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登基不久,面對大明帝國出現的奢侈現象,朱元璋感到一陣陣的驚悸。
大元就是這樣情況下滅亡的!朱元璋這樣想。
據天歷二年(1329)中政院和中書省的官員統計,元朝后宮的日常費用需要鈔十萬錠,幣帛五萬匹,棉五千斤,此外宮中養(yǎng)的各種寵物吃的肉就要花費一萬三千多錠。
至正二十年,大元災害不斷,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卻依舊得不到任何救濟。元順帝和大臣們卻經常在宮中大肆宴飲作樂,揮霍無度。國庫沒錢,那么就繼續(xù)橫征暴斂,各級官吏上行下效,全國上下一片“贓污狼藉”,這些事情在應天剛剛建立根據地的朱元璋了然于心,給他留下深深的刺激。
從年少時,災害與饑餓無不伴隨左右,而最讓他痛恨的就是元朝的官員,這些身穿官服的人比禽獸還殘忍,因此雖然天下未定,在與陳友諒、張士誠三軍對壘,戰(zhàn)況呈膠著狀態(tài)時,朱元璋看到他們依舊貪圖享受,魚肉百姓后,認為自己一定要扭轉這個乾坤。
在他盤踞的江南地區(qū),朱元璋對號召樹立簡樸之風率先垂范,他對手下說:“珠玉非寶,節(jié)儉是寶?!辈⑶宜殃愑颜彽谋厝皇w結為奢侈,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叭擞序湷拗?,雖富貴豈能保乎?處富貴正當抑奢侈,弘儉約。覆車之轍,不可蹈也?!币虼怂笤诮系貐^(qū)上下經濟消耗務必要“用之有節(jié)”。也就是準備好長期過苦日子的準備,為了營造官場節(jié)儉風氣,在官員任免時他首先注重官員不可因為做官就要修繕官府縣衙,“若使有司增飾館舍,令送奔走,所至紛擾,無益于民,非付任之意。”怕他們不理解,朱元璋就給他們引申闡述說:往千古來看,最有盛德的人就是堯??墒呛蟠鷧s爭相享受奢侈無度,于是“窮與馬珠玉之玩,極宮室苑囿之娛”,這樣下去任由放縱,再也不能停止,于是就成了天下動亂的最大原由。
元朝時期,由于蒙古人愛好飲酒,這種風氣逐漸蔓延在各個角落,因此用于釀酒的糧食耗費極多。為了剎住這種歪風,減少糧食不必要的損耗,朱元璋命令禁酒,甚至因此而誅殺勞苦功高的胡大海之子,罪名很簡單,大家都在前線打仗,而他們違背禁酒命令。大臣王愷求情,念在其父還在前線效命,能否暫緩處死?朱元璋怒斥:寧可胡大海反了,不可壞我號令。于是胡三舍只能自殺。
此后,朱元璋親自持續(xù)做出節(jié)儉表率,認為“上能崇節(jié)儉,則下無奢靡”。他經常穿反復洗滌的舊衣服,吃飯更是一個豆腐便心滿意足,朱元璋也知道,條件再差也不差自己的個人吃穿,但是一旦他也胡吃海喝,下邊的人就沒法帶了。
做了皇帝后,這種簡樸不僅沒有減弱,相反朱元璋越來越重視其中的重大意義。
洪武建國后,留給他的依舊是龐大而凋敝的爛攤子,而他的身邊官員朱元璋也是多有不滿,往往是不得已而用之,認為這些“所用之人,不才者眾,往往蹈襲胡元之弊”。
不得已下,朱元璋經常用總結歷史教訓作為出發(fā)點,告誡這些官吏要“如履淵冰”,要永遠保持“憂危積心”的謙虛謹慎的作風。甚至他認為節(jié)儉是一切興衰的根本,“自古王者之興,無不由于勤儉,其敗亡未有不由于奢侈”。
對于他的嚴格要求,有的大臣表面不敢反對,內心卻十分不解,他們當年打江山不就是為了坐江山享福的嗎?
從游方僧到乞丐的朱元璋早已練就了通透的眼界,他看懂了大家的心思,于是經常不得不做出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工作,讓他們對子孫后代負責。
對此他耐心地對臣下解釋說:“咱們居在上位,可以引領風范,如果我們引領奢侈,必然導致百姓受到剝削?!本o接著他又講述了秦始皇的大修宮殿和漢代的西苑等等歷朝歷代的重大勞役,認為他們居在上位胡作非為才導致突然滅亡?!扒趧谏硎胤?,勿忘貧賤之時,勿為驕奢淫逸之事?!背闪酥煸暗目陬^禪。
有一次退朝,朱元璋看到宦官穿著新靴子在雨水里嬉戲,就把他們痛罵一頓說:“這靴子都是百姓辛苦幾天做出來的,你們竟然毫不愛惜,竟然暴殄天物?!庇谑窍铝罱o予杖責。
對于勤儉朱元璋貫穿了一生。
在他的帝王生活中很少有大肆宴飲活動,每天從早到晚批閱政務,“無優(yōu)伶之狎,無干酣歌夜飲之娛?!贝送鈱τ诟鞯毓賳T進宮他都嚴令禁止,日用起居器皿都如普通人家無異,“乾清宮御床,若無金龍在上,與中人之家臥榻無異”,并且把帶有鑲金的物件都換成銅代替。
在建造南京大殿的時候,他指示中書省:“但求安固,不事華麗,凡雕飾奇巧,一切不用。至于臺榭花囿之作,勞民費財以事游觀之樂,朕決不為之?!币粋€決字表明了他的底線和立場,就是以大明百姓的立場為立場。
此外,朱元璋對待兒子的教育也基本延續(xù)了這一作風。
朱元璋問皇太子最近在讀什么書?回答說:“昨看書至商周之際?!敝煸奥牶笳f看書不要只是看表面,要看到里面蘊含的深刻到底,最后告誡說:“君道以事天愛民為重,其本在敬耳。”正是這種苦心孤詣的引導,讓朱元璋成了大明農民和簡譜的代言人,至今這些事還讓人頗受教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蜀漢滅亡的原因在于誰黃皓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