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陳豨造反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上文書說了貫高謀反,寧死不屈的故事。后來,漢高祖劉邦以此為借口,廢掉了趙王張敖的王號,改封為宣平侯。
順利的拿回趙國后,劉邦很是高興。因為趙國位置很沖要,他思來想去,決定將其封給自己最喜愛的兒子劉如意。
可是,劉如意只有十歲,怎么會管理國家呢?劉邦又選了兩個心腹給他當(dāng)相國,其中陳豨負(fù)責(zé)掌兵,周昌負(fù)責(zé)內(nèi)政。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劉邦萬萬沒想到,陳豨和周昌將相失和,起了內(nèi)訌。周昌暗地里給劉邦打小報告說,陳豨招賢納士,恐有異心。
于是,劉邦就趁便宜老爹劉太公去世的機(jī)會,通知陳豨前來吊唁。因為有楚王韓信的例子在前,所以陳豨決定稱病不去。
可是,躲得過一時,躲不了一世啊!接下來應(yīng)該怎么辦呢?陳豨思來想去決定造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說到這里,大鵬想多說幾句。史書上,對于陳豨的介紹可謂是語焉不詳,一般是從他到趙國當(dāng)相國開始講,至于他是怎么混上這樣的高位,根本沒人說。
趙國相國這個位置雖然比不上曹參所任的齊國國相,但也不是一般功臣能坐上的。就以另一位相國周昌為例,那可是豐沛子弟兵。
陳豨作為非嫡系,還能坐上這么重要的位置,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陳豨在漢軍中是有小山頭的,并且勢力還不小。
可是,司馬遷為什么要在《史記》中說“不知始所以得從”,有人認(rèn)為,出于朝廷需要,陳豨的事跡進(jìn)入了隱藏模式,司馬遷雖然知道,但是不敢寫出來。
但大鵬私下揣測,也不排除下面這個原因:陳豨在革命早期追隨的是呂澤。功臣集團(tuán)誅殺諸呂和漢惠帝一脈后,與呂澤有關(guān)的革命事跡都被銷毀了。
這就很好的解釋了,陳豨為什么放著好好的相國不干,非要造反。因為跟他關(guān)系最好的呂澤已經(jīng)死了,并且死的不明不白,然后劉邦就想改立太子。
不知道是陳豨想殺掉趙王如意,為太子劉盈登基掃平道路?還是劉邦為了改立劉如意,故意找陳豨的茬兒,總之,陳豨舉起了反旗。
陳豨這一舉動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隨后的三年里,大漢朝的幾大異姓諸侯王基本上都造反了或者被造反了。
韓王韓信和趙王張敖就不說了,他倆動手比陳豨早。原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也都先后舉兵造反。
不過很可惜,因為分屬不同陣營,各王之間也沒有通氣,結(jié)果都被劉邦一一擊破了,陳豨算是堅持的比較長的,從造反到被殺足足兩年多。
大漢初年,人心思定,各異姓諸侯王的造反給當(dāng)?shù)厝嗣駧砹司薮蟮臑?zāi)難,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司馬遷并沒有把這筆賬算到陳豨頭上,反而說周昌以莫須有的罪名亂咬功臣,將有大功的陳豨逼反。
原文是這樣的:“周昌疑之,疵瑕頗起,懼禍及身,邪人進(jìn)說,遂陷無道。于戲悲夫!夫計之生孰成敗于人也深矣!”
參考史料《資治通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8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