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范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何為戰(zhàn)國?
禮崩樂壞的周朝分封的諸侯國為了生存亦或者為了強大而不斷攻伐和兼并,此為戰(zhàn)國。
戰(zhàn)國有七雄,曰:韓、趙、魏、楚、燕、齊、秦。
但是七雄卻有著明顯不同,那就是秦國越來越強,其余六國則越來越弱,如果從這個角度分析,與其說戰(zhàn)國是一段諸侯紛爭的歷史,不如說這是一部秦國逐步強大乃至統(tǒng)一華夏的歷史。
秦國的逐步強大,和秦國君王與臣子的相互依賴和信任脫不開關(guān)系,君王給臣子想要的榮華富貴和權(quán)力,臣子給君王想要的奇謀策略強大國家,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君王對這點做的都很好。
秦孝公與商鞅,秦惠文王與張儀,秦武王與甘茂,秦昭襄王與范雎,秦莊襄王與呂不韋,秦始皇與李斯,可以說這六組組合加上能征善戰(zhàn)的名將,如司馬錯,白起,王翦等,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封建帝國,秦朝。
拋開其余五組,我們暫且不論,只說秦昭襄王和范雎,秦昭王對范雎到底有多好?不僅動用國家的權(quán)力幫他報私仇,而且為了不傷其心,甘愿和秦法作對。
為人臣如范雎者當(dāng)死而無憾,其得以功成名就,離不開秦昭王的偏愛,能遇到這樣的主子,也注定范雎不會平庸。
秦昭王幫范雎謀功。
在秦國任何一個人不能無緣無故的當(dāng)大官,因為自商鞅變法之后,所有人都要按功受爵,沒有功的山東士子到了秦國,在秦?fù)?dān)任的一般都是客卿的職位,沒有任何實權(quán),只能保證溫飽。
范雎也是如此,得到秦昭襄王的賞識后,也是從客卿做起,秦昭襄王聽從范雎的謀劃,把秦國大權(quán)從自己老媽、舅舅以及弟弟手里奪了回來,但這不是別人能看到的功,自然無法讓范雎封侯拜相。
秦昭襄王就想了一個辦法,幫助范雎謀求更多別人能看見的功勞,那就是打仗,公元前268年前后,也就是范雎為秦國客卿的那幾年,秦國只要打的勝仗,功勞都會被記在范雎的頭上。
具體范雎怎么謀劃的,已經(jīng)不知道了,亦或者是不是范雎謀劃的也不得而知了,因為太史公的《史記》里對此記載也不過幾個字:秦伐魏,攻占懷、邢丘,范雎謀,不過就憑秦國的國力,從魏國奪來兩座城池,其實很容易吧,我更愿相信這是秦昭王強加給范雎的功勞。
秦昭王幫范雎報私仇。
范雎幫助秦昭襄王親政,又謀劃了幾場勝利的戰(zhàn)爭之后,范雎立即被秦昭襄王提拔為丞相,成為了戰(zhàn)國時最強諸侯的二把手,這時,秦昭襄王對范雎更加信賴了,幾乎只要應(yīng)侯范雎開口,秦王一定滿足。
當(dāng)秦王得知范雎以前被魏國丞相魏齊差點整死的悲慘的遭遇時,立即二話不說,要給范雎報私仇,于是動用秦國的國家力量要求魏國把丞相魏齊的人頭快遞過來。
魏齊逃到趙國藏到了平原君家里,秦昭襄王聽說了,親自邀請平原君到秦國泡茶吹水,結(jié)果為了得到魏齊的人頭,還把平原君給扣在了秦國。
此事一直到魏齊的人頭被送到范雎的書桌上才算結(jié)局,有人可能會說,讓魏王交出魏齊的事范雎自己啊,但讓別國的君王交出丞相的人頭,這已經(jīng)是國際事件了,要是沒有秦王的許可,范雎敢這樣做?
秦昭王幫范雎報恩。
秦昭襄王幫助了范雎報了私仇,但范雎還有兩個救他到秦國的恩人,一個是鄭安平,一個是王稽,郁郁寡歡的王稽看到范雎青云直上,就找范雎,要求報恩,具體怎么報恩呢,就是讓自己也當(dāng)當(dāng)大官。
秦國升官需要功勞,王稽和鄭安平本來就是兩個草包,憑借自己立功勞升遷,一輩子都沒有希望,王稽找到范雎后,范雎只好硬著頭皮告訴了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一聽,多大點事,自己的丞相提出來了,幫范雎報恩這也只是一句話的事,就這樣王稽當(dāng)上了河?xùn)|郡守,并且秦王還讓王稽三年不用交稅,這恩報的可以說是絕對值了吧。
光一個王稽還不夠,因為范雎的恩人還有一個鄭安平,于是秦昭襄王就把鄭安平任命為了將軍,到此秦昭襄王幫范雎完成了復(fù)仇和報恩,但這還沒完,更大的偏愛還在后面。
秦昭王為袒護(hù)范雎和秦法作對。
范雎的恩報了之后,全心全意為秦國服務(wù)了一段時間,但更嚴(yán)重的事情發(fā)生了,身為秦國將軍的鄭安平在趙軍的包圍下,率領(lǐng)兩萬秦軍投降了。
這下秦國上下就像炸了鍋,各種彈劾范雎的言論也從四面八方向秦昭襄王撲來,范雎也自治罪責(zé)難逃,就去秦王那里請罪,按照秦法,舉薦不賢有重罪,禍夷三族,但是秦昭襄王怕傷了范雎的心,就下令:國內(nèi)膽敢妄議鄭安平事者,一律按其罪處置。
事情還沒完,幾年后,被范雎舉薦的王稽也出現(xiàn)了問題,被指與諸侯勾結(jié)而伏法,這下范雎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秦昭襄王依然沒有加罪于范雎,反而鼓勵他好好干,但范雎慚愧懊悔,覺得辜負(fù)了秦王的信任,從而舉薦蔡澤代替自己為秦相,不久后郁郁而終。
當(dāng)然也有一種意見,說范雎因為這兩件事漸漸地失去了秦昭王的信任,但盡管如此,秦昭王還是沒有要他的命,這對范雎來說,也是最好的結(jié)局了吧。
范雎不是被賜死的,范雎是病死的。
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殺死,后在鄭安平和王稽的幫助下逃往秦國,最后更是當(dāng)上秦國的宰相。為相后,范雎分別舉薦鄭安平和王稽為秦國大將和太守,但這兩個人不爭氣,后來都犯了大罪,秦王雖然沒有責(zé)備范雎,但也對他心生芥蒂。
正巧這時候,一個叫蔡澤的人找到范雎,勸他說:“自古月滿則虧,您現(xiàn)在正是鼎盛時期,這時候不功成身退,更待何時”。范雎覺得有理,加上之前的事的影響,便果斷辭去了宰相之職,交出了相印。
秦昭王挽留未果,只好由著他去了。范雎辭官后,不久就病死了,所以秦王為什么要殺范雎?這是謠傳,范雎在自己病死的。
范雎(戰(zhàn)國政治家、縱橫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
范雎(?~前255年),亦作范且,或誤作范睢,字叔,魏國芮城(今山西省芮城縣)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政治家、縱橫家、軍事謀略家、戰(zhàn)略家、外交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yīng)城,所以又稱為“應(yīng)侯”。
范雎輔佐秦昭襄王上承秦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之志,下開秦始皇、李斯統(tǒng)一帝業(yè)。他是秦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李斯曾高度評價范雎:“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p>
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誣陷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后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公元前271年,范雎見秦昭王之后,提出了遠(yuǎn)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張將韓、魏、趙作為秦國兼并的主要目標(biāo)。
同時應(yīng)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guān)系,秦昭王拜范雎為客卿。前266年,他又提醒秦王,秦國的王權(quán)太弱,需要加強王權(quán)。秦昭王遂廢太后,并將國內(nèi)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guān)外,拜范雎為相。
范雎為人恩怨分明,掌權(quán)后先羞辱魏使須賈,之后又迫使魏齊自盡。又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xùn)|郡守。凡是以前幫助過他而處境困苦的人,他都散家財物給予酬謝。范雎任相后,還創(chuàng)修褒斜棧道,發(fā)展秦同巴蜀之間的往來交通,最終“使天下皆畏秦”。
后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范雎設(shè)計在外交上孤立趙國,防止各國合縱,兩軍對壘三年后,范雎又以反間計使趙國啟用無實戰(zhàn)能力的趙括代廉頗為將,助力長平,使得白起大破趙軍。晚年舉薦蔡澤接替自己的相位,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前255年),字叔,戰(zhàn)國魏國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 宰相,因封地在應(yīng)城,所以又稱為「應(yīng)侯」。> 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后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 使者王稽入秦。> 見秦昭王之后,提出了遠(yuǎn)交近攻的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韓國和魏國而進(jìn)攻齊國的做法。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并的主要目標(biāo),同時應(yīng)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guān)系。范遂被拜為客卿,之后,他又提醒昭王,秦國的王權(quán)太弱,需要加強王權(quán)。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廢太后,并將國內(nèi)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guān)外,拜范雎為相。> 范雎為人睚眥必報,掌權(quán)后先羞辱魏使須賈,之后又迫使魏齊自盡。又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xùn)|守,以報其恩。> 前262年,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兩軍對壘三年后,范雎以反間計使趙國啟用無實戰(zhàn)能力的趙括代廉頗為將,使得白起大破趙軍。長平戰(zhàn)后,范雎妒忌白起的軍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殺。> 此后秦軍遭諸侯援軍所破,鄭安平降趙。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敵之罪被誅。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寵信,不得不推舉蔡澤代替自己的位置,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范雎的忍與韌 > 春秋時有個魏國人叫范雎。他早年家境貧寒,投在中大夫須賈門下當(dāng)門客。魏昭王讓須賈出使齊國,范雎隨往,憑雄辯之才深得齊王敬重。齊王欲留他任客卿,并贈黃金十斤,牛、酒等物,均被謝絕。須賈回國,不僅不贊揚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反向相國魏齊誣告他私受賄賂,出賣情報。魏齊命人把范雎打得遍體鱗傷。范雎佯裝死去,舍人稟告正在飲酒的魏相。喝得面紅耳熱的魏相命仆人棄其于茅廁之中,讓家中賓客撒溺。被扔到野外的范雎乘夜爬回家中,藏于民間,化名張祿。前266年﹐幾經(jīng)磨難的他出任秦相,輔佐秦昭王﹐上承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之志,下開秦皇、李斯統(tǒng)一帝業(yè),成秦國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曾高度評價其對秦國的貢獻(xiàn):「昭王得范雎,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 后,被司馬遷評為「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的范雎羞辱了須賈﹐逼殺了魏齊﹐為自己報了大仇。> 范雎的一生,其取得的成就主要取決于兩個字:忍與韌。這兩個字是通過兩個名揚千古的細(xì)節(jié)來完成的。第一個細(xì)節(jié)是裝死。范雎被打時,肋骨盡斷,渾身血肉模糊,慘不忍睹。按一般常理,他要么拚命罵幾句魏齊或須賈,要么一死了之。但范雎屏息僵臥,直挺挺在血泊中不動,是為第一忍。隨后,魏齊仍不解氣,用葦席裹范雎之尸,并命人輪番向席中撒尿。在士可殺不可辱的古代,沒有比這種辦法更傷士大夫的自尊了,但是范雎卻忍受了。此為第二忍。 后,范雎被拋在了荒郊。肉體的疼痛,加上「鹽水」的浸泡,并沒摧毀范雎,他咬緊牙關(guān)像狗一樣爬著回家。這時的范雎腦袋很清醒,他一面讓家人將葦席置于野外,掩人耳目,一面派人通知好友鄭安平,幫助他度過難關(guān)。此為第三忍。> 第二個細(xì)節(jié)是等待秦王的召見。公元前271年,秦國朝政被昭王生母宣太后和舅舅華陽君等把持,他們排斥異己,對來自各國的賓客和辯士不太歡迎。改名為張祿的范雎隨好友王稽歷盡辛苦來到秦國,但秦昭王以天下策士辯客往往如此,并不接待他。對于范雎而言,此無異于雪上加霜:一方面,魏齊羞辱之仇遙遙無期,自己有家不能歸,有姓名不能用;第二方面,自己滿腹才華不能施用,其情比懷胎十月的孕婦不能生產(chǎn)更難過之。仿佛老天在考驗范雎的韌勁。就這樣,范雎住在下等客舍,粗茶淡飯,在焦慮煩躁中挨過了兩年的時光。這其間,歷史雖沒記載,但我們完全可以想像,他應(yīng)該無數(shù)次地寫好奏簡又丟去,只因沒有找到說服秦王的最有利的證據(jù);同時,他一定在無數(shù)個失眠的夜里,有過輕生或離開秦國的念頭。終于,范雎在進(jìn)一步了解、分析和判斷昭王內(nèi)心世界的基礎(chǔ)上,果斷而大膽地再次上書昭王,闡明大義,直刺時弊而又緊緊抓住昭王的心病?!赣谑乔卣淹醮笳f,乃謝王稽,使以傳車召范睢?!?見《史記》)值此,范睢終于迎來了他人生路上的第二個春天。> 穿越千年的迷霧,范雎仿佛在說,如果你要活得更有價值,一定要有超強的忍性與韌勁。忍人所不能,韌百擠而不折,方能有人所不能之成就。
秦昭襄王的愛臣范雎簡介 范雎說秦王的典故
范雎生平
范雎成為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后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 公元前271年,范雎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隨出使魏國的王稽入秦。 范雎見秦昭襄王之后,提出了遠(yuǎn)交近攻的策略,被拜為客卿。
公元前266年,范雎為相。秦昭襄王聽取范雎的提議,廢除了大秦宣太后,并將國內(nèi)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guān)外。
公元前262年,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范雎以反間計使趙國啟用無實戰(zhàn)能力的趙括代廉頗為將,使得白起大破趙軍。
長平之戰(zhàn)后,范雎妒忌白起的軍功,借秦昭襄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殺。此后秦軍遭諸侯援軍所破,鄭安平降趙。
公元前255年,范雎舉薦的王稽因通敵之罪被誅,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寵信,辭歸封地。
公元前255年,范雎病死。
范雎說秦王典故
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在宮庭里迎接,秦王對范睢說:“我很久以來,就該親自來領(lǐng)受您的教導(dǎo),正碰上要急于處理義渠國的事務(wù),而我每天又要親自給太后問安;現(xiàn)在義渠的事已經(jīng)處理完畢,我這才能夠親自領(lǐng)受您的教導(dǎo)了。我深深感到自己愚蠢糊涂。”于是秦王以正式的賓主禮儀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謙讓。
這一天接見范雎,看到那場面的人無不臉色變得嚴(yán)肅起來。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宮中沒有別人了,秦王跪著請求說:“先生拿什么來賜教寡人?”范雎說:“對,對?!边^了一會兒,秦王再次請求,范雎說:“對,對?!毕襁@樣有三次了。
秦王長跪著說:“先生不肯賜教寡人嗎?”
范雎表示歉意說:“不是臣子敢這樣啊。臣子聽說當(dāng)初呂尚遇到文王的時候,身分只是個漁父,在渭水北岸垂釣罷了。
像這種情況,關(guān)系可說是生疏的。結(jié)果一談就任他做太師,請他同車一起回去,這是他們交談得深啊。
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呂尚為他建立的功勛,終于據(jù)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假如文王因為跟呂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談,這樣周就沒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為王了。
現(xiàn)在臣子是個客處他鄉(xiāng)的人,與大王關(guān)系疏遠(yuǎn),而所想要面陳的,又都是糾正國君偏差錯失的事。處在人家骨肉之間,臣子愿意獻(xiàn)上一片淺陋的忠誠,卻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連問三次而不回答,就是這個原因。
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說,即使知道今天說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大王真能實行臣子的話,死不足成為臣子的禍殃,流亡不足成為臣子的憂慮,渾身涂漆像生癩瘡,披頭散發(fā)裝作發(fā)狂,不足成為臣子的恥辱。
五帝這樣的圣人要死,三王這樣的仁人要死,五伯這樣的賢人要死,烏獲這樣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這樣的勇士要死。
死,是人無法逃避的。處在難免一死的形勢下,可以對秦國稍為有些益處,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還擔(dān)心什么呢?
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關(guān),夜間趕路,白天隱蔽,到了蔆水,沒東西可吃,坐著走,爬著行,在吳市討飯,最后振興了吳國,吳王闔廬成為霸主。
假如臣子進(jìn)獻(xiàn)謀略能像伍子胥那樣,就是把我禁閉起來,終身不再見大王,只要臣子的主張實行了,臣子憂慮什么呢?
箕子、接輿他們,渾身涂漆像生癩瘡,披頭散發(fā)裝作發(fā)狂,可是對殷朝、楚國并無好處。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輿有相同的行為,渾身涂漆能對我認(rèn)為賢明的君主有所幫助,這就是臣子最大的榮耀了,臣子又有什么恥辱呢?
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盡了忠而身體倒下,從此鎖住了嘴,裹住了腳,沒有人再愿到秦國來罷了。
大王上怕太后的嚴(yán)厲,下受奸臣的偽裝迷惑,居住在深宮之中,離不開輔臣的手,終身受到蒙蔽,沒法洞察奸佞,大則王室覆滅,小則自身陷于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禍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死了而秦國能夠治理好,比活著更有意義?!?br>
秦王直跪著說:“先生這是什么話!秦國遠(yuǎn)離中原,僻處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賢明,先生竟能光臨此地,這是上天要寡人來煩勞先生,從而使先王的宗廟得以保存啊。
寡人能夠受到先生的教誨,這是上天賜恩于先王而不拋棄他的兒子啊。先生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事不論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導(dǎo)寡人,不要懷疑寡人啊?!狈饿孪蚯赝醢萘藘砂?,秦王也向范雎拜了兩拜。
范雎是魏國人,字叔,曾經(jīng)周游列國,希望有國君能夠接受自己的主張而有所作為,但始終沒有成功,就又回到了魏國。
須賈為魏昭王出使齊國,范雎一同前往。齊襄王聽說范雎很有才華,就派人送去了十斤黃金和牛肉美酒。雖然范雎一再推辭不接受,須賈還是認(rèn)為范雎出賣了魏國。于是,須賈把這件事告訴了當(dāng)時的魏國相國魏齊。魏齊聽后大怒,把范雎打得肋折齒斷,范雎痛得裝死。于是,魏齊讓人用席子把范雎卷起來丟在廁所里,讓人輪番往范雎身上撒尿。范雎對看守的人說,如果你放我走,日后必定報答。于是,看守的人救了范雎,范雎改名為張祿。
就在這時候,秦昭王派王稽出使魏國,機緣巧合結(jié)識了范雎,并把范雎帶回了秦國。但是,等了一年多,秦昭王也沒有接見范雎。于是,范雎給秦王上書,秦王看后大喜,派專車去接。等到兩人相見,秦王請求良策,范雎卻唯唯諾諾,只是“嗯嗯”兩聲,秦王問了三回,范雎就應(yīng)和了三次,沒有說一句其他的話。于是,秦王長跪,范雎這才開始娓娓道來。隨后,范雎越發(fā)得到秦昭王的信任,擔(dān)任相國,被封為應(yīng)侯。
因為范雎逃亡的時候改名換姓,秦國人稱他為張祿,魏國人只知道有個張祿,不知道張祿其實就是范雎。魏王聽說秦國將要攻打韓魏,就派須賈出使秦國。范雎得知須賈要來,就故意隱蔽自己的身份,穿著破舊的衣服去見須賈。須賈一番冷嘲熱諷之后,看范雎衣衫襤褸,就取出了自己的一件粗絲袍送給他。
結(jié)果,到了相國府,才發(fā)現(xiàn)范雎就是張祿。須賈想,當(dāng)年這么對他,現(xiàn)在難逃一死了。結(jié)果,范雎恩怨分明,因為一袍之恩,沒有殺須賈,只是把須賈趕回了魏國。
當(dāng)時,魏齊侮辱范雎,而范雎?lián)吻叵嘀?,秦昭王想替范雎報仇,真是?yīng)了那句“出來混遲早要還”。魏齊躲在平原君家中,秦昭王給趙王施加壓力,逼得魏齊逃往信陵君處。結(jié)果,信陵君猶豫不決,沒有立刻接見,魏齊一怒之下?lián)]劍自刎。前幾篇關(guān)于虞卿和信陵君的記載中,也提到了這件事。
后來,范雎跟武安君白起不和,向秦昭王進(jìn)讒言,殺了武安君。而武安君死后,范雎舉薦的幾個人非但沒有建功立業(yè),還都犯下大罪。秦昭王跟范雎感情很深,非但沒有治范雎的罪,還對范雎更好了。但是,范雎自此日益懊喪。
蔡澤是燕國人,也一直不被重用,在這個時候來到了秦國。為了給自己造勢,先到處宣傳說,自己將要代替范雎?lián)吻叵?,果然得到范雎的接見,又通過范雎的引薦,真的接替了秦相。他們交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戰(zhàn)國策》中也有記載,可見附錄。
司馬遷的評價很公正,這兩個人都有雄辯之才,但跟機遇分不開,跟當(dāng)時的形勢也分不開,國家強弱不同。同時,在這里引用了韓非子的觀點,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5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