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是個怎么樣的人?如果朱標登帝位再死,朱棣還會造反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為帝,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登基后為了清理掉藩王尾大不掉的隱患,下令削藩。說是削藩,實際上則是撤藩,周王等5位藩王先后被廢。燕王朱棣出于不滿和恐懼,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側(cè)”為由,起兵反抗,是為“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軍攻入南京,建文帝生死未知、下落不明。
對于整個國家來說,這場持續(xù)三年的內(nèi)戰(zhàn),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zāi)難。對于大明皇室來說,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之間骨肉相殘,也是一出人間悲劇。然而這場戰(zhàn)爭之所以爆發(fā),建文帝削藩是直接原因和導火索。早在皇長子太子朱標病故后,朱元璋確立朱允炆的儲君之位時,諸藩王就已經(jīng)在心底里對朱允炆不滿了。身為塞王之一的朱棣因為身兼防御蒙古貴族侵擾的重任,故而擁兵10萬。
這場于國于民于家都弊大于利的戰(zhàn)爭,其爆發(fā)的原因與早已經(jīng)去世的太子朱標有關(guān):如果朱標不早死就能免除這場戰(zhàn)爭。早在朱元璋稱帝之初,朱標就被立為太子。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朱標,朱元璋沒有設(shè)東宮府僚,太子屬臣皆由朝臣兼任。比如李善長既是朱元璋的左丞相,也是太子少師;徐達當任右丞相的同時,還兼著太子少傅。朱標的儲位,是任何一個兄弟都無法撼動的。
因為有著良好的教育和無法撼動的地位,朱標對弟弟們也非常的友愛。《明史》載:“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shù)有過,輒調(diào)護之,得返國”。有人告發(fā)晉王有不臣之心,朱標又是鼻涕又是淚的,讓朱元璋感動不已。當朱元璋責罰義子們的時候,朱標也會去請馬皇后出面求情。這樣的一個好大哥,也難怪會得到“仁慈天性然也”的評價。也正因為如此,朱標在眾兄弟之中的威望極高。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從陜西視察結(jié)束返京后,卻因風寒病逝,年僅37歲。在朱標病逝7年后,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這也不禁讓人猜想,如果朱標多活幾年,哪怕是當了一年皇帝再死,朱棣還會造侄子的反嗎?答案是不會。首先,朱元璋跳過眾多的兒子立孫子為儲君,本就于禮不合,這也是朱棣對侄子登基的不滿之初。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朝無正臣,內(nèi)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cè)?!币步o朱棣提供了借口。
如果朱標能夠成功當上皇帝,哪怕是一年,朱允炆再接班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根據(jù)宗法制,有兒子肯定是要傳位給兒子的,沒有兒子再傳給弟弟。更何況朱允炆是朱標的嫡長子,繼承大統(tǒng)名正言順。如果朱允炆的皇位是從父親手里而不是爺爺手里接過來的,朱棣就沒有了起兵的由頭。其次,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的時候才16歲,在朱棣眼里就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屁孩。
如果在朱標當一年皇帝后再被確立為儲君,22歲的朱允炆也不再是“小屁孩”了。要知道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駕崩后,他的親弟弟朱高煦也準備效仿父親,奪取侄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皇位。朱高熾在位僅僅幾個月,還不到一年,朱瞻基即位時也不過27歲。更何況以朱標的能力,他如果能夠當一年皇帝,削不削藩還不好說,但肯定會給朱允炆留下一大批文臣武將。
即便是朱棣還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起兵造反,沒有了李景隆這樣的豬隊友,朱棣也不一定能成功。既然知道不能打、打不贏,以朱棣的謀略和智慧,他還會硬著頭皮起兵嗎?當然,歷史沒有如果,但也不妨假設(shè)。諸君若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qū)一同交流。
? 明朝歷史上最有名的政變,莫過于明成祖朱棣發(fā)動的靖難之役。朱棣一路從燕京打到南京,奪得了皇位。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明成祖永樂皇帝。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下落至今是個謎。
?
? 明朝皇位之爭,在朱元璋的時候,朱棣還沒表現(xiàn)出端倪。古代歷來都是尊崇嫡長子繼承制,朱元璋也是。于是他最早立了他跟馬皇后所生的長子朱標為太子。我們都知道朱允炆,性格軟弱,但是很討他爺爺朱元璋的喜歡。因為老朱想讓百姓在朱允炆帶領(lǐng)下修生養(yǎng)息,朱允炆的性格、辦事都比較符合。而朱標完全可以說一個慫人,跟他的爹完全不一樣。朱元璋早期為了自己這個窩囊兒子,基本上除掉了所有功臣。就是為了給朱標,打好地基,留個好班底。結(jié)果朱標早早就死了。如果朱標不死,朱棣也一定會再打過來的。因為他的野心早就藏在心底了。朱棣這樣有野心的人,不管是自己的親哥哥或者是侄子,我想都不會阻止他奪取皇位的腳步。而且朱標在朝堂之上,也沒有能力完全的控制群臣。雖然朱元璋已經(jīng)清除了開國元勛,但是能被朱元璋重用的絕對是一批能臣。以朱標的造詣,也是完全沒有能力去控制住這些大臣。這點還不如他的兒子朱允炆。
? 朱棣是非常有雄才大略的,加上李世民的例子,雖然遭受很多非議,但是李世民的功績卻是造福了好幾代人。朱棣自然想做第二個李世民。加上朱元璋留下的兒子封王的朝局,就導致了他的繼承者們一定要面臨,藩王的問題。削藩不論是誰都會實行的。所以說朱棣造反是必然,不管那個統(tǒng)治者是朱標還是朱允炆。
當然是不敢的,因為首先要明白一個背景就是,朱允炆上位后當時是想要削藩的,但不知為何消息過早的泄露出去,從而導致各路藩王紛紛反了,只不過其中朱棣的勢力比較大而已,但若是集中一個國家的力量本是有勝算的,但奈何當時的明王朝會大戰(zhàn)的將軍一個都沒有,所以最后才會被攻破首都,自己卻落得個下落不明的下場;但若是朱標還沒有死的話,那么無疑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因為朱標本身從小就生活在具有儒家文化的氛圍里,所以待人和善,另一方面則是朱元璋處理國家大事,而且對兄弟姐妹都是比較和善的,所以朱標如果還在的話或許不會直接選擇削藩這么明顯的事,也恰恰是因為削藩事件,所以才導致了明王朝幾年的內(nèi)戰(zhàn)。
朱元璋對他的功臣往往都會下手比較狠辣,但是對他的兒子們則是非常的好,給予他們爵位,并且在外傭兵自重,也恰恰是如此,所以朱允炆在上位后為了削弱自己叔叔的權(quán)利,想要加強地方上的管控,所以就在當時文臣們的建議下,著手?削藩?,但卻被當時的燕王朱棣以?清君側(cè)?的借口舉兵造反,從而發(fā)生了后世所說的?靖南之變?了,也正是因為這次的造反事件所以才使得朱棣登上皇位,號永樂帝。
但若是朱標沒死的話,那么無疑就不會直接做出削藩這么明顯的舉動來,即使做的話也能夠壓得住當時的一眾藩王,因為如果朱標沒死的話,那么朱元璋明顯就不會在晚年那么喪心病狂的殺掉那么多的功臣,要明白朱允炆時期的時候朝廷上能打戰(zhàn)的基本都很少,那么這些人去哪里了呢?都是被朱元璋殺掉了,因為這是在為朱允炆鋪路,他擔心自己的孫子上位后掌控不了這些權(quán)貴,所以擔心他老朱家的江山會易位,但若是朱標沒死的話則不會,因為朱標本身的名望就很好,在當時百姓的心中是位理想的君主,而且自幼都是在那些權(quán)貴看著長大的,無疑就不是朱允炆能比的。
所以從各方面來講,若是朱標還活著的話,那么無疑明王朝的歷史就會改寫,可以說即使是朱棣造反也能被輕易的鎮(zhèn)壓下去,奈何朱允炆沒有這個實力,導致自己落得凄涼的下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1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