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名臣鄭當時,“老好人”的結局,引人深思。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項羽手下有一名將領名字叫鄭榮,家是陳縣人,一直追隨項梁項羽二人,是項氏的故舊部下。
公元前202年,項羽在烏江邊自刎而死,鄭榮不得已率部歸順漢朝。
漢高祖親自接見了所有歸順的將領。
會見伊始,漢高祖要求:所有項羽的舊部以后稱呼項羽都要稱呼為項籍,不得稱呼其為項王。
鄭榮當場表示拒絕。
漢高祖沒有為難鄭榮,下旨將鄭榮免職放回老家,但是所有稱呼項王為項籍的人都升官做了大夫。
不過,鄭榮躲過了兇險的漢初政治,到漢文帝時期高齡去世。
福禍難料,也說不清。
《史記》記載: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
鄭榮有個兒子,名叫鄭當時,自幼受到鄭榮的教導,正氣凜然,長大后專好行俠仗義。
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爆發(fā),年輕的鄭當時不顧家業(yè)和個人安危,前往梁國支援漢朝,解救梁國的大將張羽于危難之中。
七國之亂平定后,鄭當時的名聲傳遍了梁國。
漢景帝聽聞鄭當時的名聲,在冊立新太子劉徹的時候,任命鄭當時為太子舍人,陪伴太子左右。
鄭當時沒有被突然而來的紙醉金迷沖昏頭腦,相反更加禮賢下士。
他在長安四個門口附近專門置辦了馬匹,以備隨時出門探望朋友結交賓客。
按照漢朝的法律,公務員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
鄭當時便借這個機會走街串巷,通宵達旦地拜訪,殷勤地好像唯恐不能拜訪到別人。
在崇尚無為而治的漢朝初年,通曉道家學說的鄭當時在長安城很吃得開,雖然年級尚輕、官職尚低,但是結交的都是名士。
《漢書》記載: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明旦,??植槐?。當時好黃、老言,其慕長者,如恐不稱。
漢武帝劉徹繼位,鄭當時水漲船高。
幾年時間里先后擔任魯國中尉、濟南群太守、江都國相,很快升到了九卿中的右內史。
位列九卿之后,鄭當時卻儼然化身一條“老泥鰍”。
當初的浩然正氣,蕩然無存,所作所為都順著皇帝的意思。
還告誡自己的奴仆:“客人來了,不管高低貴賤,都不要讓人待在門口,一律先領進們再說?!?/p>
只要有客人來,他都恭敬地執(zhí)行主人待客的禮節(jié),自己則屈伸在客人下面。
鄭當時不蓄積家產,將所有的俸祿和皇帝的賞賜都拿出來招待賓客。
當然,鄭當時也在朝廷上也不講別人壞話,總是向皇帝稱贊別人德高望重。
鄭當時對下屬談話也不直呼其名,而是非常謙恭平和,好像唯恐傷害到他們一樣。
有人向其舉薦人才和匯報事情,他都立即匯報給漢武帝決定,唯恐耽誤了別人的事情。
贏得了朝野內外和廣大士族長者眾口一詞的稱贊。
《史記》記載:莊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廉,又不治其產業(yè),仰奉賜以給諸公。
然而,終于有一天。
公元前131年,丞相田蚡(漢武帝的舅舅)續(xù)娶燕王的女兒做夫人,前丞相竇嬰約灌夫一起去赴宴喝酒。
席間田蚡起身敬酒,大家都唯唯諾諾,竇嬰敬酒卻只有少數人起身。
灌夫看不下去,借著酒勁打了不跟自己喝酒的臨汝侯灌賢(灌賢是灌夫的晚輩)。
田蚡便扣押了灌夫,同時抓捕灌夫族人,灌夫聲稱有田蚡謀反證據,田蚡便奏請漢武帝要殺灌夫。
此時竇嬰挺身而出,上書漢武帝稟明情況,漢武帝命令在朝堂上公開辯論此事。
漢武帝讓所有大臣都表態(tài),大臣汲黯認為竇嬰對,鄭當時也順著汲黯說道:“竇嬰對”。
鄭當時話音剛落,丞相田蚡咳嗽一聲。
鄭當時立即改口說道:“灌夫也有不當之處。”
丞相田蚡又一聲咳嗽傳來。
鄭當時接著說道:“灌夫太不像話了,應該嚴加處置!”
看到鄭當時畏首畏尾不敢堅持原則,其他大臣便都沉默不語。
漢武帝一看鄭當時這熊樣,氣不打一處來:“畏首畏尾,你像極了馬車下面的哈巴狗,朕今天真應該先殺了你!”
嚇得鄭當時趕緊叩頭謝罪,最終漢武帝念及是自己的舊臣,將其降職使用。
《史記》記載:內史鄭當時是魏其,后不敢堅對。馀皆莫敢對。上怒內史曰:”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如效轅下駒。吾并斬若屬矣?!?/p>
漢朝初年,黃河經常泛濫決口,嚴重影響當時長安周邊的安全和農業(yè)生產。
漢武帝時期經常對外征戰(zhàn),但是常常受制于黃河泛濫,因此漢武帝決心找一個心腹大臣徹底治理黃河。
鄭當時懂得水利,便被漢武帝任命為大農令。
漢武帝派遣鄭當時前往視察黃河決口,并命令盡快動身。
鄭當時接到圣旨,向漢武帝請求五天時間準備。
黃河決口漢武帝正心急如焚,聽到鄭當時竟然需要五天時間準備,當即不滿地說道:“我聽說你年輕的時候行俠仗義,遠行千里都不帶糧食,如今你為什么要請求準備行裝的時間呢?”
鄭當時見皇帝非常不滿,這才不得已趕到了黃河工地上。
《史記》記載: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鄭莊行,千里不赍糧’,請治行者何也?”
漢武帝治河和對匈奴作戰(zhàn),耗費很多人力物力,大農令的地位一下子凸顯出來。
但是鄭當時只是混好人緣,順從漢武帝的旨意做事,不敢明確提出自己的主張。
很多賓客看準了鄭當時這一毛病,為了貪圖利益便投奔鄭當時門下。
鄭當時不分良莠一律保舉,協(xié)助自己辦理財物轉運,造成朝廷大量的虧損和損耗。
不久,鄭當時被人揭發(fā)檢舉,漢武帝便免去了其官職。
由于鄭當時不蓄積家產,所以家中很快貧窮起來,不久門下的賓客便作鳥獸散了。
老王:混的還沒有他爹好,主要還是做人不行,還是要有一點道德底線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5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杜周是什么樣的人迫害良善的人主鷹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