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藩王尚可喜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康熙二十年冬,清軍攻入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自盡。至此,清廷徹底平定了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雖說叫三藩之亂,但是實際上只有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兩個藩王造反。而三藩中的平南王尚可喜卻始終沒有加入叛軍陣營。那么整個三藩之亂過程中尚可喜又扮演什么角色呢?
平南王 尚可喜畫像
功成身退,主動撤藩
三藩之亂前,尚可喜鎮(zhèn)守廣東已經(jīng)二十余年,其政績可圈可點。他并沒有像吳三桂那樣倒行逆施,跋扈不臣。明末戰(zhàn)亂之后,百業(yè)凋零。二十余年間,尚可喜積極地維持社會秩序,恢復生產(chǎn),興文重教。同時,對于以鄭成功為代表的反清復明勢力,尚可喜堅決剿滅。他兢兢業(yè)業(yè)地為朝廷保衛(wèi)地方,安撫百姓。
康熙十二年,年已七旬的尚可喜再一次請求辭去官爵,回到海城老家(今遼寧海城)養(yǎng)老。留長子尚之信接替自己繼續(xù)鎮(zhèn)守廣東。在此之前他已經(jīng)多次上疏請求,但朝廷都以廣東境內(nèi)仍不安定為理由挽留。這一次康熙答應了尚可喜的請求,但是,朝廷認為尚之信平日囂張跋扈,并不像他父親那樣恭順,擔心日后難以約束管制。所以,朝廷給尚可喜的答復是同意他回海城養(yǎng)老。另外,他的兒子也不要接替他了,干脆全家老小都回東北老家吧??滴踅抵疾贸菲侥贤跎锌上?。
這意味著尚可喜即將失去廣東封地,失去世代承襲王爵,失去自己這些年來經(jīng)營的一切。雖然如此,但尚可喜并沒有表示反對,他還是坦然接受了朝廷的決定。他已經(jīng)開始整理家當,準備舉家遷回海城老家了。
平西王 吳三桂 圖片選自《康熙王朝》
拒絕反叛,忠于大清
同是三藩的吳三桂和耿精忠看到尚可喜被撤藩后,假意惺惺地也給康熙上疏請求撤藩,他們也要辭官回歸故土。吳三桂沒想到康熙會批準。他的本意是自己假裝做個姿態(tài),朝廷給駁回來,自己還可以接著世代鎮(zhèn)守云南做平西王。沒成想康熙順水推舟,同意撤藩,而且說撤就撤。
吳三桂見康熙步步緊逼,知道事態(tài)不妙,于是他開始密謀叛亂。終于,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自封“總統(tǒng)天下水陸兵馬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在云南樹旗造反。靖南王耿精忠隨即在福建起兵,南方各省也接連響應。一時間叛軍勢力覆蓋云貴川、廣西、湖南、福建、浙江各省。此時鎮(zhèn)守廣東的尚可喜有三種選擇:
第一,誓死忠于大清。憑借廣東一省之力堅持與叛軍對抗,牽制吳三桂兵力,使之不敢全力北上。
第二,跟著吳三桂一同造反。如果這樣的話,整個長江以南就全部被叛軍控制。吳三桂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乘勝追擊,渡江北上直取京師也未可知。
第三,坐擁廣東,相機而動。叛軍此時雖然聲勢浩大,但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誰輸誰贏還看不清楚。尚可喜完全可以保持中立。他可以坐擁廣東,向朝廷和吳三桂兩方面要條件。等到局勢明朗了再決定加入哪一方。
雖然吳三桂百般拉攏,但尚可喜沒有左顧右盼,舉棋不定。他毅然加入了朝廷平叛的陣營。尚可喜原本是明朝將領,因為遭到誣陷所以投降大清。這一次他沒有選擇再次反叛,而是要從一而終。
靖南王 耿精忠 圖片選自《康熙王朝》
死守廣東,牽制叛軍
三藩之亂爆發(fā)后,廣東的形式十分嚴峻。與之毗鄰的西邊的廣西、東邊的福建、北邊的湖南全部被叛軍控制。臺灣的鄭經(jīng)也趁火打劫攻占廣東沿海府縣。再加上尚可喜麾下的將領棄明投暗,對他反戈一擊。尚可喜真正是內(nèi)外交困,腹背受敵。危急之時,廣東各府曾有一半落于敵手,廣州城也是危若累卵。尚可喜命人在家中堆滿柴草,打算城破之日舉家殺身殉國。
尚可喜的頑強抵抗對朝廷最終平定三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尚可喜憑借廣東一隅與吳三桂周旋兩年有余,有效地牽制了吳的叛軍使之不敢全力北進。在戰(zhàn)爭的最初階段更是給朝廷贏得了喘息之機,使朝廷穩(wěn)住陣腳,部署軍隊。
三藩之亂初期形勢圖
長子叛變,抑郁而終
吳三桂對于尚可喜一直是一方面軍事打擊,另一方面政治拉攏。吳認為尚可喜同自己一樣都是前明的起義將領,都是漢人。在他看來尚可喜理所應當跟隨自己。但是尚可喜始終不為所動,他對大清始終是忠貞不二。吳三桂見拉攏尚可喜無望后,就把目標轉(zhuǎn)向了尚可喜的長子尚之信。吳三桂鼓動尚之信發(fā)動兵變,從他父親手中奪取廣東的統(tǒng)治權(quán),并許諾事成之后封他為鎮(zhèn)南王世代鎮(zhèn)守廣東。
尚之信平日里性情暴虐,嗜酒好殺。尚可喜很厭惡這個兒子,幾次三番想把自己的王位傳給次子尚之孝。尚之信對他的父親心存怨恨已久,吳三桂的蠱惑更使他心為所動??滴跏迥甓?,尚之信發(fā)動兵變軟禁了父親尚可喜,自己奪取了全粵軍隊的指揮權(quán)。尚之信本就不是忠孝之人,對自己的父親時常拔刀怒視,何況對大清朝廷呢。他最終踏上了吳三桂的賊船。
尚可喜長子 尚之信 圖片選自《康熙王朝》
尚可喜聞聽自己的兒子起兵反叛朝廷,頓時大驚失色而且羞愧不已。他想投環(huán)上吊以死謝罪,但是被家人攔下。尚可喜本就年老多病,又經(jīng)此變故,身體愈發(fā)不支。當年十月尚可喜在廣州逝世,年73歲。臨終前尚可喜仍然羞愧地說:“如今海內(nèi)紛亂,叛賊并起。我受大清三朝隆恩,現(xiàn)在卻不能為朝廷提劍殺賊,真正是死有余辜。”他還囑咐道:“我死后一定要把我的棺槨送回海城安葬。那里是我的故鄉(xiāng),而且離盛京沈陽更近?;耆粲兄约簛硎肋€要追隨太宗皇帝,效忠大清朝廷?!?/p>
遼寧海城尚王陵園
尚之信的結(jié)局
最后提一下尚之信的結(jié)局。尚之信與吳三桂不愧為一丘之貉,都是反復小人。尚之信起兵響應吳三桂后,立刻發(fā)覺事態(tài)不妙。一方面吳不但不給他支持,相反向他索要軍餉。另一方面其余叛軍勢力紛紛歸降朝廷。尚之信心生悔意,在起兵的當年就又厚著臉皮向朝廷請降??滴趸实蹠簳r赦免了他,令他戴罪立功??墒窃诮窈蟮膸啄曛?,尚之信幾次三番不聽朝廷調(diào)遣,消極作戰(zhàn),擁廣東而自重。
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亂平定的前夕,康熙開始對尚之信清算。最終尚之信被賜自盡。相比較同樣起兵反叛,隨后又歸降的靖南王耿精忠來說,尚之信的結(jié)局還算體面?;蛟S看在其父尚可喜的面子上,康熙沒有像對待耿精忠一樣將他凌遲處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