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無傷是什么樣的人,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著名的鴻門宴眾所周知,結局是長腿皇帝劉邦演技好,腿腳麻利,順利脫險。得到項羽那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的點撥,沛公回營,立誅殺曹無傷!可謂是干凈利落,毫不拖泥帶水!
曹無傷
但是,讓后人十分困惑的是,作為軍中高級官員的曹無傷為什么要告密呢?其實史記中就給出了正確的答案,張良曾在即將赴會前,問劉邦自忖自己的士兵武力能否強大到可以對抗項羽?史記描述了劉邦當時的情況,“劉邦默然曰,固不如也”。而在鴻門宴數月后的韓信,在登壇拜將時也曾問過劉邦,劉邦也是同樣的回答。
項羽軍
曹無傷告密的內容有三點:一是沛公要做關中王,二是沛公想獨占秦宮珍寶,三是劉邦想讓秦子嬰為相!每一點都直戳項羽心窩子!老鐵,扎心啦!這時的項羽氣氛異常!巨鹿城下,函谷關前,我項羽抗住了秦朝絕大部分精銳,沒有我,你劉邦會那么容易就能進入咸陽城?開玩笑!作為政治的老油條,曹無傷看到劉邦拒守函谷關,阻止項羽進入關中,他能想到劉邦唯一一個結果就是必死!背叛,催化劑有兩個,一是受到的威脅足夠大,二是受到的誘惑足夠多!而曹無傷就具備了兩者的全部要素。曹無傷告密很可能就是為了明哲保身,或者依靠告密獲取進身階梯!項羽,實在武力太強了!劉邦?沒戲!
曹無傷
最后的結果,曹無傷沒想到26歲的項羽還是沒玩過50歲的劉邦,就像當年紂王把崇侯虎賣給周文王一樣,把曹無傷賣給了劉邦!而另外一個徹底的合格告密者,卻被三年后新建的大漢王朝封為了射陽侯,項伯什么都考慮到了就是沒考慮到天命!項伯受封三年后就死掉了!關于項伯為什么封侯,史記中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漢王與項羽有郄于鴻門,項伯纏解難,以破羽纏嘗有功,封射陽侯?!蓖ㄋ追g就是,他的封侯籌碼是因為他的多次告密行為而累加的!由此看來,曹無傷的告密和項伯一樣,可謂是投機取巧且貪生怕死的典型!
鴻門宴這段故事很驚心動魄,它揭開了楚漢爭霸的序幕,其中有一個本來很無名的人物,被提上日程,他就是曹無傷。他曾向項羽提供情報,告訴項羽劉邦有稱王的野心??墒牵椨鹪邙欓T宴上,卻直接告訴劉邦,是你手下的曹無傷告訴我你想稱王的。項羽這樣做,其實是無心之過,是他自大的表現。
鴻門宴的主角,是項羽和劉邦,劉邦用他的機智和狡黠,逃過了殺身之禍。他回到自己的陣營,第一件事,就是殺了曹無傷。這一段故事的的背景,是這樣的。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了關中地區(qū),秦王子嬰看到大勢已去,只得當了降兵。劉邦聽從謀士建議,想霸占函谷關。項羽當時在和大部隊作戰(zhàn),過了一個月才率軍到了函谷關,他收到曹無傷的一封信,信說告密,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項羽看到信后,想到自己出死入死打仗,這劉邦小兒卻直接想當王,真是好憤怒。他決定馬上打劉邦,劉邦知道后很緊張,他讓項伯從中調停,為了讓對方去掉懷疑,他還主動付宴,這才有了著名的鴻門宴。宴席上,劉邦降低姿態(tài)給項羽賠不是,他表示,他和將軍一塊起兵抗秦,自己也沒想到能先入關,他根本沒有心做大,只想把局勢穩(wěn)定下來,為項羽做前鋒而已。您之所以這樣,可能是有小人傳壞話,讓我們兄弟間有了隔閡。
項羽此時馬上不加思索地說,還有誰挑撥呀,不就是你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嘛!鴻門宴上他當然是利用自己的機智和狡黠,逃過殺身之禍,回去后,他立馬誅殺曹無傷。
看到這里,是不是對西楚霸王項羽很失望,他簡直是自己挖坑給自己跳。其實他這樣做,是無心之舉。
項羽從小就力大無窮,少年得志的他,內心充滿驕傲。當劉邦手下曹無傷為了示好,給項羽傳信說劉邦想當王時,項羽雖然生氣,但是,他太自大了,年輕氣盛的他,根本不把劉邦放在眼里,而且,他也不愛搞陰謀詭計。他要的是戰(zhàn)場上他跟人真刀實槍地廝殺,而斗心眼,耍智謀,不是項羽擅長和喜歡的方式。所以,當狡猾的劉邦說自己只是為項羽打前站時,項羽就真的信了,他脫口而出曹無傷給過他情報的事。
估計話說出去后,項羽自己也應當后悔了,可是,話說出就收不回來了。
項羽隨口就把有意投靠自己一方的曹無傷給出賣一事,可以看出,項羽的勇猛有余,若是論治國謀略,他的確差得太遠。
1、張良:沉穩(wěn)機智,處事不驚,處事有方,知人知己,多謀善斷。
張良說:“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他沒有聽從項伯的建議,而是把事情的始末告訴了劉邦,這說明張良是個重“義”的人,并且對劉邦忠心耿耿。
2、范增:越俎代庖,妄自尊大,驕橫急躁,老謀深算等。
在勸阻項羽攻打劉邦時說“急擊勿失”一方面表現出他深謀遠慮,看出項羽的野心,但話語中卻帶有命令的口吻。還有在第三自然段宴會中,他在席上“說目項王,舉玉玦以示之者三”,他擅自布置項莊舞劍。
一方面看出他善于應變,老謀深算,但也已經造成欲取項羽而代之的客觀的影響,說明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這是范增的致命弱點。范增獻計,項羽先納言后食言,關鍵時刻聽信項伯游說之言,宴會上范增舉玦,項王不應。
這說明在用人方面他不太善于會用人,而且剛愎自用,在對待人才方面,他任人唯親,這在宴會中位置的座次上可看出。
3、樊噲:直率勇猛,忠心不二,粗中有細,粗獷豪放。
4、項莊:勇而無謀,笨桌無能(從它刺殺劉邦連項伯都打不過這個細節(jié))。
5、項伯:徇情,泄密,糊涂蛋。
6、曹無傷:魯莽草率(私自投奔項羽,賣主求榮可看出)。
擴展資料
《鴻門宴》創(chuàng)作背景
司馬遷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擔任太史令,從太初元年(前104年)開始創(chuàng)作《太史公書》(后來稱為《史記》)。
后因向漢武帝為李陵戰(zhàn)敗投降匈奴之事辯護而被捕入獄并處以腐刑,在形體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創(chuàng)傷。出獄后任中書令,忍辱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
大約在征和二年(前91年),終于完成了全書的撰寫和修改工作。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為《項羽本紀》。
項羽作為漢朝開創(chuàng)者劉邦的勁敵,曾與劉邦爭奪天下,漢朝歷代君主對項羽的態(tài)度多是貶大于褒。而司馬遷卻不同。揚雄《法言》云:“太史遷,曰實錄?!薄白娱L多愛,愛奇也。”
正因為司馬遷的“實錄”精神和“愛奇”思想,不以成敗論英雄,才刻畫出具有鮮明個性的項羽形象。而鴻門宴是項羽一生成敗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因此司馬遷濃墨重彩地再現了這一事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鴻門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8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