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端恪皇貴妃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咸豐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一位掌握實權(quán)的皇帝,同時他也是清朝一位苦難天子,繼位初期本想勵精圖治,重整山河,然而面臨內(nèi)憂外患的殘局,他變得愈發(fā)消沉,最終淪落于聲色犬馬之中。今天筆者要講的是咸豐后宮中出身最高的一名妃子,她便是端恪皇貴妃。
端恪皇貴妃來自清朝著名后族佟佳氏,佟佳氏在順治康熙時期極為顯赫,出了像孝康章皇后、孝懿仁皇后、佟國維、隆科多這樣的大人物,一時之間竟有“佟半朝”之稱。而端恪皇貴妃便是出自這一支佟佳氏。
話說,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有兩個兄弟,分別為佟國綱與佟國維,老大佟國綱承襲了父親佟圖賴一等公的爵位,老二佟國維的兩個女兒被康熙納入后宮,即孝懿仁皇后與愨惠皇貴妃,因此佟國維憑借推恩外戚也獲得了一等公的爵位。
本文要講的端恪皇貴妃便是佟國綱的六世孫女。
端恪皇貴妃的祖父名叫舒明阿,是佟國綱的玄孫(四世孫),他承襲了佟佳氏大宗一等公的爵位,舒明阿有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中第三子名為裕祥,裕祥便是端恪皇貴妃的父親,而那個女兒便是道光帝繼后孝慎成皇后,也就是說,端恪皇貴妃是孝慎成皇后的親侄女。
由此來看,端恪皇貴妃不但出身八旗世家名門佟佳氏,更是佟佳氏大宗的嫡系子孫,說她是咸豐后宮出身最高的妃子是一點也不為過,就連出身鈕祜祿弘毅公府小宗支系的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也稍遜一籌,出身一般的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來說更是望塵莫及了。
清朝咸豐八年三月,端恪皇貴妃佟佳氏被咸豐納入后宮,初封為祺嬪,一入宮便封嬪,這與佟佳氏的高貴出身不無關系。然而,此后佟佳氏卻再也沒獲得咸豐的晉升,這說明她在入宮不久便失寵了。而且,僅過了三年,咸豐帝便死在了熱河行宮,不到二十歲的佟佳氏瞬間成了一名寡婦。
不得不說,佟佳氏是一個心態(tài)頗為樂觀的女人,她并沒有為年紀輕輕守寡便郁郁寡歡,而是自得自樂,尤為重視保養(yǎng)。后來,佟佳氏相繼受到同治帝、光緒帝與宣統(tǒng)帝三代皇帝的尊封,最終獲得了祺皇貴太妃的名分。
宣統(tǒng)二年,歷經(jīng)五朝(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的佟佳氏終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67歲,賜謚為端恪皇貴妃。端恪皇貴妃佟佳氏于宣統(tǒng)三年九月二十一日被葬入定陵妃園寢,僅過了94天,大清國便在辛亥革命的風暴中落下了帷幕。
咸豐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握有實權(quán)的皇帝,其于道光三十年時以二十歲之齡繼位,三十一歲時病逝于行宮,一生在位十一年,雖然咸豐皇帝在位時間是清朝皇帝中最短的一位(退位的宣統(tǒng)皇帝不計入此列),但是其在在位的十一年間,卻先后冊立了十八位后妃,這樣的數(shù)量雖然跟有些皇帝比不算多,但卻也不少,因為咸豐皇帝一生僅在即位后的第二年舉行過一次選秀活動。
咸豐皇帝的定陵妃園寢中,埋葬著兩位皇貴妃、兩位貴妃、四位妃、四位嬪、三位常在,共計15嬪妃,加上定陵內(nèi)與咸豐皇帝合葬的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以及葬入定東陵的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咸豐皇帝的十八位嬪妃大致如此,但是這些嬪妃中,有些在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病逝前便已經(jīng)去世了,所以咸豐十一年時,除早逝的孝德顯皇后、云嬪、玶常在、瑃常在和鑫常在外,健在的后妃還有十三位。
咸豐皇帝死后,兩宮皇太后聯(lián)合恭親王發(fā)動了辛酉政變,將咸豐皇帝臨終前苦心布置的政治格局打碎,慈禧太后開始登上清朝政治舞臺,那么掌權(quán)后的慈禧太后時如何對待咸豐皇帝的這些遺孀呢?坊間曾經(jīng)一度流傳慈禧太后在掌權(quán)后對昔日咸豐皇帝寵愛的嬪妃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迫害,實際上歷史的真相并非如此。
關于咸豐皇帝死后他所遺嬪妃的境遇,被傳得最邪乎的就當屬麗妃了,由于麗妃在咸豐皇帝生前最受寵愛,所以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慈禧太后掌權(quán)后悔第一個拿麗妃開刀,坊間市井曾一度將麗妃的悲慘境遇描述的繪聲繪色,甚至還說慈禧將麗妃做成了“人彘”,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部由劉曉慶飾演的電影《垂簾聽政》還將此作為素材搬上熒幕,麗妃被慈禧迫害似乎證據(jù)確鑿。
然而歷史的真相卻并非如此,麗妃非但沒有受到慈禧太后的迫害,反而卻受到了慈禧太后的優(yōu)待,不僅麗妃本人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善待,就連麗妃所生的榮安公主也深受兩宮皇太后的疼愛,不僅被封為了嫡出的固倫公主,還被指婚給了個好人家。
麗妃本人在咸豐皇帝駕崩后也被連升兩級,成為了當時宮中唯一的皇貴太妃。慈禧太后雖然狠毒,但是對于那些對其權(quán)力沒有任何威脅的人,通常還是能夠網(wǎng)開一面的,事實上在咸豐皇帝生前,麗妃與慈禧的關系也不壞,以至于咸豐帝死后,還是慈禧向慈安提議將麗妃連升兩級封為皇貴妃的。在兩宮皇太后的善待下,麗妃平安的度過了同治一朝的十三年間,又在光緒朝度過了十六年,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五十四歲的麗皇貴太妃病逝,清廷謚其為莊靜皇貴妃,葬入咸豐定陵妃園寢。
相比赫赫有名的麗妃,玫妃的名氣恐怕就小得多了,這位出身低微的曾為宮女的嬪妃在咸豐一朝曾一度受寵,但卻因為行為不檢點(據(jù)說是因為與其宮中的太監(jiān)肆意談笑)而被盛怒之下的咸豐皇帝將其從貴人將為常在,后又降為官女子,玫妃在一個月之間被連江三級,從主子淪為了僅能陪皇帝睡覺的宮女。后來咸豐皇帝消氣了,又將其晉為常在,不久又升為貴人,而玫妃的好運氣還不止如此,咸豐八年二月初五,玫貴人為咸豐皇帝生下了一個兒子,這讓僅有一兒一女的咸豐皇帝欣喜若狂,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咸豐皇帝的第二個兒子在降生后的當天便夭折了,玫貴人哭得撕心裂肺,咸豐皇帝也非常難過,為了寬慰傷心欲絕的玫貴人,咸豐皇帝特意將其晉升為玫嬪,在之后的咸豐朝最后的三年多時間里,玫嬪再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其在咸豐一朝的位分也止步于嬪位。
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九,同治帝升御太和殿,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同治帝即位后的第二天,兩宮太后便以同治皇帝的名義下詔尊玫嬪為玫妃,隨后,玫妃早夭的皇二子又被追封為憫郡王。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同治帝奉兩宮皇太后懿旨,又尊封玫妃為玫貴妃。隨著地位不斷提高,玫貴妃境遇也越來越好,光緒十六年,玫貴妃病逝,享年56歲。
野史曾謠傳玫貴妃所生的皇次子是死于懿貴妃(慈禧)之手,慈禧害怕受寵的玫妃之子被立為太子,因此在其出生的當日便派人將這個男嬰毒死。這實際上沒有任何歷史依據(jù),且不說當時咸豐帝和皇后尚在,容不得慈禧做出這等事情,即便慈禧想做,下毒這種事情斷不會做得天衣無縫,并且從咸豐帝死后玫貴妃的境遇來看,慈禧太后對其還是頗為照顧的。
端恪皇貴妃佟佳氏出身滿洲鑲黃旗,咸豐八年,15歲的佟佳氏從母家被直接送進后宮,這種不通過八旗選秀入宮的獨特入宮方式非常罕見,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僅此一例。由于出身高貴,佟佳氏初入宮時便被封為嬪位,封號為“祺”,咸豐皇帝對于這位祺嬪顯然青睞有加,但是出身高貴的祺嬪卻是一個不茍言笑、不懂風情的女子,這樣的性格自然不討風流天子咸豐帝的歡心,入宮后的祺嬪很快便失寵了,其位分也止步于嬪位。
咸豐十一年,皇帝駕崩,18歲的祺嬪從此不得不成為節(jié)婦,過期了漫長而無聊的太妃生活。同治元年,新帝登基,祺嬪被封為皇考祺妃,十三年后,同治皇帝病重,兩宮太后為了給其沖喜,因此大封六宮,31歲的祺妃被晉為祺貴妃,之后,佟佳氏又在貴妃的位子上一坐就是三十四年,直到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病逝,祺貴妃仍舊健在,此時宮中咸豐帝所遺的嬪妃僅剩祺貴妃一人,宣統(tǒng)元年,祺貴妃被宣統(tǒng)皇帝晉位皇祖祺皇貴太妃,此時的佟佳氏已經(jīng)是清廷之中輩分最高、地位最尊的人了。
兩年之后,守寡近半個世紀的祺皇貴妃佟佳氏病逝,享年67歲,宣統(tǒng)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佟佳氏被葬入地宮, 此時距清皇朝滅亡只有九十四日,端恪皇貴妃是咸豐皇帝所有后妃中最后去世的,亦是定陵妃園寢最后一個入葬的嬪妃。一生經(jīng)歷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五位皇帝的佟佳氏是清朝唯一一位歷經(jīng)五朝的皇貴妃。
圓明園內(nèi)四位深受咸豐寵幸的花樣嬪妃:
咸豐皇帝的后宮之中,曾有四位被稱為“四春娘娘”嬪妃,她們曾經(jīng)常在圓明園內(nèi)陪伴咸豐皇帝,頗受咸豐皇帝的寵愛,這便是被稱為海棠春、 牡丹春 、武林春、杏花春的四位嬪妃,因名字中都帶有春字,被后人稱作四春娘娘.。由于四位嬪妃出身大多低微,所以其在咸豐一朝的位分并不高,屬于低等嬪妃,向其中的慶貴人張氏和吉貴人王氏都為宮女出身,而禧貴人察哈喇氏的父親常順只是一名廚役,璷貴人算是一個小官家的女兒。咸豐一朝四人都是貴人位分,同治皇帝登基,四人同時被晉升為嬪,同治十三年,四人又被一同晉為妃位。
四人之中,禧妃于光緒三年最先病逝,之后是光緒十一年病逝的慶妃,光緒二十一年璷妃病逝,最后離世的是吉妃王氏,她于光緒三十一年病逝。“四春”之中璷妃與慶妃在做貴人之時曾一同住在懿貴妃居住的儲秀宮,兩人與慈禧關系都不錯,尤其是璷妃那拉氏,同治十三年,四春被一同晉為妃位,只有璷妃享受貴妃待遇,光緒二十一年,55歲的璷妃病逝,慈禧太后懿旨命璷妃喪儀皆按貴妃禮制操辦。這充分說明了慈禧曾與璷妃關系不錯。
慈禧太后在歷史上基本上被定義為一個負面人物,客觀的來說,作為一個政治家,她是一個毀譽參半之人,有人稱贊她,說大清王朝在其手上延長了五十年的統(tǒng)治,有人痛罵她,說她將大清帝國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但不得不說,慈禧太后在咸豐死后對待那些咸豐帝所遺的妃子都不錯。
咸豐死時才剛滿30歲,他的嬪妃大多十幾歲、二十幾歲,正值青春年華,卻要長守空房,她們命運已經(jīng)相當不幸了。同是皇室之家的女人,這些無兒無女的花樣年華的女子們實際上比慈禧太后還要不幸,而對于他們的不幸,同樣作為寡婦的慈禧感同身受,所以慈禧不但沒有迫害她們,反而格外厚待她們,這些嬪妃們在慈禧太后的庇佑下,體面地度過了人生中最后的時光,都能得以善終,也算她們之幸。
說到古時候的清朝很多人印象最深的還是清朝的軟弱無能,當時的清朝實行閉關鎖國,就像把自己關在一個牢里一樣,而且在當時清朝不與外界溝通,這樣使得清朝越來越落后,而且清朝的人們也會越來越無知,關于當時清朝的一位皇帝咸豐帝我覺得很多人應該都是知道的,咸豐帝是當時清朝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皇帝,以摳門著稱,非常的小氣,那么,咸豐帝的母親是誰?咸豐帝母親叫什么是怎么死的呢?具體的一起來看看!
咸豐帝(1850~1861在位):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圓明園,道光帝第四子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儲家法,書名緘藏。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筆,立其為皇太子。宣宗逝世后,己未,咸豐帝即位,頒詔覃恩,以第二年為咸豐元年。在位期間,內(nèi)外交困,太平天國起義如火如荼之際,又遭遇英法聯(lián)軍侵略中國,他依靠湘軍,抑制住了太平天國起義進一步的擴張。對英法聯(lián)軍,咸豐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后失敗,以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北京條約》告終。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在承德病故。在位11年。卒謚“協(xié)天翊運執(zhí)中垂謨懋德振武圣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廟號文宗。葬河北遵化的清東陵之定陵。
咸豐皇帝的母親
清宣宗孝全慈敬寬仁端愨安惠誠敏符天篤圣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姓鈕祜祿氏(滿語,穆麟德轉(zhuǎn)寫:Niohuruhala),本名不詳。曾祖父為乾隆朝著名駐藏將軍成德,祖父為戰(zhàn)功赫赫的將軍穆克登布,父親為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wèi)、世襲二等男爵、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滿洲鑲黃旗人。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的第三位嫡妻1、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2(1834年起在位),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的生母。
咸豐皇帝的皇后及后妃
孝德顯皇后
孝德顯皇后(1831年—1850年),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咸豐帝為皇子時的嫡福晉,道光二十七年,道光帝冊封薩克達氏為奕詝的嫡福晉。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1850年1月24日)逝世,無子女。咸豐帝即位后,追冊謚曰“孝德皇后”。權(quán)攢田村,同治初,移靜安莊,旋葬清東陵定陵,上謚。光緒、宣統(tǒng)屢加謚,最終謚號為:孝德溫惠誠順慈莊恪慎徽懿恭天贊圣顯皇后。
孝貞顯皇后
孝貞顯皇后(1837年—1881年),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即慈安太后,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lián)P阿之女。比咸豐帝小6歲,是咸豐帝為皇子時的側(cè)福晉。咸豐二年(1852年)封貞嬪,五月晉貞貴妃,六月奉旨立為皇后,時年16歲,無子女。咸豐帝崩逝后,尊為母后皇太后,又稱東太后,后與慈禧、恭親王奕欣聯(lián)手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除八大臣。同治帝登基后,上徽號曰慈安皇太后,訓政二十年,兩度垂簾。光緒七年(1881年)崩逝,死因成謎,葬于定東陵,上謚。宣統(tǒng)加謚,最終謚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圣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滿洲鑲藍旗人(后抬入鑲黃旗),咸豐二年(1852年)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后冊封懿嬪。咸豐六年(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詔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懿貴妃。咸豐帝崩逝后,尊為圣母皇太后,又稱西太后,后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除八大臣。同治帝即位后,上徽號曰慈禧皇太后,訓政四十七年,三度垂簾。自光緒年間,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光緒帝崩逝后,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定東陵,上謚。最終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
皇貴妃
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端恪皇貴妃佟佳氏
貴妃
玫貴妃徐佳氏,婉貴妃索綽絡氏
妃
璷妃那拉氏,禧妃察哈拉氏,吉妃王氏,慶妃索綽羅氏
嬪
云嬪武佳氏,容嬪葉赫伊爾根覺羅氏,璹嬪那拉氏
常在
瑃常在名氏未知,鑫常在名氏未知,玶常在伊爾根覺羅氏
咸豐皇帝的子女
咸豐有子女3人,子2人,女1人。
分別是:
長女榮安固倫公主,咸豐五年(1855年)五月生,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病死。年僅22歲。(生母:麗妃他他拉氏,后追封莊靜皇貴妃)
長子同治帝載淳,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月病死。年僅19歲。(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追封為孝欽顯皇后,)
次子憫郡王,生于咸豐八年(1858年)二月初五,出生當日就死了,未命名。同治帝即位后,追封其為郡王。(生母:玫嬪徐佳氏,后封玫貴妃)。。
咸豐的兒子,只有同治長大成人了。
玉龍和慈禧是什么關系?
葉的妻子,清朝的皇后,害怕靖芬,也就是后來的皇后。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也是光緒皇帝的表妹和皇后。光緒十四年,出身滿洲正黃旗的玉龍被慈禧太后欽點嫁給光緒,成為自慈禧太后以來紫禁城里最尊貴的女人。
光緒年間,帝黨與后黨的政治矛盾變得尖銳。慈禧太后煞費苦心地控制光緒的政治事務,所以龍宇本是慈禧政治斗爭的籌碼。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慈禧在嫁給侄女做皇后的時候,有意在光緒身邊安插一個“密探”。龍勝長相平庸,性格懦弱。雖然他是中國的第一個官員,但他沒有任何威望。再加上光緒皇帝寵著甄妃,對丑皇后沒什么感情。久而久之,連曾經(jīng)力勸她成為皇后的慈禧太后也對她恨之入骨。因此,慈禧太后在世時,玉龍對諾諾一直是被動的,不可小視。也因為玉龍聽說了同治皇帝嘉順皇后阿魯特的慘死。因此,不難猜測她對慈禧太后的權(quán)力有多恐懼。幸運的是,玉龍不像阿魯特那樣桀驁不馴,所以盡管玉龍在漫長的一生中生活在慈禧的最高權(quán)威之下,但她從未受到慈禧的直接迫害。因此,后人普遍認為玉龍與慈禧的關系是比較融洽的。謹小慎微,不敢交朋友,是玉龍?zhí)髮m廷生活的真實寫照。據(jù)說這種情況直到慈禧和光緒皇帝去世才告一段落。
玉龍皇后是怎么死的?
晚清最后一位皇后玉龍是怎么死的?據(jù)史料記載,太后,葉之妻,因長期抑郁過度勞累,于民國正月十七日在故宮長春宮病逝,享年四十六歲。玉龍去世后,民國政府按國喪標準處理喪事,將玉龍的遺體與光緒皇帝合葬在崇陵。
慈禧太后死后僅五年,玉龍就去世了。有人說,慈禧死后,玉龍長期擔驚受怕的生活終于告一段落,從此可以只專心輔佐宣彤皇帝安享晚年,其實不然。熟悉晚清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庚子年之后,神州大地上的各種民主運動變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軍閥混戰(zhàn),外國列強虎視眈眈,大清國的政權(quán)已經(jīng)岌岌可危。尤其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fā),直接導致了滿清貴族統(tǒng)治勢力的崩潰。同樣在這一年的12月28日,太后玉龍召集大臣們召開了最后一次御前會議,并發(fā)布詔書宣布退位。在滿清大臣們的合唱中,統(tǒng)治中國大地200多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結(jié)束。
龍?zhí)笸宋缓?,雖仍住在故宮宮中,內(nèi)心卻難以釋懷,卻時常為先人之恥而嘆息,終日郁郁寡歡,直至病重。1913年,玉龍?zhí)笤谏债斕鞎娭腥A民國及外國使節(jié)時,回首往事,倍感悲傷。她最終于同年2月22日在長春宮病逝。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隨即下令降半旗三天,并親自佩戴黑紗為犧牲者致哀。當時,軍政要員發(fā)來唁電,對玉龍的逝世表示哀悼。
龍皇后生活照簡介
玉龍皇后是清朝光緒皇帝的皇后,是慈禧太后為光緒皇帝指定的第一位妻子。但是,光緒皇帝一點也不喜歡這個比自己大三歲的皇后。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玉龍皇后一點也不好看,甚至不如光緒皇帝好看。據(jù)說龍
成為女王后,玉龍女王根本沒有享受過女王的榮譽。雖然她是六宮之首,但當時光緒皇帝除了玉龍只有兩個妃子。一個是受到光緒皇帝寵愛的甄妃,一個是甄妃的妹妹金妃。自然,她會受到皇帝的寵愛。只是玉龍長得不漂亮,又不會忽悠人,所以在宮里難免受到皇帝的冷落。
玉龍和光緒的婚姻是由慈禧安排的。光緒不想,玉龍自己也無權(quán)決定。然而,玉龍是一個保守的人,他聽從父母媒妁之言,所以他不會對自己的命運做出任何反抗。所以在深宮,被夾在光緒和慈禧之間,飽受夾板氣。據(jù)說玉龍女王又瘦又駝背,而且看不出有什么神采。難怪光緒皇帝看不上她。想想也是。光緒皇帝有一個聰明、美麗、前衛(wèi)的甄妃。她怎么會喜歡這樣一個又丑又蠢的女人?因此,盡管玉龍女王作為女王很昂貴,但她過著謹慎和恐懼的生活。從1888年嫁給光緒,到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去世,這樣的生活持續(xù)了十年。在這樣的痛苦下,即使是一個美麗的女人也會成為過去,更何況是一個丑陋愚蠢的玉龍!
1908年,龍皇后終于當上了太后,但很快就被迫簽署了清帝的退位詔書。1913年,46歲的她死于抑郁癥。
博爾濟吉特氏(3人)、鈕祜祿氏(4人)、佟佳氏(2人)、赫舍里氏(1人)、烏喇那拉氏(1人)、富察氏(1人)、輝發(fā)那拉氏(1人)、喜塔臘氏(1人)、阿魯特氏(1人)、那拉氏(1人)。
一、博爾濟吉特氏
1、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朝開國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后,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姑。
清朝首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冊封)。首位皇太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后金逐漸重視與蒙古的聯(lián)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視,地位逐漸上升,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中宮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后,為母后皇太后,無徽號。
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葬清昭陵。全謚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xié)圣文皇后。
2、廢后
清世祖廢后,生卒年不祥,清世祖順治帝第一任皇后,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孝莊文皇后侄女。清朝第三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首位廢后。
博爾濟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華、性善妒,又無法忍受順治移情于其他嬪妃,再加上她是攝政王多爾袞為當時尚年幼的順治所迎聘的皇后,因此順治十年,順治帝不顧滿朝文武,及昭圣皇太后的反對,降皇后為靜妃,并令其改居側(cè)宮。
被降為靜妃后,就從典籍史料中消失了,卒年和葬地不詳,于康熙二年與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獻皇后董鄂氏合葬入清東陵中的孝陵。
3、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清世祖順治帝第二任皇后,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孝莊文皇后之侄孫,一妹淑惠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謚,葬孝陵之東(孝東陵),祔太廟。全謚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圣章皇后。
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選察罕(孝莊二哥)孫,孝莊文皇后之侄孫女入宮,冊為妃;六月,繼立為世祖的皇后。
順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后,與生母孝康章皇后兩宮并尊,稱母后皇太后,上徽號曰:仁憲皇太后??滴跷迨辏?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歲。有清一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后。
二、鈕祜祿氏
1、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1653年-1678年3月18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清朝開國名將額亦都孫女,輔政大臣、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鰲拜義女。
清代最后一位居住在坤寧宮的皇后,同時也是坤寧宮的最后一位主人。清代首位鈕祜祿氏皇后。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入宮為妃(未有賜冊封號)??滴跏辏?677年)八月二十二日,立為皇后。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時,駕崩于坤寧宮??滴醵辏?681年)三月初八,入葬景陵地宮。全謚曰: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圣仁皇后。
2、孝和睿皇后
孝和?;屎螅?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 嘉慶帝第二任皇后,禮部尚書、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
嘉慶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第二任皇后。乾隆五十五年入潛邸為嘉親王側(cè)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生皇七女,幼殤。
乾隆六十年生皇三子綿愷。嘉慶元年冊封為貴妃;嘉慶二年五月二十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嘉慶六年正月初八冊立為皇后。
嘉慶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綿忻。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尊奉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壽康宮,終年七十四歲,葬于昌陵西面三華里處昌西陵。全謚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圣?;屎?。
3、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第三任皇后,咸豐帝生母。
曾祖父為乾隆朝駐藏將軍成德, 祖父為穆克登布,父親為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wèi)、世襲二等男爵、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
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極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從全嬪,3個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歲稚齡超越所有老資格嬪妃成為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貴妃,而后皇貴妃,直至母儀天下的皇后。
她生前完全不用憑借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整個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嬪妃也未有晉封速度如此夸張的)。
她死后其子奕詝(后來的咸豐帝)能順利擊敗其他皇子最終繼承大統(tǒng),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光對她愛屋及烏,也因為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后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4、孝貞顯皇后
孝貞顯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鈕祜祿氏,咸豐帝皇后,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lián)P阿之女。嫡母為宗室覺羅,生母為姜氏(后抬入旗籍,改稱姜佳氏)。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鐘粹宮,死因成謎。葬于普祥峪定東陵,上謚,經(jīng)宣統(tǒng)加謚,最終謚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圣顯皇后”。
三、佟佳氏
1、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1689年),佟佳氏,滿州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女,世祖孝康章皇后親侄女,因此也是康熙帝的嫡親表妹,同父異母妹妹愨惠皇貴妃。
康熙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非攝六宮事)。第三任皇后。清代第二位佟佳氏皇后。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冊封為貴妃??滴醵辏?681年)晉封為皇貴妃,代行皇后之職。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八女,閏六月殤??滴醵四辏?689年)七月初九日立為皇后,時已病亟,翌日崩逝于承乾宮,十二月二十日,葬景陵。全謚曰: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2、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皇后,世襲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之女。清朝唯一一位由繼福晉冊封的皇后。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十七日(1792年)佟佳氏出生。嘉慶十三年(1808年)封為二阿哥綿寧繼福晉。嘉慶十八年(1813年)生綿寧長女。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駕崩,綿寧繼位,改名旻寧,為道光帝。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冊立為皇后,追封皇長女為端憫固倫公主。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二十九日逝世,時年42歲。
七月,道光帝上謚為孝慎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乙丑,葬入慕陵龍泉峪地宮。全謚曰: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圣成皇后。
四、赫舍里氏
1、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赫舍里·噶布喇之女,一妹平妃。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時年11歲??滴醢四晟臻L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死,四歲未序齒??滴跏晡逶鲁跞Q育嫡次子胤礽時因難產(chǎn)崩逝,是年僅有21歲。
皇后與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后的恩準,立兩歲胤礽為皇太子(清朝祖訓生前不事先預立皇太子)。康熙賜謚號為仁孝皇后。
后因原謚號與圣祖謚號出現(xiàn)重字,于雍正元年改謚,及后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圣仁皇后。
五、烏喇那拉氏
1、孝敬憲皇后
孝敬憲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于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烏拉那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后,滿洲正黃旗人,內(nèi)大臣步軍統(tǒng)領云騎尉費揚古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賜封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禛為嫡福晉??滴跞辏?697年)生嫡長子弘暉??滴跛氖辏?704年)弘暉不幸過世,過世那年只有八歲。
雍正元年(1722年)冊為皇后。雍正九年(1731年)戊戌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乾隆二年,與雍正帝合葬于清泰陵。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圣憲皇后。
六、富察氏
1、孝賢純皇后
孝賢純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乾隆帝原配嫡后,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銜傅恒姊。清代唯一一位富察氏皇后。
皇后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飾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鐘愛異?!?。乾隆十三年(1748年),隨帝東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
皇后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繼而引起朝廷內(nèi)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勝水峪裕陵地宮。經(jīng)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圣純皇后”。
七、輝發(fā)那拉氏
1、皇后輝發(fā)那拉氏
皇后 (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輝發(fā)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為烏拉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贈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cè)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后。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諭檔》記載)(乾隆后稱其忤旨截發(fā));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于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
八、喜塔臘氏
1、孝淑睿皇后
孝淑?;屎螅?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臘氏,嘉慶帝原配妻子,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副都統(tǒng)、承恩公和爾敬額之女。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十五歲。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即道光帝)。
乾隆四十九年,生永琰第四女(即莊靜固倫公主)。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永琰,永琰改名颙琰,是為嘉慶帝。嘉慶元年正月,冊立喜塔臘氏為皇后。
二月甲辰,其父和爾經(jīng)額追封三等承恩公。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八歲。嘉慶二年五月,謚孝淑皇后。
嘉慶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宮。道光、咸豐累加謚"孝淑端和仁莊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圣睿皇后"。
九、阿魯特氏
1、孝哲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清穆宗同治帝皇后,蒙古正藍旗人(后因封后而抬旗入滿洲鑲黃旗),大學士賽尚阿的孫女,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外孫女。
顧命八大臣肅順是端華的弟弟,也就是阿魯特氏的叔外祖父,三等承恩公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姑表外甥女,恭肅皇貴妃侄女。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圣毅皇后。
咸豐四年七月初一日生,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選秀女時指立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以惇親王奕誴為正使,貝勒奕劻為副使,冊立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子刻,入宮合巹。?
同治十三年(1874年)穆宗賓天后,同年十二月德宗光緒帝即位,奉兩宮皇太后命,尊為嘉順皇后。
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寅時崩于儲秀宮,年二十二歲。光緒元年五月,上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圣毅皇后。同年九月暫安梓宮于隆福寺,十一月升祔奉先殿。
光緒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奉安惠陵,閏三月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tǒng)帝入嗣穆宗,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圣毅皇后。
十、那拉氏
1、孝定景皇后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tǒng)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
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并在婚期過后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xié)天保圣景皇后,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guī)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朝皇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2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