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三年三月,韓信擔任指揮在井陘口一帶對趙軍進行了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zhàn),史稱井陘之戰(zhàn),以漢軍獲勝告終。下面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漢王三年,張耳與韓信于井徑大破趙軍,斬成安君陳余于今贊皇縣,追殺趙王歇于襄國(今邢臺西南)。漢王遂立張耳為趙王。此戰(zhàn),韓信奇正并用,背水列陣,拔幟易幟,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zhàn)速決,最終以少勝多,譜寫了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光輝的篇章,是我國古代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zhàn)例。
經(jīng)過
——背水之戰(zhàn)
趙軍望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竊竊哂笑,因為兵法上明確規(guī)定,布陣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澤”,而韓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識。
天亮之后,韓信親自率領漢軍,打著大將的旗幟,攜帶大將的儀仗鼓號,向井陘口東邊的趙軍進逼過去。趙軍見狀,果然躊躇滿志,離營迎戰(zhàn)。兩軍戈矛相交,廝殺了一陣子后,韓信就佯裝戰(zhàn)敗,讓部下胡亂扔掉旗鼓儀仗,向綿蔓水方向后撤,與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陣的部隊迅速會合,趙王歇和陳余見漢軍被擊敗,豈肯輕易放過機會,于是就揮軍追擊,傾全力猛攻背水陣,企圖一舉全殲漢軍。
正所謂“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漢軍士兵看到前有強敵,后有水阻,無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戰(zhàn),個個拚命,趙軍的兇猛攻勢就這樣被抑制住了。這時,埋伏在趙軍營壘翼側(cè)的漢軍二千輕騎則乘著趙軍大營空虛無備,突然出擊,襲占趙營。他們迅速拔下趙軍旗幟,插上漢軍戰(zhàn)旗,一時間紅旗林立,迎風招展,好不威風。
趙軍久攻背水陣不下,陳余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這時趙軍才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大營上插滿了漢軍紅色戰(zhàn)旗,老巢已經(jīng)易手。這樣一來,趙軍上下頓時驚恐大亂,紛紛逃散。占據(jù)趙軍大營的漢軍輕騎見趙軍潰亂,當即乘機出擊,從側(cè)后切斷了趙軍的歸路;而韓信則指揮漢軍主力全線發(fā)起反擊。趙軍倉皇向泜水(今河北獲鹿南2.5公里,現(xiàn)已被湮塞)方向敗退,被漢軍追上,結果全部就殲,陳余被殺,趙王歇和李左車束手就擒。
結果
在井陘之戰(zhàn)中,韓信取得作戰(zhàn)勝利,關鍵在于他能夠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制造和利用趙軍的錯誤,巧妙地掌握士卒“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孫子兵法·九地篇》)這一心理狀態(tài),奇正并用,背水列陣,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zhàn)速決,從而一舉全殲趙軍,譜寫了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精彩篇章。
趙軍的失敗,則在于主帥陳余迂腐而又傲慢,并拒絕采納謀士李左車正確的作戰(zhàn)方案,昧于了解漢軍的作戰(zhàn)意圖。終于使趙軍喪失了優(yōu)勢和主動地位,在處處被動中遭到全殲。韓信擊敗了趙國主力,將趙王活捉,為劉邦又開拓了一片土地,韓信帶兵就是這樣制勝,成為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2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