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馬褂為什么權(quán)力這么大?哪種黃馬褂最厲害?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當我們在看宮廷劇的時候,有些犯人穿上黃馬褂,會受到特殊對待,當時是不是非常的奇怪,這黃馬褂是什么衣服?為什么權(quán)力這么大。
清代官吏的制服有四種:禮服(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馬褂在清初只有營兵穿著,康熙末年,有些富家子弟也有穿著者。雍正時,因為穿馬褂騎馬、射箭頗為方便,穿著者逐漸多起來,以至后來無人不穿。馬褂之中以黃馬褂為最尊貴,非恩賞不能穿服。
賞穿黃馬褂分為兩種,即“賞給黃馬褂”和“賞穿黃馬褂”。一字之差性質(zhì)卻有很大的不同,賞給黃馬褂只是賞給一件,不得自己制作服用,如皇帝侍衛(wèi)、行圍、校尉及比武得勝時所穿的黃馬褂;賞穿黃馬褂則是賞賜給穿黃馬褂的權(quán)利,一件穿破了,可以自己制作服用,如賞給有功文武大員的黃馬褂。
綜合來看,能夠服用黃馬褂的,不外乎三種人:
第一,皇帝巡幸隨扈人員所穿的黃馬褂。
這種黃馬褂因職務關(guān)系而穿,所以稱為“職任褂子”,任職期滿或解除職務后便不可再穿。按規(guī)定:“凡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內(nèi)大臣、前引十大臣、護軍統(tǒng)領、侍衛(wèi)班領,皆例準穿黃馬褂”,一般隨行人員不得穿用,狹義上可以理解為工作服。
第二,隨皇帝狩獵行圍時射中獵物及校射比武等賞賜的黃馬褂。
清代咸豐以前,每年秋天要到木蘭大獵二十天,稱為“行圍”,在打獵時射中鹿的,打獵完蒙古人在路上獻禽的,賞給黃馬褂及其他獎品。這種黃馬褂只有在行圍時才能穿,因此也叫“行圍褂子”,俗稱“賞給黃馬褂”。
第三,賞賜給立有功勛的高級軍事將領或統(tǒng)兵文職大員的黃馬褂,即“賞穿黃馬褂”。
清代對于有功武將,除加官進爵外,還賜“巴圖魯”名號、賞戴花翎及賞穿黃馬褂等,而賞穿黃馬褂被認為是一種極高的榮譽,這種黃馬褂稱為“武功褂子”。將黃馬褂賞賜給功勛卓著的官員是乾隆以后的事,但是在道光以前都極為少見。咸豐以后因戰(zhàn)事頻發(fā)才逐漸盛行起來。
武功褂子是清政府賜予高級將領的最高榮譽,被賜予者均會登記入冊,與前兩種不同。有功大臣因特賜才能穿著,因此清代官員視獲賜黃馬褂為一種特殊恩寵,也代表著政治地位與權(quán)利。這個穿出去才真正算是光宗耀祖,光耀門楣了。不過一般來說,這些大臣們會復制一件跟原件差不多的黃馬褂穿出來顯擺,而原裝正品還是會放在家里供奉起來。
特使特賜是皇帝派大臣擔負重要外交任務時御賜的黃馬褂,以示皇恩浩蕩,不負重托。
電視劇中把黃馬褂說成有類似免死金牌的加持效果,不過這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除了皇宮里的侍衛(wèi)穿著的黃馬褂外,其他人得到黃馬褂主要是作為一種榮譽賞賜,就好比我們今天給有突出貢獻的人頒發(fā)榮譽勛章和獎狀是一個道理。
清朝得到賞穿黃馬褂資格的大臣為數(shù)不少,但要說到誰的黃馬褂價值最高,那恐怕非得屬李鴻章身上穿的那件了。
中日甲午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清朝慘敗,所以迫不得已派李鴻章前往日本交涉戰(zhàn)爭賠償事宜。在談判的過程中,日本人咄咄相逼要求清朝賠償白銀三億兩,而且不斷以擴大戰(zhàn)爭相要挾。李鴻章手中沒有什么底牌,所以在談判中一直處于劣勢。
1895年3月24日,在雙方進行第三輪談判期間,李鴻章在路上遭到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槍擊。李鴻章左臉被槍擊中,血染黃馬褂,幸而未危及生命。不過,槍擊事件讓日本人的談判優(yōu)勢頓時大減。當時想在中國得到更多利益的英、美等國也立即對此事發(fā)表譴責。日本人原本就理虧,同時又擔心西方列強出手干預,最后只好做出“讓步”,將索要的戰(zhàn)爭賠款從三億兩白銀減到二億兩白銀。
李鴻章挨了一槍,間接為清朝減少了一億兩白銀的賠款。李鴻章在迷糊中看著被鮮血染紅的黃馬褂,長嘆一聲道:“此血可以報國矣”。
不管是哪一種黃馬褂,其目的都是皇帝籠絡臣子的一種手段。統(tǒng)治者利用官員們的這種心理,用黃馬褂作工具收買他們,麻醉他們,愚弄他們,利用他們。是使他們長期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以便封建統(tǒng)治更加鞏固。
在我國古代,能得到免死金牌的人沒有幾個,但得到穿黃馬褂的人卻很多,像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wèi)等等都必須穿黃馬褂,免死金牌有免死功能,而黃馬褂不能免死,就算是一種賞賜。?
黃色,在以前是屬于皇家專用顏色,百姓和臣子都不能僭越。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清宮劇里有皇上賞賜黃馬褂的行為,比如有軍功的官員,和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皇上都會賞賜黃馬褂。不過這黃馬褂到底有什么特權(quán)?
(影視劇中的黃馬褂)
大貪官和珅居然能擁有20多件!民間的說法是,黃馬褂有很大特權(quán),其實并沒有,它只是作為皇帝的榮譽賞賜,就跟現(xiàn)在的獎狀差不多。
它只是作為皇上對臣子的一種信任和榮耀。皇上賞賜的,平常自然是小心供著了,平常也不會舍得穿,只有在重要場合下才會拿出來穿一下。
(身穿黃馬褂的清朝官員)
因為怕?lián)p壞了,這樣可是對皇上的大不敬啊。而看到穿黃馬褂的人,都會特別尊敬他,不過能穿黃馬褂的多是中高級官員,所以低級官員和老百姓看到都是會下跪請安的。
(和珅)
和珅是乾隆皇上身邊的大紅人,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天天跟在皇上身邊,又加上特別會討乾隆開心,所以今天高興了賞一件,明天高興了又賞一件,日積月累,自然就多了,所以能獲得這份榮譽也是要看皇上心情的。
到了清朝末期,慈禧就經(jīng)常一高興就賞賜給下人一件,到后來,黃馬褂都有?爛大街?的感覺了,隨處可見。
(黃馬褂)
其實,黃馬褂跟三眼花翎比檔次還是差很多的。三眼花翎整個清朝都僅有7個人被賞賜過,而黃馬褂被賞賜的人就多得去了,所以和珅擁有20多件黃馬褂也就不足為奇了。
歡迎閱讀關(guān)注。
黃馬褂其實應該算作是清朝的一種政治工具,它被統(tǒng)治者拿來籠絡、收買官員,是作為賞賜的物品出現(xiàn)的。當然這只是黃馬褂中的其中一種,實際上,黃馬褂是有多種類型的。簡單來說,黃馬褂及時黃色的馬褂,屬于行服的一種,顧名思義,行服也就是外出行走才穿的服裝,這樣看來,黃馬褂就和武聯(lián)系了起來,清朝時期黃馬褂多是御前侍衛(wèi)在穿,賞賜也是賞賜給建立功勛的高級武官,或者領兵的文官,再就是獵場上表現(xiàn)優(yōu)異者。
在最開始,黃馬褂只是一種職業(yè)裝,上班的時候需要穿著,但是只有使用權(quán),沒有擁有權(quán),當你離開了這個職位,黃馬褂就被收回了。《嘯亭續(xù)錄?黃馬褂定制》中有這樣的記載:?凡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御前大臣、侍衛(wèi),乾清門侍衛(wèi)、外班侍衛(wèi),班領,護軍統(tǒng)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
也就是會所皇帝的身邊服侍的人都要穿黃馬褂,如果是皇帝出巡,這扈從大臣們也著黃馬褂,其作用就是制造一種御氣,顯得皇家威嚴無比,就這一點來說,黃馬褂就是一種職業(yè)裝。上班需要穿,下了班就得脫下來。
另一種黃馬褂是皇帝再獵場上的賞賜物,我們知道,清朝時期,統(tǒng)治者們特別注重騎射,因此獵場圍獵是很重要的一個活動,在圍獵期間,大部分的官員都要參加,大家在獵場上一較高下,表現(xiàn)特別突出的就可能會被賞賜一件黃馬褂,但是這個黃馬褂并不是什么時候都能穿的,它只有在圍獵的時候才能穿,平時是不準許穿的,這種黃馬褂是一種榮譽的象征,就相當于頒發(fā)了一個榮譽證書,是對你騎射技術(shù)的褒獎,特權(quán)是沒有的。
還有一種就是建立功勛的高級武將,會被賞賜黃馬褂,最著名的莫過于太平天國時期的黃馬褂賞賜,當時參與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高級武將幾乎人手一件或者幾件黃馬褂,不過這個時候的黃馬褂就有點泛濫了,說貴重也貴重,說不值錢也不值錢,畢竟物以稀為貴,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東西還有什么稀奇呢?不過即便如此,每個武將還是會以有一件黃馬褂為榮,畢竟這是朝廷對自己的認可。
再有的就是皇帝專門賞賜有功的大臣的,這樣的黃馬褂就比較貴重了,說起特權(quán)來也是有的,至少有一點,當你穿著黃馬褂在外辦事的時候,對方就會高看你一眼,會有便宜行事的權(quán)力,但這種權(quán)力也不是說讓你為所欲為,因為本身黃馬褂在什么時候穿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其他時候就只能供奉在家中,當祖宗一樣弓著。
而且黃馬褂也分兩種,一種是賞給黃馬褂,即皇帝賜給你一件黃馬褂,僅此一件;另一種是賞穿黃馬褂,這個沒有件數(shù)規(guī)定,就是你可以自己制作黃馬褂來穿。不過,不管是哪一種,等你犯了大錯的話,還是可以被皇帝收回的,而且它也尚方寶劍、鐵券丹書一樣,看著很高大上,實際上并不能在關(guān)鍵時刻保命,頂多就是讓你誤以為這是免死金牌。
總起來說,黃馬褂雖然聽起來很威嚴,似乎很有權(quán)力,但其實不過是一個政治工具,并沒有賦予身穿黃馬褂的人多大的權(quán)力,實際上黃馬褂對于被賜的人來說只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且越到清朝中晚期,黃馬褂越來越泛濫,幾乎成了爛大街的存在,但清朝初期的時候,黃馬褂的賞賜其實是很謹慎的,數(shù)量極少,所以說和珅擁有20多件黃馬褂,這基本算得上是杜撰,即便和珅在乾隆時期備受寵信,得了很多的賞賜,但說到黃馬褂,和珅應該不至于會擁有這么多。不過和珅本身做過御前侍衛(wèi)、內(nèi)大臣等,原本就有黃馬褂這個職業(yè)裝。至于賞賜下來的黃馬褂卻是很少的,至少在嘉慶帝之前,賞賜的黃馬褂還是稀有物品,但從咸豐帝開始,黃馬褂就被賞給越來越多的官員,慈禧時期黃馬褂的賞賜就更多了,慈禧身邊有不少人立了功都得到了黃馬褂,即便對方身份很低也不例外,比如慈禧的一個馬車夫就得到過一件黃馬褂。
但到底黃馬褂還是清政府給賞賜下來的東西,仍舊是很有價值的,比如晚清時期的李鴻章就曾穿著黃馬褂行走在國際上,比如據(jù)說在李鴻章出訪歐洲的時候,曾拿黃馬褂當清政府的旗幟,還有就是李鴻章在日本遇刺的時候,當時就是身穿黃馬褂,鮮血染紅了黃馬褂,李鴻章還不肯讓部下去擦,反而認為這是大功一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6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