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這次南征
宋國則是另一番景象。新登基的小皇帝劉義符年僅十七歲
喜歡玩就罷了
宋國沿河的四個據點從東到西依次是碻磝(今山東茌平西南)
我看不如分兵略地
宋軍在虎牢屯有重兵,由司州刺史毛德祖把守
,東面的滑臺駐守著東郡太守王景度,兵力較少。北魏都督奚斤率領兩萬步騎兵渡過黃河后,就在滑臺東面安營扎寨。滑臺形勢吃緊,王景度趕忙向毛德祖告急,毛德祖立即派出三千步騎兵增援滑臺。奚斤強攻滑臺
,果如崔浩所言,打不下來,無奈之下向拓跋嗣要求增兵受了刺激的奚斤只得全力猛功滑臺
拓跋嗣見虎牢一時半會兒拿不下來,又派了猛將于栗磾以三千騎兵屯于河陽(今河南孟縣西北)
,攻打河南面的金墉和洛陽。于栗磾在拓跋珪稱帝時就已是北魏赫赫有名的將軍,此人好使一桿黑矛,武藝超群,在馬上可以左右開弓,有萬夫不當之勇。劉裕北伐后秦時,對駐扎在黃河邊上的于栗磾又敬又憚,親自寫了書信向北魏借道,不敢直呼其名,抬頭寫的是“黑矛公麾下”。拓跋嗣得知這個消息后,十分贊許,便封他作“黑矛將軍”。于栗磾是個擅長打硬仗的人
。洛陽雖是晉朝舊都,卻因連年戰(zhàn)亂,百姓失所,殘破不堪。宋國守將、河南太守王涓之只能駐守在西北面的金墉城。這里是宋國河防鎖鏈上最西面的一個堡壘,離統(tǒng)治中心遠,得不到有力的支援,相對薄弱。毛德祖勉強派部將竇晃帶上一些軍隊沿著黃河南岸阻擋魏軍,如何抵擋得住,于栗磾大兵一渡河,就把竇晃等人沖得落花流水;再往南一攻這樣
宋國的大將檀道濟此時身兼征討諸軍事
,駐扎在南兗州(今江蘇長江北岸一帶),另一員大將、徐州刺史王仲德則屯兵湖陸(今山東魚臺東南)。形勢不妙,檀道濟只好親率大軍,與王仲德共赴東線戰(zhàn)場。西線的戰(zhàn)事混亂,駐扎在壽陽(今安徽壽縣)的廬陵王劉義真讓自己的將軍沈叔貍帶著三千人與豫州刺史劉粹會合,相機而動。北魏的將軍奚斤和公孫表在西面強攻虎牢
,戰(zhàn)事十分激烈。拓跋嗣這時候已經移駕鄴城,也覺得虎牢是取得西線勝利的關鍵,便派出兵力前去支援。毛德祖見敵強我弱奚斤擔心日久天長,虎牢若得到南面的支援
他還真的想到一條妙計:原來毛德祖是北方人,與魏將公孫表有舊交
拓跋嗣本來就看公孫表不爽,身邊的太史令王亮又恰好與公孫表有怨
北魏不斷向虎牢方向增兵
檀道濟的軍隊走到彭城時
東陽城下的叔孫建
虎牢方面就沒那么幸運了
叔孫建到達滑臺后
毛德祖一個北方人苦苦支撐
,南面的南方人卻不知道在干嘛。駐守項城的劉粹是離虎牢最近的一支軍隊,卻害怕魏兵強盛,不敢進攻。沈叔貍、檀道濟等軍更遠,也只守城,不往虎牢挪一步。彈盡糧絕的虎牢城
,終于在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的四月被北魏大軍攻陷。毛德祖被俘,為北魏所殺。只有范道基帶著兩百多人突圍成功,回到南方。宋國的司、兗、豫等州基本上落入北魏之手,唯一的“勝果”是保住了青州。魏國以強攻的方式拿下了黃河南岸的三座重鎮(zhèn)(嚴格而言,只有虎牢一處是大仗),但也因戰(zhàn)爭和瘟疫損失了三成的兵力。一場大戰(zhàn),雙方都沒能笑到最后。設若在出兵時,拓跋嗣聽從崔浩的建議
,歷史又會怎樣改寫呢?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69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三國關羽是被誰殺的
下一篇:
你知道嗎,古代中國怎么開“兩會”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