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鄭貴妃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在后宮之中,妃子能得到皇帝的寵愛,就已經(jīng)是萬分幸運的事情了。如果能生下一兒半女,在后半生也算有了依靠。對于兒子,既是寵妃們生存的資本,也是她們無怨無悔付出的對象。就像天底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妃嬪對于自己的兒子,也是用盡了一生去愛。
明神宗萬歷皇帝的寵妃鄭貴妃就是如此,她進(jìn)宮之后,迅速奪取了年輕皇帝的專寵,只在短短數(shù)年之內(nèi),就從普通的嬪,升為了僅次于皇后的皇貴妃。鄭貴妃仗著萬歷的寵愛,在宮中只手遮天,遍布耳目,成為實際上的六宮之主。王皇后僅僅就是虛有其表,徒有其名,根本不敢與鄭貴妃相爭。
人都是不知足的,鄭貴妃已經(jīng)有了如此的地位,自然想當(dāng)皇后。但是,她更希望看到的,還是自己的兒子朱常洵能夠當(dāng)上太子,成為儲君。這不單單是母以子貴的想法,更多的還是對于兒子的愛。
這個愿望,也得到了萬歷的支持。愛屋及烏是人之常情,即便是帝王也有七情六欲,明神宗也希望自己最愛的女人所生的兒子,能夠繼承自己的大業(yè)。只不過,朱常洵并不是長子,更不是嫡子,太子應(yīng)該由年紀(jì)更長的朱常洛擔(dān)任。
明朝的官員,并不將這當(dāng)作皇家的私事,他們認(rèn)為,如果不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天下將會亂套,許多藩王將會虎視眈眈。因此極力維護(hù)嫡長制,旗幟鮮明地支持朱常洛。但是,萬歷在鄭貴妃的推波助瀾下,硬著頭皮要立朱常洵為太子。這就拉開了持續(xù)十五年的“國本之爭”序幕。
國本之爭,表面上來看是太子之爭,實際上是在制度和感情之間的選擇。鄭貴妃無疑是最為積極的,她使用渾身解數(shù),就是要明神宗破壞規(guī)矩,甚至還得到了皇帝的手諭,要立他的兒子為太子。然而,朝臣卻發(fā)揮了令人驚訝的戰(zhàn)斗力,四位首輔因此事黯然下野,先后有三百名高官卷入其中,一百多名官員被廷杖、免官、流放。
但最終萬歷和鄭貴妃還是輸了,皇帝不得不按照臣子的意見,立朱常洛為太子。為了安撫鄭貴妃,他又將朱常洵封為福王,并將封國定在富庶的洛陽。而且,他還違反明朝祖制,讓朱常洵留在京師,長期不讓其就藩。
明朝規(guī)定,藩王成年之后,必須就藩。萬歷顯然是受不了鄭貴妃的枕邊風(fēng),強(qiáng)留朱常洵。但是,這樣一來,謠言四起,很多人認(rèn)為太子地位不穩(wěn),萬歷隨時準(zhǔn)備換人。太子也膽戰(zhàn)心驚,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后來還是萬歷的母親李太后出面,指責(zé)鄭貴妃的私心,這才讓福王于萬歷四十二年遷往洛陽。臨走之時,鄭貴妃淚眼婆娑,心中有一千個一萬個不舍,兩鬢斑白的萬歷也淚流滿面。
福王就藩之后,過著相當(dāng)富足的生活。明神宗在世時,就不斷地賜給他田地、錢財,讓他的生活品質(zhì)比一般藩王好得多。史書上記載,嬌生慣養(yǎng)的福王離開父母后,終日閉門飲酒,所愛之事只有婦女和歌舞。然而,他卻不知道,一場巨大的災(zāi)難已經(jīng)到來。
那是在崇禎十三年,明神宗駕崩后,明朝皇帝在短短二十多年時間內(nèi)換了三個,天下局勢更是大變。李自成的部隊逼近洛陽,守城將領(lǐng)紛紛傳言,福王家產(chǎn)百萬,卻讓我們白白送命。
最開始,福王仍然不以為意,他認(rèn)為抵抗農(nóng)民軍是皇帝自己的事情,王爺就是享樂的。直到兵臨城下時,他才慌了神,散盡千金募集勇士??纱藭r已經(jīng)無力回天,明朝總兵官王紹禹開城投降,福王朱常洵也被起義軍生擒。
關(guān)于福王朱常洵的死,歷史上有很多種說法,在老百姓中流傳得最多的,還是明末清初彭孫貽所著《流寇志》中所記載的:
王見自成,色怖乞生,內(nèi)官崔昇年十三,勸王寧死勿屈,抱王不去,并見言于西關(guān)周公廟。賊置酒大會,臠王為俎,雜鹿肉以食之,號福祿酒。尸王城下,承奉二人乞葬王而就死,自成許之。斂王于西關(guān),遂自盡于側(cè)。
也就是說,福王被李自成砍下一大塊肉,并以鹿肉夾雜,成為福祿酒。剩下的尸首,就地安葬。當(dāng)然還有說法是福王整個都成為了起義軍的盤中餐,如果是那樣,就太慘了。鄭貴妃對自己兒子付出了一生來愛,他卻得到了這樣的結(jié)局。
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封建時代的皇帝貴為一朝天子,掌握軍國大權(quán),富甲天下,可謂尊貴至極,權(quán)力上也達(dá)到極致??墒亲杂心瞧矫癜傩铡捌吹靡簧韯帲哺野鸦实劾埋R”。明朝末年,宦官專權(quán),黨爭不斷,皇帝的權(quán)力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其中有幾個較有影響的事件“梃擊、紅丸、移宮”被后世稱為“晚明三案”。
事情要從明神宗朱翊鈞的時候說起。神宗有兩個兒子。長子朱常洛為王恭妃所生,次子朱常洵為鄭貴妃所生。朱翊鈞寵愛鄭貴妃,有意立朱常洵為太子。根據(jù)明朝各代立皇太子的一般原則,應(yīng)當(dāng)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即嫡長子繼承制。嫡子必須是皇后所生,現(xiàn)在皇后無子,自然應(yīng)當(dāng)以長子為尊。因此,多數(shù)大臣主張立朱常洛為太子?;实酆痛蟪枷喑植幌拢瑑粤⑻右皇戮猛喜粵Q。此事自然錯在神宗,但神宗貴為天子,對大臣們的干預(yù)當(dāng)然很惱火。作為報復(fù),他開始對國家事務(wù)采取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不上早朝,不批答奏章,不主持祭祀儀式,不出席講筵(大臣向皇帝講課),不任命官員。但是,他對聚斂錢財?shù)氖虑閰s抓得很緊,委派宦官擔(dān)任礦監(jiān)、稅使,搜括民脂民膏。而且每天都要飲酒,喝得爛醉如泥,醉酒之后還要大撒酒瘋,左右說話稍不留意,就會被他下令責(zé)打致死。
太子是“天下之本”,神宗朱翊鈞與朝臣們在立太子一事上僵持了15年,歷史上稱之為“爭國本”。最后,皇帝還是妥協(xié)了。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并封朱常洵為福王。照例,封王年滿14歲即應(yīng)前往封地,無事不得入京。朱常洵卻假裝不知,仍然滯留北京。
太子雖立,福王仍未死心,“爭國本”的事情還在繼續(xù)。后來相繼發(fā)生的“梃擊”、“紅丸”、“移宮”三大案,就是“爭國本”的余波。
梃擊案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5月,一男子手持木棒,突然出現(xiàn)在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門前。他將守門太監(jiān)一棒打倒,沖進(jìn)門內(nèi),直闖太子寢殿,太監(jiān)們慌忙將他捉住。神宗吩咐,將嫌犯送交皇城保衛(wèi)部門審問,巡視皇城的御史劉廷元審問后向神宗報告。原來嫌犯名叫張差,家住薊州井兒峪,行為癲狂,但相貌言談頗為狡猾,應(yīng)該嚴(yán)加訊問。神宗又吩咐送交刑部復(fù)審,刑部郎中胡士相復(fù)審后,認(rèn)為張差確實是個瘋子,并判了斬刑。提牢主事私下里套問張差,張差供出是宮里的太監(jiān)將他引到慈慶宮門前的,提牢主事將這個口供轉(zhuǎn)告給刑部侍郎張問達(dá)。
事情傳開后,很多朝臣都懷疑是鄭貴妃和他的哥哥鄭國泰陰謀策劃借張差之手傷害太子。御史過庭后發(fā)文給薊州地方官,命他們查明張差在井兒峪老家的情況。薊州知州戚延齡經(jīng)過調(diào)查認(rèn)為張差在家里就已經(jīng)得了瘋癲病。張問達(dá)采納刑部員外郎陸夢龍的意見,下令刑部十三司對張差進(jìn)行會審。參加會審的其他官員都知道事關(guān)重大,不敢深究,惟獨陸夢龍審問得特別認(rèn)真。張差供出給他引路的太臨是龐保、劉成兩人,這兩人對他說:“打死小爺(指朱常洛),有吃有穿”。龐保、劉成都是鄭貴妃手下的太監(jiān),再往下查,勢必牽連到鄭貴妃。
神宗朱翊鈞已經(jīng)25年不見群臣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不出面就無法收拾。于是,他召見大學(xué)士方從哲、吳道南及文武百官,拉著太子朱常洛的手對他們說道:“這個兒子很孝順,朕特別喜歡他。你們這些宮外的臣子,不要動不動就散布流言,離間朕父子!”他回頭對朱常洛說道:“你有什么話,就在這里對他們統(tǒng)統(tǒng)說出來?!敝斐B鍖Π俟僬f道:“張差是瘋癲之人,趕快把他處決算了。我父子何等親愛!外面議論紛紛,都是不應(yīng)該的!再議論下去,你們就是心目中沒有國君的臣子,還害得我要成為不孝的兒子了!”神宗導(dǎo)演了這一幕父子雙簧,群臣無話可說,“梃擊”一案也就不了了之。
紅丸案
泰昌元年(1620年)8月,明神宗朱翊鈞當(dāng)了48年皇帝后死去,朱常洛即位,史稱明光宗。鄭貴妃怕朱常洛對她報復(fù),連忙想法討好朱常洛。朱常洛當(dāng)太子時,身邊有兩個姓李的選侍,號稱東李西李。朱常洛特別寵愛西李,鄭貴妃首先拉攏西李,她出面提議立西李為皇后,西李則提議封她為皇太后以作為報答。鄭貴妃又挑選了8個美貌的女子送給光宗。朱常洛沉溺于女色,身體一下子垮下來。他吃了宦官崔文升進(jìn)的泄藥,一天要拉三四十次,人眼看著就要不行了,鴻臚寺丞李可灼自稱有仙丹,治得了朱常洛的病。朱常洛一聽說是“仙丹”,十分歡喜,連忙叫太監(jiān)召李可灼進(jìn)宮送藥。李可灼進(jìn)的藥是一種紅色的丸子。朱常洛吃了一顆,病情好像有了緩解,一再夸獎李可灼:“忠臣!忠臣!”下午三點多鐘,朱常洛又吃下一顆紅丸,想不到,第二天黎明,他就死掉了。算起來,明光宗朱常洛前前后后只當(dāng)了一個月的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暴死,朝中大嘩。人們指責(zé)崔文升是鄭貴妃的心腹,他故意用泄藥,傷了朱常洛的元氣,其罪不在張差之下。又指責(zé)李可灼結(jié)交宦官,妄進(jìn)紅丸,是導(dǎo)致朱常洛死亡的元兇。最后兩人同時被處死,紅丸案也沒有能夠進(jìn)一步追查。
移宮案
乾清宮是內(nèi)廷的正宮,只有皇帝皇后能夠居住。光宗朱常洛病危時,住在乾清宮,西李隨住。朱常洛臨終前,召大臣入宮,西李見大臣們來了,帶著朱常洛的長子朱由校避進(jìn)內(nèi)房。朱常洛吩咐群臣,封李選侍為貴妃,西李在里面聽見了,唆使朱由校出來向父親請求封李選侍為皇后。朱常洛當(dāng)時沒有答應(yīng),在場的臣子們對西李的做法十分不滿。
光宗朱常洛死后,西李仍住在乾清宮不走。她把朱由校帶在身邊,企圖挾皇太子以自重。群臣求見皇太子,西李的親信太監(jiān)們擋在門前,不讓他們進(jìn)宮。兵部右給事中楊漣挺身而出,厲聲斥責(zé)道:“你們這些奴才想干什么?我們都是受皇帝召見的,皇帝晏駕了,你們敢造反不成!”太監(jiān)們這才讓開。西李把朱由校藏在自已房里,不讓出來。大學(xué)士劉一問:“太子到哪里去了?”太監(jiān)們都不答話。東宮伴讀王安走進(jìn)房內(nèi),哄西李道:“太子出去一下就回來。”他把朱由校帶到宮門口,西李又反悔了,叫太監(jiān)把朱由校帶回來。太監(jiān)們上前拉住朱由校的衣服,朱由校一時也沒有了主意。這時,楊漣上前將太監(jiān)斥退。群臣簇?fù)碇煊尚淼轿娜A殿,隨后又回到慈慶宮住下,準(zhǔn)備登基。
經(jīng)過這一番短兵相接的爭斗,群臣對西李更加憤慨,紛紛上書,要求西李搬出乾清宮。西李仗著自己從小把朱由校帶大,派太監(jiān)去叫朱由校,企圖通過他來壓制群臣。西李派出的太監(jiān)被楊漣擋在麟趾門前,楊漣對他說:“殿下在東宮時是皇太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皇帝了。選侍有什么資格召見皇帝?你去傳這個話,將來秋后算帳,即使不能把選侍怎么樣,你卻在劫難逃?!碧O(jiān)聽他說得義正辭嚴(yán),只得轉(zhuǎn)身走了。
第二天,群臣齊集慈慶宮外,要求朱由校下詔,令西李搬出乾清宮。楊漣提議由首輔方從哲進(jìn)宮去催促朱由校,方從哲為人比較軟弱,說:“遲搬幾天也沒什么要緊的?!睏顫i說:“皇長子明天就要登基為天子,哪有天子住在太子宮里,反讓一個選侍住在正宮里的道理!兩宮圣母如果活著,也得夫死從子,選侍算個什么人,竟敢如此欺侮天子!”楊漣還表示:“今天要是選侍還不搬出乾清宮,我們死也不走!”其他朝臣也高聲附議。在這種情勢下,西李只得搬到鸞宮居住,鸞宮是宮女養(yǎng)老的地方。西李這一搬,說明她在政治上再也不能有所作為了,移宮案到此才告結(jié)束。
萬歷初年,鄭氏進(jìn)入皇宮,深受皇帝寵愛,之后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冊封為貴妃。鄭貴妃長相妖艷,性格活潑,別的妃子對皇帝畢恭畢敬,只有鄭貴妃敢跟萬歷開玩笑,萬歷不僅不生氣,對此還十分受用。
鄭貴妃或許不聰明,但她很有野心,雖說他生下的不是長子,而他卻一直想把兒子立為太子。萬歷朝的國本之爭,在一定程度上和鄭貴妃有很大關(guān)系。萬歷的長子名為朱常洛,也就是后來的明光宗。朱常洛是萬歷偶爾臨幸一名宮女所生,也就是之后的王恭妃、孝靖王太后。
萬歷皇帝不喜歡長子朱常洛,主要源自王恭妃身份低微,直到萬歷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立為太子。朱常洛立為太子之后,鄭貴妃仍沒有放棄,自始至終,鄭貴妃都在想方設(shè)法整治朱常洛母子,在萬歷面前說說他們的壞話,那是家常便飯。
除此之外,鄭貴妃還在暗地里搞出不少花樣。萬歷四十三年,一名叫做張差的農(nóng)夫,闖入了太子寢宮,還用棒子打傷了幾個宦官。事后查知,是宦官龐保、劉成讓張差這么干的,而龐保、劉成則是鄭貴妃宮中的宦官。于是這件事很有可能是鄭貴妃策劃的,雖不甚高明,但目的很明確。
朱常洛的死很可能也跟鄭貴妃有關(guān),崔文升給朱常洛獻(xiàn)藥后,朱常洛大瀉不止,很快便奄奄一息,而崔文升也是鄭貴妃的人。從此類事件可以看出,鄭貴妃心胸狹窄、歹毒陰險,應(yīng)是朱常洛母子最大的敵人,但最后鄭貴妃并沒有受到太多懲罰,直到崇禎三年因病去世。
那么為何鄭貴妃做了如此多的壞事,還能得以善終?
一、萬歷帝的寵信:
為何萬歷帝遲遲不立太子,主要源自他對鄭貴妃的寵愛,愛屋及烏,正因為萬歷對鄭貴妃的寵愛,朱常洵才被拉到前臺。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如果朱常洛還活著,那么朱常洵是不可能繼承皇位的。萬歷則不這么想,為了他的鄭貴妃,萬歷甘愿被大臣們指責(zé)。
萬歷前十年,是張居正掌權(quán),萬歷皇帝本身根本沒有什么權(quán)力,張居正去世后,萬歷皇帝才走到前臺,從新掌握了皇權(quán)。隨后就爆發(fā)了轟轟烈烈的國本之爭,這件事不能說萬歷全是為了鄭貴妃,這其中還包括他對大臣們的抵觸情緒,但只要萬歷皇帝還活著,鄭貴妃就沒人敢惹。
萬歷和大臣們足足爭辯了十五年,這其中內(nèi)閣首輔都換了好幾位,大臣們是天天勸、日日勸,勸不了就上疏,上疏不行就直接開罵。起初,萬歷還是有所回應(yīng),而隨著時間流逝,萬歷也不再搭理這幫大臣,之后連朝也不上了。直到萬歷二十九年,在各方施壓下,萬歷終于妥協(xié)了,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從國本之爭的時間跨度和激烈程度,可見萬歷對鄭貴妃的寵愛,哪怕大臣們上疏攻擊鄭貴妃也沒關(guān)系,只要皇帝不發(fā)話,誰也動不了鄭貴妃。不論鄭貴妃的敵人有多少,萬歷都可以保著她度過萬歷一朝,所以鄭貴妃在萬歷在位時期是絕對安全的。
二、王恭妃不計較:
萬歷的一次偶然的寵幸,讓王恭妃懷上孩子,母憑子貴,在生下朱常洛之后,她本應(yīng)升為皇貴妃。但萬歷一直遲遲沒有加封,直到萬歷三十四王恭妃才被封為皇貴妃。
雖說王恭妃的地位從生下朱常洛開始,有所提升,但她的待遇一直沒有什么大的變化。鄭貴妃在后宮一手遮天,對王恭妃也是極盡羞辱,王恭妃還曾被打入了冷宮。但王恭妃并沒有做錯什么,這一切都源自萬歷的那一次寵幸。
王恭妃只是個平凡的宮女,她不懂后宮政治,她也不會權(quán)謀斗爭,面對鄭貴妃的咄咄逼人,王恭妃只得選擇隱忍。朱常洛成為太子之后,被要求不能再見生母王恭妃,這是多么殘酷的現(xiàn)實,朱常洛是王恭妃唯一的親人,這讓王恭妃如何接受得了?
后宮就是如此殘酷,從萬歷二十九年到萬歷三十九年,王恭妃都沒有見過兒子,直到王恭妃病重,朱常洛才見到了母親。王恭妃拉著兒子的手說出最后一句話:
?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恨!?
面對欺壓,有的人選擇反抗,而有的人則選擇妥協(xié),王恭妃無權(quán)無勢,他沒有能力反抗,所以她選擇了放棄。如果王恭妃是一位有膽有謀的女子,是絕對有可能斗倒鄭貴妃的,可惜她不是。
萬歷皇帝掌權(quán)后,實在沒做什么正經(jīng)事,搞出國本之爭,寵信鄭貴妃,最后連上朝都省了,說明亡于萬歷,真是一點也不冤。
三、朱常洛的寬容:
朱常洛的童年也很凄慘,原本的太子之位隨時不保,在宮中也備受排擠,還經(jīng)常受到鄭貴妃欺負(fù),或許受到母親的影響,朱常洛同樣沒有選擇反抗。
史料記載:
?帝曰:?外廷語不宜解,若須自求太子。?貴妃向太子號訴。貴妃拜,太子亦拜。帝又于慈寧宮太后幾筵前召見群臣,令太子降諭禁株連,于是張差獄乃定。?
梃擊案發(fā)生后,朝廷查出始作俑者,就是鄭貴妃身邊的宦官,刺殺太子可是天大的罪,這回萬歷都有點生氣了。滿朝文武都對鄭貴妃極其不滿,紛紛上疏指責(zé)。為了給大臣們一個交代,萬歷讓鄭貴妃自己去求太子朱常洛。
這是朱常洛報仇的最好機(jī)會,只要朱常洛拒不原諒鄭貴妃,鄭貴妃是有可能被廢黜的。鄭貴妃哭著來求朱常洛,朱常洛就真的饒了鄭貴妃,還降下諭旨,只殺了張差了事。朱常洛的性格可能受到了他母親王恭妃的影響,多少有些膽小怕事、首鼠兩端。
朱常洛必定清楚鄭貴妃的所作所為,而他依舊放過了鄭貴妃。朱常洛即皇帝位后,鄭貴妃還送給他幾位美女,朱常洛照單全收,這也是導(dǎo)致朱常洛早亡的直接原因。
俗話說,好人沒好活,壞人沒好死,只是在鄭貴妃這里沒有應(yīng)驗。這位壞事做絕的女人,受到了皇帝保護(hù),也沒有遭到仇人的報復(fù),她最大的壓力就是朝廷的輿論,不論如何,鄭貴妃還是混了個自然死亡,這真是對明廷的莫大諷刺。
當(dāng)然,也可能朱常洛還沒有倒出時間來處置鄭貴妃,反而自己先死了
等到了崇禎帝即位,鄭貴妃跟他已經(jīng)沒有什么恩怨了,殺不殺也就沒意義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6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