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的原型李泌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劇中李必和史上李泌有契合之處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李必、高力士、唐玄宗、楊貴妃等歷史人物紛紛登場,觀眾為劇情、道具、演技、化妝叫好的同時,也好好學了把歷史課。
作為男主之一,李必的原型李泌在歷史上究竟是什么樣的人?
一、前朝隋李
“我姓李,但我的李卻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吾六世高門望族”,李必露面后即自報家門。
大唐是李家天下,但李泌確實不是來自隴西皇族李氏,而是遼東李氏。
遼東李氏比不上皇族李氏,但從秦漢至隋唐幾乎世代為官,是當之無愧的“高門望族”。
因此,即使李必的父親只是個小小的縣令,但李泌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機會接觸到唐玄宗。
公元728年,李必7歲,受詔拜見玄宗、宰相張說。當時二人正在下棋,張說出題:“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李泌回答:“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
回答十分巧妙,玄宗笑得合不攏嘴,把小李泌抱在懷里愛撫了好一會兒。
從此,李必進入高層視野,成為朝廷重點培養(yǎng)對象。年少成名,這點和易烊千璽倒有幾分相似。當時的李泌絕對是大唐第一童星,而且玄宗很早就帶他結(jié)交眾臣,為他的仕途打基礎(chǔ)。
若不是安史之亂打亂了節(jié)奏,李泌或許能順順當當拜個卿相。
值得注意的是,李泌二十多歲時被封為東宮供奉,成為太子李亨的親信,這層關(guān)系在電視劇中有深刻體現(xiàn)。
李隆基的意思很明顯,他在為李亨找輔助,為大唐找未來宰輔。
電視劇中,東宮供奉讓李必和李亨關(guān)系非同一般,為太子守衛(wèi)長安;歷史中,李泌是李亨的左膀右臂,為肅宗守衛(wèi)大唐。
二、開始發(fā)揮才華
李泌是玄、肅、代、德四朝元老,但他真正發(fā)揮才華是從肅宗朝開始。
公元756年,長安失守、玄宗奔蜀、肅宗在靈武即位,李泌也匆忙趕到。
此時的肅宗十分迷茫,新建的小朝廷毫無禮法,不成氣候;外邊的叛軍越打越兇,不知何時是頭。李泌很好地充當了肅宗導師的作用。
他為肅宗分析時局,提出郭子儀出河東、李光弼出太原,待時機成熟直取范陽的戰(zhàn)略。
這項直搗黃龍的戰(zhàn)略并沒有被執(zhí)行下去,但在當時是很有操作性的,。
堅守平原孤城的顏杲卿都讓安祿山焦頭爛額,郭、李兩路大軍更是叛軍克星,若能拿下范陽,回頭再打長安、洛陽就容易多了。
但是,后來唐軍沒有實施該戰(zhàn)略,導致了安史之亂后的河北三鎮(zhèn)(范陽、成德、魏博)實力未損,尾大不掉,成為百年無法消除的藩鎮(zhèn)勢力。
為肅宗出謀劃策不過是李泌的第一步,未來他將迎來更多的機會與挑戰(zhàn),比如三保韓滉。
韓滉知名度不高,但在安史之亂后的唐朝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掌管著“江東十五州”的財富。
遭遇過奉天之難的德宗對大臣很不信任,再加上有人誣告韓滉在南京修城池,圖謀不軌,德宗就更不相信他。
李泌及時站出來勸說:他修南京城,不是給你留條后路么。德宗不聽:你這么給他說話,他造反會牽連你的。
李泌堅持己見,直接上書勸諫,最后說動德宗。韓滉之子得以回家省親,韓滉感激涕零,立即“發(fā)米百萬斛”到長安,以示忠心。
從勸說到上書,李泌三保韓滉,不僅因為相信韓滉,更是為了關(guān)中千萬百姓的口糧。爭取到韓滉后,淮南諸道也爭相貢糧,信用一人而感化天下人,很明顯李泌的眼光更長遠。
還有一件事是聯(lián)回抗吐。
唐朝中后期的最大外敵是吐蕃,而回紇更多地以友軍的身份幫助大唐,他們兩次助唐平定內(nèi)亂,對唐有功。
但德宗和回紇有私仇,堅決不合作,李泌前后上書十余次,終于說服德宗,“
北和回紇,南通云南,西結(jié)大食、天竺”,孤立吐蕃,使吐蕃在韋皋等將領(lǐng)的打擊以及內(nèi)亂中走向衰落。
德宗眼里是對大臣的不信任,李泌眼里是江南財賦糧食;德宗眼里是對回紇的私仇,李泌眼里是徹底擊敗吐蕃。李泌有超乎常人的大局觀,也就是賀知章所說的卿相之才。
電視劇中的李必想當宰相,他有這個實力。
三、李必與李泌
都說《長安十二時辰》還原長安,布局精美,緊貼歷史。那么,劇中的李必和歷史上的李泌有何契合之處呢?
劇中的李必總是一身青衣,扎著高高的發(fā)髻,手中拿著拂塵,造型萬年不變,其實這和歷史上的李泌是十分契合的。
從玄宗到德宗,李泌都很受器重,但他一生有多次歸隱山林的請求,對權(quán)力相當冷淡,這和李泌內(nèi)儒外道思想有關(guān)。
李泌首先是一個儒士,和很多人一樣,他信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忠君愛國,因此在最危難的時刻出現(xiàn)在肅宗身邊,發(fā)揮卿相之才;但他也是道家信徒,崇尚云在青天水在瓶,進則心懷天下、退則游歷名山,性情恬淡,潔身自好。
李泌曾作過一首《長歌行》:“請君看取百年事,業(yè)就扁舟泛五湖”。想必范蠡是他偶像,既能建功立業(yè)、名垂竹帛,又能功成身退、回歸山林。
李泌的處世哲學,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
這種處世哲學很像魏晉名士,比如同為宰相的謝安。不同的是,李泌胸懷大志、積極出仕,魏晉名士更多的則是隨波逐流,消極避世。
李泌的內(nèi)儒外道和電視劇不同,劇里的李必有當宰相的執(zhí)念,李泌卻在肅、代兩朝屢辭相位,直到德宗朝才致身宰輔。
像電視劇中一樣,李泌有他軟弱的一面,遇到困難往往選擇隱退山林,而不是迎難而上;但站在宏觀角度看,李泌能把握大局,維護朝廷穩(wěn)定、恢復大唐秩序,實為再造大唐的良相。
易烊千璽在《長安十二時辰》飾演靖安司司丞李必,他遇事不懼,處變不驚,志在保衛(wèi)盛世長安,守護天下蒼生,那真實歷史上有李必這個人嗎?他是否有原型可循?《長安十二時辰》是以唐朝長安城上元節(jié)為故事背景,長安死囚張小敬和李必聯(lián)手在上元節(jié)開放的十二時辰內(nèi)查真相,抓刺客,解救長安百姓。
張小敬是前長安不良帥,因犯了不義之罪定了斬刑,之后他被帶到景龍觀舊址,見到了太子親信李必才有將功補過的機會。李必小小年紀已經(jīng)成了長安城聞名遐邇的人物,他出身于高門王族,從小和太子交好,還拜過名師,隨葉法善師修道法近十年,圣人常召他共辯道法真意,所以深受皇帝和太子的器重。
李必作為靖安司司丞,他也是實際主腦,手段精明,殺伐果斷,表面上清冷孤傲,實則有情有義,他對太子忠心耿耿,也是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上元節(jié)十二時辰內(nèi),李必和張小敬攜手破案,揪出案件真兇,維護了長安百姓的平安。
有觀眾好奇歷史上有李必這個人物嗎?而且還被稱為神童。歷史記載唐朝中期確實有位神童,,名為李泌,也就是劇中李必的原型人物,下面來了解下李泌的資料。
李泌是唐朝著名政治家、謀臣和學者,深得唐玄宗賞識,他七歲能文,精通黃老和列莊學說,被稱為神童,后來李泌被唐玄宗召見,而且還受到張說、張九齡、韋虛心和張廷珪的器重,李泌成年后,唐玄宗命他供奉東宮,成為太子李亨的左右手,待遇十分優(yōu)厚,后來李必去世,獲贈太子太傅的封號。
《長安十二時辰》的李必所說的經(jīng)歷跟李泌如出一轍,網(wǎng)友表示易烊千璽很適合李必這個角色,完全把原型該有的特點都演繹出來,期待接下來的劇情發(fā)展。
1、李必(靖安司丞)——歷史原型【李泌】
由易烊千璽所扮演的靖安司丞李必歷史原型是唐朝的李泌。歷史上的李泌在幫助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后,再一次被宦臣們誣陷,心灰意冷的李泌便隱居于衡岳深山之中,在唐代宗即位后,再一次將其召回封為翰林學士,但又遭排斥,最后至貞元五年去世。
2、張小敬——歷史原型【張小敬】
雷佳音飾的張小敬,歷史上記載確實有一個叫張小敬的人,其職位的確是不良帥,見于姚汝能著《安祿山事跡》,為禁軍,馬嵬坡兵變時射殺楊國忠。但是關(guān)于他的結(jié)局,史書上倒是沒有多寫。
3、何執(zhí)正(李必的老師)——歷史原型【賀知章】
韓童生飾演的何執(zhí)正,其歷史原型是賀知章。他與李白等人號稱“飲中八仙”,晚年因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xiāng)里,皇帝詔令準許,回鄉(xiāng)不久后便病逝,期間寫下的《回鄉(xiāng)偶書》也為人們?nèi)私蚪驑返馈?/p>
4、右相林九郎——歷史原型【李林甫】
尹鑄勝飾演的林九郎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李林甫,口腹蜜劍一成語便是出自于他,《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記載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p>
比喻口頭上說話好聽,像蜜一樣甜,肚子里卻懷著暗害人的陰謀據(jù)說,他為相十九年,大唐由盛轉(zhuǎn)衰,在他死后被楊國忠誣告謀反,削官改葬。
《長安十二時辰》評價
《長安十二時辰》以較為扎實的敘事藝術(shù)、經(jīng)得起推敲的細節(jié)打磨,用“十二時辰”的生活狀態(tài)帶觀眾領(lǐng)略文化之美、生活之美。劇中,張小敬、李必兩個小人物的浮沉和成長,與觀眾形成共情;從他們身上映射出的是社會都市的蕓蕓眾生。
以小人物刻畫大環(huán)境,劇中人物身上不放棄追逐夢想、深愛腳下土地的情懷得以彰顯。當傳統(tǒng)文化與戲劇張力相遇,不應(yīng)該是高聳入云的宏大題材概念,傳統(tǒng)文化需要扎根大地,當觀眾能夠在日常的柴米油鹽中、在平凡生活的煙火氣背后找尋到文化印記支撐,影像才能深入人心。
《長安十二時辰》在盛唐文化中只取一朝一夕,講述一天之中“保衛(wèi)長安”的跌宕起伏,隨著分秒流逝,戲劇張力自然突顯。同時該劇在樹立大國文化自信、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等宏觀立意上引向深入。
該劇聚焦的是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挫折成長,而正是這一個個塑造飽滿的小人物,印證著華夏文明之包容開放已然扎根泥土,映射出對于家園的熱愛與忠誠。
李必是皇太子李亨的心腹。
李必的歷史人物原型叫李泌(《長安十二時辰》原著中的名字即為李泌),他自幼酷愛文學,幼年時期就已粗通黃老、列莊學說。
七歲那一年,李泌得到唐玄宗的召見,他當場作賦獲得唐玄宗的高度贊賞。自此,李泌成為了世人皆知的神童。值得一提的是,李泌祖上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弼,與李唐皇室的祖上李虎是同事,所以李泌從小成名,除了穎悟絕倫外,優(yōu)越的家庭背景也是重要原因。
《長安十二時辰》故事背景發(fā)生在天寶三載(744年),李必作為皇太子李亨的心腹負責徹查長安城中的一樁驚天大案。然而,歷史上真實的李泌在這個時期正隱居山中修道和研究神仙不死之術(shù),所以不可能有時間跑長安去破案。
擴展資料
李泌的政治生涯頗富傳奇色彩,他于天寶十載(751年)被唐玄宗召入宮中,授予待詔翰林之職,侍奉皇太子李亨。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李泌開始成為了李亨的心腹。當時唐玄宗非常寵信宰相楊國忠和節(jié)度使安祿山,可李泌認為這兩個都是小人,所以故意寫詩譏諷。結(jié)果他遭到楊國忠的報復,李泌被迫下野,“乃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肅宗很快就將李泌召至身邊,尋求幫助。李泌迅速對天下大勢作出分析,并指出成敗的關(guān)鍵所在。肅宗深知李泌的才能,所以想要給他授予高官厚祿,可李泌堅決推辭,最后只是以顧問身份隨從肅宗身邊。
不過,李泌雖然沒有接受正式職務(wù),但他的影響力卻非常大,“將相遷除,皆與泌參議,權(quán)逾宰相”。與許多人一心求官所不同的是,李泌追求的是灑脫、快意的人生。他在朝廷中雖然深受肅宗信任,但卻與權(quán)宦李輔國有很深的矛盾,所以當“安史之亂”平叛大局已定后,他主動要求離開權(quán)力的中心,遁入衡山修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1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