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
縱觀東漢末的曹魏建國期間,從建安元年的立國之始
曹魏建國時期的封爵制度包含三個維度:爵位名稱、爵位級別
例如
,曹操曾被冊封為費亭侯,其中,“費”是地名,是爵位名稱的由來,“亭”是根據(jù)行政建制級別(州、郡、縣、鄉(xiāng)(丘)、亭)得來的爵位級別,“侯”是爵位序列,“亭侯”往往放在一起,作為爵位級別和爵位序列的合稱,形成一個語意上的整體概念。又如,曹操后來被冊封為魏公,其中,“魏”是地名(一個由十郡組成的廣大地區(qū)),是爵位名稱的由來,“公”是爵位序列。而食邑制度
,則包含兩個維度:食邑數(shù)量、食封收入曹魏時期的食封制度
曹魏政權第一位受封者,自然是曹操本人
建安元年……天子拜太祖建德將軍,夏六月
東漢王朝對曹操的冊封,與他的作為有關
然而
但不久后
建安元年九月,車駕出嬛轅而東
同理
曹操兩次受封食邑的數(shù)量
,史料沒有明確記載,尤其是費亭侯。對于武平侯封兼四縣
這里,曹操明確說自己在武平縣的食邑數(shù)量是一萬戶
曹魏政權中
食封力度收緊
從食封力度看
,曹魏建國期間(196-220),始終保持緊縮。這一時期,曹魏的封爵總數(shù),不過幾十人,食邑戶數(shù),亭侯多在二百戶到千戶之間,鄉(xiāng)侯多在七百戶至千戶之間,極個別人,能在千戶以上。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東漢末年的時代背景造成的人口凋敝和經濟下滑。東漢末年人口凋敝的原因是戰(zhàn)亂和饑荒。
時三輔民尚數(shù)十萬戶
,李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饑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三輔地區(qū)在洛陽周邊,這一地區(qū)是東漢王朝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是王朝的心臟地帶。三輔地區(qū)數(shù)十萬戶百姓,上百萬口人,在短短兩年間,因為軍閥的放兵劫略饑餓困乏,幾乎全部死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是歲谷一斛五十余萬錢,人相食
天災導致的饑荒,使一斛谷子賣到了五十多萬錢
,可知當時糧食缺乏到了何種程度。曹魏政權奠基的數(shù)十年中,轄區(qū)人口在500萬至1000萬之間
,戶數(shù)在80萬至160萬左右。考慮到曹魏全境只有這點人口,則其對食封力度之緊縮,就不言而喻了。人口凋敝,必然造成經濟下滑
。當全國各地無數(shù)旱田成為荒地、熟田成為旱田,當耕田人口銳減殆盡時,糧食——這個農耕社會的經濟基礎,喪失了;當一斛米需要五十萬錢才能買到時,惡性通貨膨脹——這個給予社會經濟秩序最后一擊的劊子手,出現(xiàn)了。這一殘酷現(xiàn)實,逼迫曹操一改自秦漢以來實行的算賦和口賦制度,開創(chuàng)了戶調制,使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并駕齊驅,而自然經濟的復活,正是社會經濟下滑的重要反映。建安八年(204),曹操表天子
,冊封荀彧為萬歲亭侯,食邑一千戶。鑒于荀彧在曹魏政權里的地位和功勞,他的食封情況,是曹魏緊縮食封的代表。荀彧在曹魏建國之路中,地位已臻“相國之列”,功勞更在“功臣之最”,從初平二年(191)他效忠曹操起,曹操凡有征伐荀彧這樣在曹魏政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依據(jù)前文對曹魏建國期間境內人口數(shù)量的推測,則像荀彧這樣食邑達一千戶的漢臣(荀彧的官職是漢侍中),其一年的食封收入
其收田租畝四升
據(jù)《吏民田家莂》所載
樸丘士逢君
則荀彧一年的食封收入總數(shù)
食封制度重“搏獲之賞”遠勝“指縱之功”
曹操上表漢獻帝冊封荀彧萬歲亭侯的文書中
臣聞慮為功首
曹操在這句話里,表達了文臣謀士出謀劃策之功
曹魏建國的年代,是戰(zhàn)爭頻發(fā)的年代
曹魏建國期間
例如
,李典的都亭侯,是他與樂進圍剿高幹(袁紹外甥),擊敗管承,在曹操平定河北的重要戰(zhàn)役鄴城之戰(zhàn)期間,立有戰(zhàn)功而受封的;樂進的廣昌亭侯,是追隨曹操征戰(zhàn)時,因為多次先登作戰(zhàn)(率先沖入敵軍中肉搏)有功而受封的;于禁自不必說,除了晚節(jié)不保,曹操幾乎每場戰(zhàn)斗都沒少著他,封益壽亭侯。建安十八年(213)
,曹操進封魏公,當時的勸進者,都是曹魏政權的主要人物曹魏建國數(shù)十年,食封制度的情況和內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