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龍袍是在哪里制作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從周朝開始,中國就有專門為王室制作服飾的機構。清朝也不例外。跟過往的朝代相比,清朝皇家服飾最大的不同在于,除了保留部分漢族服飾外,又融入了一些滿族服飾的特點。如使用馬蹄袖,皮毛、四開裾等。
制作過程繁瑣復雜,用料講究奢侈。各樣的珠寶、紋飾,斑斑點點的細節(jié),都不能有絲毫馬虎。
一般來說,一件龍袍或朝袍的制作,就需要耗費兩年時間。而且,清朝對服飾又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要求。在順治年間,就曾由禮部制定出一套章程。
乾隆年間,更是編纂了《皇朝禮器圖》,制定出更為嚴格的服飾制度,用來“分尊卑,定等級”。
也就是說,能夠制定符合皇家服飾要求的機構,不僅要能提供這些原料,懂得制作辦法,更要了解皇宮各樣章程,才不至于誤事獲罪。思考再三,清朝把這一機構設立在江南。江南富庶,文教昌盛,貨運發(fā)達。
而且,江南在服飾織造上,有獨到的本事。尤其是江寧(南京)、杭州、蘇州三個地方,都有獨步天下的絕活。
江寧擅長織錦、妝花緞、妝花紗。他們織造的錦緞,艷麗多彩,似天上云霞,故名“云錦”,贊譽極高。
杭州以絲綢聞名,絲織、絲綢、紡絲、杭綾都是拿手絕活。
蘇州的刺繡更被列入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緙絲、仿宋錦,同樣是蘇州聞名于外的看家本事。
正是這三個地方在織造服飾上的獨到研究,所以,清朝就把皇室的服飾都交給它們。《欽定大清會典》記載;“凡上用緞匹,內(nèi)織局、江寧織造;賞用緞匹,蘇杭織造。”
不止龍袍,包括皇宮各樣的禮服、吉服,皇帝嬪妃,皇子公主等人的四季服裝,都交給江寧、蘇州、杭州這三個地方織造。
一般來說,皇宮內(nèi)務府會定期下達需要制作的宮廷服飾,由江南織造讓江寧、杭州、蘇州三個地方,選出自己擅長的,按照不同的花色品種,精心挑選制作而成。整個過程非常耗費心力。而且,給宮廷織造服飾,雖是一個不錯的名聲,但如果出了差錯,可能就是刀山火海的待遇。
這些人都是拖家?guī)Э冢桓医z毫大意。江南織造的負責人,也都是皇帝的親信大臣。他們不只幫宮廷制作衣物,更要幫助皇帝查探江南情報,聚斂珍寶,籠絡名人,肩負重任。
當然,在過去宮廷朝廷不分的情況下,皇帝的私人開銷,不會由這些織造付款,而是由國庫承擔。制造的這些服飾衣服都極為奢侈講究,每年都是耗費巨大。以《大清會典》記載,康熙年間,江南織造每年要從工部支取白銀247244兩,戶部白銀20505兩,合計一年耗費白銀近4萬5千兩。
在太平盛世,國庫富足時,這樣的開銷,還足以支持。但到晚清時,兵革戰(zhàn)亂紛起,這樣的耗費,自然是難以承擔。
于是,代表清朝宮廷服飾的江南織造,開始走向沒落。清朝宮廷服飾的巔峰依然落幕。許多文物在戰(zhàn)火中被毀于一旦?;蛘吡髀浜M?,或者損毀一空。
尤其是清朝接近尾聲時,因為對宮廷管理的疏怠,一些宮里的太監(jiān)玩起了監(jiān)守自盜。許多宮廷服飾,甚至是龍袍,也被偷到宮外販賣。
光緒年間,將皇宮失火,經(jīng)過查點,發(fā)現(xiàn)丟了八件龍袍。這是紗袍,比尋常龍袍特殊。管事太監(jiān)下令,將失火宮殿內(nèi)的太監(jiān)宮女抓來嚴刑逼問,卻沒有查到半點聲跡。最后沒有法子,讓人在皇宮外密訪,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宮里太監(jiān)盜走,人贓并獲。
這樣的事情,絕不是孤例。許多清朝皇家服飾,也都因此下落不明?,F(xiàn)在能被看到的,也僅是小部分,算是歷史留下的一點念想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4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如果法正不死,蜀國還會不會被魏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