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須v史上的滿寵有多牛?主公曹操的面子他都不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他囂張跋扈,即使是面對漢獻帝的時候,依然能不卑不亢;
他膽識與謀略兼?zhèn)洌瑢彴傅难酃夥浅6纠?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面對鬼才郭嘉的時候,瞬間變成星星眼,這反差實在太大!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三國時期的這段歷史不能以對錯來判斷,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那么看待事情的眼光也會有所差別,所以滿寵不算一個“合格”的反派,他只是站隊曹操而已。
歷史上的滿寵有多牛呢?大概就是牛到連曹操的面子他都不賣吧!
滿寵十八歲就在郡中出任督郵,他執(zhí)法嚴明,為官清廉,在當?shù)睾苁怯忻?。后來,滿寵任高平縣令。初平三年,滿寵被曹操征辟為從事,成為曹操手下。
建安元年,曹操將漢獻帝“挾持”于許縣,滿寵就在此時被曹操任命為許縣縣令。當時,曹操的從弟曹洪有親戚和賓客在許縣犯了法,滿寵鐵面無私的把犯法的人全都抓了起來。
曹洪一聽自己人被抓了,立刻跑到滿寵面前求情,可是滿寵堅決不肯放人。曹洪見滿寵不識抬舉,就搬出自己的大哥曹操,請曹操幫他向滿寵求情。
曹操拗不過從弟,最后答應幫他給滿寵說一說。滿寵聽聞曹洪找了曹操來替那撥犯法的人求情,于是在曹操趕來之前就提前把那些人處斬了。
當時大家都以為滿寵不賣曹操的面子,那曹操一定會發(fā)怒的,誰知曹操知道這件事以后,不但沒有發(fā)怒反而還十分高興,直夸滿寵執(zhí)法嚴明,讓滿寵繼續(xù)努力。
曹操是個愛才之人,滿寵憑借自己的才能和品行逐漸受到曹操的器重。
后來,楊修之父楊彪被滿寵抓了起來,荀彧和孔融都寫信替楊彪求情,勸滿寵不要對楊彪這種大身份的人嚴刑拷打,只需要問話就可以了。但是,滿寵不管這二人是如何勸說的,依然把楊彪抓到監(jiān)獄里用刑審問,荀彧和孔融知道以后都很生氣。
楊彪被嚴刑拷打幾天之后,滿寵沒能問出楊彪的罪證,滿寵也不灰心,他找到曹操,對曹操說:“現(xiàn)在還找不到楊彪有罪的證據(jù),再加上楊彪在外名聲還很大,所以不能處決了楊彪,如果殺了楊彪,估計會大失民心!”滿寵勸曹操不要殺了楊彪,曹操聽從了他的話,放過了楊彪。
從以上兩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滿寵忠于曹操,但是絕對不是愚忠,他的做事風格一向都是清廉嚴法的,別說荀彧和孔融這樣的名士了,就連他的主公曹操的面子他都不肯賣呢!
曹操去世以后,滿寵繼續(xù)侍奉曹丕、曹叡、曹芳,滿寵平生不好積蓄,他去世的時候,遺產(chǎn)少得可憐。
對曹操的評價
(1)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積極作用。
前已敘及,東漢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會生產(chǎn)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無法生活,終于爆發(fā)了轟轟烈烈的黃巾大起義。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農(nóng)民起義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繼之而來的是東漢王朝的解體和軍閥混戰(zhàn)。在混戰(zhàn)中,不僅董卓、李傕等涼州軍閥到處屠殺人民,搶劫財物,就是打著勤王旗號的東方將領也“縱兵鈔掠”。因而普遍出現(xiàn)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荒涼景象。這種情況的造成,除了應當歸罪于東漢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外,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和破壞社會生產(chǎn)的軍閥,自然也是不可饒恕的罪首。但相對的說,各軍閥之間,畢竟還是有所差別的。拿曹操來說,他雖然鎮(zhèn)壓過農(nóng)民起義和濫殺過無辜人民,但從他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各方面的表現(xiàn)來看,他比被他消滅的那些軍閥還是勝過一籌的。比如他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經(jīng)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這些都將在談論經(jīng)濟時再介紹。
曹操一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但由于禍害根子在中央,操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如果把袁紹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術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情況:“漢末政失于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并,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這樣,自然不能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所以袁紹雖地較大、兵較多、糧較足,終為操所敗。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強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較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我們只要翻看一下《三國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統(tǒng)治下,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會風氣都與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傾軋營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為而不受懲罰的官吏和豪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司馬光說操“化亂為治”,并非無據(jù)。而且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的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操還提倡廉潔,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于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jié)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于是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與推行法治政策相輔而行的是操力圖集權于己,不容許臣下有結黨行為。他下令說:“今清時,但當盡忠于國,效力王事,雖私結好于他人,用千匹絹,萬石谷,猶無所益”。操為了監(jiān)視群臣,設置“校事”。這件事受到大臣反對,認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對此加以解釋說:“要能刺舉而辦眾事,使賢人君子為之,則不能也”。所謂“賢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們累世為官,枝連葉附,名望和勢力很大。操對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籠絡,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實權;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賤的校事來檢查他們的行動。至于這樣做有無必要呢?我們可以用日后孫權的話來回答。孫權說:“長文(陳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頭,畏操成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孫權也仿效操設校事一職,可知在當時情況下,設置監(jiān)視大臣行動的校事,以防漢末和袁紹集團內大臣結黨拉派的重演,還是不無道理的。從曹魏政權的內部結構看,世家大臣最多,潛在的危險也較重。曹操為自身及子孫計,設置校事以伺察大臣,雖有些苛刻和搞權術,但不這樣,是難以制服他們的。史稱:“曹公性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操還令諸將家屬居鄴,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與屬下存在著隔閡與矛盾的反映。
總起來看,黃河流域在曹操統(tǒng)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jīng)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所以我們說操之統(tǒng)一北方及其相應采取的一些措施還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2)曹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
首先,操善于馭將;如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東擊孫權,退軍時,留下張遼、樂進、李典三將及護軍薛悌鎮(zhèn)守合肥。次年,操于出軍西擊張魯前,派人給薛悌送去教令,封面寫明:“賊至乃發(fā)”。不久,孫權親自率領大軍十萬來攻合肥,薛悌等開函看教,乃是:“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zhàn),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zhàn)”。這時合肥守軍總共才七千余人。敵眾我寡,如果分兵出戰(zhàn),是否上策,諸將疑惑。張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zhàn),諸君何疑!”李典聞言,當即表示贊同。于是遼、典當夜招募敢從之士八百人,殺牛犒饗。次日天亮,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陣,殺數(shù)十人,斬二將,大呼己名,直沖至孫權麾下。權見遼來勢兇猛,大為驚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呼權下戰(zhàn),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兵少,聚眾圍遼數(shù)重。遼一再突圍,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早戰(zhàn)至日中,吳人奪氣。遼等乃還修守備,眾心遂安。權軍經(jīng)此一戰(zhàn),銳氣頓失,守合肥十余日,即撤軍退。大眾既去,權和數(shù)將尚留逍遙津北。張遼從高望見,即率步騎前來捉權,極將甘寧、呂蒙、凌統(tǒng)等竭死格斗,權始乘駿馬逃去,幾被活捉。史家對操教令,頗為贊揚,胡三省認為操以“遼、典勇銳,使之戰(zhàn);樂進持重,使之守?!睂O盛認為操之本意是勇怯調配,“參以同異”。我以為:張遼作戰(zhàn)固極勇銳,樂進也以“驍果”顯名,常先登陷陣,“奮強突圍,無堅不陷”。如果把樂進說成是“怯”者或僅能“持重”的人,恐怕是不妥的。操的本意,料知孫權來時必自恃人馬眾多,合肥守兵寡少,必然驕忽輕敵。正可乘此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襲擊。即如張遼所說“及其未合,折其盛氣”,如此而已。蓋兵貴神速,掩其不備,操之知將料敵,固極高明。
由于孫權經(jīng)常進兵侵犯合肥,所以曹魏一些靠近合肥的州刺史也帶兵屯戍于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操令屯戍在合肥的兗州刺史裴潛等作好行軍準備。因這時合肥方面并無軍事氣氛,故裴潛等動作不速。揚州刺史溫恢暗自對裴潛說:“此必襄陽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為急會者,不欲驚動遠眾。一二日必有密書促卿進道,張遼等又將被召。遼等速知王意,后召先至,卿受其責矣!”于是裴潛趕緊作好快速行軍準備。果然不久接到快速進軍的命令。接著張遼等也收到詔書。說明操對諸將約束甚嚴,不容有忽慢詔令和動作遲緩的事。
由上可知,操善于用將,對之要求也很嚴格,但能得到他們的擁護。甚至連孫權都說操之“御將,自古少有”。證明操是善于御將的。
曹操還富有韜略、足智多謀,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面,常能應付裕如。操在戰(zhàn)斗時,常能根據(jù)敵我情況,臨機決策,變化多端。如前所述。操在對于毒農(nóng)民軍、呂布、張繡、袁紹、馬超、韓遂等一系列戰(zhàn)爭中,常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突襲、離間、劫糧、攻彼救此、棄物誘敵等方法,譎敵致勝,轉弱為強。在戰(zhàn)略方面,操能集中部屬智慧,擇善而從,少有失誤。例如當操與呂布爭奪兗州,相持不下時,徐州牧陶謙病死,操欲乘機襲取徐州,然后再擊呂布。荀彧勸阻之。操乃改變主意,以全力擊敗呂布,平定了兗州。接著徐州也歸附了。建安六年(201年),即官渡戰(zhàn)后下一年,操因糧少,不足略定河北,欲因紹新破,以其間擊劉表。荀彧說:“今紹敗,其眾離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兗、豫,遠師江、漢,若紹收其余燼,承虛以出人后,則公事去矣”。操從之,終究平定了冀州。
由上可知,荀彧在戰(zhàn)略決策方面屢次糾正操的疑誤想法,因而對操的成敗存亡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其他謀臣如荀攸、郭嘉等亦有同樣功勛,為操所稱譽。足證操對戰(zhàn)略部署極為重視,事先都與群僚仔細商討。他能采納別人的正確策略,說明他的判斷力是很強的。
曹操的性格優(yōu)缺點
給歷史上的曹操作評語,那么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具體點說,曹操是個英雄,他引領和創(chuàng)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時代,對時局和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曹操是個優(yōu)秀的軍事指揮家,取得了巨大的軍事成就,其軍事指揮能力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此外,他又是個大氣磅礴的詩人和作家。對于曹操的分析研究,至少夠出本書了。我在這里,只是對曹操的人格特征做一些歸納,寫一寫我認為的曹操的性格優(yōu)劣。
曹操能成為一名英雄人物,身上有一些常人無法企及的閃光點,也是我特別欣賞曹操為人的一些方面,如下:
1、做人大氣,寬宏大量。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收繳到了許多來自許都投給袁紹的信件,他沒有追究,一把燒掉,不留案底;對于寫文章罵了他祖宗三代的陳琳,也不追究,繼續(xù)給官做。起初,曹操推舉了一個叫魏種的人做孝廉(國家認可人才),又任用他做太守(地級市長),陳宮發(fā)動兗州事變的時候,曹操認為只有魏種一定不會背棄他。結果沒想到魏種也跑了。曹操十分生氣,表示只要魏種還在中國混,就一定不會放過他。后來生擒了魏種,想想說:“這個人還是有才啊!”還是松綁放了他,讓他繼續(xù)做官。兗州事變的時候,還有個叫畢諶的人,因為張邈劫持了他的母親等家人,曹操就讓他回去,而畢諶表忠心說絕不離開,把曹操感動的流眼淚。結果一出門他就跑了。后來也把他給生擒回來了,大家都覺得畢諶活不了了。曹操說:“能孝敬父母的人才會忠于君主,這種人正是我所求的?!边€是任用他做官。張繡、賈詡反叛曹操,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昂、愛將典韋,給了曹操最慘痛的教訓,但他們再來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能夠不計前嫌的接納,給予他們最豐厚的封賞和最高的官職。對于關羽這樣的義士,出走之后不去追殺。
2、虛懷若谷,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能夠虛心接受他人的正確意見。張繡反叛之戰(zhàn),輸了,曹操作自我檢討,說“張繡投降了我,錯在我沒有馬上收取他的家屬做人質,他才敢反叛,導致了今天的局面。我已經(jīng)吸取教訓了,大家觀察我,從今往后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烏桓之戰(zhàn),贏了,回來之后,曹操調查當初誰反對打這場仗,大家都很害怕,以為要秋后算賬。結果曹操厚賞了那些提反對意見的人,說:“我這次出征,非常危險,僥幸贏了,還是靠的運氣,這不是常有的事。你們的勸諫,是真正的萬全之計,所以要賞賜你們,以后不要為提這種意見感到為難?!?br> 3、有極大的人格魅力,善于用人。荀彧、郭嘉都是在曹操勢力還很弱小的時候,就從強大的袁紹那邊投奔過來的。程昱兩次被當?shù)氐拇淌罚ㄊ¢L)征辟,都不為所動,等到曹操一過來,立馬就出山了。張遼、張郃、徐晃作為降將,于禁、樂進作為非親非故的小吏,得到提拔重用,這在曹操之前是從未有過的。一大批文臣武將用的都很好,不因為一些人格上的缺陷就棄之不用,總能將合適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
4、做人實在,沒有架子。一篇《述志令》,作為剖析自我心路歷程的政令,寫的非常實在,沒有一點套話。對比袁術、劉備這些人來說,曹操的道德自律明顯大過野心,孫權勸曹操稱帝,曹操說:“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吧!”討伐馬超時,敵人都擁擠著向前,想看看大名鼎鼎的曹操長什么樣,曹操笑著對他們說:“大家想看我曹某人嗎?我也就是個普通人,又沒有四個眼睛、兩個嘴巴,要說比平常人怎么不一樣,多了點智慧而已。”幽默可親的形象躍然紙上。恃才高傲的禰衡裸衣羞辱了曹操,曹操沒有殺他,反倒是笑的出來:“我本來想羞辱禰衡,反倒被他羞辱了?!薄恫懿m傳》說曹操為人輕佻,與賓客宴會,說到高興的時候,哈哈大笑,頭低到餐桌上,頭巾都沾濕了。果真這樣,那不是一點架子都沒有?
曹操不是完人,更不是一個能用“仁”來衡量的道德家,作為一代梟雄,他身上有很重的殺戮氣。我認為曹操身上很明顯的幾個缺點:
1、殘暴。為父報仇討伐陶謙的時候,屠城,泗水為之不流。曹操的部下夏侯淵、曹仁也多有屠城的記錄,而他們的屠城行為也是接到曹操指示的。說到屠城這方面,以“仁德”著稱的劉備還真沒什么污點。而到孫權那邊,屠城屠得也不少,除了要對中原攻城略地,孫權還要征服山里的少數(shù)民族,為此殺了不少人。衣帶詔事件東窗事發(fā)后,曹操殺董承之女,皇帝之妾董貴人,董貴人身懷六甲,漢獻帝為她求情,也不能免。伏完書信事件曝光后,又殺伏皇后和皇子,滅族。《曹瞞傳》說,有次白天曹操帶愛姬睡覺,睡前說好睡一會就叫醒他,結果愛姬看曹操睡得太香,不忍叫醒他,等到曹操自己醒了,一看睡過了,很生氣,下令棒殺了這名愛姬,等等。
2、嗜殺,除了殺人民,還殺名人。早年殺名士邊讓,殺和自己有過節(jié)的袁忠和桓邵,桓邵跪地求饒,曹操說:“下跪就能免死嗎?”還是殺。殺異己分子孔融。老友許攸因為官渡之功老是炫耀,傷了曹操面子,被殺。同是舊友和功臣的婁圭,也是因為言語觸犯了曹操,被殺。晚年逼死荀彧,冤殺崔琰。這些記載體現(xiàn)了曹操小人狠毒的一面,和他寬宏大量的一面截然相反,顯得非常矛盾。曹操一生饒恕了很多人,連著名的白眼狼呂布也想寬恕,結果因為劉備的一句話還是把他殺了。想寬恕陳宮,結果陳宮不領情。對于袁紹的忠臣沮授也想重用,沮授一心只想回袁營,只好殺了。對于另一位著名的白眼狼劉備也過于仁慈,結果縱虎歸山,養(yǎng)虎為患。卻不能寬恕這些人。
3、好色,有人妻癖。因為納張繡的嬸嬸導致張繡反叛;和劉備當年打呂布的時候,關羽請求曹操破城之后把呂布手下秦宜祿的前妻杜氏給他,曹操當時也答應了,城破之前關羽又屢次提起。曹操就起了好奇心,想看看到底是怎樣的美女,結果一看果然是好貨色,就自己收了,搞得關羽內心不安。秦宜祿之死也與奪妻有關;納何晏之母;還將袁熙之妻甄氏許配給曹丕。
還有幾個明顯被人夸大了的缺點:
4、奸詐。主要出自《曹瞞傳》,正史無,當然正史也說“太祖少機警,有權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也不算什么好話,說的曹操就像狡猾、游手好閑的二流子一樣。《曹瞞傳》說他小時候就會裝病騙自己的叔叔。因為曹操小時候不務正業(yè)、游手好閑,他叔叔沒少給他爸爸打小報告。曹操就想了個辦法來治他。有一次看他叔叔走過來,就裝作面癱,嘴也歪向一邊,叔叔感到奇怪,問他怎么了。曹操說:“中風了?!笔迨寰腿ジ嬖V他爸。他爸吃了一驚,趕緊把曹操叫過來,一看,沒事,挺正常的,就問他:“你叔叔不是說你中風了嗎?”曹操說:“沒中風啊,叔叔不喜歡我,才陷害我的。”于是他叔叔之后打的小報告曹操他爸再也不信了,曹操也更加放肆了。許攸來投奔的時候,也不交底,先謊稱軍糧可支持一年,再說是半年,一再逼問下才道出實情,只可支撐一個月。打仗的時候,軍糧不夠了,問管糧倉的小吏怎么辦?小吏說:“那就換小斗發(fā)下去吧。”曹操也說行。結果大家不干了,說曹操欺負人,糧食都不給足。曹操對那名小吏說:“事到如今,只能借你的頭一用了?!卑阉麛亓?,傳令出去:“是管糧倉的小吏換的小斗,盜取的官糧,現(xiàn)在把他殺了。”才平息了眾怒。《獻帝春秋》上還有則記載,說曹操和呂布交戰(zhàn)失利,呂布的士兵抓到了曹操但并不知道這就是曹操本人,還問:“曹操在哪里?”曹操就騙他說:“騎那匹黃馬跑的那個就是?!庇谑沁@名士兵就放下曹操去追騎黃馬的人,曹操得以逃脫。曹操在軍事上比較多詭計,比如篡改書信離間韓遂馬超等等,但俗話說“兵不厭詐”,軍事上的巧施詭計不足以作為曹操奸詐的反面案例。普通老百姓認為曹操奸詐,是因為他是篡漢的奸賊,奸賊當然不奸不行。其實言過于實。曹操性格中的奸詐色彩必然會有,裴注里的《曹瞞傳》、《獻帝春秋》之類也可以拿來參考,但總體來說,《三國志》上的曹操英雄之氣十足,奸詐氣息難尋。
5、多疑。最有名的故事是殺呂伯奢一家。這個故事一共有三個版本,一個是王沈的《魏書》,這也是魏國的官方版本,說是曹操在逃亡的路上去找老朋友呂伯奢,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和賓客搶劫曹操的馬和財物,曹操奮起自衛(wèi),用劍殺了幾個人后離開。第二個是《魏晉世語》,也是說曹操去找呂伯奢,呂伯奢不在家,他的五個兒子在,對曹操還彬彬有禮,但曹操想到自己是朝廷欽犯,疑心他們要加害自己,當晚用劍連殺八人后離開。孫盛的《雜記》就在此基礎上描述地更加有聲有色,說曹操聽到了鍋碗瓢盆的聲音,誤以為是要拿武器來對付自己了,就趁夜色把他們殺了,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殺錯了,非常凄愴地說了句:“寧愿我辜負別人,不要別人辜負我!”如果后面兩個版本記載真實的話,確實說明曹操當時多疑了。崔琰的死也能說明曹操多疑,崔琰的那幾句“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看不出有什么深意。曹操心中有鬼,才會疑神疑鬼。自古以來,特務政治和文字冤獄都是專權統(tǒng)治者的拿手好戲,朱元璋、康熙都喜歡搞文字獄。《崔琰傳》中明確提到了曹操性格好猜忌,孔融、許攸、婁圭都是和崔琰一樣,因為對曹操不尊而遭殺害。而《曹瞞傳》更是說,曹操忌才到部將們要是有計謀勝過自己的,就找個理由將他們殺害。這和《三國志》記載的曹操的愛才、惜才又是成截然相反的對比。還有疑殺少年周不疑,周不疑和曹沖一樣也是個天生神童,才智有的一拼。曹操想將女兒許配給他,他沒有接受。等到曹沖夭折的時候,曹操想把周不疑一塊殺了,曹丕勸諫,曹操說:“這個人不是你能駕馭。”還是派刺客把他殺了。
還有一點,是我認為導致曹操最終不能完全成功的最重要缺點,就是曹操的驕傲自滿。因為謙虛,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zhàn)。因為驕傲自滿,曹操不把孫權和劉備放在眼里,導致輸了赤壁,輸?shù)袅私y(tǒng)一中國的大好機會。曹操寫給孫權的那封信,“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寫得十分傲慢,也許是出于震懾對手的目的,但也暴露出了曹操的驕傲。黃蓋的詐降不是一點破綻都沒有,如果多留個心眼,黃蓋就不會得手。因為驕傲,曹操才會在張繡投降之后做出強納張繡嬸嬸這么出格的事來,才會不設防,結果差點性命不保,痛失愛子愛將。劉璋原本與曹操交好,還派張松去晉見曹操。張松本是個內奸,但曹操對張松態(tài)度傲慢,導致張松心生怨恨,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系,轉投劉備懷抱,使得曹操與益州失之交臂。這是導致曹操最終不能成功的最大缺點。
總的來說,曹操非常英雄,諸多優(yōu)點是幫助他成功的關鍵因素。但在他身上,也體現(xiàn)出了人性和斗爭的殘酷,尤其是晚年之后,權力欲望膨脹,心中住進了一個惡魔,變得更加殘酷無情,連當年的良師益友荀彧和世間第一正人君子崔琰都不能免于一死。這也是自古以來權力欲的可怕之處。-----------------摘自豆瓣網(wǎng)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受到三國演義的尊劉貶曹影響,大多數(shù)人對曹操持負面看法。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謚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由于禍在中央,曹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如果把袁紹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術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情況:?漢末政失于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
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并,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所以袁紹雖兵多、錢多、糧多,終為曹所敗。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強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司馬光說曹?化亂為治?,并非無據(jù)。?
漢獻帝被西涼軍爭奪,各州郡牧守都在擁兵自強,斷絕納貢。整個中國的局面是群雄割據(jù),軍閥混戰(zhàn)。漢獻帝小朝廷,遠遠沒有控制政治局勢的能力,在這危難之際,曹操挾持窮途末路的皇帝,遷都許縣,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圖進而統(tǒng)一中國,起到了穩(wěn)定東漢朝政局面的作用。?
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
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于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jié)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3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