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對百科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蜀漢魏延。為什么諸葛亮非要殺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漢會發(fā)展的怎么樣?
魏延在長沙殺了太守韓玄,救了大將黃忠,然后獻出長沙投降了關(guān)羽。關(guān)羽引魏延來見劉備和孔明,孔明命令刀斧手把魏延推出去斬了,劉備大驚,魏延獻長沙有功,為什么要斬首呢?諸葛亮給出了三個理由:
1: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
2: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
3:我觀魏延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
諸葛亮把魏延定性為不忠不義的人,而且還用相術(shù)看出魏延腦后長著反骨,以后還會造反,殺魏延是為了以絕后患。如果沒有劉備攔阻,恐怕魏延早被殺了,從此諸葛亮和魏延也有了隔閡。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成了蜀漢第一猛將,他對諸葛亮打心里是有抵觸情緒的,對諸葛亮的軍令并不完全服從,諸葛亮臨死前把楊儀等人找來說:“我死以后,魏延必反,”為防備魏延造反,諸葛亮還安排馬岱跟在魏延身邊,最終把魏延斬殺了,這就是魏延反,馬岱斬的由來,《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殺魏延,是因為看出魏延久后必反,最終魏延也真得反了,死于諸葛亮臨死設(shè)下的圈套。
《三國志》沒有諸葛亮安排殺魏延的記載,魏延因為累有戰(zhàn)功,心高氣傲,很多將領(lǐng)也對魏延很服氣,唯獨楊儀對魏延一點不客氣,兩人在蜀營里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諸葛亮死前給長使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做了撤軍的安排,命令魏延斷后,其實這是把蜀軍的臨時大權(quán)交給了楊儀。還交代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軍隊自行撤退,不用管魏延了,這里諸葛亮沒有殺魏延的安排,這是因為諸葛亮也不是神人,他也不了解魏延會不會造反。
魏延是蜀中大將,威望比楊儀要高,為什么諸葛亮不把臨時大權(quán)交給魏延呢?這是諸葛亮出于對魏延的了解,他了解魏延傲氣,把權(quán)利交給魏延,他未必執(zhí)行自己的撤軍命令,有可能執(zhí)行魏延的戰(zhàn)略計劃,給蜀漢造成大的損失。
魏延在第一次北伐時曾提出“子午谷奇謀,”想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戰(zhàn)略,一舉奪取關(guān)中,諸葛亮因為這一計策過于冒險否決了,如果諸葛亮死后,魏延接管了大權(quán),有可能不執(zhí)行撤軍計劃,會執(zhí)行這一冒險計劃,諸葛亮是不會給魏延這個機會的,所以才安排楊儀等人執(zhí)行撤軍計劃。
魏延了解諸葛亮死了,說道:
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dāng)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dāng)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后將乎!
諸葛亮預(yù)料的沒有錯,魏延明確表示不撤軍,諸葛亮死了,還有我魏延,不能因為你諸葛亮耽誤天下大事,我還要率軍繼續(xù)攻打魏國,魏延也表示了他的狂傲和對楊儀的不滿:我是什么人,能聽你楊儀的命令給你們斷后,做夢去吧,魏延認(rèn)為,諸葛亮死了,蜀軍大權(quán)就應(yīng)該是我魏延掌握,舍我其誰。
也正是這份狂傲,讓他走上了不歸路,他得知蜀軍沒有考慮他的存在繼續(xù)安排撤兵,魏延大怒,率他的人馬趕到了前邊火燒棧道,并且阻擊楊儀的大部隊,結(jié)果一交戰(zhàn),魏延手下士兵都了解魏延做得不對,沒人愿意跟隨魏延,魏延眾叛親離,只有兒子和幾個親信跟著他逃往漢中,楊儀派馬岱追擊,把魏延殺了。魏延做事偏激,自作孽,不可活,并不是諸葛亮要殺魏延。
那么假設(shè)魏延不死,活下來蜀漢會怎么樣呢?這不是魏延一個人能改變的,蜀國和魏國實力相差太大,如果魏國不發(fā)生大的動亂,別說魏延,諸葛亮活著也不可能有贏得機會,所以魏延活著,蜀漢也會走向滅亡。
諸葛亮之所以殺魏延是因為魏延在軍中的威信,功高蓋主。
諸葛亮知道在自己死后,朝廷里功勞最大的就是魏延了,一旦自己死去自然沒人管得住魏延。而魏延又與楊儀水火不容,所以,諸葛亮不想把功高蓋主如同野馬的魏延留下來,那么最后的辦法就是犧牲魏延,來保蜀國內(nèi)部的太平。
根據(jù)《三國志蜀書魏延傳》記載,諸葛亮在軍中自感將不久于世,便背著魏延召集長史楊儀、司馬費袆、護軍姜維等人安排后事,決定“令魏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不從命,軍便自發(fā)”。
文件精神按規(guī)定要傳達到主要將領(lǐng),卻偏偏將魏延無端排除在外;如此違反組織原則安排后事已經(jīng)不合適,偏偏作出的又是這樣一個經(jīng)不起推敲的錯誤決定,而來執(zhí)行這個錯誤決定的偏偏又是個錯誤的人。顯然是諸葛亮對自己身后事全都安排好了,魏延功勞太大,為人又驕橫,若他不死,恐怕蜀漢無人可以管得了他,即使魏延,沒有反心,諸葛亮也不會讓他活下去!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文學(xué)家。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
三國時期,如果魏延沒有被殺,我覺得蜀漢的最終結(jié)局也不會改變,因為當(dāng)時的局勢對蜀漢來說已經(jīng)十分嚴(yán)峻,幾乎沒有可能反敗為勝。只不過,如果魏延沒有死,很可能會加速蜀漢走向滅亡的時間,而且,魏延極有可能會謀反,只要諸葛亮一死,基本上沒有劉禪什么事了。
從當(dāng)時的局勢來看,魏延與楊儀有著極大的矛盾,之所以在當(dāng)時能夠和平共處,是因為有諸葛亮在兩方平衡,一旦諸葛亮去世,沒有任何人能夠在壓制魏延。魏延在軍中很受尊重,想要謀反,輕而易舉,所以如果他沒有在諸葛亮去世之前被殺死,依照他的脾性,以及與蜀漢各位大臣的不合,很有可能會取而代之。
但是魏延雖然行軍打仗很有能力,但在治理國家這一方面,他并不擅長,這些從他前期的事跡中都可以看出,例如當(dāng)時在諸葛亮的默許下,楊儀派人劫殺魏延時,蜀漢朝中這么多的大臣竟然沒有一個人為他說好話,如此可見他的人緣實在不怎么樣,而且他的才能并不支持他成為一國之主,就連諸葛亮都說他是一個將才,但絕不是一個帥才。
所以,一旦他執(zhí)政,從當(dāng)時各國的發(fā)展局勢來看,蜀漢微弱的優(yōu)勢也會消失殆盡,很有可能會比歷史上更早的走向滅亡,而且就算他不謀反,由于他的存在,蜀漢朝中也會發(fā)生很大的內(nèi)亂,朝局不穩(wěn),如何與別人相爭,最后的結(jié)果跟他謀反沒什么區(qū)別了。
諸葛亮之所以想在死前殺了魏延,是因為諸葛亮認(rèn)為自己死后無人再能管得住魏延,而且魏延又是一個狂傲又暴躁的人,諸葛亮也擔(dān)心他來日會引起蜀國內(nèi)訌,或者因為他的冒險導(dǎo)致蜀漢損失慘重。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的時候便認(rèn)為此子天生反骨,第二次見到魏延更是直言要殺了魏延,好在劉備替魏延擋了下來。當(dāng)時劉備前往劉琮所在的城池避難,然而劉琮卻打算將劉備拒之門外,是魏延鼓動百姓們反叛,讓劉備進來了。然而事后魏延卻找不到劉備了,于是魏延便投靠了大將韓玄,通過這件事,諸葛亮便認(rèn)為魏延?天生反骨?。后來,關(guān)羽攻打韓玄,韓玄派了黃忠出戰(zhàn),然后黃忠為了報答關(guān)羽的不殺之恩,所以沒有用穿楊射柳射死關(guān)羽,韓玄因此要殺了黃忠。而后,魏延得知了韓玄要斬殺黃忠,于是故技重施,鼓動將士們反叛韓玄,并成功斬殺了韓玄。事后魏延還十分興奮地去找了劉備,不料諸葛亮卻下令要殺了魏延,因為諸葛亮認(rèn)為魏延鼓動將士們殺了收留他的人,所以該死。好在劉備攔下來,諸葛亮便說:?今日暫且饒你!?從此以后魏延就十分懼怕諸葛亮。事實上諸葛亮知道魏延有才能,但是也不服管教,所以故意用這種方式嚇唬他。魏延進入蜀漢陣營后,便屢屢立功,魏延也逐漸感受到了諸葛亮的強大能力,因此對諸葛亮十分佩服。然而在蜀漢陣營中,也只有諸葛亮能夠管得住魏延了。所以諸葛亮病重后,多次想要斬殺魏延,就是因為他擔(dān)心自己不在以后,以魏延的狂傲性格,恐怕會挑起事端。結(jié)果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因為不服氣而與楊儀發(fā)生了內(nèi)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5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