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曹操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三國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的人物,而這么多的人物當(dāng)中形象最復(fù)雜,評價最多樣的當(dāng)屬曹操了。在北宋時期人們一談起曹操就深惡痛絕,就連臨街說書的人對曹操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評價的。茶樓酒館的聽書觀眾一聽到劉備打了勝仗都鼓掌稱好,一聽曹操打了勝仗座下全是一陣唏噓扼腕。
歷史上對曹操有三個評價,英雄、奸雄、奸賊。
很多人都說曹操奸,很多人都不喜歡曹操,那為什么世人都不喜歡曹操呢?為什么一提到曹操就對他深惡痛絕?其實無非這幾個原因,為人奸詐,篡權(quán),說了這么一句話“寧可我負(fù)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fù)我”。
第一個討厭他的原因是他為人奸詐,這個是可以理解的。曹操是帶兵打仗的將軍,正所謂兵不厭詐,如果他不變得狡詐一些他怎么帶著軍隊行兵打仗呢?只要是打仗就少不了炸一炸這個對方的軍隊,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個原因說他篡權(quán),篡誰的權(quán)?篡漢嗎?這個就真的說不過去了,在曹操生前他是沒有稱帝的,他雖說是魏朝的始祖,但是也是后來曹丕稱帝以后給曹操封的皇帝,曹操本人是沒有稱帝的,所以說篡權(quán)并不是那么恰當(dāng)。
第三個原因是他說了“寧可我負(fù)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fù)我”這樣一句讓百姓不能原諒的一句話!寧愿我辜負(fù)天下所有的人,但是天下所有人不能辜負(fù)我,這個就有點強(qiáng)硬的自私了,也是后來為什么世人都不喜歡曹操的原因。那么這句話究竟是不是出自曹操之口呢?
關(guān)于這件事情歷史上的記載也是漏洞百出,歷史上的記載是這樣的,當(dāng)時的曹操被董卓逼得走投無路,于是就逃到了呂伯奢家里,但是正好過去的時候呂伯奢不在家,出來之后就把呂伯奢一家給殺了。當(dāng)然殺了他們一家也是有原因的,但是每一個史書上的記載都不一樣。《魏書》中記載的是呂伯奢的兒子和他的客人看見曹操身上帶的錢財很多,于是想要搶劫曹操就牽走了曹操的馬,曹操一看情況不對,于是就把這一家人全都?xì)⒘恕?/p>
曹操的做法是正當(dāng)?shù)谋灸芊磻?yīng),曹操是一點錯都沒有的,但是故事出自《魏書》,很有可能是對曹操美化了,所以這個不是那么的可信。還有個版本是曹操懷疑呂伯奢一家要害自己,于是就把他們一家給誤殺了,殺完以后曹操也是后悔了,于是凄愴曰:“寧我負(fù)人,毋人負(fù)我”。意思大概就是發(fā)現(xiàn)自己誤殺了故友的一家,很難過的說了“寧肯我辜負(fù)別人,不要讓別人辜負(fù)我啊”,是曹操對自己的一個安慰,給自己的一個開脫。
但是在《三國演義》里面卻變成了“寧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這樣一寫就變成了曹操了殺了故友一家以后還理直氣壯!這句將他是“奸賊”的頭銜給定死了,也是為什么后來世人對曹操都持一種厭惡的情緒在里面的原因。
可是《三國演義》是文學(xué)作品,很多的故事情節(jié)都是有作者主觀的情緒在里面,因曹操塑造成了一個“奸雄”的形象,世人討厭曹操的原因是因為他說了那樣的一句話,但是歷史上這句話是被篡寫的,可見《三國演義》欺騙我們好多年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2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