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范蠡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歷朝歷代中都會出現(xiàn)功高震主的大臣,無論是武將還是文臣,他們都能夠很好的輔佐帝王,或者是輔佐登上帝位,或者是輔佐國家大事,但即使勞苦功高,他們也有可能成為帝王的眼中釘,歷史上皇帝誅殺功臣的事不在少數(shù),有時候就需要大臣有明哲保身的頭腦了,或許這樣能夠幸免于一難。
范蠡是歷史上少有的政商才子,當(dāng)過臣子,又當(dāng)過商人的能人,當(dāng)臣子的時候他輔佐君王重登王位,功成身退,當(dāng)商人的時候又成為了一方富豪,但仍然不忘關(guān)愛百姓,三散家財,如此能人,也難怪會流傳千古了。
他原本是楚國人,胸有大志,可楚國卻只允許貴族入仕,這讓范蠡很是氣憤,而后便去了越國,雖然并沒有受到重用,但他始終堅信著,自己終有一天會被重視,終于被他等到了機會。公元前496年,吳越大戰(zhàn),吳王重傷逝世,他的兒子夫差登上王位后一直想要為父報仇,日夜操練士兵。
越王勾踐不想坐以待斃,他想趁勢追擊,趁著吳國還沒有徹底休整好,他沒有聽從范蠡的勸說,“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縱”,派兵攻打吳國。但此時的吳國已經(jīng)召集了大批的軍隊,誓要滅掉越國,雙方交戰(zhàn)后,越國這才意識到軍力不足,根本打不了勝仗,最終只余五千士兵護著勾踐離開。
雖然勾踐沒有聽從范蠡的建議,但范蠡仍舊是沒有離開勾踐,仍然是在他身邊出謀劃策,吳國為羞辱越王而提出的各種條件,是范蠡勸說他要忍辱負重的,要接受這一切的,這次勾踐聽從了他的勸說。當(dāng)越王帶著妻子來到吳國過受辱日子的時候,范蠡也自告奮勇陪著勾踐,他可以不用來的,但一片忠心驅(qū)使他跟隨著。
一般人根本忍受不了吳王對勾踐的侮辱,但成大事者意志堅定,每當(dāng)勾踐想要放棄的時候,范蠡總會陪著他,勸導(dǎo)他,君臣兩人扶持著共同走過了三年歲月,夫差看著低眉順眼的勾踐,心中暢快,以為勾踐是真心屈服的,將他放回了越國。
不過夫差也并未真正放心,他還是派人監(jiān)視著夫差的一舉一動,此時的勾踐沒有勢力,勾踐仍然需要茍且偷生,只有活下來才有翻身的可能。范蠡還在他的身邊輔佐著,讓勾踐暗中計劃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興修水利,增強國力。不僅如此他們還想出了用“美人計”去麻痹吳王夫差。
吳王好色,于是他們從全國各地找到了一名真正的絕色美人,這便是西施出場了,范蠡說清了自己的來意,這是為了挽救國家于危難之際,西施雖是一介女流,但也深明大義,決定跟著范蠡離開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經(jīng)過三年訓(xùn)練的西施變得愈加美艷和優(yōu)秀,善于歌舞,一舉一動之間皆是風(fēng)情,成功地讓一國君主沉迷于她地美色中,將夫差迷得團團轉(zhuǎn),夫差被麻痹了,不理政事,勾踐暗自發(fā)展著國力,最終越國滅了吳國。
西施在這其中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但滅吳之后,她的下落卻是沒有被史料記載,至今史學(xué)家也沒有考察到她的真正結(jié)局。相傳她是跟著范蠡一同離開了越國,過上了隱居的生活,又或許是她已經(jīng)被統(tǒng)治者處死了,她生前雖是吳王的妃子,享盡榮華富貴,但誰又知道她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她的命運由不得自己作主,只是政治犧牲品而已。
范蠡和文仲是滅吳的重要功臣,越王也愿意重重封賞他們,文仲留下了,可范蠡卻明智地選擇功成身退,他還勸說過文仲離開,但文仲放棄不了權(quán)勢,沒有離開,不久后他就被勾踐賜劍自殺。而范蠡已經(jīng)過上了逍遙自在的生活,他選擇棄官從商,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一番成功事業(yè),成為一方富商。
商人雖然在封建社會中地位不高,處于末位,但范蠡能夠選擇成為商人,可以看出來他并不在意世人的眼光,另外他有這方面的才能,只是幾年時間便積攢了巨大的財富,后人還稱他為“財神爺”,如同他不貪戀權(quán)勢一般,對于錢財,他也不甚重視,將錢財全部分給了百姓。
他的經(jīng)商之道也被流傳下來,值得后世學(xué)習(xí),直到今天,他的薄利多銷仍然是被商人采用的。范蠡的眼界更為廣闊,他能預(yù)見當(dāng)官后會被殺害的命運,也能預(yù)見商人需要有大局觀,不可貪圖小利而失了大。
王夫人倒也沒用什么特別難聽的稱呼刁難林黛玉,不過就是用了一句姑娘稱呼她。但就是這么一句不親不近的稱謂,讓林黛玉客居賈府寄人籬下的處境就凸顯出來。之后賈母就轉(zhuǎn)頭去了薛寶釵那,也給了薛寶釵一句薛大姑娘的稱謂,正好也點明大觀園內(nèi)外人多的是。賈母與王夫人這對婆媳,三言兩語就暗地里過招起來,可真是內(nèi)宅里過招的高手。
姑娘與丫頭的稱謂從字面上來看,似乎姑娘聽著挺體面的,不是世家小姐,也是小家碧玉,總之聽著就像有些身份的女子。而丫頭就聽著有些掉身份,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家府上的婢女呢。可事實上,在古代勛貴家的內(nèi)宅里,但凡是親近之人,長輩都會稱呼為丫頭,倒是登門為客之人,才會稱之為姑娘。
而《紅樓夢》中林黛玉作為賈母的嫡親外孫女,從她進入賈府之后,賈母就對她疼愛無比,不僅什么好事都想著她,而且還是時刻關(guān)心著她,所以賈母時常稱呼林黛玉為丫頭,可其他大觀園里賈家以外的小姐們,就未必有這個待遇了。
當(dāng)然在大觀園里,丫頭也是女人之間,一種親近的稱呼,比如王熙鳳就時常稱呼林黛玉為林丫頭,可見丫頭這個稱謂,不是關(guān)系親密以及血緣親近,一般人還真用不上。倒是姑娘這一類的稱謂,在大觀園里十分常見。一是丫環(huán)稱呼小姐的敬稱,再者就是賈府女眷稱呼外客女子的稱謂,不能說不好,但確實沒有丫頭這個稱呼更加親近。
賈母與王夫人的立場在大觀園里,要說最重要的女眷,那必須是賈母,按理說賈母疼愛林黛玉,作為兒媳婦的王夫人,不應(yīng)該與賈母唱反調(diào),畢竟古代的后宅大院里,女性長輩那是有絕對發(fā)言權(quán)以及權(quán)力的。再加上林黛玉怎么說也是賈府的表小姐,比起薛寶釵這樣與賈府毫無血緣關(guān)系之人,王夫人也該更加偏愛林黛玉,像賈母那樣與林黛玉親近才是。
可實際上王夫人更加喜愛薛寶釵,甚至恨不得每天都要夸上幾次薛寶釵,就像女兒一般喜愛她。可她對林黛玉,別說喜愛二字,就差把厭煩兩個字刻在臉上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紅樓夢》中一個最核心的人物,那就是賈寶玉。
賈寶玉是賈府內(nèi)定的繼承人,所以不管是賈母,還是王夫人,都對賈寶玉百般疼愛,尤其是在賈寶玉的婚事上,都想給賈寶玉最好的未來。只不過賈母與王夫人的看法有所不同,王夫人希望賈寶玉以后可以娶個賢妻良母,最好還是個對賈寶玉事業(yè)上有所幫助的妻子,就像薛寶釵。而賈母知道賈寶玉與林黛玉兩小無猜,情投意合,就想讓林黛玉嫁給賈寶玉,這樣她最心愛的兩個小輩就都能幸福美滿。
老實說賈母對薛寶釵并沒有什么多大的意見,不過就是一個遠房親戚家的小姐而已,所以賈母談不上為難薛寶釵。可王夫人對林黛玉可意見大了,因為林黛玉父母雙亡,基本上沒什么家世可依靠,再加上賈寶玉整天圍著林黛玉轉(zhuǎn),有些不務(wù)正業(yè),甚至都敢為了林黛玉不聽自己的話,王夫人就越發(fā)不喜歡林黛玉。尤其是林黛玉那孤傲的性子,讓王夫人看她不順眼,時間久了王夫人就沒事總找林黛玉的不痛快。
婆媳過招于是某一日在大觀園女眷陪同賈母游園,來到林黛玉的瀟湘館之時,林黛玉興高采烈地親自給眾人奉茶,恭敬有禮,可王夫人卻當(dāng)頭一盆冷水,叫林黛玉別忙活了,她們不喝茶,而且還特意稱呼林黛玉為姑娘,就連賈母這個長者都聽出王夫人這是有意為難林黛玉,讓她在眾人面前出丑。
賈母到底是在內(nèi)院大宅生活幾十年的人,即便她看出了王夫人那點腌臜人的小心思,但她也沒有當(dāng)面揭穿,她一轉(zhuǎn)頭立刻去了薛寶釵的蘅蕪苑,也是一開口就是薛大姑娘,還特意指出薛寶釵的房間太過素雅,暗指薛寶釵為了迎合王夫人喜好,特意將自己一個小姐的閨房弄成了個老太太的房間,臨走還不忘揶揄自黑說,按照薛寶釵這房間,她就該住馬圈。
在大觀園里,誰敢讓賈母住馬圈,那豈不是大逆不道,賈母此話一出,薛寶釵那個才被王夫人夸贊過的房間就變得十分滑稽了。賈母不動聲色,就給了王夫人一個悶錘,當(dāng)然也表明了立場。別看就只是對林黛玉與薛寶釵的不同稱呼,這里面可是高手過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2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