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為什么要造反,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1673年,年僅20歲的康熙,在平定鰲拜勢力之后,信心膨脹,借著平南王尚可喜卸甲歸田的由頭,認(rèn)為三藩割據(jù)禍患長久,下令撤藩。此時,平西王吳三桂已經(jīng)61歲高齡(就當(dāng)時的人均壽命算高壽了),為什么還要起兵造反?
筆者認(rèn)為,吳三桂起兵造反,是因為看透了清廷的真實面目,就當(dāng)時而言,不造反就是必死無疑。因為在中國古代的政治社會當(dāng)中,契約精神是沒什么價值可言的。最能體現(xiàn)這一事實的事件,是蘇州殺降事件。
1863年11月,江蘇巡撫李鴻章的淮軍在戈登的“常勝軍”配合下,圍攻蘇州。戈登身先士卒,“常勝軍”火炮犀利,蘇州外圍相繼被克。
守城的太平軍納王郜云官喪失抵抗意志,試探向淮軍投降。雙方都認(rèn)為戈登最講信用,便通過他居間做保,戈登也向納王親口保證其生命安全。
雙方商定好投降事宜之后,納王等主將殺死了蘇州主戰(zhàn)負責(zé)人譚紹光和1000余人部下,第二天將譚的首級送至清軍營中,在清軍對首級確認(rèn)無誤后,郜永寬等人便打開蘇州城門之一的齊門放清軍入城。
程學(xué)啟,蘇州殺降事件背后的實際策劃人
次日,郜永寬在李鴻章設(shè)的宴席中出席,八名主將就座后,開始喝起酒來。酒席間,李鴻章讓身邊的八個武弁手捧紅頂花領(lǐng)的武服遞呈八人,郜永寬等人正要接受時,武弁們隨即撥出腰刀砍殺了郜永寬等八個降將。
隨后,近三萬放下武器的太平軍戰(zhàn)士,也遭到淮軍官兵的屠戮。
李鴻章悍然違背戈登與納王約定的投降條件,釀成驚天慘案,讓英國的查理·喬治·戈登震怒,因為八人投降有他作保。他甚至拿著槍在軍營里面揚言要殺死李鴻章。
試想1860年在有英國人作保的情況下,李鴻章殺降且毫無顧忌。那么三藩之亂時期,朝廷承諾又有幾分可信度。
當(dāng)時,其實雙方都知道對方會隨時違約,吳三桂自然對清政府充滿猜忌,而清政府對吳三桂也并不十分信任。實際上雙方如同是“囚徒困境”里的兩個囚徒,三藩叛亂實際上是對兩方損失都最大的解決方案。
一旦吳三桂交出大權(quán),那么清廷隨便找個由頭就可以殺了他,甚至誅九族。想想之前投降清廷的人,孫可望、鄭芝隆等,有幾個是得到善終了的。
由于朝廷缺乏契約精神,所以只有兵權(quán)才能有保障,一旦沒有權(quán)力那么就沒有性命,這是古代許多歷史事件背后的邏輯。
實際上,宋朝幾乎完美地解決了藩鎮(zhèn)叛亂的問題。在君臣相互猜忌彼此相殺的五代十國,善待被奪去兵權(quán)的功臣,立下不殺文官的制度,徹底緩解了緊張的君臣關(guān)系。
吳三桂之所以這樣做,一部分是由于明朝大勢已去,另一部分是自己的愛妾被李自成的手下?lián)屪?,這讓吳三桂對朝廷更加失望。明朝末年戰(zhàn)亂四起,內(nèi)有李自成率領(lǐng)的起義隊伍,外有清軍虎視眈眈,崇禎君王先后派出洪承疇和吳三桂兩員大將,但隨著洪承疇和吳三桂的先后倒戈,明朝徹底淪陷,最終崇禎君王自盡在煤山。
吳三桂是明朝的得力干將,他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曾為明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當(dāng)時清軍在山海關(guān)外發(fā)起猛烈攻擊,崇禎帝命吳三桂帶兵抵抗,吳三桂奉命出征,自己手握數(shù)十萬兵權(quán),為了讓崇禎帝放心。
吳三桂將自己的愛妾陳圓圓留在京城作為人質(zhì),并要求崇禎帝保護好她的安全。吳三桂到達山海關(guān)之后和清軍進行了多次交戰(zhàn),皇太極十分欣賞吳三桂,幾次命人送去珍寶,但都被吳三桂拒絕了。
擴展資料:
吳三桂與陳圓圓兩人感情甚篤。所以,當(dāng)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lián)屪叩臅r候,吳三桂一氣之下,與李自成徹底決裂,沖冠一怒為紅顏。
1644)三月,崇禎死、明廷亡,吳三桂和所有明廷故臣一樣都在尋找出路。而一條最簡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順,大順對吳三桂的政策亦是招降。李自成遣使三桂,給予其四個月軍糧及白銀四萬兩,并聲明俟立功日升賞。
這對于已缺餉一年多的吳軍確實是雪中送炭。吳三桂已有降意。就在這關(guān)鍵時刻,吳三桂先后接到兩種文書。一是大順使者所持其父吳襄勸其歸順李自成的書信,二是有人送給吳三桂密信,詳告其父被劉宗敏抓捕追臟,遭到嚴(yán)刑拷打。
其父已湊白銀五萬兩,但離劉宗敏所索二十萬兩甚遠。此外,吳三桂愛妾陳圓圓亦被劉宗敏霸占。吳三桂聞訊大怒。遂拔劍斬案、升帳演兵場,斬一名來使,將另一名割去雙耳,令其傳言李自成:李賊自送頭來。
吳三桂一生反明降清,后來又反清自立,其為人之反復(fù)一直受到人們譴責(zé),那么吳三桂又是為什么要投降滿清?又是為什么要在晚年的時候再度反清呢?
吳三桂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漢奸,在明朝末年,他先是降了滿清來鏟除李自成,后來又因為種種的原因不得不走到了清朝的對立面,只能在已經(jīng)老得不行了的時候出來舉起反清的大旗。那么吳三國為什么要降清,又為什么在晚年的時候反清呢?
吳三桂為什么要降清:
當(dāng)是時,吳三桂已經(jīng)面臨著艱難的局面,滿清已經(jīng)平定了蒙古和朝鮮,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全力對付大明,再加上此時的滿清可以繞過山海關(guān)直接進攻北京城,此時的吳三桂已經(jīng)是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同時李自成已經(jīng)兵臨北京城下,眼看著大明要沒了。這個時候崇禎要吳三桂去救駕,可是怎么救得下來,吳三桂手下不過幾萬騎兵,怎么敵得過李自成號稱百萬的大軍。吳三桂還沒有到北京,北京就被拿下了,崇禎也死了,這個時候吳三桂面臨著艱難的選擇。
第一個是自立,這是最不可行的,吳三桂手下的軍力薄弱,無論是李自成還是滿清他都打不過,自立無疑是取死之道,想要活下來就必須要投靠一方。
第二個選擇是投降滿清,但是吳三桂當(dāng)不起漢奸的罪名,所以很是猶豫,而且吳三桂對于清軍會不會善待自己也是抱著很大的懷疑。
第三個選擇是投降李自成。但是這不是一個很容易就可以下的決心,畢竟作為大明朝臣,大明剛剛被李自成滅了就投靠李自成,怎么都有點說不過去,但是在前兩個選擇都不可能的時候,投靠李自成就是唯一的選擇了。其實,吳三桂也是這么做的,他把山海關(guān)給了李自成手下的人,就要去北京投靠李自成。可這時發(fā)生了一件事徹底讓吳三桂憤怒了。
在吳三桂去北京的路上,李自成竟然派人把他的父親抓起來嚴(yán)刑拷打,還搶了吳三桂最寵愛的小妾陳圓圓,得到這個消息,吳三桂瞬間就怒了,他知道李自成根本就沒想要接受他的投降,所以就連忙趕回山海關(guān),投降了清軍一起來對抗李自成。
當(dāng)時吳三桂自己上奏請求撤藩,其實當(dāng)時吳三桂已經(jīng)年近七旬,垂垂老矣,而且大兒子還在北京當(dāng)人質(zhì),所以這時候的吳三桂應(yīng)該是真的想要退休了的,但是年輕氣盛的康熙在這時候顯得不夠老辣了,他派了個叫朱國治的去云南接管吳三桂的大權(quán)。
當(dāng)時吳三桂手下有著不少的反清義士,這些人不服朱國治的管理還殺了他,而這消息讓康熙知道后,康熙就辦了件蠢事,他竟然一怒之下就把吳應(yīng)熊給殺了,如果康熙沒有殺吳應(yīng)熊,而是讓吳三桂自己來處理這事給朝廷一個交代,可能吳三桂自己就把手下這群家伙給處理了,但是康熙這一沖動,直接讓吳三桂在被悲痛之中不得不反了。
吳三桂的一生先是降清,在大明覆滅之后,吳三桂在李自成的逼迫之下,不得不降清以求自保,到了晚年更是身不由己的舉起反清的旗幟??梢哉f吳三桂這樣反復(fù)的一生更多的都是因為沒得選擇,不得不如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