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司馬懿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司馬懿,自從被曹操強制征用后,傾盡一身的才能為曹氏效力??v觀司馬懿一生,巔峰時刻當屬曹魏滅大燕一戰(zhàn),這一戰(zhàn)讓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孫淵嘗到了惡果,明白皇帝不是那么好當?shù)模绕涫窃趤y世。遼東城破之時,即是公孫淵身死族滅之日,包括遼東城年滿15歲的百姓,一起隨著公孫淵變成了塵埃。然而,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并不是司馬懿、公孫淵之間的戰(zhàn)爭,而是他與諸葛亮的對戰(zhàn)。
《三國演義》熱播后,很多人誤以為諸葛亮五次北伐對戰(zhàn)的人就是司馬懿,曹真只不過是個‘跑龍?zhí)住拇嬖?。演義中,諸葛亮宛如‘神’一般的存在,打的司馬懿連連敗退,絲毫不敢與之交鋒,基本上總是在城里‘縮著’。然而,歷史中卻不盡然,諸葛亮五次北伐不假,不過諸葛亮前三次北伐對戰(zhàn)的魏將主帥是曹真并非司馬懿,后兩次才是司馬懿。主帥換成司馬懿,采取的主要作戰(zhàn)策略就是堅守不出,這點與演義倒沒有太多出入,不過這并不是因為司馬懿不如諸葛亮,也不是司馬懿消極怠工,而是因為以防守對付遠道而來的諸葛亮是最簡單實用的辦法。
換句話說,司馬懿用防守占據了‘主動權’。自諸葛亮228年開始北伐以來,所做的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引來曹魏主力進行決戰(zhàn),然后蜀軍轉攻為守,再進行反擊,全殲魏軍主力。官渡之戰(zhàn)曹操這樣做的,戰(zhàn)勝了袁紹;赤壁之戰(zhàn)周瑜這樣做的,戰(zhàn)勝了曹操?,F(xiàn)如今,諸葛亮想要將‘奇跡’再次重演,曹真活著的時候,諸葛亮確實有過這樣一次機會,只不過因為一場大雨破滅了。面對司馬懿,諸葛亮使出渾身解數(shù),甚至想出一損招:送給司馬懿一身紅裝(女人的衣服)笑話司馬懿堅守不出的懦弱,只配當女人。司馬懿還是不出戰(zhàn),諸葛亮沒法了,因為只要司馬懿不出戰(zhàn),就沒有主動權,沒有機會爭奪主動權,只因諸葛亮耗不起,糧草補給困難成為蜀軍最大的難題。這樣,主動權始終被司馬懿牢牢掌控,面對龜縮的司馬懿,諸葛亮毫無辦法,最后只有被活活耗死在五丈原。
對于司馬懿這一做法,很多人嗤之以鼻,認為司馬懿贏的并不光彩,并沒有光明正大的打敗諸葛亮,如果這樣想,你就大錯特錯。一場戰(zhàn)爭,最大的勝利就是以最小的代價重創(chuàng)敵人,司馬懿做到了,對于蜀漢來說諸葛亮就是蜀漢的天,蜀漢的支柱,諸葛亮一死,蜀漢命運可想而知。所以,司馬懿采用防守策略并沒有錯,也不能說明司馬懿不如諸葛亮!
蜀漢政權的勢力從劉備奪取漢中稱漢中王時達到了頂點,然后從關羽襄樊之戰(zhàn)大敗開始,經孫權偷襲荊州,劉邦在夷陵之戰(zhàn)全軍覆沒,同時蜀漢國內叛亂四起,由此蜀漢勢力陷入最低谷,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五年后,憑借個人能力積攢了北伐的實力與兵力,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的六年中,發(fā)動了五次針對曹魏的北伐。
如果以當時的實力來看,曹魏占據中原地區(qū),擁立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擁有帶甲武力四十五萬,而蜀漢的地盤只有益州一個州,全國總兵力不到十萬人,蜀漢的實力只有曹魏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但是整個諸葛亮北伐期間,除了曹真一次極不成熟的南征蜀漢之外,全部是諸葛亮以弱伐強,曹魏只有被動防守。
諸葛亮北伐
為何實力弱的蜀漢,占據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而實力強的曹魏,卻一味防守呢?這與我們的基本常識判斷完全是不同的,不禁讓人感到疑惑。
如果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也許你會明白。先大概了解一下當時整個天下的地緣政治情況,先說蜀漢:
蜀漢只有益州一個州的地盤,蜀漢與曹魏在漢中交界,中間隔著八百里的秦川,如果蜀漢要攻打曹魏,或者曹魏要進攻蜀漢,都只能翻越過八百里秦川進攻對方,這是他們唯一可能發(fā)生戰(zhàn)爭的地方,但是八百里秦川的地理位置非常難以進行大規(guī)模打仗,有的地方甚至沒有路,只靠著裝在懸崖上的棧道才能通行。
北伐前的三國形勢圖
如果蜀漢與曹魏要進行戰(zhàn)爭,首先要準備的就是解決糧食及其他物資的運輸問題,這在冷兵器時代是非常難的,當年漢中之戰(zhàn)時,強大的曹操就是因為運輸困難,被迫退出漢中,將漢中之地拱手讓于劉備。所以蜀漢與曹魏如果要交戰(zhàn),是有困難的,也正因為有困難,所以不能經常交戰(zhàn),如果從公元228年開始算起,諸葛亮北伐有5次,曹真有一次未遂南征,加起來也不過6次。
蜀漢與東吳政權在秭歸與永安一線交界,也就是今天長江三峽的位置,夷陵之戰(zhàn)期間,雙方還是敵人,但劉備在夷陵大敗后,徹底失去奪回荊州的希望,迫于無奈,只能暫時與東吳議和,劉備去世后,諸葛亮掌權,諸葛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東吳再次締結同盟,所以蜀吳兩國邊境相對來說,幾乎沒有戰(zhàn)爭發(fā)生。
三國形勢圖
曹魏占據了中原及北方九州,分別是冀州、幽州、并州、青州、豫州、兗州、徐州、司隸州、涼州,曹魏在西南與蜀漢在漢中交界,在東南與孫權在荊州自西向東一直到長江入??诙冀唤纾p方有著幾千公里的國界線,中間只隔了一條長江,雖然長江會阻擋雙方發(fā)生進一步的深度戰(zhàn)爭,但是由于雙方的國界線太長,需要防備對方的地方越多,同時發(fā)生戰(zhàn)爭的次數(shù)也就越多,至少比蜀漢多得多,同時由于東吳政權的實力遠遠大于蜀漢,又靠近曹魏的核心地區(qū),所以曹魏政權將主要的防備力量用來防守東吳,防守東吳的軍隊至少占到曹魏總兵力的60%以上。
除了蜀漢和東吳之外,曹魏在西北邊境和北方過境與大量的匈奴人、烏桓人、鮮卑人交界,在公元218年就發(fā)生了烏桓人叛亂事件,同時軻比能率領的鮮卑人在一旁虎視眈眈,大有坐山觀虎斗的意思,如果曹魏政權穩(wěn)定,這些胡人也不敢侵犯曹魏,一旦曹操混亂或者與蜀漢、東吳發(fā)生戰(zhàn)爭時,這些胡人就會利用各種機會攻打曹魏,獲取利益和地盤,所以匈奴人、烏桓人、鮮卑人都是曹魏的潛在敵人。
孫權、曹操、劉備
此外,曹魏的東北方向還有公孫淵的遼東政權,這個政權并不完全臣服曹魏,時不時出來叛亂一下,刷刷存在感,公孫淵與胡人一樣,如果曹魏政權穩(wěn)定,他們就老實,如果曹魏政權混亂,他們就出來鬧事,并且公孫淵還時不時和孫權勾結一下,公孫淵政權同樣是曹魏的敵人。
而東吳政權只與蜀漢和曹魏交界,就算是發(fā)生戰(zhàn)爭,東吳也只能和蜀漢與曹魏發(fā)生戰(zhàn)爭,但是東吳在諸葛亮掌權時期,選擇再次與蜀漢結為同盟,對抗北方的曹魏。
諸葛亮北伐
所以,整個三國時期把地圖看一遍就會明白,蜀漢與東吳政權不與胡人和遼東公孫淵交界,又因為蜀漢與東吳是同盟關系,所以蜀漢與東吳是不可能與胡人和公孫淵為敵的,總不能跳過曹魏,而在正處中原和北方核心地區(qū)的曹魏政權同乎與周邊所有勢力都是敵對關系,這樣就從地理上天然地形成了兩個陣營:一是曹魏政政,另一個就是包括蜀漢、東吳、胡人、遼東公孫淵勢力所組成的反曹魏聯(lián)盟。
事實上,諸葛亮北伐期間就是這么做的,他不僅聯(lián)絡了東吳政權共同進攻曹魏,同時策反了投靠曹魏的孟達,并且還聯(lián)絡了西北的鮮卑人首領軻比能,希望共同出兵曹魏,所以從政治上看,曹魏政權處于不利的局面,因為周邊都是敵人,就算曹魏的勢力再強大,也不能五線作戰(zhàn),就連兩線作戰(zhàn)都只能勉強,還要看戰(zhàn)爭規(guī)模。
諸葛亮
所以,諸葛亮所代表的蜀漢政權盡管實力弱小,但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而是有著多家政治同盟,盡管這個政治同盟很脆弱,但是基本利益是一致的,也讓曹魏產生震懾感,盡管諸葛亮實力弱小,但是曹魏仍然要分出精力來防守最大的敵人東吳孫權,以及西北的胡人和東弱的公孫淵等人,這就是曹魏政權一味防守諸葛亮的原因所在。
另外,還有一個小小的原因,就是蜀漢與曹魏交界的八百里秦川實在太難走了,運輸問題實在太難解決了,從蜀漢成立到滅亡,曹魏只有三次大規(guī)模攻蜀,一次是公元230年的曹真南征蜀漢,由于天氣原因而放棄,第二次就是曹爽在公元244年發(fā)動的興勢之戰(zhàn),被蜀漢利用地形所擊敗,曹爽手下士兵死傷慘重,第三次就是公元263年魏滅蜀之戰(zhàn),憑借鄧艾偷渡陰平滅亡了蜀漢。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fā)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向左轉|向右轉
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諸葛亮曾多次北伐,為興復漢室,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在228年至234年發(fā)動北伐曹魏的戰(zhàn)役,共有五次,雖戰(zhàn)果頗豐,但終因各種原因而退還。諸葛亮如此執(zhí)著的堅持北伐是為了什么呢?
向左轉|向右轉
首先,三國鼎立之所以能夠形成,蜀漢之所以能夠割據益州,和當時中原戰(zhàn)亂之后,人口流失有很大關系。當時的大臣上奏時說,我們魏國的人口加起來,才相當于漢朝一個郡的人口。這雖然是夸張,但說明中原的經濟、社會被破壞的很厲害。同時,益州、荊州、揚州,因為劉璋、劉表、孫策的緣故,相對來說,免于動亂。甚至,從北方來的流民,使得當?shù)乜梢杂羞M一步發(fā)展的機會。
向左轉|向右轉
諸葛亮是有遠見的政治家,他知道,益州這個小小地方,再怎么發(fā)展也到頭了。但中原一旦恢復起來,統(tǒng)一南方只是時間問題。就像打星際,你只有一個基地,但有好幾個農民在采礦,別人有十個分基地了,但每個基地只有一個農民在采礦。那你怎么辦?趕快暴兵出去打,爭取拿下別人一個分基地先。不然別人出多農民采了礦,開始暴兵了,你就完了。這是蜀漢“王業(yè)不偏安”的大背景。重復一下,中原的喪亂決定了南方割據的可能,中原一旦恢復完成,南方絕無割據的可能。
向左轉|向右轉
除此之外,歷代都有人說,諸葛亮北伐的另一個考量,就是爭取引起中原新的動亂,阻撓或者拖延北方經濟恢復的過程。應該說,這是對的,這是諸葛亮北伐的主要原因——隆中對中他自己說,“天下有變”,再出去打,天下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就只能想辦法創(chuàng)造變化。但更加重要的一點是,為什么諸葛亮帶著四川小小一個地方的人出去打,就有可能造成中原動亂呢?諸葛亮的寶到底壓在什么上面?大致,這和曹魏的兵制有關。
向左轉|向右轉
簡單說,曹魏的兵制,使得曹魏在特殊時期有了可靠的兵源,但也決定了發(fā)兵的成本遠遠高于蜀漢。雖然蜀道很艱難,但是曹魏從全國集中兵家到關中去打仗,更加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事情。
向左轉|向右轉
最后,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劉備大致是以北方的武人集團和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集團進入益州,和當?shù)厝四酥料鹊揭嬷莸牧髅?,互相依存,也存在著很多矛盾。一開始,關羽丟了荊州,劉備想奪回荊州,那時候劉備的思路是,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集團統(tǒng)治益州,以李嚴為代表的益州集團統(tǒng)治荊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2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