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民族,我國古族名,是百越的一支。吳越民族是中國古代吳國、越國兩國的共稱,春秋晚期至戰(zhàn)國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帶建立強大的越國,共傳8代,歷160多年,與當時中原國家會盟,雄視江淮地區(qū),號稱“霸主”。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興兵伐越,大敗越國,盡取吳越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帶,分化成眾多的支系。故而,從這個時候開始,文獻中便出現(xiàn)了“百越”這一個新的稱謂。
據(jù)《呂氏春秋·知化篇》記載:“吳之與越也,接土鄰境,壤交道屬,習俗同,言語通”,《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nèi)傳》說:“……吳與越共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有關吳越文化的詳細記載是從春秋始,確切講是從句吳王壽夢(前585年)始,當時的句吳在壽夢的領導下開始強盛起來,他通過“朝周,適夢,觀諸侯禮樂”等一系列的外交活動,讓中原人認識自己的國家。也就是此時起,吳越兩國成了晉楚相斗的國家,也因此而進入了逐鹿中原的角逐。
在壽夢以前,吳越民族一直在被北人視為“蠻荒”之地的南方平原上,他們“水行山處,斷發(fā)文身,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薄暗貜V人稀,火耕水耨飯稻羹魚,不憂饑餒”地生活著,并不被北方民族所了解,故一直被視為“蠻荒”之族。但當這個“蠻荒”之族日益強大后,他們又深感威脅,使出一切解數(shù)來壓制和分化它。
吳越人性格形成與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密切相連。吳字的甲骨文形成“魚”古音“吳與“魚”同音同義。魚是水族,吳越民族用魚為姓,以水為生,從而有了斷發(fā)文身的文化。柔和的水,魚樣的身,沒有任何羈絆。這樣的民族無拘無束就有了溫和、超脫而空靈,脆柔、變通而圓滑,既敏慧、巧智又多疑、遲愚。正像《漢書·卷六十四》中所說的“越人愚憨輕薄,負約反復,其不可用天下法度,非一日之積也”“越人性脆而愚……”
其實北人視為愚,只是說越人不可訓,此愚沒有呆笨之意。因為從南方各地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吳越民族的兵器、農(nóng)具、陶器等無不透出聰慧和靈氣。
制陶
就陶器上的幾何花紋看,吳越人的刻文細致而美麗。北人的則粗且硬。強南北柔可渭分明。從文字上看,吳越古文花俏,被人稱為“鳥篆”,反之北人的文字雄健。從兵器上看,吳王戈、越王劍,天下之絕。那小巧的魚腸劍可以從袖中飛出,這是被當年騎馬挎大刀的中原人大為嘆服的。吳越人就是在創(chuàng)造這些細膩文化的同時,形成了他們堅韌、忍讓的性格。
石器
同樣在新石器時代,吳越民族就創(chuàng)造了便于使用的長柄農(nóng)具。他們就是用這種裝上木柄的功效高于無柄兵器的農(nóng)具,馴化了野生稻,成為稻米文化的創(chuàng)始民族。一個能夠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改造大自然的民族,就有了那種刻苦、耐勞的精神和性格。
紡織和蠶桑
吳越人的紡織和蠶桑,在歷史上記載較多且聲譽極佳。紡織葛麻和種桑養(yǎng)蠶是女人的天職。都說南方婦女水靈秀氣而十指靈巧,這與她們創(chuàng)造的紡織、蠶桑文化分不開。一個浣紗女西施,那勤勞、樸實,又深明大義,忍辱負重就是吳越人性格的典范。
建筑
從吳越人喜住干欄式樓房到吳王造宮、越王建城,這種建筑文化又使這個民族有一種居高臨下的自豪感,從而形成了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的性格,這樣的性格妨礙了民族的進步(夜郎國是百越民族的一個分支)。
飲食文化
縱觀吳越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這與他們的飲食文化分不開。漢晉著作說“楚越水鄉(xiāng),足螺魚鱉……民多采捕積聚……煮而食之”(《史記·貨殖列傳》又“楚、越之地,飯稻羹魚……”可見生活在水鄉(xiāng)的吳越民族魚是常食之物,而食魚之人多聰慧。至今還有這種說法。
吳越的發(fā)展史是一部充滿狼煙的戰(zhàn)爭史。從不被重視的“蠻夷”之族到被中原民族承認,后來又先后稱霸中原,以致讓中原人受到威脅而被排斥分化,其中還摻雜著多年的吳與越兩個同宗又同族的窩里斗。每一頁都血淚斑斑,狼煙滾滾。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吳越人形成了好戰(zhàn)、好猜忌又爭強好勝的性格。
從壽夢王的通達和與人為善去“朝周、適楚”到越王勾踐以死士挑戰(zhàn)“銳兵任死”。從楚與晉分別利用吳越相爭到越滅吳,而楚滅越。從此吳越進入了被外族統(tǒng)治的境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0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