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一般是指對現(xiàn)任皇帝,尚在世的父親的稱謂。后來由于各種特殊情況的出現(xiàn),比如晉惠帝就被自己的叔爺爺篡位,也被稱為太上皇。所以,這個稱謂變化為,對所有退位皇帝的統(tǒng)稱。中國歷史上,漢、唐、宋、明、清五個大朝,共出現(xiàn)十二位太上皇,其中漢朝1位,唐朝5位,宋朝4位,明朝1位,清朝1位。
此外還有,魏晉五代十六國6位,西遼1位,西夏1位,還有不被正史承認(rèn)的若干位。我們詳細(xì)說說五大朝的十二位太上皇。五大朝十二位太上皇漢朝:劉太公(高祖劉邦之父);唐朝:唐高祖李淵、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順宗李誦、唐昭宗李曄;宋朝: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gòu)、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惇;明朝:明英宗朱祁鎮(zhèn);清朝:清高宗弘歷。十二位太上皇禪位緣由分類天上掉餡餅:劉太公自愿禪位:李旦、趙構(gòu)、趙昚被逼禪位:李淵、李隆基、李誦、李曄、趙惇、弘歷被敵國俘虜:趙佶、朱祁鎮(zhèn)各唱各的歌這十二位太上皇,經(jīng)歷各異,我們按分類簡單敘述他們的禪位經(jīng)歷。
天上掉餡餅的劉太公劉太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秦始皇曾經(jīng)追尊秦莊襄王贏楚為太上皇,不能算。劉太公就是一介農(nóng)夫,歷史上連名字都沒留下來,如果不是那個不事家業(yè)的浪蕩子劉邦,造反成功做了皇帝,沒人知道沛縣有個劉太公。劉邦剛開始稱帝的時候,定期去拜見父親,直到有一天,劉太公一副下人打扮迎接劉邦,把劉邦嚇一跳。
這時劉邦才意識到名分是個大問題,在大臣們的建議下,他冊封父親為太上皇。劉太公成了中歷史上第一位,沒有做過皇帝的平民太上皇。當(dāng)皇帝是件苦差事歷史上只有三位太上皇,是自覺自愿退位的。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幼子,因為復(fù)雜的政治斗爭,他意外登基。不過,從他登基的第一天起,他就是個傀儡,甚至過著囚徒般的生活,幾年后又被老媽武則天廢掉帝位。
李旦的三哥李顯復(fù)位后,李旦被封安國相王。由于與韋后勢力發(fā)生激烈沖突,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聯(lián)合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擁立李旦第二次登基稱帝。不久,因為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姑侄相爭,厭倦于政治的李旦,禪位于三子李隆基。長壽皇帝宋高宗趙構(gòu),是南宋第一位皇帝,活了81歲,成為僅有的四位超過八十歲的皇帝之一。趙構(gòu)還創(chuàng)造了一項記錄:整整當(dāng)了二十五年太上皇。趙構(gòu)一生在金國人的鐵蹄下,提心吊膽地生活,活得相當(dāng)不容易,不光自己唯一的親兒子被活活嚇?biāo)?,他自己也在顛沛流離中,喪失了生育能力,只好把帝位傳給了趙匡胤一系的后裔。宋孝宗趙昚,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可惜他執(zhí)政期間,經(jīng)常受到太上皇趙構(gòu)的掣肘,很多施政不能如愿以償。
趙構(gòu)駕崩后,趙昚也已經(jīng)60歲,再無心力為政,兩年后他選擇了禪位給兒子趙惇。不過很不幸的是,繼位的趙惇是個精神病患者,兒媳李鳳娘又是個不孝的惡婦,弄得趙惇幾年不去看望父親,甚至連宋孝宗駕崩,趙惇都沒出席葬禮!不得不跟皇位說拜拜其實,歷史上大多數(shù)太上皇的禪位,是被逼無奈的。被他們下臺的有兒子、太監(jiān)、大臣,還有一位是自己逼自己。被兒子趕下臺的兩位皇帝都出現(xiàn)在唐朝,一位是玄武門事變中,被李世民逼下臺的唐高祖李淵。有人說,玄門事變后,李世民當(dāng)了一段時期太子,其實那都是假象,李淵那時候就已經(jīng)被架空,否則絕沒有李世民的活路,幾個月的太子之路,無非是堵天下人耳目。相對于李淵有點“冤”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下臺則是自作自受,大快人心。正是因為他的昏庸,導(dǎo)致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大唐的錦繡山河差一點就改姓。
馬嵬驛事變后,太子李亨與父親李隆基分道揚鑣,在靈武登基稱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亨的行為,本質(zhì)上跟李世民一樣,是政變,但考慮到李隆基的罪過,后人對李亨的行為多有包容。李隆基還算明智,主動給兒子“補辦”了合法登基的手續(xù)。被太監(jiān)廢掉的兩位皇帝也是出現(xiàn)在唐朝。晚唐的太監(jiān)是一個“新品種”,他們掌握軍權(quán),名義上保衛(wèi)皇帝安全,實則上控制皇帝的生死,弄得李世民的子孫活得像鼴鼠。連生死都被控制了,屁股下面的那張椅子,就是塊柴火。力圖干掉太監(jiān)政治的唐順宗李誦,和性情大變的唐昭宗李曄,被廢掉皇位只是分分鐘的事。宋光宗趙昚就是那位不給父親送終的神經(jīng)病皇帝,因為他的出格行為,惹得天怒人怨,太學(xué)生甚至因此游行示威。最后大臣們不得不請示太皇太后,下旨廢了他。好玩的是,宋光宗很長一段時期,都不知道自己被廢了,知道實情后很生氣,很久都不接受兒子的拜見。
清高宗弘歷,即乾隆皇帝,他很特殊,是自己逼自己下臺,但為何沒把他列入自愿禪位哪一類呢?因為他不情愿,是被逼的。原來,他即位之初就放話,自己的德行比不上祖父康熙皇帝,所以自己在位不能超過爺爺?shù)牧荒?,假如那時候他還沒死,就禪位!其實他說這話太冠冕堂皇,連他自己都不信。乾隆即位的時候已經(jīng)25歲,六十年后就是85歲,歷史上最大歲數(shù)的皇帝,也就是梁武帝蕭衍,85歲。
他能超過這個壽數(shù)的可能性,比給蒼蠅做變性手術(shù)還難。誰也沒料到,乾隆的信口胡謅,竟然成了事實,85歲的他活得還挺結(jié)實。怎么辦,肯定不能把自己弄駕崩了,也不能不守承諾,于是忍痛禪位,都怪自己當(dāng)初滿嘴跑火車。不過,既然是自己逼自己,那就還有補救手段,名義上禪位了,權(quán)力不放。乾隆又以太上皇名義,實際執(zhí)政四年,直到89歲駕崩。該死的蠻夷歷史上有三位皇帝做了敵國的俘虜,并因此丟掉了皇位。
頭兩位是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靖康之變后,爺倆都成了金國人的俘虜,被強行搬家到冰天雪地的阿城,成了金國人的“侯爺”。不過倆人的待遇不一樣,宋徽宗被繼位的宋高宗趙構(gòu),遙尊為太上皇,宋欽宗則沒獲得這個待遇,成了廢帝。宋徽宗在金國生活情況,說法不一,有的說活得很慘,死得更慘,也有的說他活得很滋潤,還生了一堆孩子。但不管怎么說,趙佶是唯一一個客死敵國的太上皇,他死后七年,棺槨才被迎回中原。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經(jīng)歷,就有點“玄幻”。
他是唯一一位在戰(zhàn)場上被俘虜?shù)幕实郏驗檎`聽太監(jiān)王振的建議,兵敗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的俘虜。為了防止蒙古人以明英宗為人質(zhì),逼邊關(guān)守將開門迎敵,大明王朝在于謙等大臣的建議下,迎立朱祁鈺為新皇帝,尊朱祁鎮(zhèn)為太上皇,絕了蒙古人的念頭。蒙古人手上的股票,瞬間變成了廢紙,失望之下,他們只好放朱祁鎮(zhèn)回國。代宗朱祁鈺晚年,爆發(fā)了著名的“奪門事件”,被“圈養(yǎng)”多年的朱祁鎮(zhèn),在石亨等人的支持下,發(fā)動政變,復(fù)位登基,他成了歷史上唯一一位復(fù)位的太上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0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歷史上最窩囊的皇帝,被大臣指著鼻子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