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名將”袁崇煥被凌遲后,乾隆為何要為其翻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明末大將袁崇煥曾在遼東任職,有幸得到孫承宗賞識鎮(zhèn)守寧遠,先后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后來因為得罪魏忠賢辭官還鄉(xiāng),明思宗統(tǒng)治時期,袁崇煥被朝廷重新啟用,多次出兵擊潰皇太極,但是在朝中大臣彈劾以及皇太極的反間計下,袁崇煥失去信任,最終被處死,家人都被流放。
袁崇煥一生爭議極大,引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關注,武俠宗師金庸十分仰慕袁崇煥,在他的著作《碧血劍》中,塑造了一個行俠仗義的年輕人——袁承志,“承志”意為“繼承父親的遺志”,而他的背景就是袁崇煥的兒子,除此之外,金庸還創(chuàng)作了《袁崇煥評傳》,全面解讀“抗清名將”袁崇煥的一生。
小說終究是小說,從金庸的各種描述手法來看,飽含著滿腔熱血,但是金庸始終不是一個專業(yè)的歷史學者,至于袁崇煥究竟有沒有留下后代,還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金庸曾在評傳中寫到袁崇煥被處決之后,全部家當被充公,家里人也都被發(fā)配邊境,這與歷史上的記載如出一轍。
《明史》中也沒有袁崇煥子孫后代的記載,不過也有的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當時清政府在遼東地區(qū)擄走大批漢族百姓充作奴隸,如果袁崇煥有子孫后代,很有可能都被擄走了,眾人都知道袁崇煥“冤死”,清乾隆年間才被翻案,洗刷千古冤屈的袁崇煥,終于能堂堂正正的挺起脊梁,如果他有后代也會感到欣慰了吧。
《袁崇煥傳》中曾經(jīng)記載,皇太極曾命人在明朝內(nèi)部散布留言,說袁崇煥勾結清兵入關,雙方達成了秘密協(xié)定,誣陷袁崇煥叛國,生性多疑的崇禎信以為真,處死了守衛(wèi)邊疆的大將,這些事在清乾隆年間被揭露,雖然說此時早已改朝換代,但是乾隆皇帝認為正義永遠都有意義,而且乾隆十分同情袁崇煥的遭遇,決心為他翻案,還發(fā)布圣旨昭告天下,尋找袁崇煥的后代,但是搜遍全國也只找到了為數(shù)不多的旁系親屬。
難不成袁崇煥真的沒有后代嗎?研究表明確實沒有,在乾隆決定為其翻案的時候,曾讓人仔細查找,全國上下撒網(wǎng)式排查,依舊沒有結果,結合《明史》上面的記載,袁崇煥沒有后代發(fā)現(xiàn),只有旁系親屬,也讓普通大眾認定了袁崇煥沒有后代這一個事實。
不過《清史稿》中的一處提到乾隆皇帝大力搜索下,終于找到了一個直系子孫,原文寫到:“戊子,予明遼東經(jīng)略袁崇煥五世孫炳以八九品官選補。”不僅找到了人,還加官進爵,這與金庸評傳中“遠方旁系血親”存在一定出路。
話說乾隆皇帝徹查,集中在兩廣地區(qū),按照袁崇煥自己的說法,本來自己家境貧寒,趕上收成不好的時候,全家人都要靠自己一人養(yǎng)活,父母兄弟生活的極為困苦,史料記載:“臣父已矣。止一幼弟崇煜,少不諳事,諸一切生待養(yǎng)而死待葬者,俱靠臣一人。臣自為令至今,未嘗余一錢... ...”
起初乾隆皇帝讓人在兩廣地區(qū)徹查袁氏族人,但是袁氏不止這一支血脈,袁崇煥這一支并沒有被朝廷發(fā)覺,那么又是誰找到了袁崇煥的后代呢?這里又不得不提一個人——富阿明,富阿明是清朝末期的一名大將,曾祖父名叫袁文弼,被證實是袁崇煥的后代,史料記載:“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漢軍正白旗人,明兵部尚書 崇煥裔孫。崇煥裔死,家流寓汝寧,有子文弼,從軍有功,編入寧古塔漢軍。五傳至富明阿。”
富阿明曾經(jīng)參與過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的斗爭,只不過因為戰(zhàn)亂而改了姓名,當?shù)乜h志記載,富阿明曾表露過自己的身份,說自己是袁崇煥的直系后代,雖然很多人提出了質疑,但是經(jīng)過查驗,袁崇煥不只有漢人后代,還有八旗子孫。
袁崇煥在遼東任職的時候,曾經(jīng)娶了當?shù)貎擅?,其中一個在袁崇煥被打入大牢的時候,就有了身孕,也就是說袁崇煥有一個孩子留世,孩子長大之后就在東北生活,兩廣地區(qū)自然查不到,而且袁崇煥的后代中,除了一些將領之外,張作霖的五姨太袁氏也是。
說出來不可思議,袁崇煥一生抗擊清朝,死后后代卻在清軍任職,富阿明在清軍戰(zhàn)功不斷,屢屢升遷,后來在喀什葛爾屢創(chuàng)輝煌,咸豐年間富阿明升任副都統(tǒng),一直活到了光緒年間,后來因病去世,死后被朝廷追封為“威勤”。
袁崇煥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名將之一,他帶兵鎮(zhèn)守北疆,筑造清軍不可逾越的堅固防線,以晚明之長城為喻都不為過。他一炮打死努爾哈赤,后被崇禎皇帝以多種罪名殺死,可是為什么乾隆皇帝卻為這個殺祖愁人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呢?
和很多明朝的著名將領一樣,袁崇煥也是文人出身,他自幼便有保家衛(wèi)國的志向,曾經(jīng)單騎到關外考察。后來袁崇煥請求守衛(wèi)遼東,加強該區(qū)域的防衛(wèi),他所構筑的“關寧錦”防線成了清軍無法逾越的障礙。
162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進攻寧遠城,他派遣漢人俘虜進城勸說袁崇煥投降,說清軍20萬大軍攻克城池跟玩似的,如果老袁投降高官厚祿不在話下,如果不投降只能等死。聽了這話老袁氣壞了,你不看看我老袁是什么人,還敢來威逼利誘,于是嚴詞拒絕。
碰了一鼻子灰的努爾哈赤惱羞成怒,終于發(fā)動對寧遠城的全面進攻。再看明軍方面,他們“槍炮藥罐雷石齊下”,大炮不停轟炸,火箭嗖嗖直響(和今天的火箭不同),清軍被擊斃燒傷者無數(shù),努爾哈赤打了兩天兩夜不但沒有攻破城池,自己卻損失不小。第三天只得撤軍回去。
努爾哈赤為什么那么急匆匆地撤兵?過了不久明朝方面才知道原來努爾哈赤已經(jīng)死了,原因竟是在戰(zhàn)場上被炮彈擊中,再加上不斷被明軍騷擾又氣又累,終于傷重而亡,死的時候68歲。
后來其子皇太極帶著十萬軍隊又來了,這次直接繞道喜峰口直達北京城下。袁崇煥知道后立刻帶兵以兩日急行軍三百里的速度來拱衛(wèi)京師,在北京廣渠門外大敗清軍。按理說如此功勞應該重賞才對,很多明朝官員卻向皇帝告狀說這個袁崇煥通敵賣國圖謀不軌。1630年,崇禎皇帝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和“專戮大帥”的罪名殺死了袁崇煥,自家的長城就這樣被毀了。
袁崇煥死了,清軍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再加上農(nóng)民起義不斷,明朝最終走向了滅亡,崇禎也落得個上吊自殺的下場。
后來南明永歷皇帝為袁崇煥平反昭雪了,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再一次獲得平反,至于乾隆為什么要為仇人昭雪,恐怕更多的是為了收攏人心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5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