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皇帝吃飯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皇帝吃完飯,剩下的飯菜是如何處理的?
從小我們就聽說過一則關(guān)于慈禧太后的故事,那就是她一頓飯要吃108個菜,之所以會有這種排場,并不是說慈禧太后特別能吃,而是因為當(dāng)時清代皇室就是講究的這種規(guī)矩,象征著身份的尊貴,慈禧雖然在當(dāng)時不是皇帝,但是實際上與皇帝別無二致,享受這種待遇也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摹?/p>
古代其他的皇帝也是如此,不過問題來了,古代皇帝用膳之后,肯定是吃不完所有的飯菜的,那這些剩下的飯菜是如何處理的呢?總不能全部倒掉吧?那樣的話實在太過浪費,今天我們就來揭秘這背后的真相。
01古代皇帝用膳的規(guī)定
中國人在一些特殊的場合,總會設(shè)宴席款待前來的客人,而在不同的場合,所擺設(shè)的宴席的規(guī)模上的菜品以及菜的數(shù)量,都是有著不同的講究的,就拿普通的家庭聚餐來說,一般上的菜的數(shù)量基本上都是雙數(shù),講究的是成雙成對,和和美美。
同樣在古代宮廷之中,皇帝用膳也是有著很多的規(guī)定的,就比如在周朝時期,周天子曾立下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的規(guī)矩,這是按照嚴(yán)格的等級尊卑制度來劃分的,同時在這些規(guī)定之中,我們也看出在吃飯的時候也會用一些特殊的形式來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而且從這個數(shù)量來看,自周朝的時候,當(dāng)時的皇帝就已經(jīng)講究排面了,所設(shè)擺的宴席和耗費的食材不在少數(shù)。
等到后世的王朝,皇帝用膳的規(guī)矩也越來越多,就比如有些朝代皇帝吃飯的次數(shù),一天只能是兩次,只有早上和晚上可以吃飯,中午是不安排宴席的,這樣做的目的也是防止皇帝吃的太多,影響身體健康,而且當(dāng)時古人的生活作息也確實不適合一日三餐,但是皇帝可以挑選時間段來用餐,太監(jiān)也會提前告訴御膳房做好準(zhǔn)備。
還有就是皇帝雖然可以為自己一個人大擺宴席,吃很多道菜,但是并不是他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這其中也是有規(guī)定的,那就是一道菜不能超過三口,因為皇帝吃飯的時候,不會自己站起來夾菜,而是由太監(jiān)為皇帝夾到盤子中,送到他的面前,所以皇帝喜歡吃那個菜,吃了幾口,太監(jiān)都是心知肚明的。
要說為什么一道菜吃不能超過三口,其實這是出于皇帝個人的安危考慮,害怕有圖謀不軌之人在皇帝愛吃的菜中下毒,謀害皇帝,所以一旦有哪道菜皇帝特別喜歡吃,并且超過了三口,那么太監(jiān)會將其記錄下來,在這之后近半個月的時間餐桌上都不會再出現(xiàn)這道菜,所以從這些種種規(guī)定來看,古代皇帝用膳也不是隨心所欲的。
02天價的宴席
既然說皇帝用膳將就排場,那他的排場究竟是有多大呢?就拿清代的皇帝舉例,在清代時期有銘文規(guī)定皇帝在用膳時菜的數(shù)量是120道,不得不說一個人要是吃120道菜,還真是奢侈至極,更何況這120道菜基本上都是山珍海味,可不是什么甜點水果。
不過等到后來,后世的皇帝發(fā)現(xiàn)這120道菜吃不完,也沒有必要上這么多,所以也就將菜的數(shù)量進行一些縮減,康熙的時候縮減到64道,乾隆的時候縮減到48道,這樣做可不是因為他們?nèi)卞X,畢竟這兩位皇帝正處在清代時期的盛世,是清代最不缺錢的時候,這樣做只是為了能夠改變鋪張浪費的習(xí)俗。
不過這種理念并沒有傳承下去,因為到了慈禧太后的時候,她又將菜的數(shù)量提升到了108道,和當(dāng)時清代祖制規(guī)定的數(shù)量相差無幾,可無論是上百道,也好幾十道也好,這些菜品所耗費的食材和資金都是巨大的,宮廷之中一個月所耗費的肉類就多達上萬斤,要了解在那個年代普通人能吃上肉就已經(jīng)算是富貴人家,普通百姓一年之中也就只能吃幾回肉而已,而皇帝卻是頓頓吃肉。
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山珍海味,林林總總加起來的話,一頓飯所要花費的銀兩基本上都在上百兩,而一天兩頓,常年皆是如此,那所耗費的資金可想而知,所以說皇帝的宴席絕對是天價宴席,那皇帝每頓飯都要吃上百道菜左右自己一個人,肯定是吃不完的,剩下的剩飯剩菜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03皇帝用膳后飯菜的處理方法
在皇帝用膳之后,這些飯菜不會被扔掉,而是用作其他的用途,首先這第一種就是恩賜給皇帝寵信的大臣,別看只是剩飯剩菜,但是這些大臣可是非常愿意要的,雖然說他們平日里也能吃到山珍海味,但是皇帝恩賜的絕對是不一樣的。
當(dāng)然,這并不是說御膳房的廚藝有多么好,而是因為皇帝的恩賜是一種榮譽,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信任,誰要是能夠得到皇帝所恩賜的飯菜,那也算是有著無上的榮光了。
而在分配給大臣之后,剩下的那些飯菜還會再次分配給別人,這些人就是專門服侍皇室成員的太監(jiān)和宮女,而能夠得到這些飯菜的人基本上都是這類群體之中的佼佼者,或是擔(dān)任一定官職的人,普通的太監(jiān)和宮女自然是沒有資格吃到皇帝剩下的飯菜的,同樣對于這些人來說也是一種榮譽,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光宗耀祖了,在這之后,他們也會更加盡心盡力的為皇帝服務(wù)。
這最后一種出現(xiàn)的情況并不多,就是將飯菜拍賣給其他的平民和商賈大戶,畢竟這些飯菜是皇帝吃過的,又是宮廷出來的,很多人都存在獵奇心里,他們也想嘗嘗皇帝吃的飯菜味道如何,所以一些有錢人自然會愿意拍賣這些皇帝吃剩下的菜。
這樣的情況下,所出的價格自然也遠超飯菜本身的價值,這也算是一種經(jīng)濟的回流,但是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還是比較少的,畢竟這種方式有損皇室的尊嚴(yán),而且也不會有太多人愿意花高價買殘羹剩飯。
04結(jié)語
總的來看古代皇帝吃飯還是很讓人羨慕的,同時也是奢侈至極的,他們對于剩菜剩飯的處理方式也很特別,雖然盡最大努力挽回浪費和損失,但是在這其中所耗費的資源終究是無可避免,而如此鋪張浪費,定然會導(dǎo)致國庫空虛,也會是皇室產(chǎn)生一種奢靡享樂的風(fēng)氣,這是封建王朝走向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古代皇帝的食物可謂奢侈,我們很難想象古代皇帝吃的是什么。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皇帝吃的東西也很高。作為權(quán)力最大的九五至尊,哪怕是最簡單的一頓飯,也必須表明自己的身份。即使他們吃不下,數(shù)量也必須足以顯示他們身份的威嚴(yán)。皇帝吃一頓飯的錢,甚至可以趕上普通人的生活費。雖然古代皇帝做的每一頓飯都特別豐盛,但其實味道真的不是很好。畢竟古代各種香料都很稀缺,很多時令蔬菜也很稀缺。即使吃肉,也主要吃雞、魚、豬,一些稀有的肉類食物也很難吃。
皇帝會把自己吃剩的食物當(dāng)作賞賜給更順眼的人,比如送給大臣或者后宮的嬪妃。有時,皇帝會忽略他吃剩的食物,把它交給太監(jiān)免費處理。太監(jiān)也比較聰明。他們會偷偷把賣得好的食物帶到皇宮,賣給一些酒店。這是皇帝想吃的東西,所以很多有錢人都會花錢買,希望能摸到皇帝的龍魂。明清時代,有一種專門倒賣皇上吃剩飯菜的生意,只要是皇宮中某些人利用職權(quán)之便,把皇帝每頓吃剩的飯菜搜集回來運到民間去販賣。古人們出于封建思想,認(rèn)為天子的東西必定是好貨,于是不少人都喜歡買一點皇帝的剩飯剩菜來品嘗,故此這又叫做沾點皇氣。
皇帝吃剩下的菜,一般看心情。他高興的時候就下令給別的妃子和官員,他很高興的時候就下令給太監(jiān)和宮女。而那些被賜予皇帝殘羹剩飯的人,無論是朝廷官員還是宦官宮女,都不得不感恩戴德,痛哭流涕,感謝主的恩情,然后就地在旁邊擺了一張桌子,把剩下的食物端過來,一邊站著一邊吃一邊喝。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皇帝不下令給你讓座,那你就得站著吃,就算吃飽了也不能有多余的。如果剩下一個受贈者,就等于得罪了皇帝,那就不是一頓飯能解決的了。
清朝皇帝吃剩下的飯菜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一是倒掉,當(dāng)然只是部分,二是運出宮販賣,三是賞賜給王公大臣或者后宮嬪妃。
清朝皇帝每天只用膳兩餐,分別是早餐和晚餐,早餐會選擇在6點到8點,晚餐是在12點到14點,當(dāng)然這是正餐,正餐之后還會增設(shè)小吃,時間不定,晚上還會有點心,若真是兩餐夜晚豈不是要餓肚子。
其實看清朝皇帝每天的行程,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下面是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
似乎又很長一段時間都花在用膳上,御膳房有120人,宮女太監(jiān)150人,這些人就是專門負責(zé)皇帝用膳的,皇帝每天的菜單也是由御膳房擬定,但是由內(nèi)務(wù)府批準(zhǔn)后才能制作。
尤其是清朝前期,皇帝的用膳標(biāo)準(zhǔn)簡直驚人,每頓都是滿漢全席,120道菜,三張大桌子,皇帝每天所需要的食材也讓人瞠目結(jié)舌,如下圖:
菜品多為滿族菜,另外也有東北風(fēng)味的特色菜以及蘇杭菜,據(jù)說康熙和乾隆比較喜歡吃蘇杭菜,利用這些食材制作出來的菜目繁多,幾乎相聲中的報菜名里,皇帝都吃過,如下圖便是清朝皇帝菜目的一部分:
不過后來,清朝皇帝認(rèn)為如此多的飯菜,根本吃不完,遂減少至64道菜,后咸豐比較節(jié)儉,又降至32道菜,慈禧再次減少到24道,很多人都說慈禧鋪張浪費,確實如此,但是在用膳這方面慈禧花銷不如乾隆,她比較注重養(yǎng)生,不過水果的花銷就驚人了,這也是題外話。
那么面對如此多的飯菜,皇帝們自然是吃不完的,那么這些飯菜最終去了哪里?
皇帝用膳時并非全部都吃,而是每個菜只吃一點,清朝歷史有記載,皇帝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當(dāng)?shù)谌螉A同一道菜后,太監(jiān)便會令人撤走,其中緣由大家也應(yīng)該能猜個一二,只是為了防止有人下毒,不能讓他人知道皇帝喜歡吃哪些菜。
有時吃的盡興還會命大臣太監(jiān)一起吃,但也只能站著吃,甚至想起某個嬪妃,將這些好吃的菜讓太監(jiān)送過去,既然是送,也不會做的太過分,幾乎有地位的嬪妃都會有。
除此之外,皇帝吃不完的菜,根據(jù)剩余的多少或者是菜的品相,有的會直接倒掉,或者被御膳房的宮女太監(jiān)拿去吃,品相好的就會送出宮外販賣,有人說賣到宮外誰吃?
其實早在明朝時期就有人干過這事,民間有打著御膳房名號的飯館,甚至稱廚師也是宮廷御廚,他們就會購買皇帝剩下的飯菜,弄到店內(nèi)再倒賣給民間百姓吃,其實民間百姓大多好奇皇帝吃的是什么,有錢人就會去嘗試,這樣也算是體驗到了皇帝的待遇,有人吃過一次就足夠吹噓一輩子。
以溥儀為例,作為滿清的皇帝,還傳承祖宗的規(guī)矩,每天只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后,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如果皇帝臨時想吃什么,就隨時傳人送上。
他吃飯的時候,菜分為兩種。
一種純屬壯聲勢的,大概有幾十道。
這些才都是平時就準(zhǔn)備好的,有的一直都在燉著,吃的時候就端上來。
溥儀回憶:一般為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外加火鍋、粥、湯等,加在一起大約有二十幾品。這些菜肴經(jīng)過種種手續(xù)擺上來之后,除了表示排場之外,并無任何用處。它之所以能夠在一聲傳膳令下,迅速被擺在桌子上,是因為御膳房早在半天之前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著的,誰愿意吃呢?我吃飯的時候,御膳房做的這些菜遠遠地擺在一邊, 不過做個樣子而已。
溥儀實際吃的,主要是自己的廚師以及太妃的廚師們,現(xiàn)做的菜,一般也有20多個,每天不同花樣:我每餐實際上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著送,因為太后或太妃們都有各有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級廚師,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總有二十來樣,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
溥儀的廚師按照今天來看,就是特一級廚師之霸,是全國最頂尖的廚師。至于食材也是因有盡有,每個月開銷巨大。御膳房所用雞、鴨、豬等肉類物品,主要由內(nèi)務(wù)府支出四萬兩銀購買
所以,溥儀每次吃的其實就是二十多個菜。
需要說明的是,皇帝吃飯的時候,如果不是陪著太后,只有他一個人可以坐著,其余哪怕是妃子或者大臣一起吃,也必須站著,這是規(guī)矩。
皇帝平時久居深宮,鍛煉不足,加上常年錦衣玉食,通常食量很小。
一般來說,二十幾道菜只是選幾樣略碰一下。
根據(jù)皇族的規(guī),皇上對同一盤菜最多吃三筷子,多了就是失禮。
對于皇上吃剩的東西,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
第一就是賞賜,賞賜給妃子、孩子、大臣等等。
但是,賞賜的菜絕對不是皇帝自己吃過的,而是沒吃過的。
這不是處于衛(wèi)生考慮,因為為皇帝的撿菜是太監(jiān),用的都是公筷,本來就很衛(wèi)生。
這是處于皇家的嚴(yán)格保密規(guī)定。
大部分被害死的皇上,都是中毒。
所以皇帝吃的菜也是保密的,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皇帝喜歡吃什么。
史料這么寫:站立在皇帝身后的四名太監(jiān)便是專門執(zhí)行家規(guī)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規(guī)矩?;实塾醚劬茨膫€菜,侍膳太監(jiān)便將那個菜朝皇帝身邊挪近一點,然后用羹匙舀進布碟里。假如皇帝吃后說了句“這個菜不錯”或是贊許點頭,傳膳太監(jiān)就再替皇帝舀一次,同時將這個菜朝后面退,不能再舀第三次。如果連舀三次連吃三口,那四個太監(jiān)中為首的一個就會叫一聲:“撤”其余太監(jiān)便將這個菜撤下去,而且此后十天半月就不會再見到這個菜了。宮中把這個規(guī)矩稱作“傳膳不勸膳”。
《膳底檔》是專門記錄皇帝進膳情況的內(nèi)廷資料,事無巨細,一點不漏均記錄在案,但是皇帝愛吃什么菜則是萬萬不能記錄上檔的,皇帝也絕不會說自己喜歡吃什么,或者今天想吃什么。侍膳的太監(jiān)及宮內(nèi)人員更不許隨便談?wù)?,這可是宮內(nèi)的一大忌諱,隨意談?wù)摶蛐孤痘实塾蒙徘闆r的人,輕者杖責(zé),重者砍頭。如果沒有皇帝的旨意,包括皇后在內(nèi),任何人都不能跟皇帝一起吃飯。
所以一是御廚每天都要換花樣,很少將一個菜燒多次。二是皇帝吃過的菜一般不賞賜給別人。
第二就是作為廢料處理。
根據(jù)規(guī)矩,太監(jiān)宮女是絕對不能吃皇帝剩飯剩菜的。
皇上吃剩的東西,只能作為泔水處理,丟掉或者喂豬。
到了溥儀時期,滿清垮臺,宮內(nèi)一切都亂了。
一些太監(jiān)在處理泔水時,竟然將溥儀的菜偷出去,賣給獵奇的食客,美其名曰御食。
自然,這是違規(guī)的,一旦被發(fā)現(xiàn)太監(jiān)也就完了。
說白了,賣這種菜也轉(zhuǎn)不了幾個錢,可見太監(jiān)視財如命的態(tài)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0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