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隨著時光腳步的流逝,我們離2020年春節(jié)越來越近,雖然現(xiàn)在已經是物質相當豐富的時代,但絕大多數的人還是盼望著過年,因為過年意味著團圓、喜慶,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休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過年是從進入臘月開始的,俗話說得好,"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隨著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很多城市的過年儼然應開始從年三十開始,到初七結束,占用了整個假期。
過年最重要的是走親訪友,吃喝玩樂,雖然大多時候都過的有些疲憊,但是卻樂此不彼,畢竟一年之中只有春節(jié)這個假期是能夠把全部工作放下,全身心的投入到過年當中去,因為全國人民都在過年。
相比普通老百姓過年忙而快樂著,清朝的皇帝的年過得非常不輕松,尤其是乾隆皇帝,剛好是清朝各項禮儀大成之時,他在位時間又長,這個年過得并不輕松,從進入臘月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乾隆的日程都排的滿滿當當的,為了讓讀者能夠大概了解乾隆皇帝的過年行程,我們根據《乾隆帝起居注》、《清實錄乾隆朝實錄》、《清史稿》中的記載,總結了乾隆部分過年期間的行程,你們感受一下:
臘月初一:寫福字
臘月初八:觀冰嬉
臘月二十三:祭灶
臘月二十四:安天燈、萬壽燈
臘月二十六:貼春聯(lián)、門神、封印、外藩宴
臘月三十:賞戲、守歲、外藩宴
正月初一:新春開筆
正月初二:弘德殿辦事
正月初三:弘德殿辦事
正月初五:移駕圓明園
正月十五:煙火晚會、外藩宴
還有很多突發(fā)的事件,比如祭祀祖先,安排皇子的婚事等等,乍一看,貌似這個行程很輕松嘛,乾隆皇帝這年過的真瀟灑,事實并非如此,這些活動是在平時固有的行程上加上去的額外的任務,要知道乾隆皇帝平時都很忙的,畢竟內閣和軍機處都只是秘書單位,一切的決策都在皇帝手里。
乾隆整個臘月以及正月十五之前都非常忙,對于他的行程也無法面面俱到,根據《乾隆帝起居注》和《清實錄乾隆朝實錄》,我們一起來看看乾隆皇帝除夕和初一這兩天的行程是怎么安排的?
平時乾隆皇帝更多的時間都用在了處理國事上,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包括自己的妃子和兒子們,在除夕這一天,乾隆皇帝會放下所有的事情去陪伴自己的家人,融入到滿族特有的春節(jié)習俗,宮女會在能行走的地方撒上芝麻秸。有人走過,踩在上面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音,此為“踩歲”,寓意“歲歲平安”“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對于那些平時不怎么見到的皇子,乾隆皇帝也饒有興致的陪伴他們,皇帝坐在走廊下看著皇子皇孫,幾位皇子則在一旁放炮竹、踩歲、其樂融融,喜氣洋洋。
陪完皇子皇孫,乾隆皇帝就要去接待大臣、外藩了,皇帝還會在保和殿宴請外藩,這些外藩包括蒙古、西藏、回部、朝鮮、越南、琉球等,乾隆皇帝特別要求蒙古西藏、回部、朝鮮一定要來朝賀新年,其他的藩屬國則隨意,這場宴會上除了外藩,還有一二品武臣作陪,為了避免外藩緊張,宴請時有音樂、舞蹈、雜技助興。
等宴請外藩、大臣完畢,乾隆皇帝就要往乾清宮走,等待他的將是一場盛大的除夕家宴,皇后、妃子都會參加。平時乾隆皇帝公務繁忙,基本都是獨自用膳,只有在除夕這一天,才會跟皇后及妃嬪一起用膳,又是春節(jié),一般準備的非常豐盛,除夕家宴一般包含冷膳、熱膳、群膳共40道,吃完這些,還會上酒膳、茶膳各20道,最后還有飯后點心。別看是點心,花樣和數量都不少,有湯、粥、蜜餞等108道小食,極盡奢華。
雖然菜品數量不少,但由于人數眾多,又有皇帝在,所以一般都吃的不盡興,不過過節(jié)都圖個氣氛,一般也不會在這種場合大快朵頤,有的時候,很多妃嬪還會讓自己的廚師做幾道小菜獻給皇上吃。
除夕家宴吃完,皇帝還要守歲,到子時,會有一個北方人都知道的節(jié)目,那就是吃餃子?;蕦m里的餃子一般都是子時一到立刻下鍋,一般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取“歲更交子”之意,而且清朝皇宮春節(jié)餃子都是素餡餃子,傳說是努爾哈赤為了祭奠在戰(zhàn)爭中的無辜死者,這新年的餃子成了皇帝的一頓懺悔餐。
吃完餃子,乾隆皇帝也沒空睡覺,接下來還有行程,在史書中,記載了乾隆四十八年這樣的行程:子正一刻十分(0點25分),乾隆皇帝要駕臨養(yǎng)心殿佛堂,拜佛;丑初(凌晨1點),要駕臨奉先殿,拜祖先;丑正(凌晨兩點),駕臨乾清宮東廡祀孔處,拜孔子;丑正二刻(凌晨兩點半),又到乾清宮西廡拜藥王,拜完藥王吃餃子;寅正(凌晨四點),出宮門到今天臺基廠一帶的“堂子”里祭拜滿族神仙;并寫下新年的第一首詩,卯初(清晨五點)才回宮。
乾隆皇帝早上這個餃子也很有講究,通常只有四個,其中里面有兩個餃子里是有銅錢的,乾隆皇帝吃三個,這樣保證能夠吃到一個銅錢,但通常情況下乾隆皇帝都能吃到兩個,寓意新年吉祥。
接下來乾隆皇帝又開始準備迎接大臣們的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賀,大臣們的朝賀一般是從6點鐘開始的,6點午門鐘鼓大奏,皇帝由內廷乘輿至中和殿。內大臣、侍衛(wèi)、內閣翰林、詹事府、禮部、都察院等司禮官員先向皇帝行慶賀禮后,皇帝再到太和殿,中和韶樂奏起,皇帝至太和殿升座,隨著鳴贊官發(fā)出“排班”的指令,百官按照品級列隊下跪。他們的站位由廣場上擺放整齊的銅制“品級山”標出,接著由兩個大學士宣讀新年賀詞,大臣們三跪九叩山呼萬歲,之后乾隆皇帝賜座賜茶,大臣們口頭謝恩,大臣們和瓦查,殿外中和韶樂復奏,皇帝揮手致意走出大殿,文武官員退出。至此,元旦朝賀結束。
元旦朝賀結束后,等待乾隆皇帝的還有兩次大餐,一次是早餐,大概是在7點左右,依然是跟皇后妃嬪一起吃,也是比較豐盛的,只是不能跟年夜飯比,吃完早飯,乾隆皇帝出宮祭拜,等祭拜完大概就11點了,乾隆皇帝抓緊時間休息一下,因為下午1點多還要參加宗親大宴。
宗親大宴比較講究,菜品比較多,實行的是轉宴,由太監(jiān)將菜品依次挪動,讓宗親能夠吃到桌子上大部分的菜。吃完飯以后是茶果時間,每人一碗,等這碗吃完,宗親大宴就是結束了,宗親們要起身祝?;实坌履臧部担缓箅x開,剩下的飯菜則依次打包,賞賜給皇親國戚和心腹大臣,別看是剩飯剩菜,能夠拿到賞賜的都感覺非常榮幸,畢竟是皇帝吃過的。
這次大餐吃完,一般正月初一的活動就結束了,往往乾隆皇帝會自己加餐,因為這種充滿儀式感的宴會總讓皇帝吃不飽。
這些祭拜和宴會繁瑣而又勞累,但是乾隆皇帝都會一絲不茍的做完,他是在以身作則向天下臣民輸出一種價值觀,那就是父慈子孝,家庭和睦。乾隆皇帝認為,這種以身作則的示范效果要好于嚴苛的刑罰,以保大清江山永固。
其實乾隆皇帝過年要比一般老百姓要累很多,大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覺的,雖然很勞累,但乾隆皇帝卻樂此不彼,他享受這種過年的感覺,正如我們現(xiàn)在過年的心情是一樣的。
乾隆皇帝生平簡介: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zhí)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yè)在有清一代算是比較繁榮。
但主要物品產量還是沒有趕上明代,但在位后期奢靡,使清朝統(tǒng)治出現(xiàn)了危機,發(fā)生白蓮教起義,文字獄之風比康熙時更嚴酷,束服了人民的思想,閉關鎖國,驕傲自大的思想,使清朝國力日益衰敗。廟號"清高宗",葬于清東陵-裕陵。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養(yǎng)心殿,享年89歲。
擴展資料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乾隆重視社會的穩(wěn)定,關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起到了保護農業(yè)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乾隆時期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qū)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并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tǒng)治。
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國的版圖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間,實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漢學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開博學鴻詞科,修《四庫全書》。
同時民間藝術有很大發(fā)展,如京劇就開始形成于乾隆年間。但是后期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fā)起義。 嚴格抵制英國、俄國的侵略性行為,但閉關鎖國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國正處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帝即位后首先緩和雍正時期造成的政治緊張氣氛。乾隆初年,為了緩和緊張的政治氣氛,調節(jié)矛盾,改善各方面的關系,還對雍正的政策做了較大的改變和調整。
乾隆初年,弘歷不諱言自己“ 賦性寬緩”,但又說不能寬大無邊,要濟之以嚴。有時候,他公開說“ 政尚寬大”,寬比嚴好。他在經筵講章中發(fā)揮這個思想,“ 寬、信、敏、公,乃圣王治世之大本,而必以寬居首“”,圣王出治,舍寬其何以為敷政寧人之本哉” 。
乾隆帝晚年的詩句中也說“ 政實宜寬弗宜猛”但在絕大多數場合,總是寬嚴并提,把兩者看做因時而異,相輔相 成的“,寬以濟猛,嚴以濟寬,政是以和”,這是乾隆認定進行統(tǒng)治的不二法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歷
乾隆皇帝從小就對他的爺爺康熙皇帝推崇備至,對于康熙皇帝巡幸江浙的的事跡,乾隆也是羨慕不已,作為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君主。乾隆皇帝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的休養(yǎng)生息,國內實力空前強大。從公元1751年到1784年的33年間,乾隆皇帝先后六次巡幸江南,最后一次下江南的時候,乾隆已經74歲了。
那么乾隆六下江南究竟是什么目的呢?他又在找什么呢?
在乾隆繼位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由前朝舊臣爾泰和張廷玉等人管理朝中之事。這兩人都是雍正主政期間的輔政大臣,資歷很深,影響很大。乾隆繼位之后,雖然掌握著絕對權力,但是對這兩位先朝老臣也不敢輕視,也是格外的尊重。但是乾隆畢竟想擺脫二人的束縛,然而鄂爾泰和張廷玉兩人凡事行事謹慎、為政清廉。他們在朝時乾隆提出南巡一事遭到過反對。因為反對聲音太大,所以無奈取消了這個想法。乾隆十年鄂爾泰去世,乾隆14年張廷玉退休,這樣南巡的障礙基本就掃除了。經過了近兩年的準備,乾隆十六年二月初八開始了人生第一次下江南,目的地是江蘇淮安。
乾隆南巡一般是從北京到杭州往返水路的行程共計5800余里。從陸路走日行60里左右。乾隆所走的御道非常有講究,標準是寬三尺,中心正六尺,兩旁各七尺,均要求堅實平整。不僅如此,道路必須筆直不得隨意彎曲,因此許多居民房屋被毀,墳墓被挖掘,良田被毀壞。乾隆每到一處必須有人專門介紹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和風土人情,可以說是耗盡了人力物力。
乾隆下江南的正面目的是炫耀國力,康熙六下江南是以微服私訪的形式體察民情。而到了乾隆時排場卻很大,這也體現(xiàn)出了乾隆性格好大喜功的一面。在六次南巡中乾隆五次視察黃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視江浙海塘工程。還有一方面就是為了籠絡人心,凡他經過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減免了賦稅,特別是對已經退休的前朝老臣噓寒問暖賞賜禮物??梢哉f籠絡了不少人心。
乾隆下江南還有兩個原因比較重要,但是一般都沒有提及。其中一個原因是尋花問柳。作為清朝皇帝,雖然擁有天下所有女人,但是并不是你想得到誰就能得到誰!大清的制度是十分嚴格的。我們熟知的翻牌子也不是由皇帝自己選擇,連侍寢的時間都有規(guī)定的。各種限制就是為了讓皇上勤勉從政而不至于為所欲為。而江南之美景正是乾隆所向往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下江南正好給了乾隆尋花問柳的一個好機會。
另一個原因是乾隆帝的生母紐咕嚕氏老家在承德,家境一般。13歲時混入秀女當中被分到雍親王府后來生下了乾隆。熹妃前世應當就是乾隆的生母紐咕嚕氏,要么是錢氏!清世宗實錄記載奉皇太后圣母遺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紐轱轆氏封為熹妃。清世宗實錄已經把鈕咕嚕式放到了熹妃的名下。把清世宗實錄和清宮檔案一放在一起對比,錢氏很有可能就是紐咕嚕氏,如果錢氏真的是鈕咕嚕氏,那么乾隆皇帝很有可能是以下江南為幌子來找自己的生母。
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時—1799年2月7日),姓愛新覺羅,諱弘歷,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慶四年,終年89歲,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
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為清代入關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禪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為太上皇。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國封建史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擴展資料:
軼事典故
弘歷語言能力超群,精通滿語(包括老滿文和新滿文)、漢語和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也達到了“能之”的程度,這在古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弘歷在位期間,才完成《明史》,編一朝史書,耗時百年之久。
弘歷不僅有文才,還善射。每年夏天弘歷接見武官后就在宮門外比試射箭。賽三次,每次射三箭。弘歷九箭一般中六七箭。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月,他在大西門射九箭,箭箭中的。
陵寢墓地
1928年,弘歷去世近一百三十年后,軍閥孫殿英看準了弘歷后及慈禧太后陵墓的珍貴財寶,藉演習之名,率其部下盜掘弘歷后及慈禧太后之陵墓。
士兵為得棺內珠寶,將弘歷梓棺劈開并大肆搜掠,弘歷后遺骸四散在地,情況奇慘;及后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派人前往收拾,亦只能找回部份遺骸,勉強砌回主體,并將帝后遺骸合葬一棺,重新安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