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恭仁,本名楊綸,改名楊溫,字恭仁,唐朝初期宰相,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子。下面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身弘農楊氏觀王房,清正廉潔,曉暢軍事。初仕隋朝,拜吏部侍郎,封成安郡公,參與平定楊玄感叛亂。出為河南道大使,鎮(zhèn)壓農民起義。 兵敗之后,逃歸江都。江都之變后,遷任吏部尚書。武德二年,歸順唐朝,拜黃門侍郎,封觀國公。 出任涼州總管,撫慰西北有功,入朝為相,歷任侍中、中書令,領左衛(wèi)大將軍。
唐太宗即位,出任雍州牧、左光祿大夫,遷洛州刺史,以特進致仕。 貞觀十三年(639年),病逝,時年七十二。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潭州都督,謚號為孝,陪葬昭陵。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楊恭仁的父親楊雄,是隋文帝楊堅族子。北周時期,官至上柱國。大象二年(580年),作為功臣之子,楊恭仁被授儀同大將軍,封爵武陽縣開國公。
效忠隋朝
開皇元年(581年),楊堅建立隋朝。楊恭仁成為皇族遠親,進拜成安郡開國公,加授左宗衛(wèi)車騎將軍。
仁壽三年(603年),楊恭仁出任甘州刺史。他施政寬和,使得治下胡漢百姓各安其所,深得邊民之心。隋文帝非常贊賞,對楊雄道:“這不單單是朕任用得人,也是你教子有方所致?!笔悄昴?,楊恭仁被征召回朝,擔任宗正少卿。
大業(yè)五年(609年),楊恭仁調任工部侍郎,次年又改任吏部侍郎。
大業(yè)九年(613年),楊恭仁改任謁者大夫。當時,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反隋,隋煬帝特命楊恭仁負責征討事宜。楊恭仁在破陵大敗叛軍,隨后又與屈突通追擊至閿鄉(xiāng),擒獲楊玄感、楊積善兄弟,因功進授正議大夫。
大業(yè)十二年(616年),隋煬帝巡幸江都。當時,裴蘊與蘇威、宇文述、裴矩、虞世基共掌朝政,排斥異己。楊恭仁因素來廉正,遭到他們的排擠,被外放為河南道大使,負責“討捕盜賊”。他行至譙郡,被朱粲所部義軍擊敗,只得逃回江都。
大業(yè)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發(fā)動江都兵變,弒殺隋煬帝,另立秦王楊浩為皇帝,自任大丞相,并以楊恭仁為吏部尚書。不久,楊恭仁隨宇文化及逃至河北,駐守于魏縣。
仕唐拜相
當時,唐高祖李淵已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武德二年(619年),魏州總管元寶藏歸附唐朝,并捕獲楊恭仁,將他送往長安。唐高祖與楊恭仁乃是舊交,對他非常禮遇,任命其為黃門侍郎,封觀國公。當時,唐朝初定河西。楊恭仁因熟悉西北軍情,被拜為涼州總管。他撫慰西北,使得蔥嶺以東的各部落傾心歸附唐朝。唐高祖遂任命楊恭仁為宰相,授為納言(后改稱侍中),仍領涼州總管。
武德五年(622年),突厥頡利可汗率軍入侵涼州。楊恭仁虛張聲勢,多布疑兵,使得頡利可汗“懼而退走”。后來,瓜州刺史賀拔威擁兵作亂。楊恭仁招募勇士,急速行軍,在叛軍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連克二城。他隨后又將抓獲的俘虜一律釋放,以瓦解叛軍的斗志。叛軍果然感激楊恭仁的恩惠,綁縛賀拔威繳械投降。
武德六年(623年),楊恭仁被召回長安,擔任中書令,兼吏部尚書,仍遙領涼州軍務。后來,楊恭仁又改任左衛(wèi)大將軍、鼓旗將軍。
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楊恭仁被免去宰相之職,調任雍州牧,并加授左光祿大夫,代理揚州長史。
晚年榮寵
貞觀五年(631年),楊恭仁改任洛州都督。唐太宗特意對他道:“洛陽乃是國家要害,我家子弟雖多,但都不無法勝任洛州都督之職,所以我特意將此職務委任于你?!碑敃r,楊氏子侄多與皇室聯(lián)姻,家聲顯赫。但楊恭仁生性恬淡,謙恭下士,從未與人交惡,被時人比作漢代的宰相石慶。他上疏自稱老病,請求致仕。唐太宗遂加拜特進,讓他歸家休養(yǎng)。
貞觀八年(634年),楊恭仁擔任為觀風使,與李靖、蕭瑀、王珪、韋挺等十三人分巡天下諸州,“觀省風俗”。
貞觀十三年(639年)十二月,楊恭仁去世,終年七十二歲 ,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潭州都督,謚號為孝,陪葬昭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0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