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一炷香是多久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他們在里面有多長時間呢?”
“已經(jīng)有一炷香的時間了?”
類似于這樣的對話,在影視劇里可以說是多不勝數(shù)。同樣的,還有“半盞茶”。
因為在古時候,不像現(xiàn)在,有著手表時鐘這些方便的計時工具,能夠隨時看時間,只能是使用日晷、銅壺滴漏等不方便移動的工具,來計算時間。
所以,當(dāng)附近沒有這些計時工具的時候,就需要用別的方法來計算時間。
“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方法也總是有的,于是就有了用燃香計時的手段。因為香不受晝夜陰雨的影響,也方便于攜帶、容易獲得,所以流傳得很廣。
據(jù)說,“燃香計時”這個方法的起源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最早的記載見于唐朝,比如說在《狄仁杰斷案傳奇》中就記述了唐朝時宮廷中用來計時的香篆鐘——梅花形的黃銅盤,盤王者內(nèi)梅花五瓣,各繚繞著一圈盤香,用以焚熏計時,稱為“五孕祥云”。
唐朝以后,用來計時的燃香一般是以香料搗成末,調(diào)勻后灑在銅制印盤里,一般成篆文心字形狀。
白居易《酬夢得見戲長齋》詩寫到“香煙朝煙細(xì),紗燈夕焰明”便有所描寫。
那么,“一炷香”聽得多了,但到底是多長時間?這個不了解了解一下,就很難說得清了。
要清楚的是,為了達(dá)到目的,古人在制作這些香的時候,無論是香的大小、原料、長短等,都是有著固定的標(biāo)準(zhǔn)。
因此,每一炷香燒完的時間大致是一樣的。這個時間就是半個時辰,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一個小時左右。
不過,香的燃燒畢竟還是會受到天氣干燥程度、風(fēng)的大小、香的干燥程度等影響,所以時間計算上也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宋朝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更為科學(xué)的“午夜香刻”,《宣州石刻記》記載:“穴壺為漏,浮木為箭,自有熊氏以來尚矣……熙寧癸丑,大旱夏秋無雨,井泉枯竭,民用艱飲。時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準(zhǔn)昏曉,又增置午夜香刻……”
以后總算可以知道,影視劇里面的“一炷香”的時間,到底大概是多少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1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