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古代退休的讀者,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古代宰相、將軍告老還鄉(xiāng)后,和縣令比誰大?
“出將入相千秋業(yè),伐罪吊民萬古功?!?/p>
在古代,何人不想出將入相,成就一番功名偉業(yè)呢?
不過對于平民百姓來說,出將入相怕是一輩子都不敢想的事情,為什么呢?
在科舉制度出現(xiàn)之前,仕途官爵基本上都是世襲制,尤其是在周朝之前最為普遍,身份尊卑尤為被人看重,奴隸永遠是奴隸,貴人永遠都是貴人。
一直到東漢乃至晉朝,官爵幾乎都被世家大族牢牢地掌握在自家手中,哪怕外泄也只是泄給和自己家族沾邊之人,至于平民百姓,那真是“賤如草芥”。
士族階級一直延續(xù)到南北朝時期開始衰落,到了隋唐時期基本上已經(jīng)完全衰落,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士族本身,許多士族門第做官毫無門檻,造就了一大批碌碌無為專吃人的“父母官”,再加上農民起義,內部矛盾也加速了士族階級的滅亡。
到了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誕生,給了許多門第不高的寒門子弟踏入仕途的機會,隋煬帝開創(chuàng)科舉制,就是為了打破因為九品中正制所造成的士族壟斷官場的現(xiàn)象。
可就算有了科舉制,平民想要踏入仕途也并不是那么輕易的事情,就拿明代來說,讀書人想要博取功名先要考“童生”,然后考中舉人,最后考秀才。
不過雖說有不少舉人可以踏入仕途,卻不意味著一定就能做官,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舉人用現(xiàn)在的詞來說,那就是替補隊員。
這些人在吏部登記后,就等著替補吧,有些人一輩子幾乎都等不來這樣的機會,這在古代就叫懷才不遇,雖說科舉制度的誕生賦予許多平民機會,但是在人情社會下,官場風氣很難改的過來,這也造成了古代太多的文人墨客暗諷官場,大多都是一些沒有關系人脈、仕途不順的才子。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抉R遷
由此可見,官途已經(jīng)是千難萬險,更別說是出將入相,那沒什么真本事以及光宗耀祖的功勞,可是想都不能想的事情。
古代將相大多出自于豪門望族,卻也有例外,就比如說漢朝,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身邊就跟隨了一大批身份卑微之人,這些人都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開國后個個封侯拜將,我們稱他們?yōu)椴家聦⑾唷?/p>
最為典型的就是韓信,韓信出身平民,早年為了糊口常常依靠他人,許多街坊鄰居都十分討厭他,可他卻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封侯拜將,青史留名。
不管是豪門將相也好,平民將相也罷,那都有退休的一天,在古代就叫告老懷鄉(xiāng),除非朝廷真的是離不開你,就比如蜀漢的諸葛亮,一坐丞相就是一輩子,一輩子都在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最后因為工作累死。
既然告老還鄉(xiāng)了,那自然是遠離京城管轄的政治中心,回歸鄉(xiāng)縣,而鄉(xiāng)縣都是有縣令大人所管轄,問題來了,這些“退休”下來的將相和縣令相比誰更大一些呢?
按照常理來說,將相權力雖大,那也是一種職業(yè),你退了下來那可就不是當年的身份了,俗話說龍游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將相退下來之后,那就算是普通的士紳,也是屬于縣令的子民。
縣令雖說是芝麻小官,在朝廷里七品縣令沒有任何話語權,也不會影響朝局,很多時候,四品以下官員是無法入朝面圣的,連宰相門前看大門的都是七品。
但是到了縣了,一縣之長,除了無法調兵,幾乎和皇帝的權力是一樣的,老話常說,破家的知縣,滅門的知府,對于老百姓來說,縣令就是執(zhí)掌生殺大權的人,就算你以前在朝廷里是宰相或者將軍,到了我的治下,看在你朝中那些門生故吏的面子上,我可以上門拜訪,也可以你到我縣衙上,請你后堂說話,都是互相給面子。
然而這些只是按照常理推測,真正的官場社會那是不能按照常理來揣摩的。
能夠出將入相之人,哪個在位期間不是權力滔天呢,在朝堂之中,誰還沒有些個朋友,就算朋友沒有用了,不搭理你了,那門生故吏呢,一手提拔上去的人呢,這些人可都是縣令惹不起的存在。
再比如門生故吏也不好使,那家族子弟總該好使,尤其是出身豪門望族的將相,這個下臺了那個又上去了,這就是大家族能夠生生不息的原因。
撇開這些不說,在古代有一種制度叫做“致仕制度”,官員的這種制度來源于周,由漢朝開始逐漸形成。官員的權力雖然已經(jīng)交還,但通常還會有一些特權,那些地方官員想要管理其實并不容易。
古代的“致仕”制度,乃是官僚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稱“休致”、“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傳》有載,“退而致仕。致仕,還祿位于君”,可見“致仕”指的便是將權力、官位交還給君王。官員致仕之后,雖然將權力交還給了君王,但畢竟為國家勞碌了一輩子,因此仍然會相應的享受一些特殊待遇,從而確保晚年的生活。根據(jù)《禮記》的記載,卿大夫致仕之后被稱為“國老”,一般官員致仕后則被稱為“庶老”,以此作為對老臣們的尊重。而到了唐代以后,官員一旦致仕,尤其是高級官員,朝廷往往還會為其舉辦歡送儀式,以示優(yōu)待。
綜上所述,將相告老還鄉(xiāng)之后,和縣令相比誰更大呢,答案顯而易見,這就涉及的能不能管的問題。
漢唐時期,雖然致仕的官員不再具有職權,但朝廷對于這些官員,尤其是高級官員仍然禮遇有加,按照規(guī)定,地方官員甚至還得去定期拜訪探望。
雖說他們不再掌握實權,但縣令知府等人也是沒有權力來管的。
其次則是該不該管,將相退下來之后,只要不是犯法被貶為庶人,可仍然屬于官僚,哪怕是犯了法,也要通過上級指示才能實施抓捕,或者上書檢舉揭發(fā)。
最后就是敢不敢管了,正如前文所說,這些人在朝堂中根深蒂固,你作為地方官若是惹了這些人,上面的門生故吏隨便給你雙小鞋,就能夠你喝上幾壺的了。
至于那些不畏強權、依法懲治“退休將相”以及王公貴族的“鐵面無私父母官”,只能在電視劇中看到,或者在腦海中YY一下便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9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