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的故事
馬頭琴的產生及其發(fā)展,很難查閱史料。但是,它卻有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傳說,年輕的牧人巴特爾家世代為王爺牧馬。在一個寒冷的初春,巴特爾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馬群后,在一個淖爾邊發(fā)現了一匹悲鳴的白色小馬駒,面對著尚未開化的淖爾上的一個冰窟窿。
? ? ?看著小馬駒雙眸流淚,聽著那令人傷感的嘶鳴,巴特爾明白了一切,于是巴特爾將它帶回家,相依為命。以后,無論巴特爾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晚間巴特爾睡覺,它就站在氈房外巴特爾睡覺的那一面守候。幾年過去了,小白馬十分通人性,矯健的四蹄,飄飛的長鬃,勻稱的骨架成了一匹難得的好馬。
在一次大型那達慕大會上,巴特爾騎著它第一次出現在賽馬場。它遙遙領先王爺所有精心飼養(yǎng)的賽馬。當巴特爾領到第一名的獎品時,心中充滿了喜悅。然而,他卻不知災難也同時降臨。
原來,王爺見到這匹馬后,滿心歡喜,便派人強行搶走了巴特爾的白馬,但白馬卻難以制服。于時,王爺派四名壯漢用大繩牽牢白馬,備鞍,自己強行上馬,白馬揚蹄奮鬃,撞倒壯漢,沖出馬場,將王爺扔下馬背,王爺氣急敗壞,派出大批人手圍圈白馬,并下令用強弓射殺。白馬終于被強弓射中,但仍然奮力突圍而去。
? ? 這天深夜,悲痛的巴特爾思念白馬難以入睡,突然聽到急促的馬蹄聲伴著凄楚的嘶鳴,由遠而近。聽到了這熟悉的蹄聲,巴特爾一躍而起奔出氈房。只見白馬飛奔到氈房前,卻突然栽倒,微昂起頭,雙眸流淚,親切的望著巴特爾,抬了抬后腿,甩了甩尾巴,流露出期望的目光。巴特爾若有所思,仿佛懂了白馬的意思。白馬終于在巴特爾懷中,閉上了眼睛。
不知過了多久,太陽從遙遠的地平線上升起來。巴特爾守候了白馬三天三夜。這天,他將白馬的后腿骨馬尾取下,掛在氈房中,然后安葬了白馬。面對白馬的后腿骨和馬尾,巴特爾沉思了99天,白馬的形象始終浮現在腦海中。一個新奇的設想,終于成型了。
? ? ? 于是,他將后腿制成琴身,雕刻出白馬的頭部放在頂部,用馬尾制成琴弦和琴弓,馬頭琴終于誕生了。大概巴特爾思念白馬過于深切,也許白馬也有靈性。因而,馬頭琴的旋律,表現了蒙古民族的勤勞、勇敢,也再現了深沉、粗獷、激昂,猶有萬馬奔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9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25個成語,說盡韓信傳奇一生
下一篇: 楊吳,五代十國時期亡于南唐的割據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