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汪景祺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汪景祺,原名日祺,其父汪霖曾任禮部主事。汪景祺少年時已經是小有其名,但卻是一個恃才傲物之人,所以在史書中稱他是“豪邁不羈,謂悠悠斯世,無一可為友者”。雖然它小有才氣,但仕途之路卻極為坎坷,久困于名場,一直熬到了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才考中了一個舉人。
雍正二年初,汪曾祺試圖通過故友胡期桓拉近自己與年羹堯的距離。此時的年羹堯因為平定羅卜藏丹津有功,極得雍正帝的恩寵,氣焰日盛,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汪景祺在寫給年羹堯的書信中,大肆吹捧,說歷代征西名將如郭子儀、韓琦、范仲淹等都不及他之萬一。而且他還在信中表示,如果不能親自瞻仰年大將軍之尊容,今生就算是虛度了。
汪景祺這番阿諛奉承之話,恰恰搔到了年羹堯奇癢之處,隨即便召見了他!
但是好景不長,雍正三年三月二十三日,雍正帝下旨將年羹堯革職查辦,并發(fā)動朝野臣僚來檢舉告發(fā)年羹堯。同年四月將其貶為杭州將軍;六月,剝奪其一等公之爵位;七月,罷黜為閑散京章;九月,下刑部獄;十二月,議政王大臣彈劾年羹堯犯罪九十二條。一代名將年羹堯,在經過短暫的光輝之后,馬上又隕落了。
當然了,年羹堯的命運如此悲情,其中既有雍正帝的原因,也有年羹堯本人的原因,當然了,還有時局的原因??傊疅o論是哪一種原因,可以肯定的是,雍正殺年羹堯并不是臨時決定,而是早有預謀,只是隱而未發(fā)而已。
而就在年羹堯案發(fā)后不久,浙江巡撫福敏和杭州將軍鄂彌達奉旨抄沒年羹堯的家產,隨后在給雍正帝的奏折中寫道:
“細搜粗重家伙于亂紙中得抄寫書二本,書面標題《讀書堂西征隨筆》,內有自序,系汪景祺姓名,臣等細觀,其中所言,甚屬悖逆,不勝驚駭。連日秘訪其人,至十月十六日始知汪景祺即錢塘縣舉人汪日祺?!?/p>
雍正帝看完奏折后,十分滿意,他立即批閱道:“若非爾等細心搜查,幾致逆犯漏網(wǎng)”。
后來雍正帝在翻閱汪景祺的《讀書堂西征隨筆》的時候,十分生氣,并在首頁親筆寫下:“悖謬狂亂,至于此極。惜見此之晚,……弗使此種得漏網(wǎng)也?!?/p>
不久之后,雍正帝下旨要將其斬首示眾,將其子發(fā)配到黑龍江給披甲之人當奴隸,其兄弟子侄發(fā)配到寧古塔,五代以內的族人全部革職,一律不得出鏡。
就這樣,年羹堯和其幕僚汪景祺都伏誅了。但是關于兩人的死,在歷史上存在著很多說法。我們這里暫且不說年羹堯之死,我們就看汪景祺的死因。
有很多人說,汪景祺之死,是因為雍正派人在搜年羹堯的府邸時,搜出我們上文所說汪景祺的《讀書堂西征隨筆》一書,后來雍正帝在其里面看到七個字,即“皇帝揮毫不值錢”的言論才最終將其給梟首示眾的;這句話出自書中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的內容是這樣的:
皇帝揮毫不值錢,獻詩杜詔賜綾箋。千家詩句從頭寫,云淡風輕近午天。
但是嚴格來說,雍正帝如果只是因為這句話,是不至于將其處死的。那么問題來了,雍正帝為何會如此仇恨一個無職無權的失意文人,督撫幕僚呢?
原來這時的雍正帝已經對原來的肱骨功臣,如年羹堯、隆科多開始心存余慮,視其為禍根,并決心要將其逐步消除。而對于他們結黨營私,培植私人勢力則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因而對于一批趨附于年羹堯的官員,則被他視為“年黨”。
對于他們阿諛奉承、投靠請托。以致妄議朝政,肆意譏訕的行為,更是恨之入骨,于是雍正帝決定先將其幕僚汪景祺開刀。
這在雍正四年的一道上諭中就可以看出來:
“自唐宋以來,去古已遠,習俗澆漓,人心詐偽,狂妄無忌憚之徒,往往腹誹朝政,語含譏訕,為尚甚筆之于書肆,其污謗如汪景祺,差嗣庭,今已敗露?!?/p>
此外,在雍正三年刑部衙門奉旨擬定年羹堯的大逆之罪中,就有“見汪景祺《西征隨筆》而不行參奏”這一罪名。由此可見,雍正帝對于年羹堯朋黨勾結視為第一大罪。這才是導致年羹堯被殺的重要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8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