設立了“十惡不赦”的重罪,名列其中者任何原因任何情況都不得赦免。而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謀大逆”,也就是起兵造反,跟皇帝對著干。而古代的農民起義軍首領,都會被視為“謀大逆”,受到抄家滅門、禍滅九族的懲罰。
因為這條罪名的存在,催生出一個獨特現象:古代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在起義失敗后,往往會竭力逃亡隱藏,最終下落不明,成為千古謎團。比如清代捻軍首領張宗禹,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元朝末年的劉福通,唐朝末年的黃巢等等,都有一個極富爭議的結局,有的人說他們被殺,有的說他們自盡,也有的說他們隱姓埋名出家為僧。
唐朝末年的沖天大將軍黃巢,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發(fā)動起義,憑借過人的膽識和才干,迅速發(fā)展成唐末農民起義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一支隊伍。廣明元年十二月,黃巢攻克唐都長安,坐上了金鑾殿,自號大齊皇帝,唐末農民起義至此發(fā)展到最高峰。
然而從此之后,黃巢面臨的形勢卻急轉直下。由于長期流動作戰(zhàn),未能建立經營一塊穩(wěn)固根據地作為依托,加之遭到唐朝皇帝和各地軍閥的聯合圍剿,黃巢逐漸陷入困境。中和四年(884年),黃巢在陳州之戰(zhàn)遭遇勁敵李克用,被李克用的沙陀鐵騎殺得七零八落,大敗虧輸,被迫向東逃入山東。
在山東境內泰山狼虎谷,黃巢的殘部又遭到唐軍的強力阻擊,幾乎傷亡殆盡。黃巢也在這一戰(zhàn)中永久消失,下落成謎。官方史書記載,黃巢是兵敗而死,但至于怎么死的卻眾說紛紜,《新唐書》說“巢乃自刎”,《舊唐書》說他的部下林言叛變,“斬巢及二弟鄴、揆等七人首”,唐僖宗最后只拿到一個真假難辨的黃巢腦袋。
關于黃巢下落之謎,還有一個說法流傳頗廣:黃巢兵敗后,隱姓埋名出家當了和尚?!逗幽仙凼下勔婁洝酚涊d,黃巢并沒有死,唐僖宗得到的黃巢首級是假冒的。黃巢兵敗狼虎谷后,“自髡為僧,得脫,往投河南尹張全義”,此后又隱居南禪寺內,至于這個南禪寺是山西南禪寺還是無錫南禪寺,則未明說。一直活到五代十國時期才死去。
五代宋初的很多史料都記載了這種說法,如《五代亂離記》記載,“黃巢遁免,后祝發(fā)為浮屠”,五代時還有人見過他。作為這種說法的證據,是一首據說是黃巢所做的《自題像》:“三十年前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問,獨倚危欄看落暉”。
這首詩氣勢雄渾沉郁,內容非常符合黃巢的一生經歷,寫出了英雄末路那種無盡的蒼涼悲壯。而黃巢又確實善于寫詩。這首詩的存在,成為黃巢出家為僧之說的有力證據。
然而,近年來,隨著唐代文化研究的深入,有學者發(fā)現,這首詩并非黃巢所做,而是其來有自。出生年代比黃巢早半個世紀的中唐著名大詩人元稹,曾經寫過兩首詩《智度詩二首》:“四十年前馬上飛,功名藏盡擁僧衣。石榴園下禽生處,獨自閑行獨自歸。”“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拋盡衲禪衣。天津橋上無人識,閑憑欄桿望落暉”。
這首詩是元稹寫給僧人智度禪師的,智度禪師早年曾是一個征戰(zhàn)沙場的武將,在平定安史之亂、圍剿叛將史思明時立下汗馬功勞,晚年看破紅塵出家為僧。
比較一下就會發(fā)現,所謂黃巢遺詩《自題像》,完全就是移花接木的剽竊之作,在元稹兩首詩的基礎上剪接拼湊而成。這顯然是后世的無聊文人為了編造黃巢出家的故事而制成的偽造之作,與黃巢本人沒有任何關系。
元稹的這兩首詩的發(fā)現,使得黃巢出家為僧的唯一證據也被推翻,也對黃巢下落之謎給出答案:黃巢并沒有當和尚,而是死在了戰(zhàn)亂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2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