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蘇定方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不論在什么年代,戰(zhàn)爭都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相較于現(xiàn)在先進的軍事裝備,主要依靠落后的冷兵器的古代,很多時候戰(zhàn)爭的勝利都是完全依靠士兵的數(shù)量和將領的質(zhì)量。雖然在當時不乏一些精彩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但是大多數(shù)的戰(zhàn)役的勝利還是那些士兵用性命廝殺回來的,但是歷史只會銘記那些優(yōu)秀的將領,這些士兵的姓名幾乎無人記得,即便那些將軍戰(zhàn)功的背后是這些士兵的累累白骨。
不僅如此,一個繁榮安定的國家背后也是由許多人的犧牲換來的。而提起繁榮安定的國家,大多數(shù)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唐朝,而唐朝這份安定背后有著許多人的心血,尤其是那些攘外安內(nèi)的將軍,所以后來李世民一登基,就專門讓人給這些功臣立了像,以便萬古流芳。
雖然李世民的登基并不光彩,這皇位是他殘殺手足之后強行從自己父親手里搶來的,但是這并不代表他不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君王,在他的統(tǒng)治下,百姓們迎來了一個太平盛世。他很是知人善任,對于一些賢才從不吝惜求教,他上位之后,幾乎沒做過什么令人詬病的決定??墒鞘郎夏挠腥丝梢酝耆珱]有失誤?他就曾經(jīng)冷落遺漏了一位有才之士。
如果提起輔佐李世民的名將,大家印象最深的估計就是秦瓊、尉遲恭等人,但是這些都是在唐朝還沒建立之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大將,而在當時,還有這么一位人物,他的本事不在秦瓊之下,但是卻一直沒有被皇帝重用,他就是蘇定方。
他在李世民統(tǒng)治期間內(nèi)只出戰(zhàn)過一次,之后就一直坐冷板凳,即便那次戰(zhàn)役他帶著先鋒部隊順利擊殺敵軍。直到后來換了皇帝,他才再次上了沙場,距離他上次出山已經(jīng)相隔二三十載,那時候他已經(jīng)60多歲了。
他出生沒多久就趕上了天下大亂,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徭役繁重,導致了各路英豪紛紛起義,很多人都想借著亂世來謀奪一番功績,而當時蘇父也是這其中一員,他組織了一批幾千人的隊伍,本來只想著大家一起齊心合力,抗擊一些流寇,但是沒想到后來這隊伍人越來越多。
而當時已是少年的蘇定方也常年在這隊伍里廝混,學到了不少東西,等他長大之后就成為他父親手下的先鋒,替他父親沖鋒陷陣,之后他父親離世,這只隊伍也就順其自然地以他為首。
當時天下揭竿而起的豪杰眾多,但是慢慢地一些東西就開始顯露出來,哪些隊伍是真本事,哪些隊伍是虛架子大家也開始心里有數(shù)了,于是經(jīng)過一番兼并,厲害的隊伍更加厲害,那些沒什么實力的隊伍則被吞并,最后就剩下幾個實力最為強大的隊伍對抗。蘇定方心里清楚自己的斤兩,自己手里的隊伍太小,估計送去給人家塞牙縫都不夠,所以當下最好的選擇就是找個強壯的大腿抱著,所以他挑來挑去,就選定了竇建德。
蘇定方本身也是有幾把刷子的,他在戰(zhàn)場上驍勇異常,所向披靡,所以雖然進了竇建德的隊伍,但是也沒有就此泯滅下去,很快就在這里站穩(wěn)了腳跟,有了幾分名頭,當時竇建德手下有一位大將就很是欣賞他。但是很可惜的是沒多久他抱得這個大腿就倒了,只能重新再找一個靠山,后來經(jīng)歷過一番曲折,他投到了劉黑闥的隊伍里,但是可能真的是時運不濟,沒多久這個靠山也被滅了,搞得蘇定方很是懷疑自己,覺得是不是自己的本事不到家啊,所以在這亂世里一直沒有出頭之日,所以他干脆就把自己的隊伍給解散了,之后自己就隱居了起來,踏踏實實地當個普通百姓。
但是有才的人永遠會被發(fā)現(xiàn)的,唐朝建立之后,由于突厥三番兩次地侵擾,所以皇帝就決定去討伐。但是可能是由于人手不夠用,所以皇帝就想把以前那些參加過起義的能人志士都找出來,就專門下令去招攬這些人,而蘇定方心里還是想要重回戰(zhàn)場的,于是他就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重回戰(zhàn)場的第一仗他就打地非常漂亮,充分展現(xiàn)了他的名將風采,他僅僅帶著一小波精銳就去突襲了敵軍,而當時敵軍人數(shù)眾多,而且多是驍勇的騎兵。他只帶了不到兩百多的人馬就直接殺進了敵軍主將的營帳里,可見他在戰(zhàn)場上的勇氣和銳氣。
勝利回朝之后,皇帝大悅,決定大賞一番,而立下很大戰(zhàn)功的蘇定方也被封為中郎將,看上去未來一片光明,但是不知是何原因,之后他再也沒有被重用過,皇帝寧愿用一些年輕人或者一些老將,也沒有說啟用他,之后他就在那個位子上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他這只寶劍再次出鞘是后來新帝要遠征高句麗,當時朝內(nèi)沒有什么可堪重用的大將,于是就有人想到了他,即便當時他已經(jīng)一把年紀了,但是當年敢孤軍殺入敵營的銳氣依舊鋒利。時隔二十多年,他以為他要被永遠塵封了,沒想到還有可以重回沙場的機會,他自然是興奮不已。
之后他的余生都是在戰(zhàn)場度過,他當時已經(jīng)過了花甲,但是在戰(zhàn)場上的勇猛仍不遜當年,他余后的十多年都投身在戰(zhàn)場上,前前后后幫唐朝解決了高句麗、吐蕃等勢力的威脅,使得唐朝在對外方面沒有了后顧之憂,他的這份精神讓人欽佩不已。
南宋時期涌現(xiàn)了許多武將,其實文官也很多。說到南宋時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將岳飛以及中興四將,包括吳玠等。這些武將都曾經(jīng)為宋朝的穩(wěn)定以及打退金人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實除了南宋有名的武將之外,很多主和派的文人也提出了所謂的政策,做出了努力,其中在苗劉兵變中占有主要功績的張俊,就是一個著名的文官。
宋高宗穩(wěn)定江山社稷,給主和派留下了一片天下。在宋高宗時期是南宋最艱難的時期,此時金人不斷的進犯南宋。當社會處于動亂的時候,宋高宗為了穩(wěn)定江山社稷,不斷的提升主和派的地位,打擊主戰(zhàn)派。這一做法卻取得了反效果,在戰(zhàn)爭年代即使主和的效果再大,都不能抵御外界的侵犯。宋高宗為主和派留下的一片天下,導致南宋面臨的混戰(zhàn)越來越嚴重。
宋高宗不得不將重用的文官,張俊派出戰(zhàn),希望能打退金兵。歷朝歷代用兵打仗都不會使用文官,而在宋高宗時期破了這個先例,卻用了主和派中的新人物張俊出戰(zhàn)。即使張俊做出了很多努力,依依然被金軍打敗,最終派吳玠進犯金軍,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
張俊在苗劉兵變后,被雪藏長20年。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句于謙的詩詞用來形容張俊,再合適不過。張俊作為一代文官,在苗劉兵變之后被雪藏,其實張俊是這次政變的首要功臣。被雪藏之后,張俊依舊效力當時的君主,并沒有因為雪藏一事不快,忠貞不渝讓世人稱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3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