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孫傳庭為何會失敗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從現(xiàn)實情況來說,孫傳庭的秦軍,可謂是崇禎當(dāng)時第二精銳的部隊,第一精銳部隊是山海關(guān)的關(guān)寧鐵騎。然而,1643年,孫傳庭在和李自成郟縣之戰(zhàn)的戰(zhàn)斗中,戰(zhàn)死沙場,損失4萬精銳官兵。由于沙場沒有找到孫傳庭的尸體,所以有人認(rèn)為,孫傳庭隱居起來了。
孫傳庭為何失敗?原因有很多,重點有四,(1)以少擊多,(2)崇禎的催促,(3)糧草不濟,(4)戰(zhàn)場執(zhí)行能力不行,比如白廣恩率先潰敗,還有的直接投降了李自成。在這種情況下,孫傳庭失敗情有可原!
坦率的說,郟縣之戰(zhàn)和松山大戰(zhàn)一樣,崇禎的“最后家當(dāng)”損失殆盡!按照《明史》所說,此戰(zhàn)之后,崇禎再也沒有抵抗力量,所以李自成才能長驅(qū)直入,于1644年打進北京城!那么,孫傳庭是不是崇禎的最后一道防線,最后一支力量?實際上,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
就1644年的情況來說,至少有四支力量,(1)關(guān)寧鐵騎,(2)南明建立之后,設(shè)立的江北四鎮(zhèn),劉澤清、劉良佐、高杰、黃得功,每人手下都有5萬左右的兵力,(3)在湖北的左良玉,坐擁20萬—30萬部隊,(4)江南的史可法等。
在李自成逼近北京之前,崇禎就向這四支力量下達了“勤王”命令,然而讓人遺憾的是,一個都沒有來!從這一點上看,并不能如《明史》事后諸葛亮的說:傳庭死,而明亡矣!原因很簡單:這四支力量,只要有一支全力以赴,李自成都很難打進北京!
尤其是南方的史可法等人,讓人詫異的是,在當(dāng)時整個抵抗清兵,和應(yīng)對李自成叛亂中,繁華錦繡的南方,幾乎沒有貢獻一點軍事力量。在1644年之前,史可法就開始練兵,但結(jié)果大家都知道,不僅沒有派兵勤王,而且在應(yīng)對清軍南下時,也基本上沒有什么兵力應(yīng)對,說明當(dāng)時史可法手上根本沒有兵力!
史可法為何手上無兵呢?原因可能有三種,(1)史可法怠政,根本就沒當(dāng)一回事,這種可能性不大,(2)史可法不知道如何練兵,畢竟他是文官,所以一直沒有練成,(3)史可法手上沒錢,因為南方的經(jīng)濟命脈,掌握在東林黨人手里,大家都不想掏錢給史可法練兵,即便史可法是東林黨人。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即:至少在當(dāng)時看,孫傳庭的生死,并不能決定明朝的存亡,畢竟上述四支力量都是明朝的勢力。既然如此,《明史》又如何下“傳庭死,而明亡矣”的結(jié)論呢?
更為重要的是,孫傳庭死后,明朝還有鄭成功、李定國、閻應(yīng)元、張煌言等人,堅持了20年才敗亡,所以“傳庭死,而明亡矣”不成立。這里有一個疑問,1276年,元軍進入南宋臨安,但1279年崖山之戰(zhàn)后,南宋才算正式滅亡。因此,準(zhǔn)確的說,明朝應(yīng)該亡于1662年,永歷被吳三桂勒死之后!孫傳庭死后,明朝并沒有亡!至于為何清朝認(rèn)為,明朝亡于1644年,這是因為清朝想要占據(jù)大義而已,并沒有什么客觀的歷史依據(jù)!
最后,做一個假設(shè),如果崇禎將關(guān)寧鐵騎收縮,甚至調(diào)回南方,他也南渡,將黃河以北扔給清軍和李自成,讓他們“狗咬狗”,那么明朝還會亡嗎?或許,歷史就是另一個走向了!
崇禎十五年(1642),陜西三邊總督孫傳庭率十萬部眾東出潼關(guān),與正在河南圍攻開封的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主力決戰(zhàn)。剛出潼關(guān),前線就傳來開封被攻破的消息,孫傳庭勢消滅李自成,收復(fù)開封,命部隊加快步伐向河南加速行進,李自成得到孫傳庭進入河南的消息,便在郟縣以南匯集自己的農(nóng)民起義軍,擺開陣勢要與李自成決一死戰(zhàn)!
1643年9月8日,進入河南的李自成便攻占了李自成占領(lǐng)的汝州,李自成高級將領(lǐng)李養(yǎng)純投降孫傳庭,投降后李養(yǎng)純把軍中防守,部署,后勤等情況都跟孫傳庭說了一邊,孫傳庭聽聞心中大喜,有了這些消息定可大獲全勝。 9月12日,孫傳庭部隊攻占寶豐,9月13日,又攻占唐縣,并殺死大量大順軍的親屬。
9月14日,孫傳庭在寶豐、郟縣設(shè)下埋伏,引誘李自成的部隊進入包圍圈后,由高杰、白廣恩和官軍三個方向圍殺大順軍,大順軍瞬間潰敗,李自成最后逃到襄城,孫傳庭乘勝追擊,包圍了襄城,大順軍將領(lǐng)士兵人心浮動,都想投降了。李自成召集眾人道:“大家再隨我與孫傳庭決一死戰(zhàn),若敗便提我項上人頭去投降?!?/p>
此時天連續(xù)降下七天七夜的傾盆大雨,秦軍的火炮火槍都失去了作用,加上雨天,道路泥濘,后勤補給跟不上。李自成抓住這個時機,派遣大將,迂回斷秦軍后勤補給。最后孫傳庭因為后勤補給跟不上,只能暫時撤退。李自成一路勢如破竹,士氣高漲,秦軍被殺的潰不成軍!最后只有孫傳庭帶著幾千人馬慌亂中逃回陜西潼關(guān)。崇禎16年(1643年)孫傳庭戰(zhàn)死沙場,享年51歲,潼關(guān)陷落。孫傳庭死后數(shù)月,明朝滅亡!
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移軍河南,時河南大饑,史載:饑民“惟恐自成不至”,“從自成者數(shù)萬”。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圍攻開封,崇禎帝想起孫傳庭,把他從獄中釋放,起用為兵部右侍郎,奉命兵援開封。不久孫傳庭代替汪喬年為陜西總督,斬殺跋扈的賀人龍,接著傳庭又轉(zhuǎn)戰(zhàn)河南之地,連戰(zhàn)連勝,李自成遂向冢頭寨(在今南陽境)轉(zhuǎn)移,途中大量拋棄財物,明軍競相爭奪而亂陣,“天大雨,糧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凍且餒,故大敗”[1],造成了“柿園之?dāng) 薄C鬈娛且蹞p失將校70余人及步騎數(shù)千。傳庭敗歸陜西,計守潼關(guān)。柿園一役后,復(fù)社詩人吳偉業(yè)以為孫傳庭陣亡,在〈雁門尚書行·序〉吟:“獨身橫刀,沖賊陣以歿。從騎俱散,不能得其尸。”
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wù),隨后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wù),兵部侍郎張鳳翔進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dāng),不可輕動”[2]。崇禎帝不從。孫傳庭不欲倉促出戰(zhàn),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傳庭不得已在八月親率白廣恩、高杰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guān),同時檄左良玉西上,總兵陳永福、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九月,孫傳庭在汝州(河南郟縣)兵敗,李自成一日內(nèi)追殺四百里地,直攆到孟津,明軍四萬余人戰(zhàn)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十月初,李自成大軍攻克潼關(guān),總兵白廣恩、陳永福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zhàn)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rèn)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孫夫人張氏率孫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殺,年僅八歲的幺子孫世寧被一老翁收養(yǎng)?!睹魇贰贩Q:“傳庭死而明亡矣?!?/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6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