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親唐太宗開始不同意,后來為什么改變主意?
文成公主入藏和親,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和親向來是關(guān)乎兩個甚至更多國家的命運的事情,雖然能夠在一段時間內(nèi)取得一些和平,讓國家擁有發(fā)展的機會,但是說起來還是有些過不去的,一個朝代要靠和親來維持和平,而不是軍事力量,多多少少都讓人有些難堪。而文成公主和親的事情,一開始李世民是堅決不答應的,可為什么后來又同意了?
從漢高祖開始,古代封建王朝就有“和親”的傳統(tǒng),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當政期間,這一傳統(tǒng)被發(fā)揚光大,連李世民的妹妹衡陽公主都嫁給了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
可是,吐蕃王松贊干布興高采烈的派使者去大唐求親,也想娶回一個公主,畢竟當時李世民被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尊稱為“天可汗”,能娶回“天可汗”的女兒,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可萬萬沒想到,李世民拒絕了。不過到了后期,李世民卻又滿心歡喜的送文成公主入藏,成就了一段佳話,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贊普的執(zhí)著,太宗的不情愿
松贊干布,是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贊普(吐蕃語中雄強漢子的意思),從小便聰慧伶俐,在十二歲那年便登上了贊普的位置,平息了叛亂,受到了人們的擁戴。
《舊唐書·吐蕃史》載:“弄贊(松贊干布)弱冠嗣位,性驍勇,多英略?!薄缎绿茣ね罗瑐鳌芬嘣疲骸捌錇槿丝犊判郏r?qū)野馬、牦牛,弛刺之以為樂?!?/p>
平息叛亂之后,他又遷都邏些(拉薩),戰(zhàn)敗蘇毗,開始統(tǒng)一西藏高原的計劃。松贊干布做下這些事情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并不知情,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當回事,所以當松贊干布來求親的時候,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載:聞突厥及吐谷渾皆尚公主,乃遣使隨德遐入朝,多赍金寶,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許。其實這也不怪唐太宗,因為吐蕃的名氣實在是太小了,像突厥、高麗、龜茲、波斯等,才是大唐所關(guān)注的地方,吐蕃?不好意思,往后稍稍。
唐太宗的冷漠態(tài)度讓松贊干布心生不爽,不過更讓他不爽的是他的使者回來說的一番話?!杜f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載:使者既返,言于弄贊曰:“初至大國,待我甚厚,許嫁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有相離間,由是禮薄,遂不許嫁?!?/p>
松贊干布一聽,火了,他心說你一個小小的吐谷渾敢挑撥離間?我打不了大唐準岳父,還打不了你一個小小的吐谷渾?于是松贊干布出兵和吐谷渾干架去了。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載:弄贊遂與羊同連,發(fā)兵以擊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于青海之上,以避其鋒。這一仗把吐谷渾打的是血頭血臉,松贊干布打吐谷渾一是因為吐谷渾是大唐屬國,他要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再就是吐谷渾本就是個軟柿子,不打白不打,最重要的一點是,吐谷渾境內(nèi)有一條從柴達木盆地通往西域的要道,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松贊干布打吐谷渾,看似是頭腦一熱,實則是一箭三雕,這位贊普很聰明哩。打敗了吐谷渾之后,松贊干布本以為會引起大唐的注意,可李世民連眼皮都沒抬,根本不去管這等小事。公元638年七月,松贊干布大兵壓境,攻擊唐朝的松州(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境內(nèi)),松贊干布甚至宣稱,若迎娶公主不成功,他將繼續(xù)前進。
李世民終于開始正視松贊干布了,可大唐實力擺在那呢,你猖狂又如何,那就把你打服!李世民立即派手下大將侯君集,率領(lǐng)五萬大軍支援邊境,侯君集的前鋒部隊由牛進達帶領(lǐng),到達之后,在晚上就對吐蕃軍隊來了一次偷襲。
這一戰(zhàn)就斬殺了吐蕃軍隊一千多人,吐蕃軍隊一看,這大唐士兵不是吐谷渾那種軟柿子,趕緊跑了。松贊干布邊逃邊向大唐求和,李世民見他執(zhí)著,也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載:進達先鋒自松州夜襲其營,斬千余級。弄贊大懼,引兵而退,遣使謝罪。因復請婚,太宗許之。弄贊乃遣其相祿東贊致禮,獻金五千兩,自余寶玩數(shù)百事。
李世民此時的心里,實際上是拒絕的,你想啊,哪有不嫁女兒就要和老丈人干架的女婿,即便文成公主不是他親女兒,而且這個女婿的實力也不可小覷,看他的勢頭,估計三天兩頭就會來騷擾這么一兩次,唐太宗干脆就答應了他,省得心煩。直到一個人的出現(xiàn),讓唐太宗改變了對松贊干布的看法,從不情愿,變成了滿心歡喜,這個人就是祿東贊(噶爾·東贊)。
祿東贊使唐,李世民改觀
祿東贊是松贊干布手下的丞相,公元640年,他代表松贊干布,再次去大唐出使大唐,迎接文成公主入吐蕃。在這次使唐的過程中,祿東贊展現(xiàn)出了超高的智慧,讓唐太宗欣喜不已,一度想將皇室女孩嫁給祿東贊,讓他為大唐效力,可祿東贊卻拒絕了李世民的好意。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六上》載:初,太宗既許降文成公主,贊普使祿東贊來迎,召見顧問,進對合旨,太宗禮之,有異諸蕃,乃拜祿東贊為右衛(wèi)大將軍,又以瑯邪長公主外孫女段氏妻之。祿東贊辭曰:“臣本國有婦,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贊普未謁公主,陪臣安敢輒娶?!碧诩沃?,欲撫以厚恩,雖奇其答,而不遂其請。
對于祿東贊這種態(tài)度,李世民也是倍加贊賞,順帶著對松贊干布也有了好感,畢竟有這么一個隨從,主子肯定還要優(yōu)秀,至此,李世民才真正完全同意了這門親事。
事實上,祿東贊真的是一個奇才,在他與松贊干布的治理之下,吐蕃王朝成為了一個強國?!杜f唐書》稱:“噶爾·東贊雖不識文記,而性明毅嚴重,講兵訓師,雅有節(jié)制,吐蕃之并諸羌,雄霸本土,多其謀也?!薄缎绿茣贩Q:“噶爾·東贊不知書,性明毅,用兵有節(jié)制。吐蕃倚之,遂為強國。”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到達唐朝下屬的吐谷渾,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今青?,敹嗫h)迎接。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詔江夏王道宗持節(jié)護送,筑館河源王之國。弄贊率兵次柏海親迎,見道宗,執(zhí)婿禮恭甚,見中國服飾之美,縮縮愧沮。迎完親之后,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一起來到了邏些,即便文成公主是大唐宗室之女,松贊干布還是封其為皇后,并為其修筑布達拉宮。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及與公主歸國,謂所親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當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棟宇以居處焉。至此,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心愿,才算是實現(xiàn)了。
李世民從瞧不上這個吐蕃,更瞧不上松贊干布,到不情不愿的答應了他的要求,又因為祿東贊改變了對松贊干布的看法,滿心歡喜送文成公主入藏,這個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到了公元九世紀中,大唐衰敗,吐蕃也在內(nèi)亂中徹底崩潰,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愛情佳話,已然成為了美好的回憶。
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和親松贊干布的故事一直被人稱道,這件事也成了唐朝和吐蕃和平友好的象征。回到真實的歷史中,松贊干布娶到文成公主的過程充滿了曲折,一點兒也沒有想象得那么美好。
對于文成公主是誰史料中有明確的記載,文成公主,生于625年,680年因天花病逝于吐蕃,吐蕃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西藏。文成公主在吐蕃被尊稱甲木薩,是吐蕃贊普(贊普就是君王的意思)松贊干布的第二位王后。文成公主出身唐朝皇室宗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族弟任城王李道宗的女兒,自幼聰慧美麗,知書達理,酷愛學問,并信仰佛教。640年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在兵敗后臣服大唐,并一心欽慕大唐文化,遣使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珍玩數(shù)百件向唐朝求親,唐太宗欣然應允,并欽點文成公主和親吐蕃。
貞觀八年,松贊干布派使節(jié)入長安朝貢,并約定兩國和平友好發(fā)展,互不侵犯,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等等。雙方皆大歡喜,然后按照禮節(jié),李世民派使節(jié)回訪吐蕃,將在長安說過的約定再重復一遍。
吐蕃與當時的大唐接壤,靠著青海的鹽湖和馬匹與唐朝有貿(mào)易往來,那個時候的吐蕃還是奴隸制社會,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對于唐朝的繁華也很是向往。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為唐朝和吐蕃都帶來了和平,但是松贊干布卻沒能長命,活了不到35歲就去世了。松贊干布死后。首先我們先區(qū)分清楚唐朝的“和親”與以往還是有些區(qū)別的。吐蕃趁虛而入進攻大唐,還提出求娶公主的時候,唐朝兵敗,所以“和親”是屈辱的,李世民并沒有答應。當侯君集的主力軍隊前往松洲之后,吐蕃被牛進達的先鋒軍隊殺得不敢冒頭,松贊干布害怕了,向唐朝送重禮并且稱臣,李世民這才同意了親事。
唐朝的強大,使得周圍的國家對其是非常的敬仰和懼怕,為了尋求唐朝的庇護,與唐朝建立友好的關(guān)系,松贊干布提出和親,遭到拒絕后發(fā)動的戰(zhàn)爭,其一,是與吐蕃使者的謊言有關(guān)系,其二,就是與松贊干布自身的性格有關(guān)系的。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他們的故事在西藏的土地上傳唱千年。
屬于文成公主的寺廟里酥油燈終日不滅,香火鼎盛,經(jīng)聲繚繞。在吐蕃民眾的心里,文成公主就是菩薩娘娘,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佛”。屬于文成公主的故事被改編成藏戲,在魏巍的雪山之下持續(xù)上演千年,讓人百看不厭。
文成公主廟,又名加薩公主廟,傳說是唐代的藏民為留念文成公主而建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前史了,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明遺存之一,如今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成公主去世后,為了表示對她得崇拜與尊敬,為她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在她的住處,每年都有人進行祭拜,足以見得文成公主的功勞。她的故事,讓后人傳唱千年,激勵著后人,她是值得敬佩的人。
在古代,兩個國家之間面臨戰(zhàn)爭時,往往會采取一種比較緩和的處理方式,說得委婉一點可以用“和親”二字作為概括,說得直白而真實一點則是一種“人身交易”。譬如先秦時,就作為越國的“人身利器”送給了吳王夫差,從而阻止了更慘烈的戰(zhàn)爭,換來了十余年的和平。到了大漢初年,也利用美女作為賄賂品成功解除了“白登之圍”,順利為大漢換來了休戰(zhàn)和平。也不例外,文成公主就是其中最鮮明的典型,本為宗室子女的她卻冒充大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化解了一觸即發(fā)的戰(zhàn)爭,也為后世文人提供了和親的模范文本。但是,文成公主與西施等人并不一樣,她出嫁的方式、受到的待遇,以及在后世評價中,都有著不同尋常的特殊意義。 >吐蕃王求親要娶大唐公主 >要說文成公主這個人,首先得看她的身世。文成公主本不是的親生女兒,而是大唐臣子李道宗的孩子李氏。如果不是后來吐蕃王松贊干布攪局,李氏也就不會披上公主的“外衣”,而會嫁給一位尋常大臣的兒子了此一生,或許還能過上甜蜜的婚姻生活。 >然而,命運并沒有給李氏這個選擇的機會。那一年,松贊干布剛剛統(tǒng)一了吐蕃,并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國家,還學習 統(tǒng)一了度量衡,在西域打開了自己的天地。有了強大的政權(quán)為依托,吐蕃王也想擁有自己的特權(quán)和榮譽。當時,西域各王以能娶大唐公主為榮,西域的突厥和吐谷渾王就迎娶了公主為妃。吐蕃王松贊干布心里就癢癢了,他也派遣使臣到了唐朝,提出要像突厥王一樣,要娶唐朝公主為妻。但是,求婚的事卻因為吐谷渾從中作梗給攪黃了。 >這個事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史料作證?!八拇髸敝椎摹秲愿敗分芯陀涊d:“初至,大國待我甚厚,許嫁公主。會吐谷渾入朝,有相離間,由是禮薄,遂不許嫁?!边@段話說得很清楚,本來唐太宗對吐蕃使臣還是不錯,但是由于吐谷渾王離間說壞話,大唐便對吐蕃使臣輕視了,還不愿意許配公主。 >既然吐谷渾王這么不仗義,背后做小人,那么松贊干布可不會這么輕易算了,于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松贊干布立即組織軍隊,開始進攻吐谷渾。很快,沒多少實力的吐谷渾王就被松贊干布打敗了。之后,松贊干布又攻下了黨項、白蘭羌,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省松潘縣),揚言若大唐不許配一個公主,他就要大舉入侵唐朝,搶也要搶一個公主回去。 >松贊干布太天真了,這時的大唐可不是末期的漢朝。當時,大唐有偉大的軍事家侯君集在世。侯君集派遣先鋒牛進前去迎擊松贊干布軍隊,自己又率領(lǐng)主力大軍往松州方向趕去準備一舉殲滅。哪里知道,侯君集主力還沒趕到,松贊干布就被牛進的部隊給擊敗了。這一下嘗到大唐軍隊的厲害,吐蕃王松贊干布感到非常害怕,立即率領(lǐng)部下退回到了吐谷渾、黨項、白蘭羌境內(nèi),并派遣了自己的親信大使——宰相祿東贊前往大唐謝罪,并帶了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shù)量的其他珍寶正式向大唐下聘禮,希望以誠心感動太宗皇帝,為自己迎娶到了一個漂亮的公主妻子。 >吐蕃王誠心要娶大唐公主的消息立即便傳遍了全國,天下百姓及四方諸侯都在等待著天子的最終回答,一次命運的轉(zhuǎn)折卻悄悄地走近了毫不知情的李氏。 >大唐王朝“六難婚使”試誠意 >雖然,大唐軍隊打敗了吐蕃,卻讓唐太宗看到了吐蕃的實力。作為一代雄主的認為吐蕃王的確有迎娶公主的條件,于是便松口答應了這門婚事,并安排了李道宗的女兒李氏作為公主遠嫁過去。但是,唐太宗雖然答應了,卻設(shè)計了許多難題試驗吐蕃婚使的誠意。 >由于當時天竺、格薩、大食、霍爾等地的國王均派遣了使臣到大唐進貢,并提出求婚希望迎娶漂亮的文成公主。唐太宗頓時有了主意,他立即決定讓各國婚使比賽智慧,要是誰在比賽中勝出,誰才可以把美貌的公主迎回國,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六試婚使”。 >第一試:用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的九曲孔眼。比賽開始,其他幾國的使臣絞盡腦汁也未能穿過去。聰慧的吐蕃使臣祿東贊找來一根絲線,將絲線的一頭系在螞蟻的腰上,另一頭則縫在綾緞上。接著,他在九曲孔眼的端頭抹上蜂蜜,當螞蟻聞到蜜味,便帶著絲線,順著彎曲的小孔,緩緩地爬了進去,結(jié)果綾緞也隨著絲線穿過了九曲明珠。 >第二試:辨認一百匹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guān)系。比賽一開始,各國婚使便爭先辨認起來,他們分別按照毛色、老幼、高矮等方法辨認,但都沒能準確認出。這時,吐蕃的使臣想起自己曾經(jīng)得到過馬夫的指教,便把所有的母馬和馬駒分開關(guān)在不同的房間。然后,他吩咐不準給馬駒投料,也不給水喝。過了一天,當馬駒重新放回馬群中時,口渴難耐的小馬駒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母親。祿東贊采用了換位思考的辦法,既然讓人來識別馬駒和騾馬的母子關(guān)系,還不如將難點甩給小馬駒,有哪一個孩子不認識自己的母親呢?因此,吐蕃使臣在這一局中完勝其他諸國使臣,離迎娶文成公主進了很大一步。 >第三試:規(guī)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nèi)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只羊,還要把羊皮鞣好。比賽開始,別的使者和隨從匆匆忙忙地把羊宰了,棄得滿地又是毛,又是血;接著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肉還沒有吃完,人已酩酊大醉,哪里還顧得上鞣皮子。祿東贊則讓跟從的一百名騎士排成隊殺了羊,并按順序一面小口小口地咂酒,小塊小塊地吃肉,一面鞣皮子,邊吃邊喝邊干邊消化,不到一天的工夫,吐蕃的使臣們就把酒喝完了,肉吃凈了,皮子也搓鞣好了。 >第四試:太宗交給使臣們松木一百段,讓他們分辨其根和梢。祿東贊遂令人將木頭全部運到河邊,投入水中。木頭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樹梢那邊較輕則浮在水面,木頭根、梢顯而易見。 >第五試:怎樣在夜晚出入皇宮不迷路。晚上,宮中突然擂響大鼓,皇帝傳召各路使者赴宮中商量事情。祿東贊想到初來乍到長安,路途不熟,為不致迷路,就在關(guān)鍵路段涂上顏色。到皇宮以后,皇帝又叫他們立即回去,看誰能不走錯路回到自己住處。結(jié)果,祿東贊憑著自己事先做好的記號,再次取得了勝利。 >第六試:辨認公主。這天李世民在殿前親自主試。300名衣著華麗、相貌仿佛的宮女,分左右兩隊依次排開,宛如300名天仙,令人眼花繚亂,遐想連篇。其他各國使者被宮女們的美貌吸引了,也分不清到底哪位才是文成公主。只有祿東贊因為事先做了準備工作,知道文成公主眉目娟麗,體態(tài)窈窕,膚色白皙,雙眸炯炯有神,右頰有骰子點紋,左頰有一蓮花紋,額間、頸部各有一顆痣。通過這些特征,祿東贊反復辨認,終于在左邊排行中的第6位認出了文成公主,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成就了千古佳話。 >龐大隊伍浩浩蕩蕩開進吐蕃 >確定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后,唐太宗開始下令著手準備送親的隊伍。當時的情況是這樣,朝廷安排文成公主的親生父親李道宗為送親的主婚使節(jié),另外還準備了豐厚的嫁妝。比如各種五行經(jīng)典、工藝技術(shù)、紡織農(nóng)稼,還有醫(yī)學論著和醫(yī)療器械,而最珍貴的一件陪嫁,則是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另外,送親隊伍還帶了大量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隊伍中不乏文士、樂師和農(nóng)技人員。唐太宗除了準備豐厚的婚禮外,為什么還要送去文士和農(nóng)機人員呢?原來他有遠大的打算,希望此次和親不僅是對吐蕃進行籠絡(luò),還要千方百計從經(jīng)濟和文化上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文成公主在其父親李道宗的護送下,隨吐蕃請婚使節(jié)踏上了西去的道路。他們一行從長安出發(fā),途經(jīng)隴南(今甘肅省隴南市)、西海(今青海省青海湖)、吐蕃(今西藏地區(qū))等地,雖歷盡千險,但也留下不少傳說。比如青海湖的由來,據(jù)藏民傳說,當時唐太宗知道漢族子女遠嫁他鄉(xiāng)定會思念長安,為了解文成公主的思鄉(xiāng)之苦,便賜給了她一面寶鏡。無論文成公主身在何處,只要拿出寶鏡出來,鏡中定會顯出長安的景象。這有一點像當今的照片和視頻,但不過當時技術(shù)可沒這么高超。不管怎樣,唐太宗在這一點上還是很有心了。但是,文成公主卻在唐蕃分界之地,準備棄轎乘馬時,沒有將寶鏡帶走。這面留下的寶鏡,自此便成了美麗的青海湖。湖水蕩漾,清澈如鏡,文成公主一面走一面回頭流淚,竟不知不覺流成了“倒淌河”,所以才會有“天下江河皆東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然而,故事雖美,但終究是傳說。正如后羿射日一樣,怎么可能一把鐵箭就能射穿比火還烈的太陽呢。 >另外,送親隊伍經(jīng)過林芝地區(qū)時,為了辟邪,文成公主便穿著獸皮,希望可以平安經(jīng)過。進入藏區(qū)后,文成公主又將用過的獸皮賜給了該地的門巴侍女。哪里想到,自此之后,門巴族的女子便有了披羊皮為飾的風俗。少女披羊尾和四條腿俱全的小羊皮,成年女子披牛犢皮或山羊皮,習俗從此沿襲至今。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文成公主一行到達了黃河的發(fā)源地河源,而松贊干布早已率領(lǐng)著自己的大部隊到此地迎接自己心愛的新娘。當看到大唐使臣江夏王李道宗時,松贊干布立即納頭便拜,行了子婚大禮。李道宗立即請出貌美如花的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相見,這位馳騁高原的吐蕃王一見到中土的金枝玉葉,頓時為之傾倒。 >接著,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前呼后擁、浩浩蕩蕩進入了邏些城(今拉薩)。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親自主持下,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按照漢族的禮節(jié),舉行了盛大無比的婚禮,全城的老百姓都歡欣慶賀。松贊干布摟著漂亮的文成公主,別提有多高興了,他自豪地對部屬說:“我的族人,我的父親,他們都沒有與大唐通婚的先例。今天,我做到了,并娶了靚麗的大唐公主為妻,這是我的榮耀,也是我們吐蕃國的榮耀。因此,我要宣布,馬上為公主修筑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后代?!?>聽到松贊干布的承諾,文成公主心里有了一絲欣喜。是的,他以為自己會嫁給一位野蠻的異域國王,自己會被用來發(fā)泄 *** ,根本不敢奢望有什么愛情。但是,當自己看到松贊干布的那一刻起,她知道自己此次的出嫁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松贊干布為其修建一座城 >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松贊干布沒有食言,他很快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動,修建新城——布達拉宮。由于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在前面做出修建新城的承諾之后,他接著立即安排手下專門為文成公主修筑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可惜布達拉宮后來毀于雷電、戰(zhàn)火,經(jīng)過17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占地面積36萬余平方米,氣勢磅礴。)當前,若去布達拉宮旅游的客人則會發(fā)現(xiàn),宮中還保存有大量內(nèi)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六難吐蕃婚使祿東贊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這些壁畫構(gòu)圖精巧,人物,色彩鮮艷。西藏的布達拉宮遺址后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 >不過,也有學者提出,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修建布達拉宮屬于子虛烏有。他們認為,布達拉宮是由松贊干布的天祖(高祖父的父親)贊普拉脫脫日年贊首建,而后在尼妃赤尊的主持下進行了擴建,形成了更為盛大的規(guī)模。文成公主入藏時,松贊干布和他的后妃們早已在布達拉宮中居住多時,所謂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專為文成公主而建,其實是一個彌天大謊。 >不管學者如何爭論,筆者認為應以教科書為準,雖然也不一定是歷史的真實,但暫且以此為依據(jù)吧。 >除了修建布達拉宮,松贊干布還答應了文成公主建寺弘法的建議。據(jù)《大昭寺志》記載,公元639年,墀尊公主已開始選址造寺,只是占卜所選的地方是拉薩的沼澤地,雖然奠了基,但這座寺不是建了倒塌,就是怎樣也建不起來。文成公主到了西藏后,墀尊公主承認能力不夠,便派婢女帶著一升金砂請求幫忙。于是,文成公主便安排自己的工匠經(jīng)過“博唐”數(shù)理推算,發(fā)現(xiàn)整個西藏的地形宛如女魔仰臥之狀,極不利于王朝統(tǒng)治,而墀尊公主所選的沼澤臥塘湖,恰恰是魔女的“心血”,旁邊有紅山與夾波日山則為“心骨”,必須施法鎮(zhèn)壓才能建寺。墀尊公主無奈,只得認同文成公主的提議,在機雪娘頗邦喀巖山上,熔鐵水灌凝磚土,修建九層碉樓,四面拴以鐵鏈,使其牢固,然后修法禳災,終于堵住了泉眼,建成了赫赫有名的大昭寺。但是《教法史》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稱墀尊公主帶頭修建大昭寺失敗,無奈便由文成公主獨立主持修建了大、小昭寺,兩寺同日開工、同日建成、同日開光。 >不過,無論怎樣,大、小昭寺修建之后,佛教開始在雪域高原上扎根。后來雖經(jīng)過歷次滅法與復興,但是藏傳佛教已經(jīng)蔚為壯觀。 >自從聯(lián)姻之后,松贊干布開始學習漢族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并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院讀書。另外,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婚姻感情也還算不錯,許多事情他都會接受文成公主的建議。比如,文成公主到吐蕃后,發(fā)現(xiàn)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頰希望驅(qū)邪避魔,樣子十分難看又不舒服,她認為這樣做毫無道理又有礙衛(wèi)生,實在是一項鄙俗的陋習,便婉轉(zhuǎn)地向松贊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贊干布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廢除了這項習俗。 >夫死之后文成公主一路消沉 >然而,這樣的日子并沒有維持多久,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就不幸去世了,時年35歲。據(jù)《紅史》記載,松贊干布在31歲時,曾經(jīng)將贊普之位讓給時年13歲的兒子貢松貢贊??上н@位小贊普年壽不永,剛18歲就死去了,死在了松贊干布的前面。 >關(guān)于松贊干布的早逝,至今說法不一。有說是思子病逝(逝于拉薩北面的彭域色莫崗,今林周縣彭波農(nóng)場附近),也有說是出征戰(zhàn)死,還有說是和他的父親一樣被反叛者毒死。但不管怎樣,松贊干布死了,文成公主自此沒有了依靠。她本來可以選擇回到大唐,但最后文成公主打消了這種念頭。據(jù)說,文成公主住在拉薩,經(jīng)常去布達拉宮對面的藥王山上東望家鄉(xiāng),希望能看到遠方前來的故人。 >時間總是那么慢,不知道文成公主是怎樣度過了自己余生的30年。據(jù)《新唐書》記載,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逝于吐蕃,享年55歲。這時太宗早已去世,在位的唐高宗派遣了使臣前去吊祭,對文成公主所做的貢獻進行了表彰。 >文成公主去世后,吐蕃人將她的遺體送到了雅礱瓊結(jié)(今山南地區(qū)瓊結(jié)縣境)墓王墓區(qū)進行了安葬,與自己的丈夫松贊干布葬在了一起,也算是對文成公主的一種愛戴吧。因為,這里是藏族先民發(fā)源之地,也是歷代吐蕃贊普的最后歸宿。 >文成公主雖然去世了,但她的貢獻及成就卻永遠被后人銘記。從為公的角度來說,文成公主是偉大的。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在她的影響下,漢族的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工藝陸續(xù)傳到吐蕃;她帶來的詩文、農(nóng)書、佛經(jīng)、史書、醫(yī)典、歷法等典籍,促進了吐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加強了漢藏人民的友好關(guān)系。她帶來的金質(zhì)釋迦佛像,至今仍受藏族人民的膜拜。 >但是,從私利的角度,文成公主卻是悲劇式的。盡管后世無數(shù)的詩歌和戲曲仍然在不斷傳頌著文成公主的故事,她那風華絕代的身影也依舊在神山圣湖間款款搖曳,但是她沒有自己的自由。是的,一個人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這不是很可悲嗎?所謂的任何“高大上”或許僅僅都是別人眼中的閃耀星光,但對于文成公主卻永遠只是流星,因為天空那么大,卻永遠沒有她自己的空間和位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2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