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恬
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lǐng)。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
2、王翦
少時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qū)。統(tǒng)兵六十萬大敗項燕,消滅楚國。聯(lián)同兒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最大功臣。
3、王賁
王賁,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xiāng)(今陜西富平東北)人,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之子,秦百朝著名將領(lǐng),是秦滅六國戰(zhàn)爭中的主要將領(lǐng)。公元前221年,滅亡齊國,自此秦國統(tǒng)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賁隨秦始皇東巡。
4、章邯
秦朝著名將領(lǐng),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員大將。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驪山刑徒及奴產(chǎn)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zhàn)屢勝。
5、白起
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陜西眉度縣常興鎮(zhèn)白家村)人。戰(zhàn)國時期秦朝杰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后代。
有王翦、王賁,蒙武和兩個兒子蒙恬、蒙毅,還有一個是飛將軍李廣的祖先李信。
王翦是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關(guān)中頻陽東鄉(xiāng)人,秦代杰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后,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王翦此人在軍事上卓有成就,也深諳用兵之道,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他的主要戰(zhàn)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仕任三朝,秦始皇都將其作為自己的老師,對他十分恭敬。
王賁,生卒年不詳,他是王翦的兒子,被譽(yù)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他的戰(zhàn)績和人生都比他的夫親要黯淡得多,他是秦國滅六國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將領(lǐng),但是民聲卻不如他的父親,滅魏、奪遼、滅燕,是他最主要的事跡,曾隨秦始皇東征,其后事跡不明。
蒙武,也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員大將,其生卒年不詳,他的父親蒙驁也是一名出色的大將。曾先后與王翦兩次率軍攻打楚國,皆擊敗楚軍。司馬貞《史記索隱》曾評價他:“蒙氏秦將,內(nèi)史忠賢?!?br>蒙恬,出生年月不詳,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人,祖父輩由齊國遷往秦國,出身于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父親都是秦國的大將,而蒙恬也是秦朝著名將領(lǐng)。深受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志,蒙恬也十分爭氣,他和其弟弟蒙毅一個主內(nèi),被稱為“內(nèi)史”,一個主外被稱為“內(nèi)謀”,一起效力秦國,當(dāng)時的眾多將領(lǐng)都不敢與這兩兄弟爭寵。秦國兼并天下后,他曾率領(lǐng)大軍北擊匈奴,收復(fù)失地,據(jù)說毛筆是他改良的,寧夏這個地方也是他最早開發(fā)出來的。
蒙毅,出生年月不詳,姬姓,蒙氏,名毅,祖籍齊國人。蒙毅是秦國名將蒙驁的孫子,蒙武的孫子,蒙恬之弟,蒙氏家族三代都效忠于秦國,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蒙毅是這個名將家族里,唯一一個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他在秦宮深受秦始皇的寵信,經(jīng)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還是個能打戰(zhàn)的將領(lǐng),可惜的是在秦始皇死后,被秦二世囚禁并殺害。
李信,生卒年不詳,字有成,槐里,李信是滅亡燕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李信年輕有為,又果敢有擔(dān)當(dāng),是秦王政十分信任的年輕將領(lǐng)之一。攻伐燕國、興師伐楚、平定燕齊,這一場場的戰(zhàn)爭,為秦國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chǔ)。
而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他是偉大又神秘的,在他三十九歲的時候,消滅了山東六國之中的最后一個諸侯國,繼而統(tǒng)一了六國橫掃天下,接著他又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的法令和措施。因出生于趙國,又稱趙政,也有人說其是呂不韋的兒子,故而稱為呂政,史書上稱其為秦莊襄王之子。
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戰(zhàn)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陜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統(tǒng)帥。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xiāng)(今陜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杰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后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戰(zhàn)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余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王賁,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xiāng)(今陜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名將,名將王翦之子,與其父是秦滅六國戰(zhàn)爭中的主要將領(lǐng)。
蒙驁(?—前240年),齊國人,戰(zhàn)國后期秦國名將。
秦昭王時自齊入秦。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驁為秦將,率師伐韓,奪取中原要地成皋、滎陽,置三川郡。三年,攻趙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趙重鎮(zhèn)晉陽,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領(lǐng)兵攻韓,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驁率軍東向攻魏。屢敗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聯(lián)軍擊敗。五年,秦聞魏公子死,使蒙驁攻魏,取二十城,置東郡,使秦國土與齊相接,對韓、魏形成三面包圍之勢。因?qū)伊?zhàn)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驁卒。其子蒙武、孫蒙恬均為秦國名將。
蒙武具體生卒年月不詳, 中國 戰(zhàn)國 時 秦國 名將。祖居齊國 ,父蒙驁 、子蒙恬 皆為秦名將。
為將經(jīng)歷
公元 前224年 作為 裨將軍 和 王翦 帶兵六十萬進(jìn)攻 楚國 ,擊破楚軍主力于 蘄 ,楚國大將 項燕 于此役戰(zhàn)死。 公元 前223年 又和王翦帶兵擊楚,再次擊破楚軍,虜末代楚王負(fù)芻 ,滅亡了楚國。原屬楚國的土地被劃堆為三個 郡 。 這是 史記 中比較多地采用的說法。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lǐng),祖籍齊國。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
李信
秦王政命王翦統(tǒng)帥伐燕。二十一年(前226),王翦攻克燕都薊,燕王和太子丹退保遼東,秦將李信緊追不舍。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說道:“秦軍之所以追得這么緊,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殺了太子丹獻(xiàn)給秦王,燕國就能保住?!碧拥ぬ拥窖芩ń襁|寧太子河)上,燕王派人斬了太子丹的頭顱獻(xiàn)給秦,李信、王賁并沒有停止進(jìn)攻。二十五年(前222),秦將王賁攻取遼東,俘燕王喜,燕國滅亡。李信領(lǐng)功。
甘茂
戰(zhàn)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臺)人。曾就學(xué)于史舉,學(xué)百家之說,經(jīng)張儀、樗里疾引薦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又率兵平定蜀亂。六年,秦初置丞相,甘茂為左相。七年秋,受命為將攻韓之宜陽(今河南宜陽西),以打開秦東向門戶。行前分析楚、韓盟而不固,楚無意救韓。又親至魏、趙游說,使其不出兵救韓。鑒于宜陽城堅難攻,恐攻城日久而遭人讒言,遂與秦王訂下息壤(今陜西咸陽東郊)之盟。后攻宜陽5月未下,公孫奭、樗里疾果譖之于秦王,秦王終守信而發(fā)兵助之,甘茂又出私財犒勞將士,于次年終克宜陽,斬首6萬。并渡過黃河,駐于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同年,因楚圍韓雍氏(今河南禹州東北),力勸秦昭王救韓。后因勸秦王歸還韓武遂而被疑,遭向壽、公孫奭讒毀,被迫于攻魏蒲阪時逃至齊,任齊上卿。十年,為齊使楚。秦欲令楚送還甘茂,楚以其賢而拒秦。卒于魏。
樗里疾(?-前300) 戰(zhàn)國中期秦國名將。秦惠文王異母弟。名疾,因居樗里(一說楮里)而稱樗里疾。為人滑稽多智,秦人稱之為“智囊”。周顯王三十九年(前330),為右更,率兵伐魏曲沃(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逐城中人而據(jù)其地。周慎靚王四年(前317),為庶長,率軍敗韓、趙、魏聯(lián)軍于修魚(今原陽西南),虜韓將申差、鯁,斬首8萬余,韓太子倉入秦為質(zhì)。周赧王二年(前313),攻取魏地焦(今三門峽市西)、曲沃;又?jǐn)№n于岸門(今許昌西北),斬首萬人。同年任將攻趙,虜趙將趙莊(一名豹),拔藺(今山西離石西)。三年,助秦將魏章攻楚,敗楚將屈丐,取楚漢中地,因功受封為嚴(yán)君。同年,又助魏攻齊,虜齊將聲子于濮水之上。六年,秦初置丞相,樗里疾為右相。九年,與甘茂攻魏地蒲(今河南長垣),不克。又與楚攻魏皮氏(今山西河津西),后魏以公子質(zhì)于楚,楚因而叛秦,樗里疾遂詐稱將以地獻(xiàn)楚,令楚還魏太子,而暗與魏合兵敗楚。十五年,卒于秦。
孔剛
天生神力,好勇斗狠。從軍后成為蒙恬和扶蘇帳下的一名校尉,身經(jīng)百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據(jù)說一次他正在午睡,聽聞有一股百余人的匈奴侵?jǐn)_邊境村莊,二話不說,起身拔劍策馬而去,竟忘了穿護(hù)身甲胄。等大部隊趕到時,看見他渾身浴血、披發(fā)眥目,揮舞手中只剩了半截的長劍,仍在追趕那些業(yè)已魂飛膽喪的匈奴殘兵。自此,兵營中便有了“鐵狂”的稱號。
王龁:秦國將領(lǐng),率軍攻下韓國上黨,并且與廉頗對峙。
孟明視,春秋時期虞國(今山西平陸縣)人,姓百里,名視,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兒子。秦穆公的主要將領(lǐng)。
蒙毅
與兄蒙恬同是秦始皇,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時,蒙毅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著名的將領(lǐng),為秦國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奪得了幾十座城池,為始皇統(tǒng)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辛勝
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辛勝破趙,虜趙王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9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梁武帝蕭衍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