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吳三桂軍隊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公元1673年,年輕的康熙皇帝決定撤藩,吳三桂聞訊后,隨即下令誅殺了云南巡撫朱國治,就此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拉開了歷史的序幕。
其實,早在1663年的時候,清廷就以“云貴軍事行動已經(jīng)停止”為由,收繳了吳三桂平西大將軍印。
那么,為何十年后,吳三桂在平西大將軍印被收繳的情況下,依然還能調(diào)動軍隊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吳三桂的大將軍印雖然被收走了,但當年跟著他打仗的將領,卻還活躍在清廷的政壇之中。
這些人大多數(shù),都是在吳三桂的手中,被提拔上來的,所以都心存感激。
再者,清廷對吳三桂的削藩政策過于絕情,產(chǎn)生了“兔死狐悲”的效應。為了防止吳三桂造反,不僅收走了他的軍權(quán)和人事任免權(quán);捎帶腳的,還收走了他的司法特權(quán)。
清廷殺吳三桂之心,已經(jīng)昭然若揭。這種“狡兔死、走狗烹”的做飯,不僅寒了吳三桂的心,也寒了吳三桂手下三軍將士的心。他們極其擔心,削藩之后,不僅吳三桂會掉腦袋,他們也會跟著掉腦袋。
就這樣,在清廷的幫助下,吳三桂順利地收割了士兵們的心。
反叛之初,吳三桂就是利用將領及士兵的這種心理,不僅連下貴州全省、湖南的衡州。福建靖南王、廣東平南王和吳三桂在各地的舊部,也都揭起叛旗、紛紛響應。
吳三桂降清為滿洲人做馬前卒,大肆殘殺漢人,并殺死了南明最后一個皇帝。而后康熙年間,吳三桂起兵反清,兵力遠勝清朝,但是卻失敗了。那么歷史上的滿清王朝攻打吳三桂是從哪里調(diào)的兵呢?吳三桂造反初期,尚可喜、耿精忠等人紛紛響應。很快,吳三桂便拿下了清朝半壁江山。但是由于自己的軍費不足,只能暫且在湖南地區(qū)久留不北上,而清朝八旗兵力已經(jīng)不如入關前了,然后康熙明白破敵上策就得抓住吳三桂集團內(nèi)部。因為雖然響應吳三桂的勢力很多,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小算盤,不會為吳三桂真正的拼命。而后,康熙分別招攬陜西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福建耿精忠。因為康熙不計較他們的造反之過并保留他們的爵位,所以他們愿意重新歸入康熙集團。然后吳山桂長期久居,湖南沒有北上也亦沒有扼住長江天險。給予了康熙排兵布將的時間,再加上吳三桂集團內(nèi)部發(fā)生裂變,曾經(jīng)的合作伙伴現(xiàn)在卻牽制著他的兵力。而后戰(zhàn)事形成相持階段,吳三桂匆忙稱帝而后幾月便病故。吳三桂勢力開始撤回云南,康熙抓準機會命圖海和周培公和順承郡王分三路追擊吳三桂勢力。而后之前叛清再叛吳三桂而后歸順清的人,個個都一改之前懶懶散散的情況,分分出兵對吳三桂勢力死追猛打。最后攻克昆明,吳三桂之孫被殺。三藩之亂結(jié)束。歸根結(jié)底來說,吳三桂之所以敗是他沒有看清局勢,再加上他之前所做惡行,世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并且他的盟友不夠靠譜,勝利的時候還會跟著他,稍微出現(xiàn)敗勢便會背后捅他一刀。因此滿清史上的滿清王朝攻打吳三桂是從八旗子弟兵中挑選和策反吳三桂的合作伙伴變成清軍一起來消滅的吳三桂。
吳三桂原本是明朝邊境的大將,掌握著明朝最后一支精銳的部隊“關寧軍”。所謂“關寧軍”實際上也是一個與明朝朝廷“自主經(jīng)營”的準“雇傭軍”想脫離。吳三桂砸明末清初的亂世中能夠叱咤風云,還是由于自己掌握了精銳部隊“關寧軍”。
吳三桂原本也是忠誠于明朝的,在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之后,當時他率關寧軍駐守在山海關??墒牵诔绲澥吣?,由于李自成的手下將領劉宗敏扣押了吳三桂的全家三十余口,還搶走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吳三桂看到心愛的女人吳三桂被李自成搶走,也改變原本向李自成稱臣的決定,然后“沖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讓清軍入關,然后與清軍聯(lián)合大敗了李自成。
由于吳三桂投降清軍,讓清軍能夠入主中原,吳三桂也被滿清貴族封為平西王,掌握平西大將軍印。
之后,吳三桂在幫助清軍平定中原的過程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說是開國功臣也是名副其實。如吳三桂先是驅(qū)逐了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的殘余勢力,之后鎮(zhèn)守關中清剿一切反清勢力,入四川平定張獻忠的殘余力量。然后,再率領部隊征伐云南貴州,消滅了南明殘余勢力,處死了南明永歷帝。可以說,清朝能征服南中國江山,有一半也是吳三桂率領的“關寧軍”帶來的。
由于吳三桂創(chuàng)下功勞,朝廷也授予他平西大將軍一職。掌握平西大將軍的兵符。
在南明勢力被消滅之后,由于吳三桂權(quán)力太大,清朝朝廷也要剝奪他的權(quán)力,但這時候吳三桂不干了,于是就在康熙皇帝撤除三藩時候發(fā)動兵變。很多人奇怪,吳三桂在康熙二年便已經(jīng)上交了平西大將軍兵符,如何在康熙皇帝撤除三藩時調(diào)動西南地區(qū)的軍隊呢?
實際上這道理很簡單。在現(xiàn)實打仗中,由于將軍與士兵都同時出生入死,所以士兵只認將軍不認兵符甚至皇帝。由于吳三桂與部隊的士兵在南征北戰(zhàn)中都是出生入死,即使交了兵符也會認將軍為主子為將軍而戰(zhàn)。
而且,在戰(zhàn)場上將軍與士兵都是凝聚了深厚的感情,大多數(shù)將士都愿意聽從曾經(jīng)率領自己僵局你的命令,覺得只有這個將軍才是值得聽命或者保護的人。這也是吳三桂在交了平西大將軍的印之后,依然能調(diào)動兵馬的原因。
而且,當吳三桂在交了兵符之后,調(diào)動軍隊也不是朝廷的軍隊,卻是在明朝時候?qū)儆谧约旱能婈?。由于自己在軍隊中本來就有威信,自然有沒有印也無所謂,軍隊的將領們也自然認同吳三桂為領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