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隆慶皇帝的故事。
一個皇帝在位長短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做出什么大的政策。很顯然,隆慶朝五年多時間,做了三件大事兒。總體說:革嘉靖朝重大失誤,布萬歷朝改革(革新)大局。
(1)隆慶朝六年干出三件大事兒,而這些大事許多人干了二三十年也沒干出過一件
隆慶元年(1567年)隆慶開放,允許“民間海外貿易”,但請注意,許多人因此說“禁海政策”沒了,這顯然是不符合歷史的。但由此,徹底解決了倭寇問題。
隆慶四年(1570年)隆慶和議,在大同巡撫方逢時、山西總督王崇古先后認為:與蒙古進行和議通商,是保證長期和平的關鍵。
在首輔高拱的支持下,最終在1571年三月,經過討論,隆慶批準王崇古請求,封俺答汗為順義王、開設通商口岸,自此,蒙古和大明之間有了五十年的和平,且對蒙古有較大的影響力。
最后,隆慶皇帝手下積攢有大量的軍政人才,例如高拱、張居正、王崇古等,張居正和王崇古是萬歷朝改革的中堅人物。
(2)隆慶在嘉靖朝已經羽翼豐滿,深知嘉靖朝各項弊端,打出漂亮的“歷史成績單”
隆慶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卒于隆慶六年(1572年),享年35歲。雖然他是嘉慶的第三個兒子,但因為其大哥朱載基兩個月夭折;二哥在三歲(1539年)的時候被立為太子,13歲(1549年)夭折。因此,嘉靖十八年時,12歲的裕王(1539年封)朱載垕似乎應該成為太子。
但問題是,1537年,嘉靖生了三個兒子,除去老五出生一天就夭折。老四景王(1539年封)朱載圳只比他小一個月。鑒于兒子們夭折頻繁,嘉靖又是個頗為迷信的皇帝,所以,對二人顯示出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這就使得隆慶皇帝品嘗到了“皇家無情”的“奪位”兇險。特別是嚴嵩執(zhí)掌大權時期的1548年到1562年的14年。
在裕王時期,徐階、張居正盡力與裕王相結好,徐階推薦張居正成為裕王侍講,自此,張居正成為裕王手下繼高拱之后,比較受青睞的大臣。由此,隆慶搭建了日后的政治人才格局。
(3)明朝中期后,弘治、隆慶是兩位對明朝延續(xù)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的兩位皇帝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們,弘治是位好皇帝,在位期間主要是明細了朱元璋時期的既定政策,對出現的“商業(yè)勢力進入官場”現象進行了打擊,雖然出現“唐伯虎弊案”,但主要是唐伯虎自身問題。正是因為,弘治皇帝對商業(yè)勢力進入官場,才延緩了“洪武荒政體系”的破敗程度,在法律上進行較大總結也使得對社會統(tǒng)治更加有法可依。
隆慶皇帝同樣是在正德、嘉靖兩位皇帝,特別是嘉靖皇帝二十多年的“不務正業(yè)”下改正了“北蒙南倭”問題實質。嘉靖皇帝在位期間,北蒙南倭以及中國和安南的問題、中國內部西南邊疆問題的嚴峻都與嘉靖的一意孤行,在“大禮議”后,嘉靖急于樹立威嚴高度相關。
以“倭寇之亂”為例,倭寇從元世祖爭日本、日本陷入內亂(日本的南北朝)之后就已經出現。為什么問題到了嘉靖朝突然成為威脅國家安全的一大政策?主要就是禁海政策被嘉靖重新“嚴厲化”。
對于上述問題,作為“被打壓方”的裕王朱載垕、高拱、張居正等人心知肚明,因此,隆慶繼位后,嘉靖的各項錯誤政策陸續(xù)被改進。雖然,隆慶當皇帝六年而已,但在六年中,其在高拱、徐階、張居正地支持下干出了明朝中期皇帝中最漂亮的一份兒“歷史答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東漢時期的五斗米教到底是什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