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吳的歷史
發(fā)跡廬州
唐乾符年間(874年-879年),江淮群起而反,楊行密因參加造反被抓獲,刺史鄭棨以其相貌奇特,解綁放走。后來楊行密被廬州府募為州兵,在和秦宗權的戰(zhàn)斗中經(jīng)常立功,很快就被升為隊長,不久又被派區(qū)戍守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
一年后期滿回到廬州,都將因為不喜歡他要他再次出戍。楊行密殺都將,統(tǒng)率州兵,自號八營都知兵馬使。廬州刺史郎幼復逃去,他占據(jù)廬州。唐中和三年(883年),楊行密被唐廷招撫,被封為廬州刺使。
淮南爭霸
唐光啟三年(887年)四月,淮南都將畢師鐸在揚州發(fā)動兵變,囚禁淮南節(jié)度使高駢,并召宣州秦彥進入揚州(今屬江蘇),楊行密欲救高駢卻不能進入揚州,屯軍于蜀岡。畢師鐸率兵數(shù)萬攻打楊行密,畢師鐸大敗,單騎逃回揚州城,并殺死高駢。楊行密進攻西門,秦彥及畢師鐸逃奔到東塘,楊行密于是進入揚州。
秦彥及畢師鐸還師東塘,與秦宗衡聯(lián)合,楊行密閉城不敢出。不久秦宗衡被偏將孫儒所殺,孫儒攻破高郵,并殺死秦彥、畢師鐸,合并他們的軍隊。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孫儒攻陷揚州,于是楊行密退到廬州。
唐龍紀元年(889年),楊行密攻下宣州,唐朝拜楊行密為宣州觀察使。唐大順二年(891年),攻取滁州、和州。唐景福元年(892年),攻取楚州;同年五月,楊行密在宣州城下,大破孫儒軍,斬孫儒;同年八月,楊行密再入揚州,唐朝拜楊行密為淮南節(jié)度使。
唐乾寧二年(895年),加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弘農(nóng)王。升州刺史馮弘鐸前來歸附。楊行密又分派人攻下淮河以南、長江以東各州。
徐氏專權
唐天祐二年(905年)冬,楊行密之子楊渥嗣位為淮南節(jié)度使、東南諸道行營都統(tǒng)、兼侍中、弘農(nóng)王。但楊渥喜好游玩作樂,其親信不斷欺壓元勛舊臣,將領們頗感不安。天祐四年(907年,此時唐已亡,吳不承認后梁,仍沿用唐年號),張顥、徐溫發(fā)動兵變,控制軍政,楊渥大權盡失。
天祐五年(908年),張顥殺楊渥,立其弟楊隆演為淮南節(jié)度使、東南諸道行營都統(tǒng)、同平章事、弘農(nóng)郡王。張顥隨即又被徐溫所殺,至此楊吳大權盡掌握在徐溫之手。天祐七年(910年),楊隆演加中書令、吳王。
天祐十六年(919年)晉吳國王,改元武義,自是與唐朝斷絕法統(tǒng)。楊隆演個性穩(wěn)重恭順,徐溫父子專權,不會顯露出不平之色,因此徐溫也很放心。但也因大權旁落,楊隆演建立吳國后并不快樂,于是放縱自己,以致生病臥床,第二年便去世了。
楊隆演去世后,徐溫立其弟丹陽郡公楊溥為吳國王,改元順義。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去世,養(yǎng)子徐知誥繼其權位。同年,楊溥稱帝。
唐代吳興
徐溫死后,徐溫義子徐知誥繼任金陵府尹,操縱吳國朝政。933年,徐知誥采納謀士宋齊丘建議,欲遷都金陵,于是修繕金陵府治為皇宮。935年,吳帝封徐知誥為齊王,次年,以金陵府為西都,廣陵為東都。
吳天祚三年(937年),吳帝楊溥讓位于權臣徐知誥,楊吳滅亡。知誥改國號為齊,次年,又自以唐室之后,復姓李,易名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歷史遺存
楊吳城濠,在今南京市留存有東段。楊隆演主政時期,派徐溫鎮(zhèn)守金陵,徐溫命手下陳彥謙重建金陵城。楊吳城濠即為金陵城人工開鑿的護城河,明朝后被誤認為是青溪,1949年后又被誤認為是秦淮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9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馬頭琴的傳說
下一篇: 湖廣填四川指的是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