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李道玄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在演義小說里面,有一個人叫李元霸,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
這個李元霸,出自《興唐傳》、《隋唐演義》等書,是唐高祖李淵的小兒子,隋末第一猛將。傳說他是天上的金翅大鵬鳥下凡,能使一對八百斤的鐵錘,橫掃天下好漢。只可惜后來舉錘罵天,被老天降下一道雷霆給劈死了。
當然,演義小說終歸是小說,正史上的李元霸,可就沒這么神勇了,反倒是一個病秧子。正史上的李元霸,其實名叫李玄霸。是李淵的三兒子。之所以改叫李元霸,是因為后來康熙年間,說書人為了避諱,繞開玄燁的這個玄字,所以才將李玄霸改叫李元霸。
正史上李淵的這位三兒子,其實早在大業(yè)十年,也就是李淵正式起兵的三年之前,就已經(jīng)病死了。死時才年僅十六歲,十分可惜。
那么,這樣的一個早早夭折的病秧子,是如何演變成后來小說當中,那個神勇無比的形象呢?
實際上,演義小說里面的這個李玄霸,真正的原型,其實另有其人。他的事跡,和小說里的李元霸高度類似。而且,他和李淵的關(guān)系,也是極近。只不過,他并非李淵的兒子,而是李淵的一個堂侄。
這個人,名叫李道玄。
1.自古英雄出少年
據(jù)史書記載,李道玄性情謹慎篤厚,同時又精通武藝。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應(yīng)該算是一個典型的三好少年了。
至于他和李淵的關(guān)系,同樣不遠。李道玄的太爺爺,就是歷史上那位著名的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而這個李虎,就是李淵的爺爺。李虎一共生了八個兒子,在這其中,三兒子李昞是唐高祖李淵的父親。五兒子李繪,就是李道玄的爺爺。
這個關(guān)系,很容易就能理清。
按照史書的記載,李道玄應(yīng)該是出生在公元604年,也就是楊廣即位那一年。由此可以推算,大業(yè)十三年李淵在太原正式起兵的時候,李道玄應(yīng)該也就是個十四歲的孩子而已。
當然,要是按照唐人喜歡虛兩歲的習(xí)慣,李道玄當時應(yīng)該是十五歲。不管是十四還是十五,總之肯定不大就是了。
雖然只是個少年,但畢竟是李家人,而且還是李家近親。所以,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登基的時候,李道玄也被封為淮陽王,授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之職。
這一年,就算按照虛兩歲來算,李道玄也才剛剛十六歲而已。如果按正常虛一歲的算法計算,那當時李道玄應(yīng)該是剛剛十五歲。
不過,李道玄年齡雖小,卻并不妨礙他開始從此之后,開始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對于李家的男人來說,早早上戰(zhàn)場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之前的李世民也是在差不多的歲數(shù),開始執(zhí)掌軍隊。
不過,李道玄在進入軍隊之后,很快就展現(xiàn)出了勇猛過人的一面。
武德三年,李世民征討山西的劉武周,在今天的山西介休一帶,和劉武周麾下的宋金剛展開大戰(zhàn)。這場戰(zhàn)斗的結(jié)果,自然是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而在這場介州之戰(zhàn)當中,李道玄率先攻入介休城,身先士卒。
這一年,李道玄才剛剛十七歲而已。
當時的李世民,看到自家這位堂弟這么能打,也是頗為驚訝。在這場大戰(zhàn)之后,李世民賞給了他一千段布帛,并且開始重用這個堂弟。
平定了劉武周之后,接下來,到了武德四年,李世民率軍開始征討洛陽的王世充。后來,王世充被圍困在洛陽城之后,向山東的竇建德求援。竇建德傾巢出動,打算坐收漁翁之利。李世民當機立斷,讓大部隊繼續(xù)留在洛陽圍困王世充,自己則是率精銳前往虎牢關(guān),阻擊竇建德。
這一戰(zhàn),被譽為是唐朝開國過程中,真正的定鼎一戰(zhàn)。因為這一戰(zhàn)當中,李世民同時打垮了王世充和竇建德,為唐朝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
而當時的李道玄,就跟著李世民,一起前往虎牢關(guān)阻擊竇建德。
在虎牢關(guān)大戰(zhàn)當中,李世民先是堅守不出,讓竇建德十幾萬大軍在虎牢關(guān)前滯留了一個多月,徹底喪失了銳氣。再之后,李世民率精銳殺出,直取竇建德大營,活捉了竇建德。在雙方?jīng)Q戰(zhàn)過程中,李世民先是派輕騎前去引誘竇建德,讓李道玄埋伏在路邊,最終大破竇建德大軍。
李道玄年紀雖小,但個人勇武卻是由此可見一斑了。
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以后,李道玄先是被任命為洛州總管,之后又改為洛州刺史。洛州就是指今天的洛陽一帶,也是當時王世充的老巢。
這一年,李道玄才剛剛年滿十八歲而已。
2.兵敗身亡
平定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后,李世民率大軍返回長安,被封為天策上將。但是,就在李世民剛剛帶著竇建德返回長安,在長安將其當街處斬之后。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再次起兵作亂。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劉黑闥就收攏了數(shù)萬竇建德的舊屬。整個山東、河北、河南地區(qū),情況急轉(zhuǎn)直下。
面對這種局面,當時剛剛年滿十八歲的李道玄,臨危受命,被李淵任命為河北道總管,率軍三萬,前去對付劉黑闥。
武德四年,十月十七,李道玄率領(lǐng)唐軍,在今天的河北省深州市東部地區(qū),與劉黑闥主力遭遇。
面對強大的劉黑闥,當時的唐軍內(nèi)部,卻出現(xiàn)了分歧。
因為當時李道玄是臨危受命,而且又年齡較小,才剛剛年滿十八歲,所以很難服眾。而當時唐軍的副將史萬寶,卻是一員資深老將,在軍中聲望頗高。所以,對于李道玄這樣一個毛頭小子做主帥,史萬寶是極不服氣的,根本不愿聽李道玄的調(diào)遣。
所以,當李道玄選擇自行率輕騎沖擊敵陣,讓史萬寶帶大軍隨后沖擊的時候,史萬寶卻直接選擇了按兵不動。史萬寶的理由倒也十分充分,史萬寶覺得,李道玄貿(mào)然沖陣,實在太過冒失。如果自己也跟著沖的話,很容易讓整個唐軍潰敗。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李道玄做誘餌,引誘敵人出戰(zhàn)。如果李道玄失敗了,敵人趁機來攻,唐軍大部隊堅守此處,就一定能夠打敗敵人。
作為老將,史萬寶作戰(zhàn)經(jīng)驗應(yīng)該是十分豐富的。不過這一次,他只猜對了一半。
沒有后續(xù)大軍跟隨的李道玄,沖陣果然失敗,死在了劉黑闥大軍之中。在李道玄死后,劉黑闥大軍果然乘勝追擊,沖擊唐軍大部隊。但結(jié)果,因為主帥已經(jīng)身死,唐軍根本沒了斗志,唐軍直接潰敗!
就這樣,作戰(zhàn)極其勇敢的李道玄,死在了劉黑闥的手里。
3.李道玄死亡背后
從表面上來看,李道玄是死于劉黑闥之手。如果要埋怨的話,也只能埋怨副將史萬寶。如果當時史萬寶帶著大軍,跟著李道玄一起沖陣的話,說不定唐軍就能一戰(zhàn)勝之了。
但是,如果我們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的話,我們卻會發(fā)現(xiàn),李道玄的死,或許并沒有那么簡單。
回顧整個李道玄事件,我們很容易找出兩個疑點。第一,當時年僅十八歲的李道玄,從無獨自領(lǐng)兵的經(jīng)驗。而當時唐軍內(nèi)部,似乎也不缺能夠獨當一面的名將。既然這樣,當時的李淵為何會派這么一個毛頭小子,去對付劉黑闥呢?
第二,史萬寶作為一個副將,為什么會有那么大膽子,敢將李道玄這樣一個李家王爺當做誘餌?任憑李道玄自己去沖陣,而完全不去援救,事后難道不擔心自己會丟了腦袋嗎?
其實,李道玄真正的死因,其實是死于當時唐朝高層的內(nèi)部黨爭!
準確來說,是死于李建成和李世民這對兄弟明爭暗斗。
大家都知道,李淵剛剛在長安登基的時候,唐朝能夠控制的地域,還僅限于以長安為核心的關(guān)中地區(qū)。后來的幾年里,隨著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先后打敗了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人后,才逐步統(tǒng)一了天下。
毫不客氣的說,在唐朝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中,幾次最為重要的戰(zhàn)事,除了南征蕭銑一戰(zhàn)之外,剩下的所有重要戰(zhàn)事,基本上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每次打贏之后,李世民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封賞賜。等到李世民掃平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后,李淵甚至發(fā)現(xiàn),已有的官職已經(jīng)都無法表彰李世民的功勞了。為此,李淵還特意創(chuàng)造出一個天策上將的職位給李世民。
得到天策上將這個職位之后的李世民,不管是在權(quán)力方面,還是在地位方面,都已經(jīng)絲毫不遜色于身為太子的李建成。這樣一來,兩人的矛盾沖突,也就在所難免了。
所以,劉黑闥剛剛起兵的時候,李淵其實也很犯愁。派李世民出戰(zhàn),固然可以一戰(zhàn)成功。但問題是,李世民眼下已經(jīng)是天策上將,前無古人。如果再打贏了,拿什么去嘉獎他?拿太子之位嗎?當時的李淵,顯然沒有這個打算。
除了李淵之外,當時的李建成一方,也不希望李世民再碰兵權(quán)。而且,李建成更希望,劉黑闥的這次起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損李世民的一些勢力,讓李世民的勢力有所削減。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李道玄就成了領(lǐng)兵的最佳人選。對于李淵而言,李道玄也是李家人,而且身居洛州刺史,對河北的戰(zhàn)事相對熟悉,可以信任。而對于李建成來說,李道玄是李世民的人。如果李道玄成功的話,肯定會被李淵大加賞賜,會直接從李世民麾下獨立出來,分走一部分原屬于李世民的下屬。而如果李道玄戰(zhàn)敗的話,損失的同樣是李世民的下屬。
這是一筆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出現(xiàn)意外,李建成還特意舉薦了史萬寶擔任副將。這里要多說一句的是,史萬寶既不是李建成的人,也不是李世民的人,而是當時另一位李家王爺李神通的人!
李神通是李淵的堂弟,曾經(jīng)在李淵太原起事之后,和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在長安附近組織了一支大軍,接應(yīng)李淵,最終幫李淵輕松拿下了長安。在唐初最開始的幾年當中,唐軍內(nèi)部大致可以分為四大派系,這四個派系分別是:李建成派、李世民派、李神通派、李孝恭派。同為軍中勢力,李神通是一定不愿看到李世民一家獨大的,所以在坑李世民這件事上,他和李建成是不謀而合的。
于是,當史萬寶上陣之后,才會玩了一出作壁上觀,任憑李道玄死在劉黑闥軍中。
結(jié)語
李道玄的死,可以說是唐朝高層之間互相博弈的結(jié)果,是一場純粹的政治謀殺。
但是,不管是李淵還是李建成,亦或是史萬寶身后的李神通,或許都沒想到,后來事情的發(fā)展,會超出他們所有人的預(yù)料。
的確,李道玄的戰(zhàn)死,確實讓李世民的勢力,在一定程度上折損了不少。但同時,這也讓原本勢力并不強大的劉黑闥,有機會徹底做大了。
短短半年時間,劉黑闥就恢復(fù)了竇建德原來的全部地盤,甚至還有所增長,成了唐朝又一個致命威脅。
面對當時已經(jīng)徹底做大的劉黑闥,李淵最終還是不得不選擇李世民,讓李世民領(lǐng)兵前去征討。結(jié)果顯而易見,李世民打贏了劉黑闥。而且,通過這一戰(zhàn),李世民的勢力反倒是更加強大了,大到連李淵都無法徹底扼制的地步。
除此之外,李世民通過李道玄的死,也徹底想明白一件事:身為李家王爺,功勞越大,其實就越危險。為了保命,李世民不得不開始和李建成進行那場奪嫡大戰(zhàn)。幾年之后,終于釀成了那場玄武門之變。
毫不客氣的說,李道玄的死,其實是后來唐朝一系列大事發(fā)生的誘因。只可惜李道玄死的時候,年紀還太小。大概李道玄一直到死,都還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死在誰的手里。
一、李元霸是虛構(gòu)的,但有歷史原型。
李元霸是小說《說唐》,以及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中創(chuàng)作的人物。他的原型是李玄霸。
二、人物簡介:
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 ,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母太穆皇后竇氏。
李玄霸自幼辯惠。隋大業(yè)十年(614年),李玄霸去世,年僅十六歲,無子。
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追封李玄霸為衛(wèi)懷王,謚號懷。又追贈為秦州總管、司空。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以秦王李世民第四子李泰為宜都王,作為李玄霸的后嗣。并將李玄霸改葬于芷陽。
衛(wèi)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早薨無子。武德元年,追贈衛(wèi)王,謚曰懷。四年,封太宗子泰為宜都王以奉其祀,以禮改葬,太子以下送于郭外。泰后徙封于越,又以宗室贈西平王瓊之子保定為嗣。貞觀五年薨,無子,國除。——《舊唐書》
清中期以后的《說唐》《興唐傳》等通俗英雄傳奇小說、評書等作品中,有“李元霸”這一著名的文學(xué)形象,其歷史原型或為李玄霸,傳說是為避清康熙帝(玄燁)之諱而改作“元霸”,但對于李元霸的塑造則基本完全是創(chuàng)作,與史書記載的李玄霸幾乎并無相似之處。
1、歷史上的李元霸不存在,李元霸是古典小說《說唐》,以及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中的虛構(gòu)人物。但是有歷史原型,原型是唐高祖李淵第三子李玄霸。
2、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淵第三子,母竇皇后。隋朝大業(yè)十年(614年)英年早逝,得年十六,被唐高祖李淵追封為衛(wèi)王,后世因避諱清康熙帝玄燁名改稱為李元霸。
李元霸是小說《說唐》里的人物,歷史上確有其人,但不像小說里寫的那么夸張,李元霸生于599年,死死614年,只活了16歲,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子,而小說把他寫成第四子是不對的,四子是元吉。至于上面yanzhiyuhe兄說的,高祖只有三個兒子更囧,李淵老婆多,兒子有足足22個。
李元霸本名李玄霸,因為死的早,根本沒趕上隋末的戰(zhàn)亂,所以真實故事并不多。并且到了清朝,因為要避康熙老兒的諱,小說里把他改名為李元霸。
這個李元霸,出自《興唐傳》、《隋唐演義》等書,是唐高祖李淵的小兒子,隋末第一猛將。傳說他是天上的金翅大鵬鳥下凡,能使一對八百斤的鐵錘,橫掃天下好漢。只可惜后來舉錘罵天,被老天降下一道雷霆給劈死了。
當然,演義小說終歸是小說,正史上的李元霸,可就沒這么神勇了,反倒是一個病秧子。正史上的李元霸,其實名叫李玄霸。是李淵的三兒子。之所以改叫李元霸,是因為后來康熙年間,說書人為了避諱,繞開玄燁的這個玄字,所以才將李玄霸改叫李元霸。
正史上李淵的這位三兒子,其實早在大業(yè)十年,也就是李淵正式起兵的三年之前,就已經(jīng)病死了。死時才年僅十六歲,十分可惜。
那么,這樣的一個早早夭折的病秧子,是如何演變成后來小說當中,那個神勇無比的形象呢?
實際上,演義小說里面的這個李玄霸,真正的原型,其實另有其人。他的事跡,和小說里的李元霸高度類似。而且,他和李淵的關(guān)系,也是極近。只不過,他并非李淵的兒子,而是李淵的一個堂侄。
這個人,名叫李道玄。
1.自古英雄出少年
據(jù)史書記載,李道玄性情謹慎篤厚,同時又精通武藝。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應(yīng)該算是一個典型的三好少年了。
至于他和李淵的關(guān)系,同樣不遠。李道玄的太爺爺,就是歷史上那位著名的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而這個李虎,就是李淵的爺爺。李虎一共生了八個兒子,在這其中,三兒子李昞是唐高祖李淵的父親。五兒子李繪,就是李道玄的爺爺。
這個關(guān)系,很容易就能理清。
按照史書的記載,李道玄應(yīng)該是出生在公元604年,也就是楊廣即位那一年。由此可以推算,大業(yè)十三年李淵在太原正式起兵的時候,李道玄應(yīng)該也就是個十四歲的孩子而已。
當然,要是按照唐人喜歡虛兩歲的習(xí)慣,李道玄當時應(yīng)該是十五歲。不管是十四還是十五,總之肯定不大就是了。
雖然只是個少年,但畢竟是李家人,而且還是李家近親。所以,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登基的時候,李道玄也被封為淮陽王,授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之職。
這一年,就算按照虛兩歲來算,李道玄也才剛剛十六歲而已。如果按正常虛一歲的算法計算,那當時李道玄應(yīng)該是剛剛十五歲。
不過,李道玄年齡雖小,卻并不妨礙他開始從此之后,開始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對于李家的男人來說,早早上戰(zhàn)場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之前的李世民也是在差不多的歲數(shù),開始執(zhí)掌軍隊。
不過,李道玄在進入軍隊之后,很快就展現(xiàn)出了勇猛過人的一面。
武德三年,李世民征討山西的劉武周,在今天的山西介休一帶,和劉武周麾下的宋金剛展開大戰(zhàn)。這場戰(zhàn)斗的結(jié)果,自然是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而在這場介州之戰(zhàn)當中,李道玄率先攻入介休城,身先士卒。
這一年,李道玄才剛剛十七歲而已。
當時的李世民,看到自家這位堂弟這么能打,也是頗為驚訝。在這場大戰(zhàn)之后,李世民賞給了他一千段布帛,并且開始重用這個堂弟。
平定了劉武周之后,接下來,到了武德四年,李世民率軍開始征討洛陽的王世充。后來,王世充被圍困在洛陽城之后,向山東的竇建德求援。竇建德傾巢出動,打算坐收漁翁之利。李世民當機立斷,讓大部隊繼續(xù)留在洛陽圍困王世充,自己則是率精銳前往虎牢關(guān),阻擊竇建德。
這一戰(zhàn),被譽為是唐朝開國過程中,真正的定鼎一戰(zhàn)。因為這一戰(zhàn)當中,李世民同時打垮了王世充和竇建德,為唐朝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
而當時的李道玄,就跟著李世民,一起前往虎牢關(guān)阻擊竇建德。
在虎牢關(guān)大戰(zhàn)當中,李世民先是堅守不出,讓竇建德十幾萬大軍在虎牢關(guān)前滯留了一個多月,徹底喪失了銳氣。再之后,李世民率精銳殺出,直取竇建德大營,活捉了竇建德。在雙方?jīng)Q戰(zhàn)過程中,李世民先是派輕騎前去引誘竇建德,讓李道玄埋伏在路邊,最終大破竇建德大軍。
李道玄年紀雖小,但個人勇武卻是由此可見一斑了。
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以后,李道玄先是被任命為洛州總管,之后又改為洛州刺史。洛州就是指今天的洛陽一帶,也是當時王世充的老巢。
這一年,李道玄才剛剛年滿十八歲而已。
2.兵敗身亡
平定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后,李世民率大軍返回長安,被封為天策上將。但是,就在李世民剛剛帶著竇建德返回長安,在長安將其當街處斬之后。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再次起兵作亂。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劉黑闥就收攏了數(shù)萬竇建德的舊屬。整個山東、河北、河南地區(qū),情況急轉(zhuǎn)直下。
面對這種局面,當時剛剛年滿十八歲的李道玄,臨危受命,被李淵任命為河北道總管,率軍三萬,前去對付劉黑闥。
武德四年,十月十七,李道玄率領(lǐng)唐軍,在今天的河北省深州市東部地區(qū),與劉黑闥主力遭遇。
面對強大的劉黑闥,當時的唐軍內(nèi)部,卻出現(xiàn)了分歧。
因為當時李道玄是臨危受命,而且又年齡較小,才剛剛年滿十八歲,所以很難服眾。而當時唐軍的副將史萬寶,卻是一員資深老將,在軍中聲望頗高。所以,對于李道玄這樣一個毛頭小子做主帥,史萬寶是極不服氣的,根本不愿聽李道玄的調(diào)遣。
所以,當李道玄選擇自行率輕騎沖擊敵陣,讓史萬寶帶大軍隨后沖擊的時候,史萬寶卻直接選擇了按兵不動。史萬寶的理由倒也十分充分,史萬寶覺得,李道玄冒然沖陣,實在太過冒失。如果自己也跟著沖的話,很容易讓整個唐軍潰敗。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李道玄做誘餌,引誘敵人出戰(zhàn)。如果李道玄失敗了,敵人趁機來攻,唐軍大部隊堅守此處,就一定能夠打敗敵人。
作為老將,史萬寶作戰(zhàn)經(jīng)驗應(yīng)該是十分豐富的。不過這一次,他只猜對了一半。
沒有后續(xù)大軍跟隨的李道玄,沖陣果然失敗,死在了劉黑闥大軍之中。在李道玄死后,劉黑闥大軍果然乘勝追擊,沖擊唐軍大部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