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西魏權(quán)臣宇文泰臨死托孤給侄兒,侄兒為何卻要了他兩個兒子的命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公元535年,權(quán)臣宇文泰殺死孝武帝,建立了新政權(quán)——西魏,并且仍立乖順的孝文帝孫子元寶炬為皇帝,是為西魏文帝。
與此同時,“棄皇”高歡另立一位親王之子、十一歲的元善見為皇帝,是為閔帝,同時遷都于鄴(今河南安陽),建立了東魏。
兩個朝廷的對立,對于同樣野心勃勃的宇文泰和高歡來說都是不能容忍的,兩虎相斗是必然的結(jié)果。
然而,宇文泰野心雖然大,命卻不大。
公元556年,宇文泰到邊境去舉行軍事演習,結(jié)果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染了風寒的他令他最為器重的侄子宇文護代他進行完軍事演習,隨后再交給他一個艱巨的任務(wù)—托孤大臣。任務(wù)是讓他輔助自己的兒子宇文覺完成統(tǒng)一大愿。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也許,這是宇文泰說的最后一句話。他相信自己侄子的能力,一定會完成他的心愿。
事實上,宇文泰果然沒有看錯人,宇文護的才能的確高人一等。西魏在他的治理下呈欣欣向榮之勢。
事實上,宇文泰還是看錯人了,他只看中了宇文護的才能,卻沒有看到宇文護的野心。
宇文護首先讓宇文覺當上了西魏的“大師”,隨后升為“周公”,當升到不能再升時,宇文護不再像宇文泰那么“規(guī)矩”了,公元557年,他直接把北魏皇帝“請”下了皇帝的寶座,然后讓宇文覺登基,定國號周,史稱北周。
退位的北魏皇帝非但沒有任何利用價值,反而成了“危險炸彈”,本著斬草除根的原則,宇文護用一杯毒酒了結(jié)了他的一生??芑实劢K于可以解脫了,到另一個無憂無慮的極樂世界去了。
而宇文覺,又成了可憐的替罪羔羊。宇文護先是自封為“大冢宰”,極力架空宇文覺,把朝中大權(quán)攬于自己手上,很快就打造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宇文護的越軌行為,嚴重觸犯了宇文覺幼小而敏感的心靈,他以直覺隱隱覺得,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他的下場將會和北魏皇帝一樣。
與其日后受其荼毒,不如先下手為強,宇文覺開始培養(yǎng)和拉攏自己的人,組織和訓(xùn)練自己的軍隊,目標只有一個:誅殺宇文護。
就在宇文覺磨刀霍霍時,宇文護以敏銳的嗅覺查出了些許不祥的氣氛,本著“敵不動,己不動,敵一動,己先動”的原則,他在宇文覺還沒有出手前,已先出手。結(jié)果還是故伎重演,以一杯毒酒直接賜宇文覺去了黃泉路。
宇文覺死了,宇文護卻犯了難,自己如果直接當皇帝,不但名不正言不順,還會引來宇文家族力量的強烈反對,那樣的話,他便會成為落水的狗,遭到人人痛打。思來想去,宇文護決定還是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老路進行到底。
于是乎,新天子馬上出爐了,他就是宇文泰的另一個兒子,也就是宇文覺的弟弟宇文毓,宇文毓擁有一個很響亮的名號—周明帝。
宇文護之所以把宇文毓扶上皇帝的寶座,原因只有一個,宇文毓看上去很溫順。
從表面上看,宇文毓表現(xiàn)得的確很溫順,自從當上皇帝后,他不熱衷于執(zhí)政,反而鐘情于文學,整天關(guān)在書房里詩史經(jīng)樂春秋,然后寫詩歌,寫散文,甚至還打算編長篇叢書。
宇文護對這樣的“作家皇帝”自然很滿意,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然而,他高興得太早了。
“作家皇帝”雖然整天坐在書房里,卻并不妨礙他對時局的把握和掌控,他首先赦免了西魏皇室的“罪人”,又為一些掠奪過來的奴隸降刑,為自己贏得了民心。
然后,以“公開招聘”形式選拔一些大家族的年輕俊杰為柱國將軍。楊堅的父親楊忠就是從這里發(fā)跡的。
雙管齊下,效果看得見,宇文毓的身份和地位明顯大有改觀。
宇文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知道這個看似文弱的作家皇帝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于是決定對他來個投石問路。
“皇上啊,您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我看還是由您來親自執(zhí)政吧。”宇文護問。
事實證明宇文毓還是嫩了點,他竟然對宇文護以退為進的策略毫無察覺。他天真地認為宇文護無力控制他了,是真心想把權(quán)力交給他,于是,他笑著答道:“如此甚好?!?/p>
禍患就此埋下。既然你不甘心做傀儡,結(jié)果只能有一個:死。
公元560年,宇文毓在飲食過程中突然“食物中毒”,后來經(jīng)御醫(yī)極力搶救無效,七竅流血而死。
至此,宇文泰的兩個兒子皆喪命于自己一手扶植上來的侄子身上,他如果泉下有知,你定會把腸子悔青,可惜這個世上沒有后悔藥。
古代皇帝臨死前托孤大臣,最后的下場
古代皇帝臨死前托孤大臣,他們最后的下場是什么
在我國古代,很多皇帝去世的時候,接班人因為年幼或者能力不足,遠遠無法承擔起統(tǒng)領(lǐng)整個國家的重任。于是皇帝只能在臨死前,托孤給一位或多位大臣,這些大臣因此也就有了監(jiān)國的權(quán)力。那么那些漸漸長大的皇帝,會怎樣對待這些大臣呢?
在古代,死前托孤是件比較平常的事,比如三國時期。劉備死前他兒子還不足以擔當大任,只能拜托諸葛亮多多照顧,甚至還說如果他沒有那個能力,那么你就自己來當皇帝。
這也真是大方,不管這是不是劉備的真心話,反正諸葛亮聽了是非常的感激涕零。
而諸葛亮不愧是一代忠相,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在其死后自然也是盡心盡力。劉禪對諸葛亮也是非常信任,但這并不是好事,軍中很多事情都交給了諸葛亮處理,劉禪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后來也許是太過操勞,諸葛亮最終因病而死,可以說是非常的遺憾。而除了諸葛亮之外,忠心的托孤之臣也還是有的。
比如周朝時期的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滅商之后就去世了,當時作為繼承人的周成王還比較年幼,而周公既是叔叔又才能出眾,這時候自然是輔佐幼帝的好人選。
周公攝政六年,期間他兢兢業(yè)業(yè),周朝在他的統(tǒng)治下也是穩(wěn)定發(fā)展國富民強。
后來周成王成年后,周公也是還政于他,然后退居二線,絲毫沒有留戀、覬覦之意,可以說是非常難得。不過有時候就算你是忠心的,也不一定會有好下場。
唐朝時期,唐太宗病危,便托孤給長孫無忌和另一大臣,讓他們輔佐太子李治。長孫無忌本身地位就很高,李世民是他的發(fā)小兼妹夫,太子也得叫他一聲舅舅,可以說深得李世民信任。而且玄武門的兵變,長孫無忌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李治繼位后,長孫無忌被封為太尉,兼任揚州都督主持朝政。
而李治也是像李世民一樣信任長孫無忌,每次長孫無忌進言,他都會優(yōu)先采納。李宏泰曾告長孫無忌謀反,李治想都不想直接下令將李宏泰斬首。
而長孫無忌自然也是不負這份信任,當了三十多年的宰相,他一直對皇室忠心耿耿。雖然身為貴戚,但是權(quán)重而不專,對朝廷盡智竭力,尤其是在典章制度方面,他主持修訂的《唐律疏議》,是唐朝兩百多年的法律基礎(chǔ)。
按理來說,受皇帝寵幸的長孫無忌,境遇應(yīng)該是很好的,但可惜的是他得罪了武則天。李治曾經(jīng)想要廢后,然后立武則天為后,但長孫無忌卻并不支持。
雖然后來武則天還是當上了皇后,但對于長孫無忌還是一直懷恨在心。
公元659年,武則天為了排除異己,派人誣陷長孫無忌謀反,李治不明真相,在許敬宗等人的催促下只能哭著下令,流放長孫無忌,包括他的兒子也沒能幸免。
在被流放后,武則天還是不肯放過他,派人親自到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縊。原本風光無限的長孫無忌,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場!忠臣尚不一定能夠有個好下場,那么那些心懷不軌的托孤大臣呢?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也是托孤大臣,因為支持曹操稱帝而獲得信任,便逐漸開始被看重。
后來司馬懿幫助曹丕在皇儲之爭中獲勝,地位更進一步,曹丕臨死前,令司馬懿等大臣輔佐魏明帝,期間司馬懿也是屢屢升遷。
魏明帝死后,司馬懿再次被托孤,他和曹爽一起輔佐曹芳,這時候司馬懿開始遭到曹爽排擠,雖然升官為太傅,但并沒有多少實權(quán),可司馬懿也并不是好惹的。
公元249年,曹爽陪同曹方離開都城,前往高平陵祭祀,司馬懿趁機起兵發(fā)動政變,一舉控制了洛陽。后來曹爽被殺,皇帝只能淪為司馬懿的傀儡,后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
就這樣司馬家族從大臣開始,幾經(jīng)托孤,最后成功某得了帝位。就是不知道那些死前托孤的皇帝,有沒有想過會發(fā)生這樣的事。
除此之外,北周時期的宇文護也是個不老實的。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他早年跟隨宇文泰屢建戰(zhàn)功,宇文泰死后便托孤給他宇文護沒了宇文泰的壓制,野心漸漸的顯露了出來,特別是在嘗到了權(quán)力的滋味后,根本無法自拔。
為了執(zhí)掌朝政更是先后殺了三位小皇帝,一直到宇文泰的第四個兒子宇文邕即位,他不甘心只做一個傀儡皇帝,在韜光養(yǎng)晦隱忍了12年之后,謀劃殺死了宇文護。隨后其黨羽、子嗣也盡數(shù)被滅,一代權(quán)臣的輝煌,也就此落下帷幕。
總的來說,托孤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不管是對年幼的皇帝還是托孤的大臣?;实廴菀妆划敵煽?,最后失去皇位,忠心的大臣就算干得好也難保功高蓋主,反而遭到清算。
而貪念權(quán)力的大臣若是不肯放手,也容易導(dǎo)致國家分裂或者是叛亂,除了成功之外就只有死路一條,這也是古代的一種悲哀吧。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542年557年),字陀羅尼,鮮卑族,代郡武川(今屬內(nèi)蒙古)人,宇文泰第三子,母為北魏孝武帝之妹馮翊公主。公元557年2月15日,在其堂兄宇文護的扶持下,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國號大周,史稱北周。追尊宇文泰為文王,母元氏為王后。立妃元胡摩(西魏文帝第五女晉安公主)為王后。
后來因與宇文護沖突,被逼退位,一個月后被殺。
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后,派遣蜀國公尉遲迥在南郊上謚其為孝閔皇帝,稱其陵墓為靜陵。
宇文覺,是西魏權(quán)臣、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第三個兒子,母親為北魏孝武帝元的妹妹馮翊公主(元皇后)。大統(tǒng)八年(542年)生于同州。七歲(《周書》記為九歲)時,被封為略陽郡公。當時有善面相者史元華相其面,私下告訴他的親人:這位公子有至貴之相,但可恨的是他不長命。
宇文泰祖籍代郡武川(今屬內(nèi)蒙古),為鮮卑族人。鮮卑習俗行早婚,宇文覺不到l5歲便娶了魏文帝的公主元胡摩為妻。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三月,宇文覺以嫡子被宇文泰立為世子;四月,拜為大將軍。
宇文泰原想取代元氏政權(quán)自立為帝,不料在北巡途中病死。宇文泰侄子宇文護(宇文泰長兄宇文顥第三子)因從小追隨宇文泰,既為之管理家族,又隨 *** 戰(zhàn),東征西討,功績不小,很得宇文泰的信任和器重。宇文泰臨死前,因為自己的兒子還小,于是他委托宇文護輔政宇文覺執(zhí)掌政權(quán)。宇文泰死后,拓跋廓封宇文覺為太師、大冢宰、襲封安定公;不久,又封宇文覺為周公。
本 名:宇文憲
字 號:字毗賀突
所處時代:北周
民族族群:漢化鮮卑人
出生地:代郡武川(今內(nèi)蒙古武川西)
主要成就:治理蜀地、滅亡北齊
封 爵:齊王
官 職:驃騎大將軍、大司馬、上柱國
謚 號:煬
當初,在平定蜀地之后,宇文泰認為那里形勢險要,不愿讓老將去鎮(zhèn)守,想在兒子們中挑選人選。遍問宇文邕以下,誰能當此重任。大家還沒有來得及回答,而宇文憲首先請命。宇文泰說:“刺史應(yīng)當安撫部眾,治理百姓,不是你所能干的。按年齡授官,應(yīng)當先輪著你的哥哥們?!庇钗膽棿鸬溃骸安拍苡兴煌c年齡大小無關(guān)。如果試而無效,甘心當面受責備?!庇钗奶┦指吲d,但由于宇文憲年齡還小,沒有派他。明帝遵照宇文泰的從前意思,所以讓宇文憲前往蜀地任職。宇文憲當時十六歲,善于安撫駕馭部屬,留心治理之術(shù),訴訟集中在一身,而理政不見疲倦。蜀人感激他,共同立碑,稱頌他的功德。不久升任柱國。 保定年間(561年—565年),宇文憲被征召回京,任雍州牧。晉公宇文護東伐北齊時,以尉遲迥為先鋒,包圍洛陽。宇文憲與達奚武、王雄等人屯兵邙山。其他各軍分守險要。北兵數(shù)萬人,突然從北周軍后面殺出,各軍驚恐,紛紛潰散。只有宇文憲與王雄、達奚武率兵抵擋。王雄被齊軍殺死,三軍震恐。宇文憲親自督率激勵,軍心才安定下來。當時宇文護執(zhí)掌大權(quán),對他十分信任,賞罰之事,都得以參與。
天和三年(568年),任命宇文憲為大司馬,兼任小冢宰,仍擔任雍州牧。天和四年(569年),北齊將領(lǐng)獨孤永業(yè)前來侵犯,強盜殺死孔城防主能奔達,據(jù)城響應(yīng)齊軍。詔命宇文憲與柱國李穆率兵從宜陽出發(fā),修筑崇德等五城,切斷齊軍運糧通道。北齊將領(lǐng)斛律光率軍四萬,在洛水以南筑起營壘。天和五年(570年),宇文憲涉過洛水進攻齊軍,斛律光逃走。宇文憲追擊到安業(yè),多次交戰(zhàn)后才回來。同年,斛律光又率大軍在汾水北岸修城,向西直到龍門。宇文護對宇文憲說:“盜賊遍地,軍馬縱橫,使戰(zhàn)場之上,百姓困苦。豈能坐視百姓被大肆殺戮,而不想法解救?你說用什么計策?”宇文憲答道:“依我看,兄長應(yīng)當暫且從同州出兵,以作為威懾,我請求以精銳軍隊在前,根據(jù)情況進攻。不僅邊境可以安寧,而且能夠另有所獲?!庇钗淖o表示同意。天和六年(571年),派宇文憲率兵二萬,從龍門出發(fā)。北齊將領(lǐng)新蔡王王康德由于宇文憲兵到,連夜率軍悄悄逃跑。宇文憲于是向西返回。又掘開汾水,使河水向南淹沒齊軍營壘,率軍重新進入北齊境內(nèi)。齊人以為宇文憲難以深入,就放松了邊防戒備。宇文憲于是渡過黃河,進攻伏龍等四城,兩天內(nèi)全部占領(lǐng)。又攻克張壁,繳獲其軍用物資,將城壘平掉。當時斛律光在華谷,無法救援,就向北攻占姚襄城。這時汾州已久被圍困,運糧通道被截斷。宇文憲派柱國宇文盛運粟接濟。宇文憲自己經(jīng)過兩乳谷,襲擊北齊的柏社城,將其占領(lǐng),又向姚襄推進。齊人據(jù)城死守。宇文憲令柱國、譚公宇文會修建石殿城,作為汾州后援。北齊平原王段孝先、蘭陵王高長恭率大軍抵達,宇文憲命令將士結(jié)陣以待。大將軍韓歡被齊人偷襲,部屬奔逃,宇文憲親自督戰(zhàn),齊軍稍退。天色已晚,雙方各自收兵。
宇文護被處死以后,武帝宇文邕召宇文憲入朝,宇文憲免冠請罪。武帝對他說:“天下,是太祖(宇文泰)的天下,我繼守大業(yè),??謥G失。宇文護目中無君,欺凌皇上,打算反叛,我因此將他處死,以安定國家。你與我本是親兄弟,同甘共苦,此事與你無關(guān),為什么還要請罪?”詔命宇文憲前往宇文護宅第,收繳兵符、文書等物。隨即任命宇文憲為大冢宰。這時武帝已經(jīng)處死宇文護等人,親理朝政,打算整頓政治,統(tǒng)一刑令,即便牽涉到宗室中人,也不加以寬容。宇文憲原來被宇文護所重用,從天和年間以后,威勢漸大。宇文護欲有所言,大多令宇文憲上奏?;实塾性试S的,也有不同意的,宇文憲擔心皇帝同丞相之間互相猜忌,每次都是委婉地說清意思。武帝也知道他的用心,所以得以免禍??墒侨匀灰驗樗螅冀K放心不下,雖然遙授冢宰之職,實際上奪去了他的權(quán)力。開府裴文舉,是宇文憲的侍讀,武帝經(jīng)常駕臨內(nèi)殿,接見裴文舉。武帝對他說:“宇文護反叛的跡象,朝野均知,我之所以含淚將他處死,是為了安定國家,有利百姓。從前北魏末年動亂,太祖輔佐元氏;周朝上承天命,宇文護才執(zhí)掌大權(quán)。積久而成的習慣,變成了常規(guī),就認為政令應(yīng)當這樣。難道有三十歲的天子還要被人制約嗎?況且近代以來,還有一種弊病,曾經(jīng)暫為部屬的,就禮敬上級猶如君王。這是擾亂社會的權(quán)宜之法,不是治理國家的辦法?!对娊?jīng)》說:‘日夜不敢懈怠,用來服侍一人。’一人,只能是天子。你雖然陪侍齊公宇文憲,但不能形同君臣。再說太祖有十個兒子,難道都能當天子?你應(yīng)當用做人的正道來規(guī)勸齊公,使我們君臣和睦,骨肉融洽,不要讓我們兄弟之間互相猜疑?!迸嵛呐e拜謝而出,回來告訴宇文憲。宇文憲手撫幾案,指著心道:“我向來的心意,您難道不清楚嗎?只有盡忠效命,還有什么話說?”
建德三年(574年),宇文憲晉爵為王。宇文憲的朋友劉休征獻上《王箴》一首,宇文憲十分贊美。后來,劉休征又把《王箴》獻給武帝。武帝正想法除掉他的幾個弟弟,很喜歡這篇箴言。宇文憲常常感到兵書內(nèi)容繁雜廣泛,難求要旨,就自己編定為《要略》五篇,上表陳述。武帝讀后表示稱贊。當年秋天,武帝駕臨云陽宮,臥病在床。衛(wèi)王宇文直在京城舉兵叛亂。武帝召見宇文憲,對他說:“衛(wèi)王反叛,你知道嗎?”宇文憲答道:“微臣原來不知道,今天才見到詔書。宇文直如果違背天命,就是自取滅亡。”武帝說:“你即刻作為前鋒,我也隨后出發(fā)?!弊治闹辈痪脭√印N涞鄣诌_京師,宇文憲和趙王宇文招都入朝拜謝。武帝說:“從前管叔鮮、蔡叔度被殺,而周公卻輔佐周成王完成大業(yè),人心不同,猶如人的外貌各不一樣。我只慚愧兄弟之間動兵,這是我的不足之處?!碑敵酰钗闹眱?nèi)心十分忌恨宇文憲,宇文憲權(quán)當不知,對他容讓。又因他是武帝同母之弟,更加友愛尊敬。處死宇文護時,宇文直堅持請求罪及宇文憲。武帝說:“齊公宇文憲的心跡,我全都清楚,不得再有懷疑?!蔽涞鄣哪赣H叱奴太后去世后,宇文直又秘密報告道:“宇文憲喝酒吃肉,與平時沒有區(qū)別?!蔽涞壅f:“我同齊王不是一母所生,都不是嫡子,他為了我,而特別自我約束。你應(yīng)當感到慚愧,有什么理由再去議論他的對錯?你是太后最喜歡的兒子,承蒙慈愛。如今只須自勉,不要再沒有根據(jù)地亂說別人?!庇钗闹辈挪辉僬f什么。
建德四年(575年),武帝打算東征北齊,只同內(nèi)史王誼商議此事,其他人都不知道。后來認為諸弟的才能謀略,沒有超過宇文憲的,才告訴他。宇文憲當即贊同東征。大軍準備出發(fā)時,宇文憲上表獻出自己的財產(chǎn)以贊助軍費說:“我聽說把握機會適應(yīng)氣運,理應(yīng)借助時機的到來,兼并弱小攻擊愚昧,要憑借隨機應(yīng)變的謀略。希望陛下保持和振興圣明,開創(chuàng)大業(yè)弘揚教化,順從天意,恢弘武略。才能使兇惡被剪除,天下大同,軍民人心歸附,車軌文字統(tǒng)一。我私下以為龍旗飄動,天網(wǎng)密布,糧草物資,也許需要供給。從前邊境沒有平靜,卜式自愿獻出家中財產(chǎn);天下混亂,衛(wèi)茲請求獻出自己的粟米。我雖然愚笨,但怎敢忘記效仿他們。恭敬地獻上金銀財寶等十六件,稍稍資助軍需?!蔽涞墼t命不予接受,并拿宇文憲作榜樣,對公卿們說:“臣子應(yīng)當如此,我看重他的心意,難道還需要他的東西嗎?”于是詔命宇文憲率兵二萬為前軍,向黎陽推進。武帝親自圍攻河陰,未能攻下。宇文憲攻占武濟,進兵包圍洛口,攻下洛口東西二城。因為武帝患病而撤軍返回。同年,開始設(shè)置上柱國官職,讓宇文憲擔任。建德五年(576年),大規(guī)模東征北齊。宇文憲率領(lǐng)精銳騎兵二萬人,仍擔任先鋒,把守雀鼠谷。武帝親自圍攻晉州。宇文憲向前推進,占領(lǐng)洪同、永安二城,打算擴大戰(zhàn)果。齊人燒毀橋梁,固守險要,軍隊無法前進,于是屯集在永安。齊主聽說晉州被圍,就率兵十萬,親自來援。當時,柱國、陳王宇文純駐軍千里徑,大將軍、永昌公宇文椿屯兵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把守汾水關(guān),都受宇文憲指揮。宇文憲悄悄對宇文椿說:“用兵講究欺騙,去留不定,見機而行,不能死守常規(guī)?,F(xiàn)在你安營時,不要支起帳幕,可以砍伐柏樹搭成小庵,以示有兵。這樣,軍隊離開以后,敵軍還會起疑?!边@時,北齊后主高緯分兵一萬進攻千里徑,又命令部屬出汾水關(guān),自己親率大軍與宇文椿交戰(zhàn)。宇文盛派騎士告急,宇文憲自率騎兵千人援助。齊人遠遠看見谷中飛塵揚起,急忙相繼退去。宇文盛與柱國侯莫陳芮涉過汾水追擊,斬殺不少敵兵。不久,宇文椿報告齊軍漸漸逼近,宇文憲又回兵救援。恰巧宇文椿被命令撤軍,就率軍乘夜返回。齊人果然認為柏庵是軍隊營帳,沒有懷疑我軍已退,一直到第二天才明白上了當。
當時武帝已經(jīng)離開晉州,留下宇文憲為后衛(wèi)。高緯親自率軍來追,抵達高梁橋。宇文憲率領(lǐng)精銳騎兵二千人,隔河布成陣勢。北齊領(lǐng)軍段暢一直進到橋頭。宇文憲隔河招呼段暢,同他交談。宇文憲問段暢道:“你叫什么名字?”段暢答道:“我是領(lǐng)軍段暢。您是誰?”宇文憲回答說:“我是虞侯大都督?!倍螘痴f:“聽您的言談,不是一般的人,今日相見,為什么隱瞞姓名官職?”陳王宇文純、梁公侯莫陳芮、內(nèi)史王誼等人都在宇文憲身邊。段暢問個不停。宇文憲才說:“我是天子的弟弟齊王?!庇种钢愅醯热?,把他們的姓名封號一一告訴段暢。段暢打馬而去,宇文憲立即命令撤軍,不料齊人突然追來,兵勢勁銳。宇文憲與開府宇文忻各率精選騎兵一百人殿后抵擋,斬其猛將賀蘭豹子、山褥瑰等一百余人,齊軍才退去。宇文憲渡過汾水,在玉壁趕上武帝。武帝又命令宇文憲率兵六萬,回援晉州。宇文憲率軍推進,在涑水扎營。高緯圍攻晉州,日夜不停?;貋淼拈g諜,有的說晉州已經(jīng)陷落。宇文憲派遣柱國越王宇文盛、大將軍尉遲迥、開府宇文神舉等率領(lǐng)輕裝騎兵一萬人,連夜趕到晉州。宇文憲進兵據(jù)守蒙坑,作為后援,得知晉州沒有陷落,就又回到涑水。武帝隨即東去,駐軍高顯,宇文憲率領(lǐng)部屬,先向晉州推進。次日,諸軍會合,漸逼城下。齊人也出動大軍,在周軍營地以南布成陣勢。武帝召宇文憲騎馬前往察看。宇文憲回來報告說:“這個好對付,請打敗敵軍后再吃飯?!蔽涞鄹吲d地說:“如果像你說的那樣,我就沒有憂慮了?!庇钗膽椡讼潞?,內(nèi)史柳虬悄悄對他說:“敵軍并不少,大王怎么能輕視他們?”宇文憲說:“我被委任為前鋒,為國為家,掃蕩這些殘敵,猶如摧枯拉朽。商朝、周朝的事,您是知道的,賊兵雖多,能把我怎么樣?”不久,各軍一塊進擊,齊軍立即潰不成軍。當夜,高緯逃走,宇文憲率輕裝騎兵追擊。追到永安時,武帝也隨后趕到。齊人收集殘兵,又據(jù)守高壁、洛女寨。武帝命令宇文憲進攻洛女寨,將其占領(lǐng)。次日,在介休與大軍會師。
當時高緯已敗走鄴城,留其堂兄安德王高延宗據(jù)守并州。高延宗趁機自立為帝,出兵抗拒。武帝進兵包圍并州,宇文憲進攻城西,攻克并州。高延宗逃走,被追上活捉。由于戰(zhàn)功,晉封第二子安城公宇文質(zhì)為河間王,任命第三子宇文賨為大將軍。仍然詔命宇文憲先行進兵鄴城。次年(577年),攻占鄴城。北齊任城王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人據(jù)守信都,擁兵數(shù)萬。武帝又詔命宇文憲討伐。令高緯親自寫信給高湝說:“朝廷待我寬厚,諸王都好。叔父如果放下武器,則一定都會受到優(yōu)待?!备邷溇懿皇招?,反而大肆召募賞賜,多給金帛,和尚要求當兵的,就有數(shù)千人。宇文憲率軍經(jīng)過趙州時,高湝派兩名間諜前去偵察,被巡邏騎兵捉住,報告宇文憲。宇文憲就把北齊的舊將都召集在一起,讓這兩名間諜一一看過。宇文憲對這兩名間諜說:“我要爭的是大事,不在你們。今天放你們回去,可以當我的使者?!庇谑菍懶沤o高湝,敦促他投降。宇文憲到信都,高湝在城南布下陣地,宇文憲登上張耳墳遠遠觀察。不一會兒,高湝的領(lǐng)軍尉相愿假裝出來巡視陣勢,率領(lǐng)部屬投降。尉相愿是高湝的親信,眾人驚恐。高湝大怒,殺死尉相愿的妻子和孩子。次日再戰(zhàn),周軍大勝,俘虜、斬殺共三萬人,活捉高湝、高孝珩等人。宇文憲對高湝說:“任城王何苦如此?”高湝答道:“我是神武帝的兒子,兄弟十五人,只有我還僥幸活著。時逢國家敗滅,今日雖死,也無愧祖先?!庇钗膽椯澷p高湝的氣節(jié),命令釋放他的妻子和孩子,多給錢財。又審問高孝珩。高孝珩陳述北齊危難,邊說邊哭,舉止不失風度,宇文憲也為之感動。
宇文憲素來善于計謀,多有策略,尤其擅長安撫駕馭部屬,知人善任,沖鋒陷陣,身先士卒,部眾感動,心悅誠服,都為他效力。齊人早就聽說他的威名聲望,都害怕他的勇敢謀略。并州大捷之后,在齊境長驅(qū)直入,不侵擾百姓,將士沒有私蓄。當初,稽胡劉沒鐸自稱皇帝,又詔命宇文憲督率趙王宇文招等人將其討平。宇文憲自感威名越來越大,暗自考慮隱退。武帝準備親征北部蠻族時,就以有病推辭。武帝變色道:“你若害怕遠征,讓我用誰?”宇文憲害怕,答道:“微臣侍奉陛下,實在是誠心誠意,只是身患疾病,無法領(lǐng)兵。”武帝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
建德七年(578年),武帝駕崩,宣帝宇文赟即位,宣帝認為叔父宇文憲輩分高而名望大,對他十分忌恨害怕。當時武帝尚未安葬,諸王在朝內(nèi)守靈。司衛(wèi)長孫覽總管軍隊,輔佐朝政,擔心諸王有叛變意圖,經(jīng)上奏,命令開府于智偵伺諸王動靜。安葬武帝后,諸王各回府第。宣帝又命令于智到宇文憲宅第等候宇文憲,趁機告發(fā)他另有圖謀。宣帝于是派小冢宰宇文孝伯對宇文憲說:“三公之位,應(yīng)當歸于親屬中賢能之人,如今打算任命叔父為太師,九叔為太傅,十一叔為太保,叔父認為怎樣?”宇文憲答道:“微臣才能低下,而地位很高,常引以為懼。三師的重任,不是我所敢于承當?shù)摹L鏁r的功臣,應(yīng)當擔當此任。如果只用我們兄弟,恐怕會招致議論。”宇文孝伯回去報告,隨即又趕來,說:“詔命大王今晚和諸王一塊到殿門?!庇钗膽椧粋€人被領(lǐng)進宮殿,宣帝預(yù)先在另一間屋里埋伏下壯士,宇文憲一到,立即被抓住。宇文憲神色不屈,陳說道理。周宣帝讓于智與宇文憲對質(zhì)。宇文憲目光灼灼,與于智相互對證。有人對宇文憲說:“以大王今天的形勢,還用多說?”宇文憲答道:“我位重輩高,一旦到這種地步,生死聽任天命,難道還想活著?只是因為老母還在,恐怕留下遺憾罷了。”就把手板扔到地上。于是周宣帝派人把宇文憲勒死,時年三十五歲。之后周宣帝任命于智為柱國,封齊國公。宣帝處死宇文憲以后,找不出罪名,就借口上大將軍安邑公王興等人與宇文憲共謀,將其處死。此外,上開府獨孤熊、開府豆盧紹等人也被處死。當時的人知道王興等人冤枉,都說他們是陪伴宇文憲死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9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