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聲王被“盜”殺的原因,可以從吳起變法中尋找原因,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春秋時期到戰(zhàn)國時期過渡之際,每個諸侯國國內(nèi)都是風(fēng)起云涌,國君式微,卿族做大。要么卿族直接架空了國君,比如魯國三桓,要么卿族直接取而代之,比如韓趙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在一代代楚子帶領(lǐng)下篳路藍(lán)縷強大起來的楚國自然也不例外。
公元前402年的一天,繼位已經(jīng)六年的楚聲王駕車外出,在街上為盜所殺,震驚了楚國人。這件事處處透著古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盜多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強盜能在國都、天子腳下公然殺人,而且殺死的還是國君,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但更奇怪的是,楚聲王之子楚悼王繼位后卻沒有追究父親的死因,仿佛這本就是一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游戲,而楚聲王和楚悼王是處于被動的,甚至楚悼王作為一國之君卻并不能為父親報仇,至少短期時間內(nèi)是無法報殺父之仇的。那么,這個仇人究竟有怎樣的力量,才讓楚國的國君都要忌憚三分?
楚國雖然在楚昭王時期差點被滅國,伍子胥帶領(lǐng)吳軍攻占了郢都,后來還是吳軍逼著楚國遷都載郢。但也正是這樣的災(zāi)難不斷鞭策著楚人,經(jīng)過楚昭王和楚惠王的勵精圖治,昭惠中興重新讓楚國強大。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叫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楚國國力強盛帶來的弊端就是國內(nèi)貴族開始驕奢淫逸,追求極致享樂的生活,這又反過來影響楚國的國勢,讓楚國對外的影響力降低,雖然這個時候楚國爭霸的老牌對手晉國已經(jīng)名存實亡,但是韓趙魏三家卻將晉國瓜分干凈而強勢崛起,成為楚國的隱患,而楚國的土地也確實在減少。
內(nèi)憂外患成為楚國國君最焦慮的問題,而內(nèi)憂尤其值得注意,只有國內(nèi)安定才能有好的發(fā)展,因此楚國國君的心病就是國內(nèi)的問題,而楚惠王之后的楚簡王以及后面的楚聲王、楚悼王面臨的國內(nèi)最大的問題就是:大臣太重、封君太眾。
楚國效仿中原,卿族也是有楚國的公族成員擔(dān)任,久而久之,形成幾個大的卿族勢力。而且還實行封君制,封君制和分封制還有所不同,周天子分封諸侯而建國,而楚國作為一個諸侯國,則封君。封君制發(fā)展到后來,數(shù)量非??捎^,一度達(dá)到了六十多個,他們有自己的封地,還有“君號”,在地方上享有很大的權(quán)力,一旦勢大,相當(dāng)于瓜分了楚國的土地和財產(chǎn),而這些原本為楚國國君所有,這對于王權(quán)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危險,甚至很可能架空國君而成為實際的主宰。從而形成“大臣太重、封君太眾”的嚴(yán)峻局勢,簡單來說就是卿族和封君勢大而國君式微。
晉國和齊國就是最極端的兩個例子,晉國自晉文公時期開始實行三軍六卿制,發(fā)展起來數(shù)十個卿族,在后來的傾軋和兼并下,只剩下了六卿,再然后就是韓趙魏智四家,而在這四家爭權(quán)中,最終韓趙魏三家滅了智氏,控制了晉國國政,晉國國君成為傀儡,最終丟失了全部的土地而滅亡,從此只有韓趙魏三國而無晉國。
而齊國則是在卿族傾軋中,最終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田氏最終取代了呂氏成為齊國的主宰,齊國還是叫做齊國,只是已經(jīng)改朝換代,改姓換氏,由姜姓呂氏變成了媯姓田氏。
這是兩個極端的例子,其他諸侯國雖然也有卿族勢大把持朝政之事,但到底沒有撼動國君之位,比如孔子曾與之對抗過的魯國三桓。對于這樣的境況,變法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實際上楚國是進行了變法的,即楚悼王時期的吳起變法,其目的就是富國強兵,其改革針對的對象就是舊有貴族。但在吳起變法之前,甚至楚悼王之前,也有楚國國君想改變楚國“大臣太重、封君太眾”的問題,他就是楚悼王的父親楚聲王。
關(guān)于楚聲王,史籍的記載是非常簡略的:簡王卒,子聲王當(dāng)立。聲王六年,盜殺聲王,子悼王熊疑立。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這也造成了楚聲王在楚國歷史上的存在感特別低,在他繼位的第六年,他被“盜”所殺,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似乎就是他的一生,但實際上遠(yuǎn)非這么簡單。
楚聲王被盜殺的前一年,即公元前403年,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即周威烈王正式承認(rèn)韓趙魏三家當(dāng)權(quán)者的諸侯身份,卿族篡權(quán)上位得到了周天子的認(rèn)可。這讓各國的諸侯們非常恐慌,誰國內(nèi)還沒有諸侯呢,誰家的卿族還沒有勢大了就把持朝政呢?
楚聲王雖然沒有多少才能,但是他也不愿意看到楚國將來有一天會出現(xiàn)晉國那樣的情況,因此他很可能想壓制卿族,或者說準(zhǔn)備收回卿族的一些特權(quán),以后徐徐圖之,但是到手的東西怎么可能再放回去。況且楚國的卿族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勢力,你一個國君不愿意受束縛,那可以重新?lián)Q一個國君,總之他們這些貴族的利益是動不得的。
而且,關(guān)鍵是楚聲王并沒有可靠的支持者,他想單靠自己來改變楚國的這種積弊,其實是非常難的,即便他的身份是國君,也是受到很多掣肘的,稍有不慎就會搭上自己的性命。楚國的國君實際上也是一個高危職業(yè),很多都沒有善終,而是被奪權(quán),提前結(jié)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這在楚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新聞。
貴族刺殺國君,也未必就是什么大新聞,因此,當(dāng)楚聲王試圖動舊貴族們的利益的時候,他們動手了,或許是死士,或許是收買的殺手,總之,有“盜”在光天化日之下要了楚聲王的性命。之后其子楚悼王繼位,楚悼王吸取教訓(xùn),知道這些貴族不好惹,因此并沒有著急給父親報仇,而是選擇隱忍不發(fā),他在等待也在尋找,希望有人能夠給楚國帶來新生。
楚悼王這一等就是十幾年,終于等來了一個人,他就是吳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吳起在楚國開始變法,這一次對楚國貴族的打擊力度是非常大的。吳起對于貴族階級的打擊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的并不詳細(xì),只有一句話:“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yuǎn)者?!?/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2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