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又稱梁山濼,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后周顯德六年(959),“復汴水,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梢姡菚r的梁山泊不過是連通青、鄆漕運的一片水域,并不以汪洋浩瀚著稱。大約在后晉開運和北宋天禧、熙寧年間,黃河先后三次大決口,滔滔的河水傾瀉到汴、曹、單、濮、鄆、澶、齊、徐等州,淹沒的田野與零散的湖泊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個以梁山為中心、水域達八百里的大湖,統(tǒng)稱為梁山泊。
當時,梁山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和諧,岸邊有垂楊綠柳,湖上有鷗鷺翔集,荷花滿望,漁歌唱和。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轍途經(jīng)此地,恍然有置身江南之感,禁不住在《梁山泊見荷花憶吳興》(之一)中寫道:花開南北一般紅,路過江淮萬里通。飛蓋靚妝迎客笑,鮮魚白酒醉船中。
不過,梁山泊的廣闊開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邵博《聞見后錄》載:“王荊公好言利。有小人諂曰:‘決梁山泊八百里水以為田,其利大矣?!G公喜甚,徐曰:‘策固善,決水何地可容?’劉貢公在坐中,曰:‘自其旁別鑿八百里泊,則可容矣。’荊公笑而后止。”別以為這是反變法派編造的政治笑話,蘇轍在另一首《梁山泊》詩中自注:“時議者將干此泊以種菽麥。”可見,北宋的改革家們確實在怎樣利用梁山泊的問題上做過文章。
徽宗政和年間,朝廷成立了一個掌管公田的機構(gòu),名曰“西城括田所”。括田所以清理公田為名,把民間地契不全的、地契與實地方位或面積有異的,以及當權(quán)者想要的良田美地,一律指為公田。然后抑勒百姓承佃,強征公田錢?!坝墒瞧飘a(chǎn)者比屋,有朝為豪姓而暮乞丐于市者”。前后所括,共得田三萬四千三百余頃。當然,梁山泊也在劫難逃。
《宋史·楊戩傳》載:“梁山濼(泊)……綿亙數(shù)百里,濟、鄆數(shù)州,賴其蒲魚之利?!睏顟煨紝⒄麄€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立租算船納直,犯者盜執(zhí)之”。根據(jù)規(guī)定,百姓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guī)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自此之后,水泊梁山開始不得安寧。
水泊梁山在宋朝是真的存在的。
小說水滸傳里的宋江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但是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黑宋江。宋江也是山東鄆城宋家村人。他跟小說里那個陰險的形象有點不太一樣,歷史上這個就是綠林好漢的形象,而且沒有多少文化,性格非常的豪爽,辦事特別的實誠。他領(lǐng)導起義在歷史上規(guī)模并不算大,跟小說中的不成規(guī)模,而且沒有108個好漢,也沒有真正接受朝廷的詔安。他們起義的原因也是因為梁山泊,梁山泊被朝廷強制收為國有。只要打漁行船都要給朝廷交稅,本來這些漁民就窮。這樣做逼瘋了人們,宋江因為名氣在那一片大,也喜歡結(jié)交朋友。直接就帶著這些鄉(xiāng)親造起了反,在當時宋徽宗的統(tǒng)治下,就是官逼民反。
這些老百姓跟著宋江一起,惦著鋤頭、筢子之類的工具就上山打宋朝的官軍去了。而且他們也是攻打旁邊的官府,殺富濟貧救濟百姓。當時的宋朝內(nèi)部,根本就不把他們當回事,覺著就是一幫土匪鬧事。但是宋江發(fā)展越來越多,跟官軍打起了游擊戰(zhàn),已經(jīng)有了上萬的實力。所以朝廷就開始重視宋江,宋史候蒙傳記載,侯蒙向徽宗建議招降宋江進攻方臘。但是由于他去世了,所以沒有實行,這就是小說里的原型。但是朝廷加緊了對宋江軍隊的圍剿。宋江雖然指揮軍隊,作戰(zhàn)靈活但是他們畢竟寡不敵眾。從山東一路打到了海州,他已經(jīng)被張叔夜逼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這時候張叔夜向宋江提出詔安。宋江暫時接受了詔安,但是這只是宋江的權(quán)宜之計。宋江得到發(fā)展之后,又帶著部下起義了,不過這次被很快的鎮(zhèn)壓下去了。
梁山好漢是存在的,但是108好漢并不都一定存在。
人們了解梁山好漢都是從電視劇或者小說中了解到的,是小說就有虛構(gòu)成分。?《水滸傳》的成書,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
宋江是真有其人的,其余107好漢就不好說了。如武松打虎,這些經(jīng)典故事就是作者刻意杜撰的。宋江其人在宋史上也只是一帶而過。《宋史張叔夜傳》: “宋江起河朔,轉(zhuǎn)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余,載擄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zhàn),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而且歷史上的宋江的實力跟被沒法和方臘相比。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只是梁山泊一帶因為受朝廷的剝削嚴重,百姓痛不欲生,所以在梁山伯36名大將的上萬人的懲殺貪官惡霸,劫富濟貧的一方豪杰罷了。與方臘起義相比微不足道。
當時方臘起義遍布江南六州八十一縣,起義上十幾萬人。是朝廷派童貫帶十五萬大軍鎮(zhèn)壓的方臘起義,而且覆方臘的的將領(lǐng)是韓世忠,梁山雖人數(shù)不多但戰(zhàn)斗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jīng)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但是遠遠達不到小說中那么厲害。
拓展資料: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于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xiàn)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為宋朝征戰(zhàn),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shù)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nèi)在歷史原因。
參考資料:水滸傳 (明代長篇小說)_百度百科
梁山泊又稱梁山濼,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后周顯德六年(959),“復汴水,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可見,那時的梁山泊不過是連通青、鄆漕運的一片水域,并不以汪洋浩瀚著稱。 大約在后晉開運和北宋天禧、熙寧年間,黃河先后三次大決口,滔滔的河水傾瀉到汴、曹、單、濮、鄆、澶、齊、徐等州,淹沒的田野與零散的湖泊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個以梁山為中心、水域達八百里的大湖,統(tǒng)稱為梁山泊。
當時,梁山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和諧,岸邊有垂楊綠柳,湖上有鷗鷺翔集,荷花滿望,漁歌唱和。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轍途經(jīng)此地,恍然有置身江南之感,禁不住在《梁山泊見荷花憶吳興》(之一)中寫道: 花開南北一般紅,路過江淮萬里通。 飛蓋靚妝迎客笑,鮮魚白酒醉船中。
不過,梁山泊的廣闊開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邵博《聞見后錄》載:“王荊公好言利。有小人諂曰:‘決梁山泊八百里水以為田,其利大矣。’荊公喜甚,徐曰:‘策固善,決水何地可容?’劉貢公在坐中,曰:‘自其旁別鑿八百里泊,則可容矣。’荊公笑而后止。” 別以為這是反變法派編造的政治笑話,蘇轍在另一首《梁山泊》詩中自注:“時議者將干此泊以種菽麥?!笨梢?,北宋的改革家們確實在怎樣利用梁山泊的問題上做過文章。 徽宗政和年間,朝廷成立了一個掌管公田的機構(gòu),名曰“西城括田所”。括田所以清理公田為名,把民間地契不全的、地契與實地方位或面積有異的,以及當權(quán)者想要的良田美地,一律指為公田。然后抑勒百姓承佃,強征公田錢?!坝墒瞧飘a(chǎn)者比屋,有朝為豪姓而暮乞丐于市者”。前后所括,共得田三萬四千三百余頃。當然,梁山泊也在劫難逃。
《宋史·楊戩傳》載:“梁山濼(泊)綿亙數(shù)百里,濟、鄆數(shù)州,賴其蒲魚之利?!睏顟煨紝⒄麄€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立租算船納直,犯者盜執(zhí)之”。根據(jù)規(guī)定,百姓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guī)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自此之后,水泊梁山開始不得安寧。
史書記載,宋江起義軍中有三十六個主要頭領(lǐng)。他們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guān)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水滸傳》中為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水滸傳》為穆弘)、石秀、徐寧、李英(《水滸傳》中為李應)、花和尚(《水滸傳》有姓名為魯達、魯智深)、武松。宋江起義軍總?cè)藬?shù)由于史書無記載,無法統(tǒng)計,估計有近萬人。《水滸傳》寫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那是小說家的虛構(gòu),作者羅貫中等人“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使小說更添傳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瑯瑯上口,便于流傳。但小說畢竟是小說,讀者不可將它當成真實的歷史。
宋江起義軍正式宣布起義后不久,就離開了梁山泊,轉(zhuǎn)戰(zhàn)于山東青、齊與河南、河北一帶,史書記載說:這支起義軍“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shù)萬,無敢抗者。”約兩年后,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義軍從江蘇沭陽乘船進攻海州(今連云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所派伏兵包圍,損失慘重,退路又被切斷。在這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不得不率眾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為宋朝官軍中的一部分。后來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臘農(nóng)民起義軍,史學界有爭論,至今尚無定論。但多數(shù)史學家認為,宋江部出征方臘可能性較大。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fā)生農(nóng)民起義次數(shù)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nóng)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shù)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guī)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xiàn)《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guī)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nóng)民起義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于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8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下一篇: 夏朝為什么只傳了兩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