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大的時候比遼金小,為什么還能列入正統(tǒng)的朝代列表?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有皇帝的歷史是按照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么排列的。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亂七八糟,哪個皇帝是天選之子在當時都沒有定論,就更不用說后世史學家如何定義了。但是我們細看宋朝存續(xù)期間的地圖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質(zhì)疑:宋朝最大的時候比遼金小,最小的時候僅比大理西夏大,如果僅看疆域面積和當時格局,宋有資格與秦漢隋唐明清并稱為正統(tǒng)朝代嗎?
別的先不講,讀者諸君請先來看幾張地圖:
從上面這張北宋、遼、西夏形勢圖我們可以看出,當時金人還沒有成氣候,還在被稱為“女直”,完顏阿骨打(按現(xiàn)在的說法,他是哈爾濱阿城人)還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冊封的“節(jié)度使”。
完顏阿骨打不肯在天祚帝的“頭魚宴”上跳舞助興(這是一種屈辱),最后干脆跟遼國翻臉,建立了自己的大金國:“上(阿骨打)曰:‘遼以賓(鑌)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鑌)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谑菄柎蠼??!督鹗贰け炯o第二》”
金國滅了北宋,于是當時的“世界地圖”就變成下面這樣了:
這時候我們看到,可憐的南宋,地盤也就比大理和西夏大一點,甚至還不如遼國的殘余“西遼”。翻閱史料得知鼎盛時期,宋朝徽宗政和年間,土地面積280萬平方公里;公元1111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天慶元年,北宋政和元年,西夏貞觀十一年),遼國面積489萬平方公里;公元1142年(金金熙宗完顏亶皇統(tǒng)二年,南宋高宗趙構(gòu)紹興十二年),金國面積361萬平方公里。
讀者諸君請不要誤會:北宋和南宋的區(qū)別,并不是一個在北邊一個在南邊,而是整個宋朝丟了北邊半壁江山,只剩下南方一隅,這才被后世稱為南宋。在當時,無分南北都叫宋,但是宋朝的老大卻不總是有資格自稱皇帝,“宋國主”、“宋王”,都曾是“宋朝皇帝”的自稱,宋與金的關(guān)系,也不是平等,宋有時候管金叫大哥,有時候叫大爺。
很多人喜歡宋朝,并且希望生在宋朝,因為在他們看來,宋朝是一個富裕而寬容的朝代,經(jīng)濟文化都十分發(fā)達。但是這里筆者要奉勸那些人一句:您穿越可要看好了時間,要不然下面一條史料會嚇您一跳。
“掠致宋國男、婦不下二十萬,被掠者日以淚洗面,虜酋皆擁婦女,恣酒肉,弄管弦,喜樂無極。(帝姬王妃)婦女分入大家,不顧名節(jié),猶有生理;分給謀克(金國猛安謀克為軍隊建制,《金史·志第三十八·百官三》記載:諸謀克,從五品。掌撫輯軍戶、訓練武藝。惟不管常平倉,余同縣令)以下,十人九娼,名節(jié)既喪,身命亦亡。鄰居鐵工,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p>
靖康年間,宋欽宗趙桓已經(jīng)自稱侄子,但他還是個皇帝,即使是求饒,開頭也是“靖康元年正月十五日,侄大宋皇帝桓謹致書于伯大金皇帝闕下”。金人的給趙桓的信也算“客氣”:“天會四年正月十七日,大金皇子、都經(jīng)略處置使斡喇布(完顏宗望,也寫做斡魯補,完顏阿骨打次子)謹上書于大宋皇帝闕下。”
靖康之變后,南宋的老大就沒資格自稱皇帝了,這一點咱們從趙構(gòu)與金國的往來“書信”中就能看得出來。
從《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八》收錄的紹興十一年雙方往來文書中,即使是面對金兵的某個元帥,趙構(gòu)也不敢自稱皇帝。《朝廷與金人元帥書》的開頭一句,分別是這樣的:“某啟季冬極寒伏惟鈞候起居萬?!薄澳硢⒓慈沾汉头┾x候起居萬福?!薄皢⑸咸底筘┫喽荚獛涱I省鈞座即日極暑伏惟鈞候萬福?!?/p>
從冬到春,從春到夏,殺岳飛免韓世忠雷厲風行(心狠手辣)的宋高宗趙構(gòu),在金人面前一如既往地彬彬有禮(奴顏婢膝)。至于其他的自稱,咱們還是別引述了,免得傷了某些人的玻璃心。
這樣看來,即使是“宋朝皇帝”自己,也不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王朝的皇帝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只要金兵不來,當一個南宋國主也蠻不錯的: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哪管他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時候有人要跳出來指責了:你這是欲滅其國先滅其史,現(xiàn)在想連宋朝都不承認了!
請注意,沒有人說不承認宋朝,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也沒有人不承認,因為那些朝代都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誰不承認都不好使。
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說明一個問題:宋朝必須是華夏文明在那一時期的代表,因為有了宋朝,華夏文明才沒有斷絕。宋朝軍民從來就沒有放棄收復失地重建漢家江山的努力,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捍衛(wèi)了祖先的榮耀。
更重要的一點是,有骨氣的宋朝武將和百姓一直認為:無論是西夏、遼、金還是蒙元,他們占據(jù)的土地,是秦朝的土地,是漢朝的土地,是隋唐的土地,那是我們固有而且必須收復的家園。
所以才有了宗澤大呼“過河”,才有了李綱、韓世忠、岳飛、張浚、吳玠,才有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的八字軍。
但遺憾的是,軍民有決心,君臣沒信心。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程朱理學的影響,宋朝讀過書的皇帝和大臣,對戰(zhàn)爭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反感:你打我,我就跑;要土地,給你;要金錢美女,也可以給你。只要留下巴掌大小的一塊地方,能讓我們讀書寫字畫畫就可以了。
在宋朝高層心中,遼也好金也罷,只不過是要一點土地財帛,而武將做大、百姓抱團,那是要威脅到趙家江山的——遼金割去多少土地都不打緊,只要留下一州之地,有幾千百萬老百姓就行了:只要肯搜刮,滿足皇親國戚王公大臣錦衣玉食,還是富富有余的。
很多人都在為宋朝皇帝辯護:宋朝之所以沒有完成一統(tǒng)大業(yè),是因為丟了燕云十六州,沒有馬!
且不說宋朝不缺錢就不會缺馬(宋朝一直有善于養(yǎng)馬的盟友,金曾經(jīng)是,元也曾經(jīng)是),看看后來的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別說馬,他連不帶豁口的討飯碗都沒有,最后還不是把從小就長在馬背上的專業(yè)騎兵打得丟盔棄甲?
朱元璋有燕云十六州嗎?父母死了,他連塊墳地都找不著!
宋朝不缺文化,也不缺忠臣良將,更不缺熱血百姓。宋朝不缺衛(wèi)青霍去病李靖李勣蘇定方,宋朝缺的是漢武帝唐太宗,即使有個曹操,處境可能也不會那么悲催。所以說宋朝缺的,是皇帝的骨頭,或者說是雄霸四方的血性……
其實是由于當時宋朝它所屬于的實際就是宋遼金西夏的大分裂時期,并不是中國大統(tǒng)一的王朝時期,很多的人都覺得宋朝它應該是我國大一統(tǒng)王朝。因為大家覺得北宋它大概統(tǒng)一了全部的中國,并且以宋朝來作為正統(tǒng)的王朝講述,但實際上并不是如此。
當時其實處于一種分裂時期,因為正統(tǒng)的王朝并不單單只有宋朝,還有著遼金兩個朝代也是當時的正統(tǒng)王朝。當時那樣一種大分類的歷史時期,其實這三個王朝在歷史上都是有著很多的影響的。元朝他在建國之后,那時的忽必烈時期歷史上都是有著很多的影響的。
元朝他在建國之后那時的忽必烈其實就為到底哪個王朝是正統(tǒng)王朝而展開了很多的討論,其實當時都將遼金視作為是南北朝,那么到后來的時候一直沒有進行確定。其實宋遼金大分裂時期,他是在唐朝王之后的五代十國階段,結(jié)束則是在元朝時期。
在這期間大概有30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宋朝遼金這三個朝代其實是處于一種并列的狀況之中的,他們這其中是并沒有先后次序的。那么到最后宋朝他能夠完全地去統(tǒng)一當時的中國,成為一個主流正統(tǒng)的王朝。所以說在歷史之上提到宋朝的時候,才并不會去提到遼進這兩個朝代。就是因為遼金這兩個朝代,其實相對于宋朝來說,在后來的時候所起到的作用才是并不大的。
朝代的說法是現(xiàn)代的定義還是古代當時的定義?首先,秦統(tǒng)一后,面積多大,人口多少?實際利用的有多少,漢唐時期人口多少?面積多少?古代的邊界線定義來著哪里?說漢朝大,漢朝初期一千萬左右人口,冷兵器時期可以控制比現(xiàn)代還大的疆域嗎?哪怕到漢靈帝時期,人口六千萬,能控制現(xiàn)在隨便畫出來的漢朝地圖嗎?哪怕到了宋朝中期,人口一億多,人口密度也是非常小的,宋朝時期才有蘇湖熟天下足和荊湖熟天下足,也就是說,在宋朝以前,蘇湖和荊湖根本沒有開發(fā)利用。所以說,朝代跟現(xiàn)代畫的古代地圖沒有關(guān)系,朝代是華夏文明的傳承,以漢文明為基礎的傳承。這就是為什么遼金不能作為正統(tǒng),而漢文明的宋朝是正統(tǒng),包括后面的蒙滿政權(quán),也要貼上漢文明的標志才能立朝。
現(xiàn)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宋朝的領土太小,和之前的唐朝以及之后的元朝相比,宋朝只剩下很小一塊地盤, 所以就對為何歷史上還把還宋朝定性為統(tǒng)一朝代而產(chǎn)生了質(zhì)疑。
甚至從清代中期開始就有人主張將宋朝被定性為“偽政權(quán)”,而已契丹遼國和女真金國代替宋朝的正統(tǒng)地位——“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排序就被改成“唐遼金元清”的順序。
順便說一句,這種荒謬絕倫的歷史觀不是清廷或北方滿蒙學者的觀點,而是以凌廷堪、焦循、黃文旸等江南漢族文人為主的“乾嘉樸學揚州派”的一種“逆向正統(tǒng)觀”。
這種觀點的荒謬之處在于對中國歷史的曲解。
一、遼、宋、夏以及之后的宋、金、夏,是我國政權(quán)并立時期
我們不該從狹隘的民族角度出發(fā),認為漢人建立的北宋是大一統(tǒng)朝代。
宋是不是正統(tǒng)朝代,在元明清就是有爭議的。
我想客觀的認識是,遼宋夏是我國另一段三國鼎立時期。
無論遼,夏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這里面尤其是遼,漢化程度很高,不斷地在和宋爭奪“中國”的主導權(quán)。
宋代人就曾討論過遼宋夏的正統(tǒng)問題,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借魏蜀吳三國并立發(fā)表自己對正統(tǒng)的看法:
“竊以為茍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tǒng),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雖華夷仁暴,大小強弱,或時不同,要皆與古之列國無異,豈得獨尊獎一國謂之正統(tǒng),而其余皆為僭偽哉!” 九州不能合為一統(tǒng),那就和春秋戰(zhàn)國時的個諸侯國一樣,不能獨尊一個。
二、元明修史也不視北宋為大一統(tǒng)
元代建立后修遼宋金歷史,不可避免地涉及大一統(tǒng)的問題。
即便北宋疆域不像漢唐那樣遼闊,如遼、夏是北宋的藩屬國,那北宋也可以視為正朔,但是事實是北宋無力招架遼夏的攻勢。
最終元代是“各與正統(tǒng)”,修成了《遼史》、《宋史》。
這其實也是對中國政權(quán)分立的一種默認。
明代官方并沒有改變元代的看法,盡管明朝人因為民族身份,認為應該以宋為正統(tǒng)。
九州未能“合為一統(tǒng)”,夏雖然與宋何以取消了帝號,其實已然獨立,至于遼那就不用說了,那時大國,早就自稱天子了。
北宋毫無疑問沒有四夷賓服的景象,不是大一統(tǒng)朝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4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