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女兒竟然嫁給了親哥哥?金鄉(xiāng)公主身世釋疑 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系,小編告訴你。
魏武帝曹操子嗣眾多,有記載的兒子足有二十多個,女兒也有六名以上,金鄉(xiāng)公主是其中之一。
即使身為曹操的女兒,也改變不了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問題,關于金鄉(xiāng)公主的記載很少。然而好在女性雖不可能成為史書的主角,卻總能在其相關人物的史料中尋得蛛絲馬跡。
魏末傳曰:晏婦金鄉(xiāng)公主,即晏同母妹。公主賢,謂其母沛王太妃曰:"晏為惡日甚,將何保身?"母笑曰:"汝得無妒晏邪!"
史料來自裴松之注引的《魏末傳》,內(nèi)容很短,但卻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金鄉(xiāng)公主的丈夫,竟是她同母異父的哥哥!如果屬實,那這一對,已經(jīng)事實上構成亂倫!
那讓我們來看看是否有這種可能性。
何宴,是何進的孫子。當初,人妻控曹操看上了何進的兒媳婦尹夫人,于是順帶著連她和前夫所生的孩子何宴也給接收了。作為曹操養(yǎng)子的何宴之所以沒有改姓為曹,可能因為他已經(jīng)記事,想要為何家延續(xù)血脈,也可能是覺得跟曾經(jīng)是他爺爺何進部下的曹操姓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那么,如果按《魏末傳》所說的,金鄉(xiāng)公主的生母也應該是尹夫人才對。
關于金鄉(xiāng)公主的生母,被認為是最可信史料的《三國志》沒有言明,但有一點很明確,她還有一個同胞兄弟,即沛王曹林。
案諸王公傳,沛王出自杜夫人所生。晏母姓尹,公主若與沛王同生,焉得言與晏同母?
裴松之認為,金鄉(xiāng)公主和沛王曹林同母,而曹林的生母是杜夫人,而非何宴的生母尹夫人。
而且曹操雖然可以做到將三個女兒同時嫁給漢獻帝,已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但恐怕還沒有冒天下之大不韙,把金鄉(xiāng)公主配給同母哥哥的愿望,更何況也沒有必要。
可見,金鄉(xiāng)公主和丈夫何宴并沒有事實上的血緣關系,謠言不攻自破。
有趣的是金鄉(xiāng)公主的生母杜夫人也是個奇女子,她本是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育有一子秦朗。
曹公與劉備圍呂布于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于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可見杜夫人美艷絕倫,不僅讓武圣關羽念念不忘,更是讓曹操背棄前言,擅自據(jù)為己有。
這里也可以看出,金鄉(xiāng)公主確實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哥哥,不過不是何宴,而是秦朗。何宴的生母尹夫人和金鄉(xiāng)公主的母親杜夫人在嫁給曹操之前都曾有過一段婚姻,且都育有一子,不知道這是不是《魏末傳》錯把金鄉(xiāng)公主夫婦當兄妹的原因。
金鄉(xiāng)公主不僅繼承了母親的美貌,還賢淑聰敏。她的夫君何宴是三國時代著名的美男子,人稱“敷粉何郎”;不僅風度翩翩,而且才華出眾、口若懸河,自小就有神童之稱;成年后更是談玄論道,為當世名士。但金鄉(xiāng)公主卻敏銳地察覺到何晏好出風頭、有名無實的缺陷,并且最終也因為自己的先見之明在何晏伏誅的情況下,保全了自己和孩子。
主
最早周朝是稱周天子的女兒為王姬。公主這名稱是從春秋戰(zhàn)國時開始的。《史記·呂后本紀》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公羊傳》曰‘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碑敃r各諸侯國的諸侯都稱為公,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自己不主持婚禮,而叫同姓的諸侯主婚。當時各諸侯國的諸侯一般稱“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為是諸侯主婚,天子的女兒就被稱為“公主”了。當時諸侯的女兒也被成為“公主”,也稱“郡主”。 《史記·吳起列傳》說“公叔為相,尚魏公主?!币馑际枪瀹斄藝?,娶魏國諸侯的女兒?!妒酚洝ち鶉砣贰埃ㄇ兀┏跻跃髌藓??!边@里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給河伯為妻。古書上也常簡稱為主。
從西漢開始,只有皇帝的女兒才能稱為“公主”,諸侯王的女兒則稱為“翁主”。顏師古在《漢書?高帝紀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為其主婚也?!边@樣,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個等級。也是從漢代開始,皇帝的姊姊稱為“長公主”,先皇帝的姊妹為大長公主,加上“大”“長”的字樣是表示尊崇。那時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賜給甲第,就是上等的華麗住宅。還有山莊、園林、允許設府自置官吏。這種官吏叫家令、私府長、家丞、食官等等。歷代公主待遇很豐厚,特別漢成帝時,公主和侯王一起侵占了數(shù)量極大的田地和奴婢,影響了皇權的安定。所以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哀帝下詔公主占田不得超過三十頃,奴婢不得超過一百人。
東漢時的公主一般是“縣公主”,如漢光武帝的女兒為舞陽公主、涅陽公主等等,舞陽和涅陽都是縣名;漢明帝女兒封隆慮公主、武安公主、獲嘉公主等等。這些名字都是縣名。獲嘉地名來自漢武帝時,劉徹巡視至河東新中,接東越戰(zhàn)場喜報,改地名為獲嘉。象著名的漢武的姑姑封號館陶公主,就在河北,現(xiàn)在還有館陶縣。漢代的王的女兒被稱為“任”(這是什么怪名字阿?。?,如《漢書?王莽傳》說:“其女皆為任?!惫艜难芯空哒J為“任”其實是當時女子爵位的稱呼。
晉朝的公主則是“郡公主”,因為公主封號之前是郡名,如晉武帝的女兒為平陽公主。這樣的“縣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簡稱為“縣主”和“郡主”,所以兩漢到晉的縣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兒。
到了隋唐時期,太子和諸王的女兒也封郡、縣,但不能稱為公主,太子的女兒為郡主,諸王之女為縣主;明清兩代親王的女兒為郡主,郡王的女兒為縣主。唐高宗是專門下詔書規(guī)定,皇帝的女兒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適”,娶公主稱“尚主”,娶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時曾恢復古稱。改公主為帝姬。宋徽宗最寵愛的女兒就叫柔福帝姬。
明時,親王的女兒稱為郡主,郡王的女兒稱為縣主。
清代規(guī)定,皇帝的女兒封號有種,固倫公主和和碩公主。固倫公主是皇后生的女兒,妃嬪的女兒為和碩公主。只有一個例外。慈禧太后收恭親王的女兒為養(yǎng)女,卻封為固倫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國的最后一位公主。
公主的丈夫都知道是駙馬。駙馬原是官名。叫駙馬都尉,是漢武帝時初設的?!稘h書·百官公卿表》說“駙馬都尉,掌駙馬,武帝初置?!鳖亷煿抛⒄f“駙,副馬也,非正駕車,皆副馬?!痹瓰榻坦俚囊环N。三國時玄學家何晏尚金鄉(xiāng)公主,魏文帝讓他做駙馬都尉,從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駙馬都尉的官職,簡稱駙馬。于是,就成了虛銜,變?yōu)橐环N專用稱號了。公主的丈夫還有個別稱“粉侯”,這個名稱起源于三國時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國的金鄉(xiāng)公主,賜爵為列侯,因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們稱他為粉侯,后來成了駙馬的別稱,并由此引申出去稱駙馬的父親為“粉父”,駙馬兄弟為“粉昆”。
公主一般都有封邑,而且由皇帝賜給甲第(非常華麗的住宅)、山莊、園池,允許設自置官吏,這種官吏被稱為家令、私府丞、食官等等。
回答者: zhxr63 - 魔神 十七級 1-4 16:25
前言:生于帝王之家,貴為金枝玉葉,在凡人眼中是前世修來的福祉,可以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可是,金碧輝煌的外表下往往卻是這些天之驕女們的血淚和哀怨,她們在深宮內(nèi)帷中所受的煎熬與折磨,又豈是世人所能了解的?
長平公主幻人間
長平公主,令人哀憐;身世悲涼,幻影人間?;蛟S史書記載常有難言之隱;或許民間傳聞多寓美好希冀;或許文學作品關注沂狼樵擔換蛐砉?萍彝鮒?覽齬?鰨?⒛暝縭帕榛瓴簧ⅰ?br>
史書記載,故事簡練。《明史》列傳第九曰:“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婚,以寇警暫停。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曰,長平主復蘇。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R高天,愿髡緇空王,稍申罔極?!t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賜葬廣寧門外?!?
民間傳聞,軼事纏綿。傳說李自成義軍打開彰義門,崇禎皇帝朱由檢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徹天,徘徊良久乃歸乾清宮。凌晨五鼓,催皇后、貴妃自盡,于壽寧宮斬殺愛女長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斷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悶絕于地。后為尚衣監(jiān)何新入宮所見,負之而出,自此神秘失蹤。再后,或說與狀元郎周世顯諦結美好姻緣;或說皈依佛門永伴青燈尼姑庵。
戲曲小說,演繹紛繁?!兑芯瞧叻N曲》之《帝女花》,一對金童玉女欲結連理,下凡人間。于亂世驚濤之中,尋尋覓覓,至死不渝。玉女幻影為長平公主,金童投生為狀元郎周世顯。明朝亡國,崇禎劍刃帝女。公主未死,輾轉至庵堂避難,巧遇郎君世顯,二人重續(xù)前緣,然后雙雙殉愛而去,飛往天界之飄渺云煙。金庸小說之《碧血劍》,演繹長平公主村姑裝扮,行走江湖,相貌極美,氣質(zhì)高貴,描寫公主國恨愛情錯綜復雜之少女情懷;《鹿鼎記》再度描繪長平公主為獨臂神尼,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
可憐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
國破家亡烽煙起,飄零淪落夢天涯。
永泰公主死因謎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生于帝王之家,唐中宗李顯之女,武則天之孫女;喜榮華正好,年僅妙齡十之有七;恨無常早降,禍起蕭墻一命歸西。生之尊貴,葬之顯赫,死因神秘。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處死?!缎绿茣t天順圣武皇后紀》中說: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資治通鑒·則天順圣皇后》中說:“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殺?!笔窌涊d,均為懿德太子李重潤與永泰公主,因議論武則天私生活而被其賜死。
一說永泰公主死于難產(chǎn)。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fā)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碑。有人根據(jù)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塊骨盆碎片,復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經(jīng)科學測量與鑒定,認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較之同齡女性骨盆都顯得狹小,并結合墓志銘“珠胎毀月”句,斷定“永泰公主死于難產(chǎn)”,而非其祖母武則天所殺害。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毒死。永泰公主墓志銘有“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斷,“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說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喪命于利刃后,永泰公主仍孤單生活?!盎被鹞匆?,柏舟空泛”,說明焚燒大槐樹之火,即殺武延基之事,雖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志銘另有“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句。 “珠胎”為懷孕, “珠胎毀月”當是志文作者隱喻公主被武則天所毀。因身懷有孕,不立斬或杖殺,而緩期逼令服藥自殺。這就是“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所謂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
皇親國戚金波粒,冷酷無常索香魂。
尋常百姓粗茶淡,摯愛親情享天倫。
文成公主進吐蕃
文成公主,和親吐蕃;雪域高原,佳話千古。西藏之歷史熠熠生輝,拉薩之古跡脈脈傾訴。美麗公主深情邊陲,冰山雪蓮綻放幽香;黃河文明涓涓流向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水交映黃河長江。
文成公主,和平使者。公元7世紀中葉,松贊干布完成吐蕃部族統(tǒng)一大業(yè),仰慕唐朝文化,派使者長途跋涉,到長安訪問。并向唐朝求親,唐太宗不允。吐蕃使者恐無功謊稱:唐天子將允公主嫁,吐谷渾王求親而不決。松贊干布因怨吐谷渾,發(fā)兵二十萬驅之。侵唐松州,以武求親。太宗譴侯君集將兵反擊,松贊干布乃求和。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再派使者,備黃金珍寶厚禮,到長安去求親。太宗應允。翌年,文成公主動身前往吐蕃。華夏邊疆平和寧靜,炎黃兒女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身世不詳。唐高祖李淵有女兒19,太宗李世民有女兒21,除早夭者,均嫁有名本朝之臣。文獻記載,文成公主為“唐宗室女”,當為李姓。按慣例。親王之女亦會有史籍注明,若以宗室女身份出嫁,或許與宗親關系較遠,其父爵位不會太高。或許“和親”事關 重大,破格封之為公主。盡管如此,文成公主出嫁規(guī)格較高,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jié)送公主至吐蕃。松贊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親迎于河源。松贊干布不疑有他,“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文成公主,美名邊疆。傳說公主進藏后,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命名為“惹薩”,即現(xiàn)今之大昭寺?!叭撬_”藏語意為“山羊背上”。最來,“惹薩”被譯為“邏些”,又演變成為“拉薩”,成為西藏政教活動中心與“神圣之地”。 相傳布達拉宮乃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安歼_拉”是普陀羅之譯音,意為菩薩居住之宮殿。如今,西藏大昭寺與布達拉宮,仍供奉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之塑像。
文成公主離故鄉(xiāng),中原文明融邊疆。
古往吐蕃唐溝通,今來追憶弱女芳。
平陽公主揚威名
平陽公主,女中豪杰;威武將兵,旌旗獵獵。天下紛爭中原逐鹿,馳騁疆場父兄齊名。不讓須眉,獨樹一幟招兵馬;數(shù)萬紅顏,娘子軍威天下聞。君不見,娘子雄關今尤在,千年猶憶女將軍。
平陽公主,豪氣干云。唐高祖李淵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后所生。李淵父子決策起兵,公主見解非凡,讓丈夫柴紹速往太原參與,自己則獨立于關中組織武裝策應?!杜f唐書·平陽公主傳》記載:“義兵將起,公主與紹交在長安,遣使密召之。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懼后患,為計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別自為計矣?!奔t顏女子豪氣干云,胸中自有十萬兵。
平陽公主,巾幗將軍。隋末天下大亂,義軍蜂起。李淵起兵反隋后,公主乃歸縣莊所,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shù)百人,起兵以應高祖。并招降了隋朝將領何潘仁上萬名隊伍,攻占戶縣、周至、武功、始平四縣,隊伍擴大到7萬余人。李淵渡黃河推進長安時,公主隊伍與父回合圍攻京城。后,公主與兄李世民一起蕩平西北之隋王朝殘余勢力,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勛,其軍隊女子英豪,紀律嚴明,被稱為“娘子軍”。
平陽公主,紅顏精英。唐軍所向披靡,平定關中;高祖因公主獨有軍功,晉封“平陽公主”,每次賞賜,都與其他公主有所不同。唐高祖武德六年,平陽公主薨。李淵打破舊制,以正式軍樂軍禮為其送葬。按照謚法“明德有功曰‘昭’”,謚平陽公主為“昭”,以彰其“偉烈”。相傳,山西陽泉娘子關故名“葦澤關”,因公主于此駐兵而今名。娘子關南門之“宿將樓”,桃河彼岸之“點將臺”,綿山之“避暑樓”均為平陽公主所建。避暑樓東山坳之小水潭,乃當年公主之洗臉盆。
巾幗英雄膽氣豪,腰橫秋水艷翎刀。
功成名就天下定,女兒紅裝換戰(zhàn)袍。
大義公主屏風恨
大義公主,身世浮萍;生于皇家,飄流虜廷。榮華富貴實難守,池臺亭榭終自平。遭逢偏傷遠嫁無奈事,經(jīng)歷國破家亡凄涼情,目睹盛衰成敗如朝露,感懷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大義公主,愛情不幸。本為北周趙王宇文招之女,號為千金公主。趙王喜愛文學,與庾信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之作,公主受其熏陶,亦有詩才。周大象二年,身不由己,出嫁突厥沙缽略可漢,以其青春年華,充當維持兩國友好之工具。才貌雙全之公主,豈無愛情。生于皇家,惟有犧牲,聽天由命。
大義公主,家庭不幸。出嫁不久,皇室傾崩。時周靜帝年幼,執(zhí)掌朝政之大臣楊堅,趁機篡權,以“禪讓”形式,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家國覆滅之時,宗族被殺戮殆盡。搖望故國,懷念親人,悲痛欲絕,孤苦伶仃。仰望蒼天,哀嘆遭此又一重不幸。 大義公主,情感不幸。突厥軍事力量強大,隋文帝楊堅出于政治利益之需要,對金公主不能不加以籠絡,因賜姓為楊,編入楊家宗譜,改封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望其深明“大義”,維護突厥與隋之友好關系。面對民族大義,面對國恨家仇,痛心欲絕,和睦仇敵。情感折磨,何其不幸。
大義公主,死亦不幸。大業(yè)九年隋滅陳,隋文帝楊堅將陳后主宮中一架屏風賜與大義公主。陳之屏風,陳之覆亡,由此聯(lián)想北周王朝與個人之命運,大義公主寫下無限傷感之詩篇:“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榮華實難守,池臺終自平。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杯酒恒無樂,弦歌詎有聲!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虜廷。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隋文帝得知后,大為惱怒。迫使突厥可汗,殺死大義公主。飄泊胡地多不幸,一縷香魂返故鄉(xiāng)。
皇家公主榮華世,命運噓嗟不幸生。
盛衰朝暮浮萍搖,怨詩香魂恨屏風。
解憂公主歷滄桑
解憂公主,歷經(jīng)滄桑;和親邊陲,名振四方。西行萬里飽艱辛,下嫁三代烏孫王。伊犁河畔,五十余載之風風雨雨;莎車古城,異國他鄉(xiāng)之恩恩怨怨。英雄之鮮血,美人之青淚,匯成千古青史悠遠綿長。
解憂公主,慷慨邊疆。烏孫公主憂郁而死,烏孫王岑陬再向漢廷求婚。漢武帝選派楚王劉戊之女兒解憂,仍以公主身份嫁與岑陬。解憂公主豐腴健美,生性爽朗,以英姿氣慨,若出征疆場。參與軍國大事,堪稱運籌帷幄,于烏孫國之政治產(chǎn)生深遠之影響。
解憂公主,隨俗他鄉(xiāng)。岑輒為國王,解憂為右夫人;岑輒死,其堂弟翁歸靡即位為王,解憂公主又嫁,生元貴靡等三男兩女。翁歸靡死,岑輒之子泥靡即位為王,解憂公主再嫁泥靡,生一男鴟靡。烏就屠襲殺泥靡,經(jīng)過一番較量,烏孫國一分為二:解憂公主之長子元貴靡任大國王;匈奴公主之子烏就屠任小國王。解憂公主共生有四男二女。他們長大成人后分別做了烏孫昆莫、莎車國王、烏孫大將軍、龜茲王之妻子等;孫輩與重孫輩也相繼為烏孫大昆莫。解憂公主兒孫顯貴,被譽為烏孫國母,威震邊疆。
解憂公主,經(jīng)歷滄桑。漢武帝太初年間,解憂意氣風發(fā)踏上征途;漢宣帝甘露初年,昔曰之及笄少女,已是黃發(fā)垂髫。感時傷逝,蕭索蒼茫,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乃上書請求回國:“年老土思,愿得歸骸骨,葬漢地”,情詞哀切,漢宣帝為之動容,乃派人迎歸。解憂公主于漢宣帝甘露51年回到長安,此時公主年已七十。紅顏出國,白發(fā)歸來,于西域生活半個世紀,經(jīng)歷四朝三嫁,受盡委屈,可謂歷盡滄桑。
太平若為將軍定,何許紅顏苦邊疆。
天若有情天亦老,解憂無奈歷滄桑。
烏孫公主悲秋歌
烏孫公主,身世凄涼;漢家和親,遠離家鄉(xiāng)。千山萬水,伶仃孤苦,漢代遠嫁之公主第一人;琵琶聲聲,悲歌一曲,異國凄涼之女子憶故鄉(xiāng)。感天動地之愁緒,秋聲起,心感傷。
烏孫公主,漢室宗親。西漢江都王劉建之女,本名細君。元鼎二年,漢武帝為A擊匈奴,派q出使烏孫國,烏孫王昆彌愿與漢通婚。原為閑臣之女,忽為榮耀公主身。武帝欽命細君和親烏孫,并令人為之做一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亦稱 “秦琵琶”。明知胡地苦,何為嫁女郎。
烏孫公主,孤苦伶仃。烏孫王昆莫獵驕靡年紀已老,細君僅與其孫年齡相當。語言不通,習俗不同,夫妻之間一年會面僅一、二次,全無溫情可言。細君乃漢宗室之女,來自“禮儀之邦”。 相比中原文明,烏孫乃相應落后,穹廬為室氈為墻,以肉為食酪為漿。風俗勉相就,灑淚守空房。
烏孫公主,痛心哀傷。昆莫獵驕靡后曾使其孫岑陬娶細君為妻,細君不肯從命,上書漢朝天子,希冀得到親人之支持。漢天子回曰:“從其國俗,吾欲與烏孫共滅胡?!奔毦裏o奈,為漢帝征服匈奴之大業(yè),再次成為岑陬之妻。祖孫共妻俗,細君心哀傷;5年后去世,終生不曾歸漢。
烏孫公主,悲秋歌蕩?!拔峒壹尬屹馓煲环?,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毖獪I為墨之名篇,千古女子之吟唱?;蛟S文姬為之灑淚,或許昭君為之感傷。白居易為之詠嘆:“烏孫公主歸秦地,白馬將軍入潞州?!嫿侨暤蠖窌裕迳桃徊抗芟仪?。” 黃庭堅為之感傷:“……萬里嫁、烏孫公主。對易水、明妃不渡。淚粉行行,紅顏片片,指下花落狂風雨……”。公主坎坷路,天涯凄涼人。
秋風瑟瑟秋悲涼,愁云蕩蕩愁斷腸。
路遠迢迢路望盡,山高重重山凄涼。
高陽公主情迷茫
高陽公主,癡情悲涼;婚戀經(jīng)歷,毀譽滄桑。美麗任性之公主,或曰驕奢淫逸,放蕩不羈;或曰執(zhí)著情愛,蔑視綱常;一代爭訟紛紜之傳奇女子,一曲哀怨凄婉之情感哀傷。
高陽公主,帝王血統(tǒng)。高陽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麗溫柔之玳姬所生,素為太宗所鍾愛。帝王深宮之威嚴華貴,使其養(yǎng)成民間女子絕無僅有之傲慢驕橫;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無可比擬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許奠基其艷麗哀婉之悲劇,或許埋下其無法擺脫之禍根。
高陽公主,無緣美夢。位尊高貴之窈窕少女,風流倜儻之翩翩郎君幻夢。郎才女貌之希冀,實乃人之渴望;然則絕望之抗爭,卻非比尋常。父皇降旨,嫁與名臣房玄齡之子房遺愛。房遺愛乃紈绔子弟,不學無術。公主抗爭:寧嫁田舍翁,不嫁宰相府。父皇不許公主無奈,新婚之夜,將駙馬阻擋于洞房門外,語之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高陽公主,愛河禪房?;蛟S婚姻不如意之郁悶,或許郊外游獵之機緣,或許冥冥命運之安排,公主巧遇年輕有為才華橫溢之辯機和尚。辯機15歲出家,懷著高操之志節(jié),專心佛學,以淵博學識,優(yōu)雅流利之文采而知名?;囊安葩滞滑F(xiàn)麗如牡丹之佳人,大膽熱情之公主,使辯機落入情網(wǎng),巫山云雨愛河鴻蒙。
高陽公主,情愛憂傷。公主青春之戀情火熾烈,幾番幽會辯機深感彷徨,事情敗露學術抱負無成,美麗公主之熱情,令其心醉難斷衷腸。被選為《大唐西域記》之撰寫人,使辯機擺脫煩惱。公主為情人之光榮使命,含淚應允暫不分心情郎,臨別贈與玉枕,豈料或從天降。盜賊贓物源于僧房,和尚玉枕華貴閨香,“奸情”之憑證,令太宗怒發(fā)沖冠,判辯機腰斬極刑血染刑場?!惰べ煹卣摗分迨痪碇涟耸碜g文成為辯機絕筆。公主揪發(fā)捶胸,咬破衣裳,飲食懼廢,如瘋若狂。公主之魂魄,已伴隨辯機消逝遠方。
巫山云雨入禪房,藩籬情深臥鴛鴦。
辯機腰斬刑場曰,長歌當哭美嬌娘。
寧國公主恨無奈
寧國公主,富貴榮華;禍起蕭墻,難以為家。骨肉相殘之情感折磨,忠義顛倒之風云變換;顛沛流離之烽火煙塵,夫君罹難之無奈淚花。一代顯赫之公主,父兄侄兒均為帝王,卻難圓平安溫馨之榮華。
寧國公主,于歸孔佳。明太祖朱元璋之女,父皇寵愛,精選駙馬。下嫁汝南侯梅思祖從子梅殷。梅殷精通經(jīng)史,堪為儒宗,善騎射,當世皆榮之。太祖臨崩,嘗有遺囑,委托梅殷力扶幼主太祖崩,其長孫建文帝即位,遂召入朝,商決軍事,委以大任。寧國公主貴為皇姑,夫君文韜武略,夫妻何等富貴榮華。
寧國公主,無奈國家。其兄燕王舉兵,奪侄天下。國亂家亂,一方為皇帝親侄與夫君,一方為同胞兄長,刀兵相見,公主心亂如麻。建文帝命其夫將兵四十萬,駐守淮上,防扼燕軍;命公主致書燕王,責以君臣大義,燕王不答。燕王至淮北,貽公主書,命遷居太平門外,勿罹兵禍。公主亦不答。國亂討賊,賊為兄長,骨肉相殘;家亂爭斗,血染山河,尸橫遍野。公主惶惑,何以為國,何以為家?
寧國公主,魂思駙馬。燕王破南京,奪帝位,是為永樂帝。其時駙馬梅殷,尚駐兵淮上。遂迫令寧國公主,嚙指流血,作書招殷。殷得書慟哭,并問建文帝下落。來使答言出亡。殷喟然道:“君存與存,我且忍死少待。”乃偕來使還京,永樂帝聞殷至,下殿迎勞道:“駙馬勞苦?!币蟠鸬溃骸皠诙鵁o功,徒自汗顏?!?永樂帝默然,心中不樂。后稱殷畜養(yǎng)亡命,與朋邪詛咒等情,別命錦衣衛(wèi)執(zhí)殷家人,充戍遼東。永樂三年,召殷入朝,暗命迎接殷駕,至笪橋將殷擠入水中溺死。公主聞噩耗,趨入殿中,牽衣大哭,美滿姻緣,何為蒼天所不容?
尋常百姓粗茶淡,帝王富貴燃斗箕。
公主深宮恨無奈,夜夜夢魂淚沾衣。
金城公主多舛難
金城公主,宗室名媛;金枝玉葉,遠嫁吐蕃。生于帝王之家,命運坎坷多舛;歷經(jīng)坎坷之路,幾遭情感折磨。背井離鄉(xiāng),飽經(jīng)凄苦,一代公主富貴云煙迷幻,柔弱女子苦澀其心傷悲。
金城公主,出身名門。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后以無名宗室之女和親,金城公主實為和親公主之真實“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為雍王李守禮之女。李守禮其父為章懷太子李賢,即高宗李治第六子,中宗與睿宗之兄。《新唐書·吐蕃傳》記載:唐中宗親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縣,“帳飲,引群臣及虜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噓欷,為赦始平縣,罪死皆免,賜民徭賦一年,改縣為金城,鄉(xiāng)曰鳳池,里曰愴別?!痹僖宰笮l(wèi)大將軍楊矩持節(jié)送往吐蕃。
金城公主,和親波瀾。公主入藏,本為嫁與吐蕃年輕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溫,豈知王子迎親途中,奔馳墜馬,命喪黃泉。相傳,公主行至漢藏兩族交界處,聞之噩耗,悲痛無奈孤影自憐,寶鏡從手中滑落,摔成兩半,變成兩座山,此乃青海境內(nèi)之曰月山。王子雖死,其父還在,無奈和親之使命,只得繼續(xù)艱難之旅,陰錯陽差嫁與本應為其公爹之藏王赤德祖贊,作一偏妃。
金城公主,痛子哀傷。公主生王子赤松德贊后,引起沒有生育之大妃子納朗嫉恨,趁公主分娩時搶走嬰兒,外宣稱孩子是她所生。兒子被別人據(jù)為己有,公主悲痛欲絕。史料記載,金城公主于不梳不洗中熬過無數(shù)不眠之夜。歷時一年有余,經(jīng)過諸多磨難,公主方與兒子團聚。身心受到傷害之金城公主,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命運坎坷,于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
浩浩蕩蕩一篇公主賦,其中有多少的無奈,有多少的悲涼,
人說最是無情帝王家,父母兄弟為權力血染寶座,而公主們?yōu)榱藝业陌矊帲h嫁他方,從此曰曰夜夜遙望著遠方的家國,如果兩國交好那還好些,可是如果一旦兩國交戰(zhàn),那么一面是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父母,可是另一面確實自己的夫君還孩兒,這真是人間最大的悲哀。12348415451023465152
1、公主
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號,簡稱為主。周稱王姬,戰(zhàn)國始稱公主。迎娶公主稱“尚公主”,公主下嫁稱“將嬪”。
2、縣主
縣主是皇族女子的封號。東漢帝女皆封縣公主,到了隋唐,親王的女兒才能封為縣主。常見的縣主封號有樂安、清平、蓬萊、榮安、棲霞、壽光等。
3、長公主
長公主是中國古代皇室女子稱呼。漢朝時地位等同于諸侯王,只有極少數(shù)被封為長公主。長公主一般為皇帝嫡女或有功的皇女皇姊妹與皇姑,自東漢之后,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姐妹稱為長公主,姑母為大長公主。得寵的長公主位高于一般嬪妃。
4、郡主
郡主,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對皇族女性的封號。郡主是由郡公主這個詞演化而來的,郡公主始于東漢,一般皇女級別為縣公主,但也有少數(shù)為郡公主。經(jīng)過時代的變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親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為特定的封號,為皇太子之女。
5、大長公主
大長公主是皇帝的姑母一輩的人。隋唐時期,帝姑母為大長公主、帝姊妹為長公主、帝女為公主,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親王女封縣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公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縣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長公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郡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長公主
如果要問《燕云臺》里誰最會說情話,大概非太平王罨撒葛莫屬,張口就來的情話,把蕭胡輦撩的幾乎站不穩(wěn),他們夫婦也成為《燕云臺》前期被觀眾最磕的一對CP,隨著劇情的推進,草原霸總罨撒葛奪位失敗被殺,蕭胡輦夫妻分離黯然神傷。
在為悲情的罨撒葛惆悵之余,猴格不由感慨, 歷史 上的罨撒葛,可沒譚凱演的如此鐵血柔情、擁有無限魅力, 歷史 上的罨撒葛得感謝譚凱和編劇,把他演繹的如此出彩奪目!
欽靖皇太叔耶律罨撒葛(933-972),小字提離古,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嫡次子,遼穆宗耶律璟的母弟,母親靖安皇后蕭溫。
罨撒葛生于天顯八年(933)七月,當時他親哥耶律璟還不足兩周歲。天顯十年(935)正月,皇后蕭溫崩逝,罨撒葛才剛剛一歲半,哥哥耶律璟四歲,弟弟天德剛滿月。
會同二年(939)三月,罨撒葛和大哥耶律璟一起被封王,哥哥是壽安王,弟弟是太平王,又壽又安又太平,太宗德光也蠻講究的。
大同元年(948)四月,南征的遼太宗死在回國途中,軍中諸將擁立已經(jīng)三十歲的永康王耶律阮為新君,是為遼世宗,十五歲的罨撒葛和哥哥、弟弟們開始在堂哥手底下討生活。
天祿二年(949)正月,罨撒葛的弟弟天德和堂叔 劉哥、盆都 (兩人都是阿保機弟弟 寅底石 的兒子)以及駙馬蕭翰謀反,世宗對待先帝的嫡子天德非常的冷酷,這場謀反案的處置就是蕭翰被杖責,劉哥流放邊境,盆都貶黜到轄戛斯國,只有十五歲的天德,則被處死。就在天德被誅殺后半年,當年七月,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賢、即 明扆 大王出生。
天祿五年(951)九月初四,罨撒葛的另一個堂叔泰寧王 察割 發(fā)動火神淀之亂,在祥古山弒殺世宗耶律阮,并捕拿宗王、大臣為質(zhì),十九歲的罨撒葛就很不幸成了察割手中的人質(zhì)。
罨撒葛的大哥耶律璟在重臣耶律屋質(zhì)的擁戴下成為新君,即穆宗,去討伐察割,同為人質(zhì)的林牙耶律敵獵忽悠察割釋放他去游說穆宗,還把罨撒葛一起撈出去,后來把缺心眼的察割當場誅殺,平定叛亂。
從祥古山之變來看, 罨撒葛的能力可是有點堪憂 ,他哥那樣萬事不管的睡王都能在亂局中保全自己逃離叛軍追捕,罨撒葛居然被抓住成為人質(zhì),別說什么沒防備才被抓,十九歲的年齡不該不懂事,你在殺你兄弟的堂哥手底下討生活,心里就沒有一點警戒心嗎?
穆宗耶律璟繼位,皇位重歸太宗系,對罨撒葛來說當然是好事,特別是他身為皇帝的親弟弟,而這個皇帝不但無子還對女色不感興趣,如果他一直無子,那皇位繼承人自然是非親弟弟莫屬。
但是,罨撒葛的親哥哥穆宗耶律璟是個萬事不關心的人,國事都懶得管,哪里會去操心繼承人那么遙遠的事,根本沒考慮給親弟弟一個儲君的名分。
當然,對當時的契丹大遼來說,就算是立儲也不一定能登上皇位,不信去問問皇太子耶律倍、皇太弟李胡,從太宗,到穆宗,三個皇帝哪個是正常繼位的?
但是, 對罨撒葛來說,只要他安分守己,不搞出負面新聞,他哥正常死后,皇位對他來說,大概率是沒跑的,那么,罨撒葛會老老實實等皇位掉頭上嗎?等待又是那么煎熬的事,又有幾個人能按捺住內(nèi)心的躁動呢?
特別是耶律家族的男人對皇位的執(zhí)著,簡直是是歷代之最,契丹的世選制也為謀反諸王提供了最大的人身保障,勝利了能獲得諸臣認可,即便失敗也多半能保住性命,因此,對著皇位去鋌而走險的人是前仆后繼不間斷。
應歷三年(953)六月,罨撒葛的祖母應天皇太后述律平崩逝,穆宗耶律璟命太師 唐骨德 為述律太后治喪。就在當年十月,皇太叔李胡的兒子耶律宛和郎君 嵇干 、林牙 敵烈 趁著國喪期間謀反; 罨撒葛也糾集同黨蠢蠢欲動,他還向占卜高手 魏璘 詢問吉兇。
魏璘是當年太宗入汴的時候獲得的奇人,以占卜知名,在太宗朝、世宗朝、穆宗朝都頗有知名度,比另一個精通天文占卜的 王白 還厲害,穆宗也很信服他。
當初察割準備謀逆時,就曾經(jīng)私下找魏璘占卜吉兇,魏璘告訴他只有一日之吉,應該慎行。但察割不聽,果然在祥古山之變興盛一天后就一敗涂地。
睡王雖然對管事沒興趣,但也不會讓人謀反到自己頭上,很快就把耶律宛的變亂鎮(zhèn)壓,順便還把沒有暴露出來的罨撒葛集團也扒出來。
罨撒葛的同黨林牙 華割 、郎君 新羅 都被抓起來,那個為罨撒葛占卜的魏璘也被流放烏古部,同時受牽連的還有前世宗的親信 耶律安搏 ,被下獄死。
當年十一月,穆宗把祖母述律平安葬到祖陵,追上謚號“貞烈”。 二個月后,耶律宛謀反案和罨撒葛謀反案審理結果出來,穆宗還是網(wǎng)開一面,放過了主謀,把耶律宛和罨撒葛都釋放,那些倒霉的從犯比如華割、嵇干等全伏誅。
面對謀反的親弟弟,穆宗還是很生氣的,直接把罨撒葛流放到西北戍邊,或許是想通過冷待讓弟弟醒醒神,也或許是穆宗想好好磨煉磨煉兄弟,總之,從應歷四年,罨撒葛就去西北喝沙子了。
正是罨撒葛遠離上京,才在應歷十九年(969)二月的黑山之變中鞭長莫及,被景宗耶律賢謀得大位,也致使太宗系永遠的失去皇位。
保寧元年(969)三月,聽說親哥哥遇刺,堂侄子登基的罨撒葛迅速逃亡沙陀,隨即,站穆宗、罨撒葛兄弟的夷離堇 沾木袞 被景宗誅殺, 穆宗系的勢力遭到景宗的清洗。
五天后,在太平王妃 蕭胡輦 的周旋下,景宗也為了穩(wěn)定人心,特召堂叔進京,罨撒葛在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返回上京, 并在四月初一被景宗晉封為齊王 ,同時,罨撒葛的異母弟 必攝 封越王, 敵烈 封冀王。
但是, 以前雖然被親哥穆宗流放,皇位好歹是在太宗系,對罨撒葛來說,不管怎么樣還是有點指望的,如今卻要臣服在堂侄子景宗腳下,距離皇位也更加遙遠,對罨撒葛來說,這實在有點難以忍受,天長日久,自然郁結于心。
保寧四年(972)閏二月,齊王罨撒葛病疽而亡,年39歲。景宗對這位嫡皇叔兼挑船兒之死,表現(xiàn)得很“悲傷”,在三月初一,追冊罨撒葛為皇太叔,謚號“欽靖”。
罨撒葛一共有兄弟六人,老大穆宗耶律璟,遇刺死,無子;老三 耶律天德 ,十五歲就謀反被殺,無子;老四冀王 耶律敵烈 ,倒是有個兒子叫 洼哥 ,但其父子都在乾亨元年(979)三月與北宋的白馬嶺之戰(zhàn)中戰(zhàn)歿;老五越王 耶律必攝 ,在保寧五年(973)二月還打過黨項,后來病死,無子;還有一個小六 只撒古 ,早在太宗朝就夭折,其父太宗還在墓地為他設置慈州。
也就是說,遼太宗德光即便有六個兒子,依然是絕后了,并沒有孫子輩與契丹大遼共享榮華,身為老二的罨撒葛也沒有兒子,倒是有個疑似的女兒。
《遼史》上并沒有 缽國娘子 的信息,她的信息只出現(xiàn)在 蕭興言 的墓志上,只有簡單的一句話,說蕭興言的祖父 蕭圖玉 有兩個妻子,一個是圣宗庶女 金鄉(xiāng)公主耶律賽哥 ,一個是皇太妃之女缽國娘子。
眾所周知,遼國中期的皇太妃只有一個,就是欽靖皇太叔罨撒葛的妻子蕭胡輦,按蕭興言墓志所記,他祖父蕭圖玉的妻子之一的缽國娘子,就是皇太妃蕭胡輦的女兒。
那么,缽國娘子到底是不是罨撒葛的女兒呢?如果是罨撒葛之女,為何不在墓志中標明是罨撒葛的女兒呢?為何只單單說是蕭胡輦之女呢?難道這個閨女是蕭胡輦后來生的?
按蕭胡輦的履歷,在罨撒葛死后,很可能又改嫁給韓德讓的堂弟 韓瑜 ,但可以肯定,缽國娘子不是韓瑜之女,韓瑜在與北宋交戰(zhàn)時陣亡,對契丹來說,也是國家英雄,如果缽國娘子是韓瑜之女,蕭興言的墓志沒必要去隱晦她是韓氏女的身份,畢竟那時候韓家依舊是高門。
那么,缽國娘子會是蕭胡輦和馬奴 達覽阿缽 生的閨女嗎?個人認為那也是不可能的,蕭胡輦是在統(tǒng)和十二年(994)奉命撫定西邊,那時候她最少有47歲了,去西邊后幾年才看上馬奴達覽阿缽,在古代,近五十歲的年齡還能生育的概率并不大,所以,缽國娘子不可能是蕭胡輦和馬奴的孩子。
再說,以蕭圖玉的身份怎么可能迎娶生父是馬奴的妻子呢?所以, 在史料缺乏的情況下,個人揣測缽國娘子就是罨撒葛與蕭胡輦之女,身為太宗嫡系孫女,嫁給蕭圖玉并不辱沒蕭氏家門,那為何蕭興言墓志上沒有明言缽國娘子是皇太叔之女呢? 那就不得而知了,只能等待新的史料發(fā)現(xiàn)。
雖然按墓志缽國娘子的排名在金鄉(xiāng)公主之后,但很可能她才是蕭圖玉的原配,罨撒葛死在保寧四年(972),缽國娘子自然出生在保寧四年之前,十幾歲就嫁給蕭圖玉。
蕭圖玉出身傳統(tǒng)后族,父親是太宗皇帝的駙馬、穆宗朝的北府宰相 蕭海璃 ,其家族是統(tǒng)和初年承天太后蕭燕燕要爭取的對象之一,所以,年輕的蕭圖玉就以戚屬身份入侍,成為圣宗朝總領西北軍事的重臣。
缽國娘子嫁給表哥蕭圖玉,也很可能是蕭燕燕促成的,蕭燕燕為了穩(wěn)固地位,自己年幼的女兒都能嫁出去,何況這個外甥女兼堂妹呢,當然要人盡其用。
等圣宗年長,也生兒育女之后,后宮足有十四個皇女待嫁,此時的缽國娘子也完成她的使命,早亡了,統(tǒng)和中期,就由蕭燕燕的親孫女、圣宗庶女金鄉(xiāng)公主耶律賽哥下嫁蕭圖玉,當然,這么認為有點陰謀論了。
總之,有公主的存在,蕭圖玉孫子的墓志上,怎么能讓缽國娘子居公主之上呢?自然把兩人的排名顛倒安排,而蕭圖玉也的確是圣宗的忠臣,他的兒子 蕭雙古 迎娶了韓德讓親弟弟韓德威的孫女,而蕭雙古之子蕭興言,則迎娶了圣宗親侄子三韓郡王 宗范 之女 永寧公主耶律骨浴 ,祖孫三代在西北為契丹大遼戍邊,以善戰(zhàn)知名。
讀者菌們看到這里,覺得缽國娘子是炮灰的幾率大嗎?
身為太宗嫡子,罨撒葛在 歷史 上其實毫不出彩,根本沒有《燕云臺》上譚凱演繹的那么威武霸總,他們兄弟倆的感情也沒有電視劇里那般手足情深,而是很具有諷刺意味,罨撒葛居然也想通過謀反去推翻哥哥登上皇位,甚至,有可能是和李胡系的耶律宛聯(lián)手謀反。
從罨撒葛的操作看,這貨真的是智商不在線,得多缺心眼,才會去和李胡的兒子聯(lián)手造親哥哥的反?這是沒成功,要是成功了,你是不是要和耶律宛再較量一番呢?簡直是糊涂透頂,哪有燕云臺里譚凱的太平王英明果斷。
哎!和譚凱的罨撒葛一比, 歷史 上的罨撒葛真有點沒眼看。
就是這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4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