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允祥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雍正登基的第八個年頭, 45歲的康熙十三子允祥因病去世,雍正為此異常悲傷,在眾多兄弟中,早年全力支持他的是手足兄弟唯此一人而已。在給他一個非常高的 “賢”字的謚號后,又將其配享太廟。與此同時特意把他的 “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讓他成了可以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一個。由此康熙的十三阿哥允詳成了清王朝入關以來的第九位鐵帽子親王,雍正認為只有這些才能突出表彰老十三的突出地位和貢獻。這個老十三允祥的最大功勞其實還是在雍正登基之初,當時政局動蕩,雍正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老十三在穩(wěn)定雍正權利過渡時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雍正曾概括說:“輔政之初,阿其那包藏禍心,擾亂國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攬勢招權,實賴怡親王一人挺然獨立于其中,鎮(zhèn)靜剛方之氣,才沒有讓奸黨得逞。”這句話就是完整概括是雍正登基中發(fā)生激烈的兄弟之間的斗爭,而這個老十三怡親王堅定地選擇了與雍正站在了一條戰(zhàn)線。
在政務處理方面,因為怡親王允祥擅長內政能力,對于此前康熙年間財政系統(tǒng)的亂象叢生導致的國庫空虛,老十三允祥經過一些列改革著手整頓,逐漸改變了財政頹勢。雍正感到非常高興,特意給他寫了一句詩,以表示高度贊許:“經理度支需贊畫,疇咨水土奏豐穰”就是贊揚他內政理財非常有效。除此之外,雍正逐漸加大賦予他其他權利范圍,還讓他傳旨給地方封疆大力,代替他發(fā)布最高旨意,可見對其重用信任的程度。
雍正在官吏使用問題上,異??粗氐氖欠翊嬖谂簏h問題,打擊任何有人企圖形成一股新的勢力對其產生威脅,然而對于老十三,他卻希望一些大臣能夠向他主動靠攏其門下。在河道總督的批示中表示說:“知道你同怡親王沒有往來,今令你同他接交,因這是朕的主意,不用害怕,保于爾有益無損也?!睘榱撕拥揽偠酵耆欧约翰皇峭嬲螜嘈g測試他,總結他對怡親王允祥的信任程度:“王公廉忠誠,為當代諸王大臣中第一人,爾其知之。”
早期雍正在新政推進時,唯恐進程緩慢急切需要打造執(zhí)行力超強的施政隊伍,尤其在推行“攤丁入畝”這樣重要政策時,雍正多次要求各級官吏要向怡親王靠攏,并說他才是真正愛惜人才的王爺,非常貼心地對他們說:“許多話與我這個做皇帝的說來不方便,你們可以先去告訴十三爺”《諭旨》,可見雍正對這個老十三的信任程度可謂已經無以復加。雍正非??释瞬?,專門進行多次地方官員的引見,其在十三年間接見各地文武官員數萬人,并多次對地方大臣推薦的官員進行多次考核,慎重選官用官。但是對于怡親王推薦的往往非常信任不許考核便加以使用,他說怡親王會識人“為國薦賢之處甚多。”有的官員因為正在被雍正處理當中,但是只要是怡親王推薦的,也必然重新獲得信任和使用。
早年康熙第十七子允禮曾被雍正打擊,認為他在關鍵問題上沒有立場,被他罰往守陵寢。允祥卻向雍正大力推薦說:“允禮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雍正迅速認同允祥提出的意見,對允禮從處理轉向使用,日后成了為數不多掌握權利的一位親王。
后來受到雍正寵信的大臣李衛(wèi)之所以能夠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也完全依靠允祥的推薦,李衛(wèi)做了總督后,雍正一次和他聊天中,對李衛(wèi)說,你之所以得到我的信任,完全是怡親王“在朕前極力保薦,謂才品俱優(yōu),可當大任。”所以才屢加擢用,“使之位至總督”《上諭內閣》
正是這種信任,雍正將大權交給他處理各項事務,其所主持的政務內容越來越寬泛,從內政安全到外政落實,從吏部到戶部管理均由這個老十三一手操辦。雍正形容這段時間時說:“總理事務,王夙夜不休……至于軍務機宜,度支出納,興修水利,督領禁軍,凡宮中府中,事無巨細,皆王一人經畫料理?!痹诮o老十三肯定時雍正說:“無不精詳妥協(xié),符合朕心”。這些發(fā)自內心的贊許體現了雍正對其工作能力的極其認可。
本質上來看允祥能力出眾的同時,既是長處又是風險,沒有任何欲望私心才是雍正最滿意的地方。允祥封王后,雍正要按照自己當初被封王的二十三萬兩的慣例賜給,但允祥堅決辭謝不與雍正有任何待遇相同之處,雍正又按照慣例給他六件物品,允祥堅決不受,雍正不得已,只能選擇給他配備更多侍衛(wèi)和親軍。《上御內閣》
如果這些表面工作認可外,雍正更在乎的是允祥非常懂得如何處理好皇權與臣權的關系。伴君如伴虎,作為兄弟之間權利斗爭引起的人倫慘劇的見證者,怡親王無時無刻不保持謙虛務實,如果在皇帝面前表現居功自傲或是分享皇權,隨時都可能中途翻車,身敗名裂。幸好,怡親王允祥這么多年的生活閱歷早已把欄桿拍遍,處事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有趣的是,老十三越謙卑,雍正就越覺得應該給他更大賞賜,甚至要他從其兒子中選出一個封王,允祥再次拒絕,最后雍正只能給他增加工資一萬兩,算作表達一種心意。
允祥的政治智慧就在于能夠處理好親情權利之間的聯系,小心行駛萬年船,從高位跌落,就只能越來越謹慎,并要將其能力發(fā)揮得恰到好處,默默做事,最后功勞推給雍正。
雍正四年(1726),雍正心血來潮親自給允祥寫了匾額,上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并評價允祥的忠是:“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在與大臣們探討臣道時,雍正經常拿允祥作為榜樣,認為“做到忠勤慎明”的人不少,但是只有老十三從能夠做到“敬誠直廉”號召大家要向怡親王學習。
雍正無意之間說出了大實話,在古往今來的權臣中間,有能力有重大貢獻的人并不少見,如對于幫助雍正登基的隆科多、年羹堯等,就是因為功高震主,不知收斂最終狂妄自大遭到清算而身敗名裂。怡親王一直能敬重皇權毫無私心欲望,這些都成了雍正最喜歡的地方,在雍正眼里這個王大臣第一就是在于他的謹慎低調;沒有一絲權利膨脹;有能隨時都能確保他只是雍正處理政務的一雙手,卻并不染指任何真正的權利。
當在怡親王去世后,雍正安排了最高了禮遇,并花費許多精力安排并持續(xù)照顧看顧允祥的家人,并勉勵這些人能“感恩向上之念果誠,將來可望成立?!?/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