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國時期吳國著名謀士諸葛瑾,雖少言寡語但卻功績累累,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三國時期吳國著名謀士諸葛瑾,雖少言寡語但卻功績累累。縱觀我國數千年歷史,忠心輔佐君主的王侯將相數不勝數。這次我們要來著重介紹一下三國時期著名的王侯將相。三國時期,群雄并起,各類人才各為其主,但很少有忠心輔佐君主的正義之士。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也總有那么一些人,將國家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所效忠的國家。這樣的人在三國時期還是有一些的。比如堪稱魏國最大的謀士的司馬懿,在被曹操發(fā)覺到之后,幫助曹操甚至是曹操整個家族定國安邦,前有幫助曹操平定各地內亂,后有親率大軍抵御諸葛亮的北伐,可以說是魏國謀士當中的表率了。
又比如在蜀國,不用考慮其他人,這個名號非諸葛亮莫屬了,料也沒人敢于諸葛亮來爭,諸葛亮為報答先主劉備,真的是給蜀國既當爹又當媽,辛辛苦苦了一輩子,最終沒能抵御住傷病的摧殘。同樣,代出才人的江東,肯定也不會少了這樣的人的。今天我們即將要介紹的謀士便是 這樣的,雖然他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但卻為吳國的繁榮貢獻出了很大的力氣,稱其為呂蒙之后最為有貢獻的謀士不足為過。這次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叫諸葛瑾。諸葛瑾,字子瑜?,樼痍柖既耸?。為什么我們大家都很少聽到諸葛瑾這個人呢?其實并不是因為諸葛瑾這個人的才華不出眾,真正的原因是因為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太過于耀眼了,一提到諸葛亮,肯定是人人皆知,但一提到諸葛瑾,回應就沒那么強了。
諸葛瑾出生在當地的世家大族,同族之人大多為官,諸葛瑾自幼便被要求努力學習,為自己的兄弟們做表率,諸葛瑾和自己的先輩一樣,在滿腹經書之后便投奔了自己所選擇的明主,諸葛瑾選擇了南下到東吳去。諸葛亮和自己的哥哥不一樣,雖然諸葛亮比自己的哥哥更加優(yōu)秀,但諸葛亮卻并不想卷入亂斗之中,便隱居去了,不在話下。公元200年,諸葛瑾初為人臣之時,被孫權看中其才華,隨即拜諸葛瑾為中司馬。但比較無奈的是,諸葛瑾在孫權的帳下久為立功,雖然孫權并沒有說什么,但諸葛瑾自己便覺得不怎么好意思了。就這樣時間慢慢的流逝著,北方的曹操在擊敗袁紹之后,擁兵近百萬南下想要一舉踏平江東。
劉備在得知此事之后,頗有些唇亡齒寒的的意味,便派諸葛亮前往東吳,希望東吳可以與劉備結盟,一齊對抗實力強橫的曹操。話說這諸葛亮到了東吳之后,一席話竟讓江東的謀士們啞口無言,人人都佩服諸葛亮的才智,但即便是這樣,江東也有一人不服,這個人便是周瑜,周瑜知道諸葛亮非尋常才子,便使諸葛瑾前去說服諸葛亮,希望諸葛亮可以投靠江東,諸葛瑾急于立功,便去游說自己的弟弟,最有意思的是,明明是諸葛瑾前去游說諸葛亮,結果諸葛瑾差點被諸葛亮游說過去。雖說諸葛瑾的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上,但諸葛瑾為人還是很忠誠的。
在赤壁之戰(zhàn)勝利之后,諸葛瑾多次被舉為使臣前去與劉備談判,諸葛瑾是個好人,一心都想的使得吳蜀修好,共同抵御強敵曹操,諸葛瑾多年來為此事奔波于吳蜀之間,吳蜀常年修好多半也是諸葛瑾的功勞。公元221年,因孫權暗中令人奪取荊州,并且謀害了劉備帳下得虎將關羽,致使吳蜀聯盟土崩瓦解,劉備親率大軍前來討伐東吳,諸葛瑾一看這形式不對,便向孫權上書希望孫權與劉備求和,最終孫權派諸葛瑾過去再次于劉備談判。劉備在諸葛瑾以及多方的勸說下,最終冷靜了下來。
公元226年,諸葛瑾被拜為左將軍。孫權命諸葛瑾率軍討伐剛剛易主得魏國。因為孫權此次北上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可以說是倉皇出戰(zhàn),最終為司馬懿所敗。諸葛瑾雖然沒有自己弟弟那般謀深似海,但其卻懂得在危險之中隨機應變。公元238年,當時的孫權已經步入暮年,被權臣糊弄,險些被謀害,在此次朝政風云中,諸葛瑾看清楚了形式,沒有參與到其中去,最終權臣被醒悟過來的孫權處死,諸葛瑾卻安然無恙,足以體現出其得成熟,也許有人會說這是袖手旁觀,但在亂世當中,你首先的保護好自己,之后才能保護到其他人。公元241年諸葛瑾因病去世,一生簡樸得諸葛瑾在臨死之前已經將自己喪儀從簡處置。如此簡樸又忠心得謀臣不可多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0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