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創(chuàng)立了八旗制度。
最初,只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4旗。到1615年,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制度得以完備。后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按照滿八旗制度,建立了八旗蒙古、八旗漢軍。他們與八旗滿洲一起,構成了八旗軍的整體。
那么,在八旗中,哪個旗的地位最高呢?
在清朝入關之前,皇帝直接統(tǒng)領兩個旗,即正黃旗和鑲黃旗。毫無疑問,這兩個旗的地位最高。其余6旗由皇帝的子侄率領,地位略低。
清朝入關后,隨著正白旗旗主多爾袞被順治皇帝清算,正白旗也被順治皇帝納入統(tǒng)領,于是皇帝親領的旗就變成了3個,即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它們被統(tǒng)稱為“上三旗”。地位最高。其余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被稱為“下五旗”,由諸王、貝勒、貝子分領,地位較次。
很多人認為,在“上三旗”里面,一定是正黃旗地位最高,是不是這樣呢?
其實并不是。在“上三旗”里面地位最高的是鑲黃旗。
這是因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經在晚年時,把正黃旗分給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統(tǒng)領。他自己手里就只保留了鑲黃旗。于是在這一階段,鑲黃旗成為八旗之首。
后來,雖然皇太極把正黃旗收回來,但正黃旗的地位已經與鑲黃旗有一定距離了。順治時期,清朝對八旗進行正式排序,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鑲黃旗地位最高,鑲藍旗地位最低。
鑲黃旗創(chuàng)建于1615年,旗幟為黃色鑲紅邊。鑲黃旗沒有設置旗主,由皇帝親自率領。在八旗中,鑲黃旗的人口數(shù)量不是最多,到清朝末年,也只有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萬人。但是,鑲黃旗的成員最為尊貴。清朝的9大貴族世家,即瓜爾佳氏、鈕祜祿氏、博爾濟吉特氏、舒穆祿氏、葉赫那拉氏、輝發(fā)那拉氏、烏拉那拉氏、郭絡羅氏、伊爾根覺羅氏,以及另外兩個重要的外戚部族,即董鄂氏和富察氏,他們全都出自于鑲黃旗。
是的,我們所熟悉的許多清朝名人,他們都是鑲黃旗人。
比如熱播電視劇《延禧攻略》里被乾隆皇帝寵得不得了的富察皇后,康熙時期的輔政大臣鰲拜,晚清時期的兩江總督尹繼善,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簽訂《中英南京條約》的欽差大臣伊里布,湘軍名將塔齊布,清朝中期平定回亂和克服緬甸的名將明瑞,乾隆時期平定金川之亂、回民起事、臺灣林爽文事件、廓爾喀事件、苗疆起事的名將??蛋玻诘诙硒f片戰(zhàn)爭中抗擊英法聯(lián)軍的蒙古王爺僧格林沁親王,他們都是來自于鑲黃旗,根正苗紅,地位尊貴。
有時候,本來不是鑲黃旗的人,因為出了很尊貴的人物,也被抬進了鑲黃旗。
比如我們熟知的慈禧太后,她父親叫惠征,本來是鑲藍旗。如前所述,鑲藍旗是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一個旗。當慈禧太后通過垂簾聽政的方式掌握大權后,就把娘家抬入鑲黃旗,一下子變成八旗中地位最高的一個旗。
八旗最早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獵組織,努爾哈赤在統(tǒng)一女真后整頓編制,于1601年設置了黃、白、紅、藍四色旗,14年后又增加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至此滿清八旗制度就此確立。根據(jù)女真早期規(guī)定,全國丁壯戰(zhàn)時皆兵,平時皆民,等于是一種全民皆兵的手段,所以讓八旗可以擁有極強的戰(zhàn)斗力。此后滿清又花了27年時間,逐漸完善八旗制度,創(chuàng)立漢軍八旗編制。那在八旗當中,究竟哪個旗的地位最高呢?滿清入關以前,八旗中只有正黃和鑲黃兩旗是由汗王直接統(tǒng)領,其余六期一般都由漢王的侄子們率領。不過在順治皇帝時期,正白旗也被皇帝直接收納,所以形成了上三旗下五旗的局面??梢哉f八旗是滿清能夠順利入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清朝走向衰落也和他有關。
八旗制度的早期,各旗部下子弟和普通百姓之間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經過連年戰(zhàn)爭,導致八旗從中獲取了不少利益。最后能夠順利擊敗明軍,八旗占據(jù)頭等功勞,努爾哈赤此后對功臣進行獎賞,而且授予官銜,不少將領甚至拿到了世襲的資格,就這樣八旗在入關前就逐漸形成了一個貴族體系,而且享受軍中最高待遇。皇太極繼位后,為了解決滿漢兩族的矛盾,決定不在把漢人當做八旗的奴役,還把漢軍編為八旗,此后八旗漢軍成為清朝三軍之一。
八旗原本也沒有上下之分,各旗之間的地位算是平等,只有鑲黃旗屬于皇帝一人,直接聽令皇帝差遣。但在順治皇帝上位后,為了加強皇權的統(tǒng)治,把正黃旗和正白旗也納入直接統(tǒng)領的范圍,雖然正黃旗之前也由可汗直接統(tǒng)領,但除了可汗還要負責其他宗室,這次等于是完全被皇帝一人占為己有。所以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才會被稱為上旗,而其它都是下旗,八旗之間也開始出現(xiàn)高低之分。
入關后,上三旗主要負責宮廷事物,而下五旗則皆為王府所屬,駐守京師各地。八旗都統(tǒng)官職從一品,副都統(tǒng)官職正二品,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共四十人為正三品參領。都統(tǒng)是八旗最高指揮官,主要負責軍務和民政,副都統(tǒng)每旗兩人負責協(xié)助都統(tǒng)工作,特別說一下都統(tǒng)和副都統(tǒng)都不是世襲,而是由皇帝臨時認命。
所以說,八旗中地位最高的一旗,應該還是鑲黃旗?;实壅J命鑲黃旗的都統(tǒng)很多都是自己的心腹,而且清朝九大貴族世家全部出自鑲黃旗,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葉赫那拉氏、烏拉那拉氏、董鄂氏和富察氏等。而且有時候皇帝會親自擔任鑲黃旗旗主的職位,可見鑲黃旗在皇帝眼里還是最為重要的。
并不是如此,在這上三旗中地位最高的應該是鑲黃旗,而不是正黃旗。八旗制度是滿清特有的,這個屬于滿清的軍事和政治制度。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制度是由誰創(chuàng)建的吧!八旗制度是由努爾哈赤創(chuàng)建的,但是在創(chuàng)立初期只有四旗,那就是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和正藍旗。再后來又增加了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
努爾哈赤時期,八旗制度只能說是有了一個雛形,后來經過皇太極以及清初的帝王在逐漸的在完善八旗制度。比如說在皇太極時期又創(chuàng)建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我們在很多清宮劇中都能聽到漢軍旗三個字,而這漢軍旗就是皇太極設立的。
在滿清沒有入關之前,皇帝直接統(tǒng)領的兩旗就是正黃旗和鑲黃旗,別的旗就是由貝勒統(tǒng)領,所以正黃旗和鑲黃旗的地位是其它六旗不可比擬的。在順治時期正白旗也歸皇帝管理了,那是因為當時正白旗的統(tǒng)領多爾袞突然暴斃。所以從順治時期開始就有了上三旗的說法,那就是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這三個由皇帝當旗主的旗為上三旗。
那么為何正黃旗不是上三其中地位最高的呢?那就要從努爾哈赤說起,因為在努爾哈赤晚年,他把正黃旗分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統(tǒng)領,在此時只有鑲黃旗歸他一人統(tǒng)領。雖然在皇太極時期,他把正黃旗收回來了,但是由于歷史原因,正黃旗的地位還是遠遠不如鑲黃旗。后來順治給這八旗還特意排了順序,地位最高的便是鑲黃旗,位于八旗之末的就是鑲藍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58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