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之戰(zhàn),既是戰(zhàn)國末期最后一場諸侯兼并戰(zhàn)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tǒng)一戰(zhàn)爭。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庾x,接著往下看吧~
此戰(zhàn),秦始皇嬴政采用了“籠絡燕齊,穩(wěn)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的策略,對于山東六國逐個擊破。也即在戰(zhàn)國末期,秦國按照先后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從而建立了秦朝。在很多人看來,因為國力上的領先,秦國在消滅山東六國的戰(zhàn)爭中,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實際上,秦國大軍依然遭遇了不小的抵抗,比如在攻打魏國都城上,秦軍是憑借水攻才進入大梁城的。并且,秦始皇消滅六國中,該遭遇了兩次重大失利,結果損失數(shù)十萬秦軍!
一
首先,秦滅六國戰(zhàn)爭,兩次重大失利,一次是桓齮十萬大軍攻趙,被李牧全殲;一次是李信蒙恬二十萬大軍攻楚,慘敗于項燕,損失慘重。一方面,就攻打趙國來說,在長平之戰(zhàn)中,秦國大將白起坑殺了45萬趙國士卒。而這,促使趙國元氣大傷,失去了和秦國爭奪天下的資格。不過,因為廉頗、李牧等趙國將士的努力,趙國依然在努力抵抗秦國的進攻。根據(jù)《戰(zhàn)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趙王遷三年(前233年),秦國大將桓齮從上黨郡一帶穿越太行山進攻趙國的宜安(石家莊東南),與趙國大將李牧戰(zhàn)于肥下(宜安東北)。
二
在宜安之戰(zhàn)中,秦國大將桓齮被趙國名將李牧擊敗,導致,桓齮畏罪逃至燕國(《戰(zhàn)國策》說是戰(zhàn)敗被殺,司馬光在《資治通監(jiān)》記載“秦師敗績,桓齮奔還”,楊寬的《戰(zhàn)國史》認為桓齮就是樊於期)。對此,秦始皇嬴政可謂非常生氣,曾懸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秦滅六國中,宜安之戰(zhàn)是秦國的一次重大失利,此戰(zhàn),秦國不僅損失了10萬大軍,更直接影響到秦國消滅趙國的進度。至于趙國的李牧,更是因為宜安之戰(zhàn)的勝利,從而和白起、王翦、廉頗并稱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三
另一方面,就進攻楚國來說,在戰(zhàn)國末期,楚國因為遭遇到秦國的多次進攻,同樣是元氣大傷,難以對秦國造成威脅了。不過,楚國地域遼闊,想要徹底消滅楚國,顯然不能像消滅燕國、韓國、齊國等諸侯國一樣簡單。公元前225年,李信、蒙恬率領20萬秦國大軍進攻楚國。在戰(zhàn)役初期,秦軍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績,李信接著乘勝攻克鄢郢,隨即率領部隊向西進軍,要與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會師。但是,讓秦國大將李信沒有想到的是,楚國名將項燕燕率領楚軍乘機積蓄力量,暗中追擊李信的大軍。
四
最后,在此基礎上,李信一方驕傲大意,而項燕則出其不意,所以重創(chuàng)了李信的大軍。根據(jù)《戰(zhàn)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此戰(zhàn),楚國項燕攻入秦軍兩個軍營,殺死七名都尉,李信一方大敗而逃。值得注意的是,在李信進攻楚國之前,王翦就認為消滅楚國需要60萬大軍,但是,秦始皇選擇相信李信,也即給他20萬大軍來進攻楚國,結果真的如王翦所料,20萬大軍可謂損失慘重。因此,在李信失敗之后,秦始皇嬴政立即向王翦登門致歉,并且將秦國60萬大軍交給王翦,以此來完成消滅楚國的目標??偟膩碚f,在秦滅六國中,遭遇了兩次重大失利,一次是進攻趙國,另一次是進攻楚國,這兩次慘敗直接推遲了秦朝建立的時間,也體現(xiàn)出山東六國激烈抵抗秦軍的態(tài)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79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