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南征是在諸葛亮治理蜀國的史冊上記錄的重要一筆,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孟獲,三國時期南中地區(qū)的首領,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漢,被諸葛亮率領大軍七擒七縱后降服,此后不再叛亂。雖然陳壽的《三國志》本傳中未記載孟獲事跡,但是,史書《漢晉春秋》、《襄陽記》、《華陽國志》等對諸葛亮南征孟獲均有記載;至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是講述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诖?,在諸葛亮平定南中的時候,孟獲成為其討伐的重要對象。諸葛亮南征,又稱南中平定戰(zhàn);是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平定叛亂而對南中地區(qū)發(fā)動的一場戰(zhàn)爭。那么,問題來了,諸葛亮南征孟獲時,曹魏、東吳為何沒有趁機偷襲蜀漢呢?
一
首先,公元223年,因為夷陵之戰(zhàn)的重創(chuàng),劉備在永安白帝城病逝。在劉備病逝后,蜀漢立即陷入到內憂外患的困境中,就內憂來說,則以南中地區(qū)的叛亂最為嚴重。彼時,蜀國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變,南中豪強孟獲參與其中。在平定南中的戰(zhàn)役中,雖然諸葛亮只帶領了3萬大軍,但是,考慮到蜀漢因為夷陵之戰(zhàn)所導致的元氣大傷,所以,在3萬大軍出動之后,此時的蜀漢可謂國內空虛。那么,問題來了,諸葛亮平定南中時,蜀漢國內空虛,魏吳兩國為何不趁機偷襲呢?對此,在筆者看來,曹魏和東吳沒有趁機偷襲蜀漢,并不是其忽略這一機會,而是因為曹魏和東吳實在是分身乏術。
二
一方面,就曹魏來說,根據(jù)《三國志》、《華陽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25年,也即諸葛亮出兵的同時,曹魏并州刺史梁習大破鮮卑軻比能。換而言之,諸葛亮在解決孟獲時,曹魏也在忙于擊敗北方的鮮卑。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原影響最大的游牧民族,比如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后,就因為要長期抵御鮮卑等勢力,所以長期無法對東吳用兵。在此基礎上,因為要集中注意力擊敗鮮卑軻比能,曹魏自然不會陷入到兩線作戰(zhàn)的兵家大忌中,也即不適合同時進攻易守難攻的巴蜀之地。
三
公元225年十月,在并州刺史梁習大破鮮卑軻比能后,魏文帝曹丕曹丕行幸廣陵(屬今江蘇揚州)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余萬,旌旗數(shù)百里。對于當時已經(jīng)身體有恙的曹丕,想要從廣陵等地來進攻東吳。不過,因為當年大寒,水道結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也即曹丕進攻東吳的計劃沒有成功實施。就曹丕來說,其在位期間沒有對蜀漢展開大規(guī)模的用兵,反而對東吳虎視眈眈,這是因為夷陵之戰(zhàn)后,東吳作為獲勝的一方,不僅氣勢正盛,而且在獲得了荊州之地后,對曹魏造成了明顯的威脅?;诖?,曹丕的重心是征討東吳,而不是蜀漢,一旦消滅東吳,那么蜀漢的滅亡無疑是早晚的問題。
四
最后,正是魏文帝曹丕給予的壓力,促使東吳投入了重兵來防御東吳。并且,在夷陵之戰(zhàn)后,諸葛亮主動派人到東吳修好關系,以此繼續(xù)建立蜀吳聯(lián)盟。對此,孫權之所以接受蜀漢投來的橄欖枝,直接原因也是曹魏給予的壓力太大了。進一步來說,東吳沒有趁機偷襲蜀漢,蜀吳聯(lián)盟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蜀吳聯(lián)盟并不牢固,不然東吳也就不會偷襲關羽和荊州了,所以,東吳沒有在諸葛亮南征孟獲時趁機犯難,歸根究底還是利益使然,也即防御曹魏是第一要務,不能因為貪圖蜀漢的利益而舍本逐末。綜上,對于蜀漢丞相諸葛亮來說,正是看透了魏蜀吳三國當時的形勢和內在的糾葛,所以才敢放心率領3萬大軍征討孟獲等反叛勢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87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